230多項院士成果「超高密度」亮相工博會

2020-09-20 文匯網

院士專家創新成果展區域展示了繞著地球的北鬥衛星系統模型。

很少有一個平臺能像今年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那樣,一下子匯聚起超過100個院士團隊的200多項重大成果,從而催生出「聚變效應」,助力產業發展。記者日前探訪了本屆工博會首次設立的「院士專家創新成果展」,一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硬核技術,不但讓觀眾耳目一新,更有望走出展會,與海量企業對接,加速成果轉化,服務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

與前沿科技和重大創新「撞個滿懷」

本屆工博會高水平技術成果最集中的展區,莫過於中國工程院牽頭的院士專家成果展。1000平方米的展區,匯集著132個院士團隊的超過230項成果。走在這個展區,可以說是一邁步、一轉身,就可能與一項前沿科技和重大創新「撞個滿懷」。

最大的展品該展區最大的展品,是一輛載重49噸的大型卡車。這是上海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丁文江院士團隊研發的鎂合金固態儲氫車。當前,我們正站在「氫能時代」的起點,但比起越來越成熟的燃料電池技術,氫氣的儲存一直是難題。傳統的高壓氣瓶儲氫技術,在49噸的大型卡車平臺上,儲氫能力只有300公斤,但丁文江團隊依靠自主研發的鎂合金儲氫材料,將儲氫能力提高3倍;由於大幅降低了氫氣的儲運成本,氫能產業有望駛上快車道。據透露,上海和周邊地區目前已開始規劃基於該技術的儲氫加氫站,這將助力上海氫經濟快速發展。

最接近於落地的展品展區內最接近於在滬率先落地的展品,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鍾志華院士團隊的 「智慧車列交通系統」。該技術對城市公交系統進行重新組織,優化既有公交專用道,藉助無線通信、傳感、高精度定位、智能圖像識別等技術,實現人、車、路的感知與協同,從而使得小汽車、中巴能被編成高速行駛的智慧隊列,並根據乘客個性化出行需求,提供點對點的服務。據介紹,在城市中,智慧車列的平均時速預計可達60公裡,是小汽車的2倍、公交車的4倍,而且,其對道路的利用率和安全性也高。據透露,就在本屆工博會開幕前夕,上海嘉定區已與院士團隊達成共識,將率先試點落地。

跨越時空範圍最大的展品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院士團隊的磁控膠囊胃鏡移動檢查車,可能是此次跨越時空範圍最大的展品。記者在展館裡看到,檢查車上,一位吞服了膠囊胃鏡的受檢者僅用20分鐘,就完成了一次無痛、無創、無需麻醉的胃鏡檢查,其胃內情況通過膠囊的高清攝像頭,實時傳輸到醫生面前。令人驚嘆的是,親手操作該胃鏡的醫生,不僅不在工博會現場,甚至不在上海——藉助5G網絡,寧夏銀川市一家醫院的消化科主任胡建平將手和眼睛「延伸」到1600公裡之外的上海。未來,只要這輛車能抵達,偏遠地區的病人就都有機會接受大城市高水平醫生的診斷。

推動企業與高端創新資源要素對接

據介紹,本次院士專家創新成果展體現了「三個聚焦」——聚焦服務國家戰略的重大工程,聚焦引領世界前沿的新技術新突破,聚焦服務人民所需的新裝備新產品。整體上,230多項成果不僅覆蓋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戰略性產業,也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智能製造、重大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形成「3+6」的格局。

院士創新成果展區域,一位外國參觀者觀看新冠病毒全自動檢測系統。

除了展示之外,中國工程院和上海市有關方面更看重的是,藉助工博會平臺,為上海和長三角企業提供與高端創新資源要素對接的機會。事實上,在今年工博會開幕前,部分院士團隊已經在有關方面的安排下,對上海相關重點企業進行考察,並徵集到100多項企業的需求。工博會開幕兩天,已有超過60家企業與院士開展對接。據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與中國工程院上海院士諮詢中心介紹,在工博會閉幕後,相關服務與對接仍將持續。

鍾志華告訴記者,以工博會為契機,中國工程院將進一步探索以上海為橋頭堡,讓創新要素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將院士的創新優勢與長三角乃至更大範圍的企業對接,推動成果更加系統、更加高效地落地轉化。

