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Karen」這個梗嗎?

2021-01-08 樹影下的美劇

最近看了部奈飛的電影,《2020去死吧》(Death to 2020)。這部電影以不同人物視角,用喜劇吐槽的方式回顧了2020這一整年。

劇中的幾個人物裡,有一個「郊區足球媽媽」suburban soccer mom,算是很典型的Karen。

然後我忽然意識到,Karen這個梗雖然之前就常常看到,但似乎是在2020年真正被「發揚光大」的。

所以今天就來聊聊Karen。

所謂的Karen,有幾個特徵:中年白人女性、習慣了白人特權、口頭禪是「讓我跟你們經理說話」、(大多是)金髮且梳著特別的髮型、種族歧視、反疫苗、毫無自知。

2020年裡,幾條熱門新聞讓Karen這個梗被廣泛傳播。

比如夏天的中央公園裡,一名過路黑人男子讓一名白人女性給她的狗拴上繩子,結果這名白人女性直接報警說被威脅生命。當時正值美國因弗洛伊德之死大規模抗議的時候,這段白人女性因為這么正常的要求就咄咄逼人報警的錄像引起輿論譁然。最終的結果是她被公司解僱,甚至連狗都被帶走。

這名白人女性本名Amy Cooper,但眼下大家都只記得"Central Park Karen","中央公園Karen"。

除此之外,還有因為被要求戴口罩而故意朝別人咳嗽的Karen;因為少數族裔鄰居在自家院子掛BLM招牌而報警的Karen;和丈夫兩人手拿衝鋒鎗和路過的BLM抗議者對峙的Karen,等等。

當然,她們本名都不叫Karen,但正是她們作為白人中年女性的特徵,外加做出來的這些事情,讓Karen這個梗在今年大規模流行起來。

本來一個正常的名字就被賦予了極為負面的含義。

在上世紀60年代,Karen曾經是美國第三大流行的女孩兒名。但到2018年,這個名字的受歡迎程度大跌到了635位,這兩年估計還在大幅下跌。

說起來,也可能就是因為60年代的流行,這群如今人到中年的Karen們恰好就顯現出「威力」。

那麼到底為什麼是Karen而不是別的名字呢?

其實Karen之前有過好幾個被賦予了特殊含義的名字,比如Permit Patty和BBQ Becky。

前者因為一名黑人小女孩在街邊擺攤賣水就氣勢洶洶問有沒有擺攤許可,威脅要報警。後者是看到一家黑人在燒烤同樣威脅要報警。

但這些名字都遠沒有Karen流傳範圍那麼廣。

事實上,Karen最初的由來至今也沒有確切來源,但廣泛被認為是幾個因素的結合體。

初始來源之一被認為是2004年經典青春片《賤女孩》(Mean Girls)

片中Amanda Seyfried扮演的角色就叫Karen,是一個胸大無腦的白人富家女。她對主角說過這麼一句話:你要是真來自非洲的話,怎麼你是白人呢?

雖然片中的Karen並無惡意,但這種話是極為不PC的,尤其是今天的語境下,就是種族歧視。

然後片中主角有一句話在這幾年流傳很廣:天哪!Karen,你不能問別人他們為什麼是白人!

Oh, my God, Karen, you can't just ask people why they're white!

另一個來源是喜劇演員Dane Cook在2005年的喜劇節目,他當時來開玩笑說:每一個朋友圈子裡,都有一個Karen。

「每一個朋友圈子裡都有一個人人都討厭的人。他們之所以要有這麼一個朋友存在,就是為了用來討厭的。當這個人不在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吐槽這個人。」

「There is one person in a group of friends that nobody likes. They basically keep them there to hate their guts. When that person is not around the rest of your little base camp, your hobby is cutting that person down.」

然後他舉了個例子就是一個叫Karen的女性。

每一個小圈子都有一個Karen,她總是那個令人討厭的傢伙。當她不在的時候,其他人就會互相看著然後說:夠了,Karen!

