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複構成
相同或近似的形象連續地、有規律地反覆排列叫重複。
重複構成的形式就是把視覺形象秩序化、整齊化,呈現出和諧、統一的視覺效果。
二、近似構成
形象元素之間的關係是彼此相似而又不完全一樣,重複的運用,使設計產生統一感,而近似的運用可使設計在統一中具有生動的變化。
三、漸變構成
漸變構成指基本形或骨骼逐漸地,有規律地循序變動,它會產生節奏感和韻律感的。這種表現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如海螺生長的結構,水紋的運動等等,都是有秩序的漸變過程。
四、發射構成
發射是由有規律、有秩序的方向移動而形成的,通常具有多方面的對稱和發射中心,是一種引人注目的構成圖案,可產生爆炸性動感,具有強烈的視覺吸引力。
發射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漸變,它同漸變一樣,骨骼和基本形要作有序變化。
五、特異構成
特異是在大多數的秩序關係中,安排少數或極少數違反秩序的形態。目的在於突出焦點,打破單調的畫面,造成動感及趣味中心。
特異是相對的,是在保證整體規律的情況下,小部分與整體秩序不和,但又與規律不失聯繫。
特異的現象在自然形態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鶴立雞群都是一種特異現象。
六、對比構成
對比是一種自由構成的形式,它不受骨骼線的限制,而是依據形態本身的大小、疏密、虛實、形狀、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對比而構成的。協調是求近似,而對比是對差異。
七、空間構成
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就是物體的三元次立體空間。
我們在平面構成中談到的空間形式,是就人的視覺而言的,它具有平面性、幻覺性、矛盾性。
在平面構成中空間感只是一種假象,三維空間是二維空間的一種錯覺,其本質還是平面的。
八、肌理構成
肌理是指物體表面紋理。"肌"——皮膚;"理"——紋理、質感、質地。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物理性,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肌理形態,如幹與溼,平滑與粗糙,軟與硬等等。
九、重構構成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形象,按照一定的內在聯繫與邏輯相互重合,系統合成一個新的形象。自然界中存在著許多的"重構",如植物嫁接法、生物雜交法、科學綜合法等等,都會產生新的品種,新的生命,新的系統。
中公講師解析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攻略」下載教師資格各學科備考白皮書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