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已經過完元旦,但從今天算起,2020年依然還有365個日出,仍然可以送出365個祝福。這個梗是不是有點意思?
昨晚午夜夢回,習慣性地摸起手機,審閱朋友圈,看到有個朋友在朋友圈裡寫道:「2020第一天完美度過,期待剩下的364天。」突然覺得好像哪裡不對勁?沉思一下,到底哪裡不對?
哦,原來是天數不對。2019年是平年,2020年是閏年,可以被4整除的就是閏年啊,過了幾個平年難道就把閏年忘了,這是慣性使然嗎?
閏年與平年小常識:
年與平年和閏年之分。平年一年有365天,閏年一年有366天。那麼閏年是怎麼產生的呢?大家都知道,我們現行的公曆是科學家經過長期測算而根據自然變化人為制定的。在制定這個曆法的過程中,科學家發現,每年的天數,與地球實際公轉周期的時間有一定誤差。
那麼為了彌補這個誤差,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把每年相差的這幾個小時,統一計算於某一年內的2月份裡,這樣這個誤差就被消除了。所以平年的2月只有28天,而閏年的2月卻多出了一天,有29天。基於此,就把補上這個時間差的年份規定為閏年。閏年比平年多出來的這一天,實際上就是彌補前幾年的那個誤差之和的時間。
口訣—— 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要想計算哪一年是閏年,可以根據以下的口訣來計算:
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
許多人都知道,四年一閏。但是對「百年不閏」卻不甚了了,下面,就把這個生活中的知識盲點給消滅掉。
道理如下:
閏年:有「普通閏年」和「世紀閏年」之分。
首先來看普通閏年怎麼看:就是公曆年份是4的倍數的,且不是100的倍數,必是閏年。例如:2004年就是閏年。
世紀閏年呢? 就是整百數的公曆年份不一定是世紀閏年。世紀閏年有兩個條件,一是整百,二是必須是400的倍數,只有滿足這兩個條件才是世紀閏年。舉個例子:1700年、1800年1900年都不是世紀閏年,而1600年、2000年才是世紀閏年。
現在,大家明白了計算閏年的口訣了吧!這就叫「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其實這個知識點上學時每個人都學過,可是因為總也不用就遺忘了。不夠經過現在的「溫故而知新」,大家就一定會牢牢地記住這個口訣了吧?
所以說,2020年雖然過了元旦,但從今天臘八之日算起,依然還有365天,大家依然可以看到365個日出,仍然可以送出365個祝福。這個梗,是不是有點意思呢?
臘八:親歷遼寧阜新太平寺熬製臘八粥,熬了半宿的粥真是太好吃了
2020年元旦首遊,阜新海棠山摩崖造像,竟然不輸於飛來峰摩崖造像
2019檢視過往,2020規劃未來,跨年之時,你是否有話要對自己說
王峰變汪峰!一字之差,謬之千裡,縣委書記怒批,我不是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