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平流層是人類生死攸關的「保護傘」?

2020-12-06 中科院格致論道講壇

大家都會覺得太陽光溫暖明亮,實際上,太陽光裡包含了很多人類肉眼看不見的光線,比如紫外線。紫外線可以分為UVA、UVB和UVC,其中UVC是最危險的紫外線。在UVC的長期照射下,沒有任何生命可以存活……幸運的是,人類頭頂有一把巨大的「傘」,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保護著我們。

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

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魏科演講實錄:

平流層是什麼?

平流層在哪裡呢?大家抬頭,越過天花板再往上看,大概10千米~50千米的範圍叫作平流層。

平流層一般在我們能看到的所有雲的上方,那塊藍色的地方。因為這裡沒有太多上升和下沉的氣流運動,空氣主要以水平流動為主,非常適合飛機飛行,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為平流層。

平流層(stratosphere)的位置

平流層的大氣沒有太多上升運動和下沉運動,所以這裡也沒有太多的天氣現象。可能有的朋友就會說,沒什麼太多現象,研究它還有什麼用?

實際上,平流層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位於20千米~30千米之間的臭氧層。有一些愛美人士對臭氧和臭氧相關的紫外線又愛又恨。

平流層的運動狀況有一些很奇怪的特點。比如說,它大概有半年時間都是東風環流,另外半年大概是西風環流。所以,如果夏季你從北極的上空看,會看到一個順時針環流;到了冬季,就會看到一個逆時針環流。

平流層的風速非常大,大到什麼程度?比地球上所有颱風和颶風的風速還要大。所以在冬季的時候,平流層有非常強的西風,會把全球最冷的空氣禁錮在北極地區。

大家看前面這兩幅圖,冬季時平流層的渦旋形狀和夏季時的不太一樣,夏季很規則,冬季不大規則,動不動還會發生一些扭曲、變形。

而當發生扭曲、變形的時候,就代表著有低層的冷空氣活動。所以,我將平流層比喻為「極端冷空氣的發動機」。

2016年的冬天非常冷,被稱之為「霸王級寒潮」。如果在「霸王級寒潮」發生前一周或者前兩周去觀察平流層,就看到第三幅圖這樣的情景:整個極渦被扭曲變形,冷空氣源源不斷地噴湧而出。

2019年1月份的北美超級寒冷,感覺一下子進入了冰河時代。這是因為1月份,北極極渦的中心被分裂,一直偏到了北美的上空,所以才造成了北美的天氣異常寒冷。所以,我將平流層比喻為「全球冷空氣,尤其是極端冷空氣的發動機」。

除此之外,平流層還給我們撐起了一把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大傘。平流層還可以放大氣候的變化。

地球上能接受到的最多的宇宙輻射就是太陽光。大家都覺得太陽光又溫暖,又純淨,又明亮,實際上,太陽光裡包含了很多人類肉眼看不見的光線,比如紫外線。

按照波長由長到短來劃分,紫外線可以分為UVA、UVB和UVC,其中UVC是最危險的紫外線。在UVC的長期照射下,沒有任何生命可以存活。

我們經常聽到紫外線消毒燈、黑光燈,其實這種燈發出來的光線就是肉眼看不見的UVC,它可以用來消毒、殺菌。

UVB會帶來什麼影響呢?在UVB的長期照射之下,人容易得皮膚癌和白內障,每年全世界因皮膚癌而死亡和因白內障而失明的人都非常多。

至於UVA,很多愛美人士都非常痛恨它,因為在UVA的照射下,皮膚很容易變老、變黑、長皺紋,而變老首先就是從皮膚開始的。

好在人類非常幸運,因為頭頂的平流層就像一把大傘,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保護著我們。

平流層隔絕UVC、UVB、UVA

位於20千米~30千米的臭氧層可以隔絕100%最危險的UVC,隔絕90%的UVB,隔絕50%的UVA。所以,能夠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只是紫外線中的一小部分。

當然,還是有一部分紫外線會到達地球表面,我們怎麼抵抗它們呢?我們有很多防曬產品,以護膚品為例,如果瓶身上標註著「PA+++」或者「PA++++」,這就說明產品中含有抵抗UVA的成分;如果瓶身上標註著「SPF30」或「SPF50+」等字樣,就說明它能抵抗UVB的傷害。