作者:張懿

編輯:孫欣祺

相關焦點

  • 工博會首設院士專家創新成果展,很多技術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在9月15日舉行的工博會開幕式上,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彭壽團隊申報的這件名叫「5.0中性硼矽藥用玻璃」的展品,拿到了工博會CIIF10個大獎中的一個。它突破了「玻璃液不易澄清和高質量成型困難」的卡脖子技術和國際壟斷,首次在中國實現了中性硼矽玻璃管的量產。
  • 2020工博會新勢力:卡奧斯四大解決方案首次亮相!
    9月15日,為期5天的2020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工博會」)在上海開幕。卡奧斯COSMOPlat攜應急物資、好品海智、化工橡膠、智慧能源平臺等智慧方案亮相工博會,向與會者展示了卡奧斯COSMOPlat賦能各行業的創新成果。工信部信發司領導到卡奧斯COSMOPlat展區巡展。
  • 捷豹永磁螺杆機亮相廈門工博會
    捷豹永磁螺杆機亮相廈門工博會 2019-06-11 16:01:38${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中新網6月11日電 廈門工業博覽會暨第23屆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廈門工博會
  • 「上天入海」大國重器集中亮相工博會
    北鬥三號中科院導航衛星獲得本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特別大獎,「海鬥一號」萬米深潛裝備、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系統分別獲得本屆工博會大獎昨天開幕的第22屆工博會上,中國科學院展臺可謂「星光熠熠」。以「創新科技,報國為民」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集中向公眾展示了近80項創新成果,其中不乏上天入海的大國重器,體現出「四個面向」的執著追求。今年6月底完成全球組網的北鬥三號導航衛星,在本屆工博會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展區亮相。正在天上運行的35顆北鬥三號衛星中,有12顆出自該研究院。
  • 火星探測器、北鬥系統等中國自主研製「航天重器」亮相工博會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亮相工博會。 鄭瑩瑩 攝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亮相工博會。鄭瑩瑩 攝中新網上海9月16日電 (鄭瑩瑩)作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中國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由中國國家有關部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工博會)15日至19日在上海舉行。在本屆工博會上,「中國牌」航天製造受到關注。
  • 斯坦德機器人攜新品亮相2020工博會與高工研究發布行業藍皮書
    據悉,本屆工博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展覽規模24.5萬平方米,展商逾2000家並有數十場高質量論壇及相關活動同期舉行。雷射salm導航AGV行業代表的獨角獸企業斯坦德機器人(深圳)有限公司也攜新品亮相本屆工博會機器人展,並與高工研究聯合在展會期間發布行業藍皮書。
  • 上天入地一往無前 中科院多個項目獲2020工博會大獎
    今天開幕的2020中國工博會上,中科院展區裡集結了不少上天入地的重量級展品,奪人眼球,其中,「北鬥三號中科院導航衛星」、「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和「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系統」三項成果斬獲本屆工博會「大獎」。
  • 仿生蝴蝶首次亮相工博會 觀眾近距離看機器蝶舞翩翩
    原標題:有實力有顏值機器蝶舞翩翩    觀眾近距離研究仿生蝴蝶翩翩起舞的奧秘  東方網11月4日消息:工博會還剩兩天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仿生蝴蝶是有關未來生產世界的一個生動演示,這是它首次亮相工博會。為了盡最大可能模仿真實蝴蝶的飛行行為,仿生蝴蝶配備了集成的電子元件。它們能夠精確地單獨控制每隻翅膀,實現快速飛行運動。此外,蝴蝶身體上的通信和傳感技術構成了一個室內GPS系統,用以控制蝴蝶的集體無碰撞運動。
  • 金星遙感衛星模型亮相工博會
    原標題:金星遙感衛星模型亮相工博會 11月1日,中國首顆金星全球遙感與漂浮探測器衛星模型亮相在上海開幕的第18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 工博會觀察 | 將「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清單
    9月15日至19日,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下稱「第22屆工博會」)在上海舉行。在本屆工博會上,中國科學院(下稱「中科院「)成為獲得獎項最多的單位。在參展的78項創新成果中,獲獎展品就有四件。其中,「北鬥三號中科院導航衛星」獲工博會「特別大獎」,「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人體肺部氣體磁共振成像系統」兩個成果獲工博會「大獎」。此外,「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獲「創新引領獎」。上天、入海、服務民生,幾件獲獎展品均已覆蓋。
  • 亮相第22屆中國國際...