Every group has a Karen, and she’s always a bag of douche. And when she’s not around, you just look at each other and go, 『God, Karen!』

還有一個來源是2015年SNL卡司Jay Pharoah的喜劇節目,也舉了一個名叫Karen的女性的例子。

不過對這個梗推動最大的,恐怕還是來自reddit。

2017年有一個人上reddit吐槽自己前妻,然後有人就為他建了個板塊叫F***YouKaren,把私人吐槽變成了集體對Karen的吐槽。

在這個吐槽裡,Karen除了之前提到的那些特徵,還包括了離婚後把孩子們從丈夫身邊奪走這個特徵。然後呢,美國真人秀明星Kate Gosselin某一個時期的形象一直被當成Karen典型,她和丈夫離婚後,爭奪撫養權的官司打了很久。

所以各種因素之下,Karen慢慢就變成了一個梗。

可這還是解釋不了為什麼她就是比之前的Becky、Patty、Chad、Stacy等名字都要流行得多。

有語言學家表示,這和Karen的發音有關。

K開頭的名字包含「無聲爆破音」voiceless plosive,當發這個音的時候,是對氣流的徹底堵塞後再釋放,聽起來會有一種嚴厲感,所以比上面幾個名字都和這種特殊人群更匹配。

正如上面提到的這些,用一個名字來指代一群人的方法古已有之。

比如我們中文網際網路裡,「Tony老師」就指代了特定的一群人,又比如一說「如花」大家腦中都會有相同的畫面,等等。

在美國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名字某種程度上擔負著如今Karen的重擔,Miss Ann。

說起來,在Karen這個梗裡,「白人中年女性」裡的「白人」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怎麼說呢?典型的黑人名字和典型的白人名字之間,其實差別很大。而Karen就是一個典型的白人名字。

2015年有一個研究列出了全美「最白」和「最黑」的幾個名字。

「最白」的女孩名裡包括:Molly、Amy、Claire、Emily和Katie。

而「最黑」的女孩名裡包括:Imani、Ebony、Shanice、Aaliyah、Precious、Nia、Deja、Diamond、Asia、Aliyah和Jada等等。

差別是不是非常之大?

基本上我們學英語能學到的常見人名都很「白」,而這些典型的黑人名是我們作為外國人學英語的時候在任何教科書上都看不到的名字。

和Karen一樣,Ann也是一個很白人的名字。

在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初,雖然美國奴隸制已經廢除,但還是處於嚴格的種族隔離階段,白人對黑人有著理所當然的特權。當時黑人們在吐槽各自被白人欺壓的經歷時,會用Miss Ann和Mr Charlie (安小姐/查理先生)來指代,以此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這其中,Miss Ann的運用更廣泛。

當時的Miss Ann是這樣的形象:完全知道自己擁有特權,也不吝於用自己的特權讓那些低自己一等的人安分,而這些人當然主要是黑人。

從100多年前到現在,Miss Ann到Karen,其實明顯能感受到儘管時代發生了巨變,但這兩種典型身上的特質傳承度很高。

Miss Ann身為那個年代的女性,在家中至多是第二把手,家中的大家長一定是男性(事實上,這種情況在今天也是很常見的)。

所以本身作為低於白人男性存在的她們,本身可能遭到某種程度壓迫的她們,需要不斷通過壓迫那些低於自己的人來提醒別人也提醒自己,「我是有特權的」。

更關鍵的是,當她們無法通過自己達到目的的時候,她們往往會搬出更高一層、擁有更多特權的白人男性來幫忙,可以是丈夫、可以是父親、可以是兄弟、也可以是警察等等。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今天的Karen這麼喜歡報警。

(《神煩警探》(Brooklyn Nine Nine)裡開過一個玩笑「你一個中年白人女性居然在德州坐牢,那肯定是幹了什麼不得了的事情。」美國白人女性和黑人男性在生活中被警察對待的態度恐怕是天壤之別)

所以就是無論當年的Miss Ann還是今天的Karen,她們對自己地位其實是有比較清晰認知的,知道自己的特權在哪裡,也知道需要找什麼人來維護自己的特權。

當年的Miss Ann算是一個黑人內部的笑話,而今天的Karen則是所有人的笑話,除了Karen們自己。

說起來,很多真名是Karen的人,尤其是白人女性,面對這個越來越流行的梗,心情非常之複雜。

影星Karen Gillan甚至開過自己玩笑,但經歷這一年後,這個梗早已今時不同往日。

去年舊金山監事會成員提出了一個叫做CAREN的法案。

CAREN即Caution Against Racially Exploitative Non-Emergencies法案,防止種族剝削非緊急法案。這個法案旨在懲罰那些亂打報警電話的行為,尤其是因為種族偏見而亂報警的行為。