所以,所有的愛美人士應該全盤阻擋UVA和UVB。在購買相關產品時,一定要看看它是否有PA和SPF的雙重保護。

臭氧層破壞引發的環境危機

大家是不是覺得頭頂的臭氧層一直就在那兒?其實,如果考察地球的歷史就會發現,臭氧層形成的時間並不是特別長,大概只有6億年。

距今6億年前,地球上空形成了一個濃度大概只有現在1/10的臭氧層,有了這個臭氧層之後,地球表面才變得安全起來。

可能有人會說,大概40億年前地球上就有了生命,既然地球表面這麼危險,那些生命都在哪裡呢?在漫長的40億年時間裡,所有的生命都匍匐在深海裡,因為海洋表面和地球表面太危險了。

所以如果你能穿越,一不小心穿越到8億年前的話,你看到的地球表面一定是光禿禿的,沒有鳥語花香,沒有飛禽走獸,紫外線毫無遮攔地照射在地球表面。

當臭氧層在約6億年前形成之後,地球表面才開始變得安全起來。這時期的地球發生了一件波瀾壯闊的事情——「寒武紀大爆發」。

大概5.4億年前,地球上突然湧現了各種各樣的生物。原來生活在深海裡的生物,因為活動空間受限,所能獲得的能量也非常有限。而現在,海洋表面和陸地都變得安全起來,這一下就開拓了生命進化的領域。

所有的生命從深海到淺海,然後從淺海到陸地。所以我們才說,陸地上的生命只有約4億年的歷史。相比地球46億年漫長的歷史,人類真的非常幸運,我們沒有長期潛伏在黑暗裡。

進入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後,地球上的生命種類開始急劇增加,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大型動物,比如恐龍。恐龍稱霸地球的時間曾長達1.6億年,正是在陸地變得安全之後,它才有了生存的空間。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人類不過佔據了一瞬間,卻很幸運地走到了今天。而如果沒有頭頂那把「保護傘」,我想所有的生命一定會非常簡單,一定還是要繼續隱藏在深海裡。

所以,如果我們要去尋找一個宜居星球,首先就要考慮它有沒有水;其次,它有沒有合適的大氣層;再次,它的大氣層裡有沒有臭氧層。

可惜自從發現了平流層和臭氧層,人類就經常做一些破壞性的事情。人類在1902年發現了平流層,1913年發現了臭氧層,後來就開始發明各種化合物,把它們輸送到平流層裡去,經過大氣環流後開始破壞臭氧層。這些化合物是什麼?主要是氟利昂。

破壞臭氧層的各種化合物

比如,往冰箱裡面加氟,空調裡面加氟;老式滅火器裡面噴出來的那種泡沫;做頭髮造型用的髮膠,這些物質都是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1984年,科學家們在南極發現了巨大的臭氧洞,這個臭氧洞有多大呢?2000年,它的面積約為2700萬平方千米;2018年,它的面積約為2300萬平方千米。當然這個臭氧洞並不是一個真正的洞,只是說它的臭氧密度值比正常的要小很多,像一個洞一樣。

南極臭氧洞的變化

正常的臭氧密度應該是300個多布森單位,可是在1994年的時候,南極臭氧洞的中心數值最小只有92個多布森單位,即使到2018年,它的數值也只有112個多布森單位,僅相當於正常值的1/3。一把破了2/3的傘,我們卻希望它給我們提供足夠的保護,這顯然不現實。

南極臭氧洞的中心數值變化

20世紀80年代,臭氧洞被發現引起了全球嚴重的恐慌。臭氧是全球所有生物生存下去的基礎,現在卻遭到了嚴重破壞。

所以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所有的科學家和政治學家都開始參與討論,所有國家都開始參與行動,大家籤署了一些公約和議定書,其中就包括1985年的《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以及1987年在加拿大東部城市蒙特婁籤訂的《蒙特婁破壞臭氧層物質管制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或《蒙特婁議定書》)。

這個議定書決定從1989年1月1日開始停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危害臭氧層的最嚴重的5種氟利昂物質和3種哈龍物質。