    本屆工博會以「智能、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為主題,打造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的會展新模式。展覽面積達24.5萬平方米,吸引了來自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的2238家參展商,其中境外及外商投資企業約佔20%。22屆工博會是疫情發生後中國舉辦的第一個大型工業展,近500項新技術新產品首展首發,規模上遠超2019年的300項。
  • 工博會丨助力先進位造業從「機器換人」到「人機協作」 工博會機器...
    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進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第一時間探館本屆工博會。從今年展館陳設分布來看,9大專業主題展涵蓋了製造業從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到先進位造裝備、整體解決方案的智能綠色製造全產業鏈的最新產品與前沿成果,主辦方預計本屆將有超過17萬名專業客商匯聚於此。
  • 東華"爬樓神器"亮相工博會 老人上下樓不犯難
    東方網通訊員吳彥、邱登梅11月5日報導:上海工博會上,東華大學機械學院研究生團隊研發的「水平姿態爬樓搬運機器人」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稱其為「爬樓神器」。  在東華大學展位上亮相的這臺爬樓「神器」有六條腿,可以在爬樓過程中始終保持水平姿勢不會傾斜,方便載物和載人;它構造獨特,即使空間十分狹小也能自由轉身;它反映靈敏,即使臺階錯落無序,也能爬得穩穩噹噹;它不僅能在直行的樓梯上暢通無阻,也能在角度刁鑽的旋轉樓梯上穩步前行;它既能運物也能載人,有了它,常年居住在老式無電梯高層樓房的老人有望能更方便地獨立上下樓。
  • 國之重器 自主創新 第22屆工博會十項CIIF大獎揭曉
    9月15日,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十項工博會大獎CIIF出爐,多個國際首創、全球第一的技術產品首次在工博會登臺亮相。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上海節卡機器人科技公司的節卡共融系列協作機器人,上海三愛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型顯示用含氟高分子材料(PT853)、凱盛君恆有限公司,中建材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凱盛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中性硼矽藥用玻璃管,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上汽5G智能重卡,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星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製品短流程高效製造技術,長春希達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超高清超高解析度大尺寸
  • 最前沿醫療設備亮相工博會 這些「高精尖」便捷又惠民-質子治療...
    原標題:最前沿醫療設備亮相工博會 這些「高精尖」便捷又惠民>>>專題:2017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東方網11月11日消息:據工博會官網報導,國產質子治療裝置、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牙骨傳導聽力系統……在今年的工博會上,一系列「高精尖」的現代醫療設備集中展出,精準醫療便捷又惠民。
  • 工博會丨讓金屬加工更「聰明」,宏山雷射向世界展現中國智造新勢力
    超高功率雷射平面、板管一體切割機——超厚板兼具大管徑切割方案作為宏山雷射高功率雷射切割設備的明星選手,G4020V超高功率雷射切割機G4020V超高功率激切割機G4020TE-35HQ高功率板管一體機折彎、焊接設備同臺爭豔,獨享HSG金屬成形一站式服務精彩環環相扣,此次同臺亮相上海工博會的,還有宏山雷射HB1003數控折彎機、HC5020電液伺服折彎機以及
  • 2018工博會「創新科技館」「秀」出精彩-智慧服務 MOCVD 等離子體...
    工博會期間,展區將推出人機互動TED秀、科技部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解讀專場、「技術相親會」等多項活動,為觀眾奉上一道道接地氣的科技大餐。  「創新科技館」展區位於國家會展中心6.2H館,展覽面積近4800平方米。
  • 工博會十項大獎出爐,「北鬥三號中科院導航衛星」摘特別大獎
    開幕式上,十項工博會大獎(CIIF)出爐,多個國際首創、全球第一的技術產品首次在工博會登臺亮相。大會會場。本文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俞凱 圖10項CIIF獎包括1項CIIF特別大獎和9項CIIF大獎。工博會組委會向媒體介紹10項CIIF獎評獎情況。
  • 歐姆龍@工博會,看得到的革新生產現場與自動化未來!
    9月15日,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工博會)於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盛大開幕!此次盛會,歐姆龍攜「i-Automation!大進化」理念再度亮相,展示了歐姆龍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步入本次歐姆龍工博會的展臺,宛如進入了一個真實的工業生產現場
  • 2020世界青科會看甌海之20餘位院士齊聚 甌海人才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2020世界青科會看甌海之20餘位院士齊聚 甌海人才科技成果集中亮相 2020/10/19 15:28 來源:大咖新聞網 瀏覽: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