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構成的基礎訓練是通過構架和基本型的排列組合,形成重複、近似、漸變、發射、特異、對比和密集七種構成形式,又分為規律性組合與非規律性組合。在藝術或設計創作中,我們需要了解與掌握好這七種構成形式與它們的排列特點,培養邏輯思維和造型能力以便我們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的設計當中。這七種排列形式分為了規律性組合和非規律性組合,重複、近似、漸變、發射和特異屬於規律性組合,讓人易產生節奏感、注目感和遠近感等不同的視覺效果。而對比和密集是非規律性組合,通常容易給人造成視覺張力和運動感。重複構成就是使用同一個形態來作為設計作品中的基本元素進行重複地使用,或者是利用構成的構架形式在基本的格式內重複排列組成的畫面。通俗的講重複就是利用形同的形態或單元形元素反覆的規律性排列,這是一種最為簡單的構成方法。



一、單元形元素
單元形就是基本型,構成最基本的單位元素,每個基本形最終產生的效果也會完全不一樣。簡單的單元形,也可以通過排列和組合形成豐富的二維畫面。在設計基本形的時候,我們需要設計得簡練,儘量避免具象形的大量使用,因為過於繁雜的基本型往往使最後完成的畫面變得雜亂,缺乏重點和美感,我們應該注意的是構成訓練的中最重要的目標和宗旨。

任何的點面線或點面線形成的圖形都可以是基本型,也可以通過形與形的分離、接近、疊加、透疊、聯合、剪切、差疊和重合等方法進行基本形的再造,形成更多新的形態,創造出嶄新的視覺效果。

二、構架
構架簡單的說就是管轄單元形的線形框架,它使平面構成有序地發展變化,主要用來控制形與形、形與空間的關係。重複構架在構成中分為了有作用性構架與無作用性構架,構架形狀的確立對基本型的影響也很大。有作用性構架指的是能把基本單元型放置在所組成的整齊單位內,使得畫面產生一種統一整齊的效果。每一個單位就是每一個形象組織變化的空間,相對完整和獨立;無作用性構架基本型一般安排在構架線軸心位置上,構成後的形象顯得更加突出。

三、單元型與構架的排列組合方式
將設計好的單元形和構架結合在一起然後創造出新的視覺形態,這就是單元形的連接。單元形和構架的排列組合方式基本上有幾種方式。1.基本型的重複排列。2.重複基本形正負交替排列。3.重複基本形方向的變化,加以正負排列。4.重複基本形的漸變排列。5.重複基本形的重疊排列。6.重複基本形的錯位排列。7.重複基本形位置的變動,也可以叫自由排列。

四、重複構成的應用
重複構成的現代設計中的使用非常的廣泛。就如同我們經常在人行道上見到的地磚的擺放,或者是路上的廣告牌的重複排列等。而它在服裝的整體設計方面主要表現在集體組合著裝的狀態效果,比如學生的校服。如果是在服裝的局部設計方面的話,則表現為對稱設置,如相同口袋上下左右的編排,或是相同圖案的對稱裝飾及對稱分割等。

後面會繼續發布平面構成的七種構成形式內容,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