現在,冰箱和空調裡加的氟利昂,噴的髮膠,牆壁隔熱層裡的泡沫材料等,都已經被完全替換成了不破壞臭氧層的新材料。

從1989年到現在,整整30年了,我們避免了一個最壞的結果。如果沒有這30年全世界的共同努力,臭氧洞將越來越大;而經過這30年的努力,臭氧洞已經被控制在沒有繼續惡化的程度。現在基本上已經進入到我們稱之為觸底反彈的階段,正在慢慢恢復。

1980-2025年 臭氧層的變化

當然,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臭氧洞大概要到2060年才能恢復到20世紀80年代的水平,到2100年才能恢復到20世紀60年代的水平。

大家可以想一想,臭氧洞完全恢復的時候,你多大年齡?所以,在座的所有人今生都生活在一個故事裡,這個故事叫作「恢復重建」。

當然了,對於臭氧洞危機的應對也體現了人類還是可以團結一致做一些事情的。我們人類是有責任的,有擔當的。聯合國前秘書長科菲·安南先生稱:「我們籤訂的《蒙特婁議定書》是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國際協議。」

成功到什麼程度?聯合國下屬的196個會員國和地區(截止到2011年,聯合國共有193個會員國,兩個觀察國,連同歐盟)全部加入了這個議定書,並且認真執行了議定書的決議,停止生產、銷售和使用所有破壞臭氧層的物質。

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進展。這也啟迪我們,面對未來的環境危機,人類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平流層是氣候變化的放大器

平流層不僅跟臭氧變化有關係,而且還會放大各種自然過程的影響。比如說,我們最近做了一些瘋狂的實驗,模擬在臭氧恢復的過程中(比如2050年或2100年),突然發生了一次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超級火山爆發。

模擬實驗告訴我們,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火山爆發,那麼臭氧的損耗依然會達到一個非常嚴峻的程度。所以,我們目前必須要加快臭氧恢復的進程。

超級火山爆發會不會影響整個全球的氣候變化呢?其實這樣的事情在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印度尼西亞有一個叫多巴的火山,它現在是一個湖,但歷史上它是一個火山口,南北長100千米,東西寬35千米,一個巨大無比的火山口。

大約7.4萬年前,多巴火山發生了非常強大的噴發,火山灰被噴射到了平流層,因為平流層裡的大氣是水平運動的,所以火山灰瀰漫到了整個平流層裡面,阻擋住了太陽的輻射,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幅降溫。

科學家們對這次火山爆發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所有人都同意,這次火山爆發給當時的物種發展造成了非常壞的影響。比如說,它將人口數量降到了只有1萬~3萬,基本上把人類逼到了滅絕的邊緣。

現在很多科學家還用這次災害來解釋為什麼人類的基因比較單一,包括很多動物和植物的基因比較單一,因為很多動植物都在這次災害中滅絕了。

當然,超級火山爆發的頻率很低,可能好幾萬年甚至幾十萬年、上千萬年才能發生一次,但強度稍小一點的火山爆發破壞力也很大。

1815年印度尼西亞的坦博拉火山發生了爆發,那次火山爆發的強度是七級。

火山爆發之後,火山灰以及各種硫酸鹽被噴射到了平流層,隨著平流層的水平風,這些物質瀰漫到了全球,阻擋了太陽的輻射。因為平流層裡有很多小顆粒,它們會散射太陽光,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天空都是紅色的。

在大家的常識裡,一般颳風下雨後,天會變成藍色;但在那段時間,即便刮完風下完雨,天空依然是紅色的。英國風景畫家Turner曾畫了兩幅畫,一幅是火山爆發前的景象,一幅是火山爆發後的景象。

從中我們能夠鮮明地感受到,火山爆發後的紅色天空是那麼猙獰。這次火山爆發發生在印度尼西亞,但火山灰瀰漫到了全球,影響了全球的氣候。

再比如1816年,全球很多地方都非常冷。冷到什麼程度?根據新聞記載,6月6日的紐約還在下雪,7月賓夕法尼亞的湖裡面還有冰塊,夏天還沒來,秋天就來了。

那一年整個歐美的糧食都減產了,歐洲大饑荒一共造成20多萬人死亡。如果大家對中國歷史感興趣,可以去查一查相關資料,1816年安徽和江蘇的很多地方都有夏天飄雪的記載。

