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我國官方媒體接連發布了兩則令人驕傲自豪的大新聞,一則是9月4號,新華社發布短訊稱,我國成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利用長徵2號F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一款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在兩天之後的9月6號,又有好消息傳來,這款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在軌兩天之後,於9月6日成功返回預定的著陸場。可以說此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在掌握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技術領域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後續我國去太空將會有更加便捷和廉價的往返方式,為什麼會說這是個大新聞呢?
因為這次的試驗有著截然不同的飛行特性,與我國以往發射的太空飛行器均有所不同。像我國的神舟系列飛船雖然也能夠勝任太空往返任務,但是它基本上是一款完全不具備重複使用功能的設備,而今年5月份利用長徵五號B遙一火箭發射的服務載人登月任務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也僅僅只有部分重複使用的功能,而此次的試驗的太空飛行器顯然是一款具備重複使用功能形態的飛船,所以它極有可能就是軍迷朋友們所念的中國版空天飛機,就像美國的X-37B一樣。說到這,可能有些觀眾朋友們不太了解X-37B是個什麼東西?
實際上,它是一款由美國波音公司研製的無人且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這架太空飛行器雖然仍由火箭發射進入太空,但卻是第一架既能在地球衛星軌道上飛行、又能進入大氣層的航空器,同時結束任務後還能自動返回地面,被業內認為是未來太空戰鬥機的雛形。去年,美國就曾回收一架X-37B,落地前在太空活動了780天,創下人類航天史上前所未有的記錄。相較於X-37B動不動就在軌幾百天,我國這次的航天試驗器怎麼才呆了兩天就回來了,這差的不是一星半點,是不是我國試驗的太空飛行器比不過美國貨呢?
答案顯然不是這樣,雖說此次太空飛行器的首次飛行任務在軌時間只有兩天,的確與大洋彼岸X-37B長達兩年多的在軌時間有著較大的差異,但是要知道當初美國的飛機也並不是一步到位的,空天飛機對我國來說,還是破天荒頭一遭,本身就缺乏經驗,所以必須循序漸進,此次飛行的核心任務是為了突破太空飛行器由軌道空間再入地球大氣層的精準返回技術,至於在軌時間為什麼不延長的問題也很簡單,因為沒有加裝更多的探測載荷,任務不需要延長在軌時間,但有著良好的開端,加上我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可以預見我國的在該領域後來者居上的勢不可擋的氣勢。
不過,在得知中國此次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後,作為該領域鼻祖的美國人,他們的反應有些不一般,有美國媒體直言:中國發射的新型太空飛行器可能就是類似美國X-37B的一款仿製品。從言辭之中,也可以感受到美國人的陰陽怪氣。不過要我說,未來我國的空天飛機肯定是不會比X-37B要差的,甚至還會比它更強。
這一點也並不是我在這裡瞎說,從過往的事例來看,像美軍的電磁炮在試驗連續受挫後,計劃一度終止,但結果中國卻率先上艦實彈打靶試驗,又像北鬥導航衛星比GPS擴展了短報文通訊的功能等,都說明我國雖然是在摸著美國的石頭過河,但是我們也沒有停止在此基礎上開拓創新的可能,所以未來我國的空天飛機肯定不會只像美國的X-37B那麼簡單,到時候所具備的功能肯定會更多。不然的話,可不就是單純的仿製品了嘛,這可不像我們一貫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