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線面體行炁法
練行氣功者,在練通大周天之後,往往因為缺乏進一步功法的指導,再向深度發展極其緩慢,點線面體行炁法就是供練通大周天之後再向深度練功者參考。
一、點行炁法
練通大周天之後。 一般能做到氣隨意行,四肢百骸意到氣到。然而,要做到幾個點同時有氣感,並非易事,點行炁法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練兩腳心之湧泉穴同時有氣感
第二步:練兩手心之勞宮穴同時有氣感
第三步:練桶泉穴和勞官穴同時有氣感。
第四步:練湧泉、勞宮和氣海(或關元)五點同時有氣感
以上四步稱」五點行氣法」,是點行氣法之基本功,練此功夫之要點是:氣(空氣) 與願(真氣)分離。氣由呼吸道排出,炁由意領注人行氣點。具體練功法是:按一般靜功之要求,待氣團集結丹田後,深呼一口氣,在呼氣之同時小腹內縮、以意領丹田之氣向行氣點灌注,當行氣點有氣感時(脹、頂、跳、鼓、麻、熱等感覺),即告成功。
五點行氣法練熟後,只需兩三分鐘的意識默念,即可達到五個穴位上有氣感,而且氣感只稍加意守即可保持。所以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守住這五個穴位,這無疑為練功者提供了隨時練功的方便,且練就經常保持內心泰然的習慣。在五點行氣法的基礎上,再練隨意點行氣法,練成後,則可將針灸學的取穴方法用於點行氣法而治療各種病證。
二、線行氣法
練大周天時,在經絡中運行,有如球沿經絡滾動,氣過後氣感亦隨之消失,如要做到氣象本在經絡中流動,過後氣感仍灌滿經絡而不消失,則確非易事。線行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練手少陽經之關衝至天井段有氣感。
第二步:練督脈之長強至大椎段有氣感。
第三步:練足陽明經之足三裡至歷兌段有氣感。
第四步:練以上第一、第三步的合併。
第五步:練以上第二、第三步的合併。
以上五步稱五線行氣法,是線行然法之基本功。練線用點行然法面發展到線行然法,即先練點行。練成此功後,亦具有點行法的類似用途,且功夫更深一層。此外,也是發放外氣的基本功之一
三、面行炁法
面行氣法是在人體表皮行,經絡學中屬十二皮部。人體表皮對外界的傳感非常靈敏,但對氣的傳感則較遲鈍,所以表皮行氣法比上述兩法難練。
第一步:練頭皮行氣法.
按一般靜功之要求,入靜後意守相竅(兩眉之間)片刻,然後內視與意念同時引氣進頭部,並向外發放出去、再收回留於頭皮。開始練時一般無甚感覺,隨練功日深,頭皮出發癢或發麻,功夫才算告成(以下各步練法類推)。
第二步:練耳皮行氣。
第三步:面頰行氣,
第四步:練以上三步的合併,即頭部表皮行先
練此功可抗衰老及美容,同時也是練其他部位表皮行氣的基礎。但須注意、有高血壓病者,不宜練頭部表皮行氣,可改練手或腳表皮行氣。
四、體行炁法
體行氣法是練人體某部分充氣跟或全身行氣的一種方法、須精氣充盈及心地純淨,方能練好此功
第一步:集繼真氣
按練功者原來的練功程序,大周天運行數周。然後氣歸丹田(小腹部),意守之,待有強烈氣感或覺小腹全滿時,再轉入練第二步。
第二步:雙腳充氣
將丹田之氣下貫於雙腳,要求從足三裡以下雙腳全部充氣此時腳如浸溫水中並有脹感。
第三步:雙手充氣
練法類似第二步,要求從天井以下雙手全部充氣
第四步:練以上第二、第三步的合併,即手腳同時充氣
第五步:全身充氣
待丹田之氣異常強烈時,深吸一口氣,隨吸氣小腹收縮,以意領丹田之然,向全身輻射輸向全身,此時全身鼓脹,如氣球鼓起,飄飄然似皮囊欲離地飛去。隨即呼氣,小腹鼓起,以意領收於丹田。此時全身癟縮,如氣球洩氣,悠悠然如形骸凝成丹田一點。如此吐納循行三至九息為止。練功日久者,可逐步延長至二十七息。吐納時,意在於納,即吸氣時著意於炁與氣同時輸向全身,而呼氣時著意於收丹田,濁氣自然呼出。當功夫加深時,呼吸轉人胎息,似有似無,氣息微微,而此時的吐納通過人體皮膚來進行,即進入人體與外界傳感系統的交流境界。
體行系法是行然法中的高級功夫,比較難練。為檢驗此功法的效果,可行下列檢驗方法,在體行法後,立即檢查手腳,如手腳腫脹而無血色,且手握不成拳,腳如踏在氣墊上,但指壓皮膚仍有彈性,過幾分鐘後腫脹自行消逝,而血色亦恢復正常,此即充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