所以,平流層的影響可以放大整個氣候的過程,把局地過程變成全球的氣候過程。

全球可能出現的氣候過程還有什麼?核冬天。

如果發生全球性核戰爭,可能就會引起核冬天。核冬天的意思就是,核武器會讓易燃物燃燒產生的黑煙(黑碳)被噴射到平流層,然後瀰漫到全球,阻擋太陽輻射,引起地面降溫,使地表呈現嚴寒如冬的天氣。

當然了,這個理論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後,對全球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現在和平的力量非常強,已經不可能發生非常大的核戰爭,但是一些小的核戰爭的風險依然存在。

所以科學家們又做了一個瘋狂的實驗:模擬一場小型核戰爭。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因為某種原因發動了戰爭,印度投了50枚核彈頭,巴基斯坦也投了50枚核彈頭,100枚核彈頭引起100場大火,100座城市因此毀於一旦。

當然,如果美國和蘇聯兩國發動戰爭,那麼這一模擬戰爭的規模就小多了。模擬實驗中的核彈頭都很小,只有1.5萬噸TNT當量,相當於「二戰」時美國投到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的當量。

但即便是實驗中模擬的小型核戰爭,也會向全球注入大概500萬噸的黑碳。它們進入平流層之後,會在半年之內迅速瀰漫整個平流層,從南極到北極,阻擋太陽輻射。

因為平流層裡的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空氣很穩定,所以即使10年以後,大氣裡大概還會有110萬噸的黑碳,它會造成全球性的氣候影響,最主要的體現就是會影響農業。

科學家們模擬的結果顯示,沒有參與戰爭的美國和中國的農業也會受到嚴重影響:在戰爭爆發的第一個5年裡,中國的冬小麥減產可能會達到40%,春小麥減產大概會達到35%;美國的玉米減產大概達到20%。

第二個5年裡,美國的玉米和大豆的減產大概是10%;中國的糧食減產大概是15%~25%。

很多研究國際政治的人應該知道,農作物如果減產到這種程度,一定帶來的是全球糧食危機,物價飛漲,這對窮人的影響是最大的。

如果戰爭規模再大一點,變成1000枚核彈頭呢?全球現在有10000多枚,最多的時候有70000多枚核彈頭。

如果有1000枚核彈頭爆炸,大概會有5000萬噸的黑碳被噴射到平流層,全球氣溫將降低3℃左右;如果爆炸的核彈頭數量增加到3000枚,全球氣溫將降低7℃左右。

核彈頭爆炸對全球氣溫產生的影響

現在全球的平均氣溫是15℃,如果降低7℃,那就直接從15℃度的春天到大概8℃的冬天了。一個真真實實的核冬天就會來臨。所以,我們頭頂的平流層對我們非常重要,它可以放大各種或人為或自然過程造成的氣候影響。

總結起來,平流層是全球極端冷空氣的發動機。同時,它提供給我們一把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遮陽傘,使地球變得更為宜居。

它給我們的啟示是,未來如果我們要尋找一個宜居星球,那一定要考慮這個星球的大氣是什麼樣的,它有沒有平流層,平流層裡面有沒有臭氧層。

平流層也促使其他學科去思考,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各種滄海桑田的變化,各種古氣候的變化,各種生物的誕生和大滅絕,平流層是不是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放大作用。

聽完我的講解,大家出門抬頭看天的時候,在雲彩之上的層次,希望大家有更多的思考。

「SELF格致論道講壇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致力於精英思想的跨界傳播,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SELF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縮寫,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關注微信公眾號SELFtalks獲取更多信息。

