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藍字,關注我△
讓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像工程師一樣解決問題。
1887年8月12日,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他建立的「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描述微觀粒子運動狀態的基本定律。一隻貓被鎖在鐵盒子裡,盒子裡面有少量輻射性物質。輻射性物質的原子一個小時後或衰變或沒衰變,其概率相等。如果原子衰變,會砸碎一個毒氣瓶,貓就會死。然而,如果不打開盒子讓原子的波方程坍縮,則盒子裡是兩種狀態的疊加:衰變與沒衰變。因此,貓也處於兩種狀態的疊加:活著與死了。
薛丁格認為,這種結論「非常荒謬」。關於這隻貓什麼時候被確定命運、如何被確定命運,眾多物理學家展開了廣泛的爭論。1927年,薛丁格接受邀請,接替馬克思·普朗克任柏林大學的職位。當時在柏林大學的還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到了1933年,考慮到當時迫害猶太人已經成為一項國家政策,薛丁格決定離開德國。薛丁格開始了七年的流浪,他到過奧地利、大不列顛、比利時、義大利。1940年,薛丁格在都柏林高等研究院安頓下來。都柏林高等研究院是在愛爾蘭總理、前數學家埃蒙·德瓦萊拉(Eamon de Valera)的影響下建立的。薛丁格在那裡居住了17年,研究物理學和科學歷史哲學。他於1944年寫下了《生命是什麼?》(What Is Life?),試圖用量子力學來解釋基因結構的穩定性。雖然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書中很多內容有待修正,但這本書仍然是對該主題非常有用而深刻的介紹。1956年,薛丁格退休,他回到維也納,任維也納大學名譽教授。資料來源:
https://www.britannica.com/biography/Erwin-Schrodinger
我們不需要英雄
但我們需要榜樣
微信又改版啦!
完成以下三步,將我們設置成星標!
這樣,就能每天及時收到精彩的推文啦!
▼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科學課在線,科學學習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