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所見平面設計的作品裡,無論多麼複雜的形象都是由點、線、面的基本要素構成的。將點、線、面等具象與抽象的形態按照美的形式法則與一定的秩序進行分解、組合,創作出新的視覺傳達的畫面效果。點線面不僅是各種藝術中的基礎知識,也與生活中的物象有著密切的關係。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的了解點構成、線構成和面構成之間的關係與表現規律。
一、點的形態特徵
點的概念:從幾何學的角度講,點不具有大小,只具有位置。而在造型藝術中的點既有大小,也有面積和形狀。我們視覺所看到的點是相對的一個概念,即相對於線也相對於面。比如以一扇窗在我們眼前是一個面,而放在一棟高樓上看就是一個點,或者高樓放在一個城市的大背景上看也是一個點。所以相對大的形傾向於面,相對小的傾向於點;相對細長的傾向於線,相對寬闊的容易被視為面。點的分類:點的基本相態種類很多,可以分為抽象形態與具象相態兩大類。抽象形態一般是幾何與自由形狀;而具象形態是包含我們所見的人、物、自然景象的圖形。
3.點的表現方法與表現效果:不同的工具、不同的紙張畫出來的點效果不同;相同的工具、不同的畫法畫出來的點效果也不同。一般來說,面積越小的形,點的感覺越強,面積越大則有面的感覺,不過越小的點在視覺上的存在感也越弱。點的視覺形象可以是實的,也可以是虛的;可以是正形也可以是負形,表現出來的效果各不相同。
點的輪廓簡潔、清晰時效果強有力,反之邊緣模糊或中空時效果會顯得較弱。大小大同的點處在同一平面上,空間距離感會出現錯覺,面積大的感覺近,面積小的就有後退感,這也是我們常說的近大遠小。
二、線的形態特徵
線的概念:點的移動產生線。幾何學上定義的線沒有粗細,只有長度、方向與形狀。在視覺表現中則不然,我們可以把各種相對細長的,不具有面或點傾向的形態歸為線形。視覺藝術中線的形態與表現效果非常豐富。線的分類:線的種類可以分為規則形和不規則形,也可以說是自由形態。根據線的形狀可以分為直線與曲線。而直線包括折線,曲線就包括弧線及各種不規則的自由曲線。
直線的形態較為單純,曲線的形態則十分豐富,不同的曲線表現效果有明顯的差異,在使用中要特別注意它們意向的區別。
3.線的表現方法及效果:從表現的方法看,藉助工具畫的線具有規矩的感覺,徒手畫的線自由而富有變化,有隨意的感覺。用不同工具畫出來的線感覺是有差異的,相同的工具不同畫法畫出的線效果也大相逕庭。我們需要了解各種工具表現的效果,大膽嘗試新的表現方法,並能靈活運用於創作中。
線的要素遍及繪畫、雕刻、設計等各個造型領域,而且越抽象的作品線條的作用越重要。它是物體抽象化表現的有力手段,即使脫離具體的形來觀察,線本身依然具有卓越的造型力。能夠體會到這些意向才能在設計中正確地應用線。
線的意向來自於他們自身的形態特徵,並非人為可以附加的,所以用心去體味才是最重要的。當我們在觀察的時候不要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去對號入座,而應問自己的內心感受。從一般的意義上講,直線比較簡單、率直;曲線較為柔和、婉轉;粗的線厚實、有力;細的線單薄、柔弱。但是意向遠非如此簡單,以曲線為例,工具畫的曲線與徒手畫的曲線就大有區別。
除了我們繪製的線,形與形之間的互相接觸或分離也會造成線的感覺,所以不直接畫線,也可以間接地製造出線的視覺效果。這種線不是我們繪製的實體性的圖形,但是他們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我們的視野中,其表現性一點也不遜色於實體的線,這種非實體、但卻真實存在的線,我們稱它為消極的線。在設計中,我們要認真的對待這種線的表現作用,並有意識地創造和運用這種效果。
中國藝術中對線的運用達到了其他文化難以企及的高度,藝術家們對線條意象的理解,對線條表現性的把握充分體現了他們對文化意境的追求。我們來看看著名畫家吳冠中的作品,感受一下他對線的應用。
三、面的形態特徵
面的概念:畫面上的「面」是指面積較大的塊形,是相對於面積較小的點而言。面的分類:面的形態可以從外輪廓和充填效果兩個方面分類。(1)面從外輪廓方面可以分為抽象形態和具象形態:抽象形態的面包括幾何形面和自由形面,幾何形面有理性、簡潔、有序的特徵;自由形態的面隨意、多變、富有活力。而具象形態的面包括人、物、自然景象的圖形面。具象形態面的表現效果則視其外形而不同。(2)面從內部充填效果方面可以分為實面和虛面:實面是被顏色充填的平面形,具有充實的體量感,有堅實、穩定的感覺,幾何形態的充實的面形有整齊飽滿的優點。而虛面有多種類型,常見的有封閉線所形成的中空面形、開放線所形成的線集群面形、點聚集形成的面形等。由封閉線形成的面,其輪廓細線越細,面形的感覺越淡薄,反之輪廓線越粗面形的感覺就越強烈;開放線集群所形成的面形和點聚集形成的面形都是感覺較弱的面形,體量感不厚重,不確定的感覺。
3.面的表現效果:與點和線一樣,面也有豐富的表情,這種表情取決於面形的輪廓及其內部質感。輪廓所決定的面的表情與線的意象有關,直線型的輪廓莊重、嚴肅、有力度;幾何曲線形的輪廓飽滿、圓潤、有張力;自由曲線形的輪廓柔和、隨性、富有變化。
面的內部質感決定的意象,主要由所模擬的肌理效果左右,如柔軟、粗糙、堅硬、細膩、光滑、蓬鬆等。
說到底點線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點的面積擴大可以變為面,面形縮小了可以變成點;線形延展到一定寬度就表現為面,縮短到一定程度就是點;眾多的點能夠連接成線,也能聚集成面;密集的線群也可以形成面的感覺;一塊小的面形在大的面形對比下,在視覺效果上會退化為點。所以在表現中,要注意點線面之間的相對性,要看它們在畫面中的對比效果。這種互為轉化的特點也可以用來製造有趣的視覺效果。
點和點會相互吸引,距離較近的點引力比距離較遠的點更強,在大小不同的兩個點之間,小點會被大點吸引過去。有規律地排列點,會形成線的感覺並可能產生方向感。
點和線通過巧妙的構成可以表現凹凸的變化及其他複雜的立體感,現代印刷技術就是用無數的聚集成圖像的,將印刷品的影像放大便可清晰地看到,其中密集地布滿了點。點密集的地方顏色濃,而點稀疏的地方顏色淡。
通過以上講解,這下我們應該明白平面構成單純從形的方面分類可以歸納為:點形、線形和面形,並且它們的歸屬與對比有關,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終於碼完了這麼一篇長文啊,喜歡的朋友們點個讚唄,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