本文出品自「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SELFtalks),轉載請註明公眾號出處,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平流層是人類生死攸關的「保護傘」
    好在人類非常幸運,因為頭頂的平流層就像一把大傘,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保護著我們。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人類不過佔據了一瞬間,卻很幸運地走到了今天。而如果沒有頭頂那把「保護傘」,我想所有的生命一定會非常簡單,一定還是要繼續隱藏在深海裡。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大氣的垂直分層地球的體積和質量,促成了地球目前擁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個厚度的大氣層,我們人類就是生活在大氣層的底部,大氣層之於人類,就相當於水之於魚類一樣的重要,不僅僅人類的呼吸需要依賴大氣層,可以說大氣層的存在影響到了人類的方方面面
  • 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的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
    大氣的垂直分層地球的體積和質量,促成了地球目前擁有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個厚度的大氣層,我們人類就是生活在大氣層的底部,大氣層之於人類,就相當於水之於魚類一樣的重要,不僅僅人類的呼吸需要依賴大氣層,可以說大氣層的存在影響到了人類的方方面面,關係重大。
  • 對流層與平流層
    大氣層的垂直方向上,氣溫隨著高度的變化而變化,由此產生了三種截然不同大氣運動方式,並形成三個不同的層次,從下到上依次為對流層、平流層、高空大氣層。今天,我們重點了解對流層和平流層。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對流層大氣的熱量大部分直接來自地面,因此離地面越高的大氣,受熱越少,氣溫越低,正所謂「高處不勝寒」,原因就在於此。一般而言,溫度每升高100米,溫度下降0.6℃。
  • 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原標題: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如今,臭氧的身份從「地球衛士」急轉到「隱形反派」。不但上了各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名「黑名單」,生態環境部還專門發布《2020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方案》對付它。臭氧不是隔絕紫外線嗎?為何人類一邊害怕臭氧層空洞,一邊又在想方設法對付它?
  • 平流層和對流層是什麼?
    我們平時可能會聽到平流層和對流層,坐飛機的時候也會經過這些層,那麼這些都是什麼意思呢?地球大氣層在了解平流層和對流層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概念,地球大氣層。平流層中間層增溫層外氣層對流層(Troposphere):大約在0至7-12km以內(各分層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只能說大概),是最接近地面的的大氣層
  • 臭氧:「地球保護傘」還是「隱形反派」
    它平鋪在地表不過3毫米厚,卻吸收了到達地球90%以上的紫外線輻射,並將之轉化為熱能加熱大氣,才形成了距離地表10千米至50千米的平流層。在平流層中臭氧層的庇護下,地球生命的基礎物質——脫氧核糖核酸與核糖核酸逃脫了紫外線輻射的「魔爪」,才有了人類出現和發展。可以說,億萬年以前,臭氧層就開始充當地球生物進化的「保護傘」「護航者」。
  • 地球的保護傘-臭氧
    1921年法國科學家法布裡發現,臭氧分子是平流層大氣最關鍵的組成成分,其厚度為10^~ 15千米,濃度峰值在離地面20~25千米高度處,所以後來人們就把平流層的這一部分稱為臭氧層。大氣臭氧層厚度很薄、總量很小,但相對於地球生命來說又是極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臭氧的毒性和破壞性很強,對生物有機體危害極大。在天然大氣中臭氧的含量極少,但其對生物圈的意義卻非同尋常。
  • 平流層爆發性增溫
    去年(2020年)年底,一些氣象研究人員注意到了一次比較明顯的平流層爆發性增溫現象,那什麼是平流層?什麼是平流層爆發性增溫?
  • SCOPEx:平流層控制擾動實驗
    在其他的實驗中,硫酸鹽氣溶膠(化學硫酸)是平流層氣溶膠地球工程研究最多的材料之一,因為它已經自然存在於平流層中。這意味著,儘管仍然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研究人員對潛在影響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然而,這也意味著我們知道,硫酸鹽氣溶膠儘管具有潛在的好處,卻具有兩個主要的一階平流層影響:對臭氧層破壞和升高平流層溫度。
  • 高層大氣和平流層有什麼區別?
    高層大氣和平流層都處在很高的高空,它們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01 高度 高層大氣在平流層頂至2000到3000千米的高空中。
  • 2014,寫給平流層的敘事詩
    平流層是民航客機安全巡航的高度層,也是我國民航飛速發展的重要見證。今年這裡留下我國民航運送近4億人次的記憶。在這中間,男女老幼,絕大多數是平民百姓。不止一家航空公司,頭等艙在這一年拆除;經濟艙裡,公款購票的人少了,自費出行的百姓多了。民航局副局長周來振說,讓老百姓坐得起飛機,是民航強國的必由之路。
  • 玉皇大帝住在平流層還是對流層?數說知乎的「神提問」
    ​(圖片來自於網絡)作者:徐麟,某網際網路公司數據分析獅,個人公眾號數據森麟(id:shujusenlin)前言這兩天偶然上網的時候,被知乎上一個名為「玉皇大帝住在平流層還是對流層森麟小結:會不會變色無從考究,但是在月亮變色前,我的眼睛一定會先被閃瞎TOP 8 Q:玉皇大帝住在平流層還是對流層?
  • 高空氣球追蹤平流層的汙染物
    美國宇航局蘭利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被派往印度,以了解亞洲的汙染是如何在活躍的夏季季風期間進入平流層的。夏季季風是一種每年都會給印度和東南亞帶來潮溼天氣和暴雨的現象。 最近在印度塞昆德拉巴德塔塔基礎研究學院的氣球設施夏季部署期間,而這個學院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可以將大型科學有效載荷發射到平流層的地方之一, BATAL團隊進行了10次氣球飛行,科學有效載荷可以測量從地面到平流層的溫度、壓力、臭氧、氮氧化物、水蒸氣和氣溶膠。為了避免航空交通,研究小組每天凌晨1點開始研究,並通宵收集數據。
  • 平流層:鳥和飛機的空間,細菌繁盛的地方!
    平流層是地球大氣層的第二大層,恰好在對流層之上和中間層之下。但是,即使你從來沒有去過罪惡之城,你也可能(至少)參觀過真正的平流層一兩次。對於任何坐飛機旅行的人來說,這個地區都是難以避免的。在對流層之上,我們依次有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外遊層。讓我們回過頭來談談前兩個層次。對流層-平流層邊界,或稱對流層頂,將溫度趨勢相反的兩個區域分開。在對流層內部,全球平均溫度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導讀:對流層(大氣的最低層,平均厚度在8-16km左右)和平流層(對流層之上,距地表約10~50公裡處的大氣層)是與人類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大氣層。我們已經知道對流層內嚴重的空氣汙染可能影響氣候變化。那麼,你知道對流層與平流層之間也會「交流」嗎?通過大氣交換,對流層汙染將被帶到平流層,從而影響全球。平對流層的交換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 平流層:對流層,我的汙染,從來與你有關丨大氣悟理
    導讀:對流層(大氣的最低層,平均厚度在8-16km左右)和平流層(對流層之上,距地表約10~50公裡處的大氣層)是與人類生活最息息相關的大氣層。我們已經知道對流層內嚴重的空氣汙染可能影響氣候變化。那麼,你知道對流層與平流層之間也會「交流」嗎?通過大氣交換,對流層汙染將被帶到平流層,從而影響全球。平對流層的交換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 假如真的有神仙,那玉皇大帝是住在平流層還是對流層呢?
    首先聲明,文章內容無任何封建迷信之說,純屬娛樂。最近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議題,說假如真的有神仙存在,那玉皇大帝是住在天上的平流層區域還是對流層區域呢?這個問題乍一看讓人覺得很是有趣,討論的居然是神話故事中的神仙住在哪。
  • 科普動畫 | 高層大氣和平流層有什麼區別?
    科普動畫 | 高層大氣和平流層有什麼區別?01高度高層大氣在平流層頂至2000到3000千米的高空中。而平流層則在對流層頂至50到55千米的高空中。
  • 「薦讀」玉皇大帝到底住在平流層還是對流層?
    外國神仙為什麼都要把胳膊伸出去,這是因為那個叫「空速管」。也叫皮托管,皮托管是測量氣流總壓和靜壓以確定氣流速度的一種管狀裝置。為什麼外國神仙橫著飛,中國神仙豎著飛呢?這是因為各自佔據的空層不一樣。所以,外國神仙肯定是飛行在平流層的。因為功夫不到位,平流層飛行更平穩,少有劇烈顛簸,他們就養成了橫著飛的習慣,這也符合橫著飛的空氣動力學構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