很多真名Karen的女性都對此非常憤怒,這簡直是用法律給這個梗官方蓋章了,比網際網路上大家笑一笑的影響可大得多。

當年黑人們聊Miss Ann是怕說真名吐槽有後果,而今天大家笑Karen則是一種對特定人群的公開嘲諷。

Karen的出現被認為是近幾年「反布爾喬亞」(bourgeoisophobia)的縮影。

反中產的潮流,從「中產」出現就有了,而反中產的人裡,很大一部分恰恰就是中產本身。

Karen們就是如此,她們身上有布爾喬亞那些不好的特質,比如虛偽、勢利和偽善等。但她們又加進去了新的東西,比如反智。

她們體現自己社會地位的方式不再是刻板印象裡「佯裝」自己愛好藝術,而是對服務人員尤其是有色人種的惡劣態度。

其實說到著名的Karen,我的第一反應是《威爾和格蕾絲》(Will & Grace)裡的Karen。

這個Karen在很多方面確實符合現在這個Karen梗,但片中的Karen從來不需要藉助外力,比如丈夫或者警察來顯現自己的特權地位,所以其實可以想像,Karen Walker根本不會把現在這些Karen放眼裡。

還有,《哈利波特》裡的Umbridge其實也非常Karen。

然後去年有一部美劇《星星之火》(Little Fires Everywhere),裡面Reese Witherspoon就扮演了一個看起來很nice,但骨子裡對接觸到的少數族裔夥伴非常刻薄的中產女性。

片中Reese Witherspoon扮演的Elena和Kerry Washington扮演的Mia兩個角色間有過一段爭論,Elena指責Mia作為母親,沒有為自己和女兒做出好的選擇,所以並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Mia表示:「不是你做出了好選擇,而是你擁有好的選擇,這些選擇只有白人且富裕的你才擁有。」(You didn't make good choices. You had good choices - options that being rich and white and entitled gave you.)

Elena卻依然高高在上地表示:「這就是你和我的不同,我永遠不會把問題歸結於種族。」(Again, t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you and me. I would never make this about race.)

但事實是,我們都知道不同種族實際上就是擁有不同的選擇。(不同階層的人也同樣,擁有的選擇是完全不一樣的)

但某種程度上,Karen和Miss Ann一樣,為這些人提供了匿名性。

上面提到的所有真實新聞裡的Karen們本名都不叫Karen,她們躲在Karen這個梗背後,可以隱去自己的真名,為自己行為付出的代價其實也就更小一點。

名字本身就是有特殊力量的東西。

Karen是我們這個時代對種族主義白人中年女性的稱呼。但和很多和歷史上那些被賦予特殊含義的名字們相似,她是會流傳下去還是慢慢擺脫特殊含義呢?

是像流傳至今的吝嗇鬼Scrooge,還是早已消逝在歷史中的Mick和Paddy(19世紀被用來蔑稱愛爾蘭人)以及Guido(義大利人的蔑稱)呢?

正如Miss Ann,Karen作為白人女性,雖然已經屬於特權階層的頂部,但在她們上面,還有白人男性。

Karen而不是Chad或者Kyle大紅,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壓迫,就是性別歧視。

但在做出Karen式舉動的時候,這些女性本身又成為了這個系統性不公的幫兇。

尤其是對大部分並不是Karen的白人女性而言,不要覺得Karen這個梗是在汙名化自己,而是應該去和Karen們,和Karen背後的系統做鬥爭。

當meme可以一笑了之,但這樣一個meme,背後的問題就太大了。

相關焦點

  • 最近「Karen」火了!這群專門搞么蛾子的白人女性也是讓人氣啊
    倒不是因為這個名字有多爛大街,它也並非特指某一個名叫「凱倫」的人, 而是這個詞如今已經成為了「某一種類型人」的貶義泛指,甚至變成了一種「梗」而被網友密切關注。
  • 聽說過猿猴也聽說過猿人,你有沒有聽說過猿狗啊?
    1.猿狗 聽說過猿猴也聽說過猿人,你有沒有聽說過猿狗啊? 看看這個圖片上的大母狗,它還有這麼多孩子在吃奶,多溫馨的場面啊,可是,你知道嗎,你現在看到的這個圖片其實只是拍攝的一個雕塑。
  • 日本這個島你聽說過嗎?
    御藏島是一座火山島,島不大,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座島上居住著幾百個島民,卻有超過160隻常駐海豚。 御藏島上每一個海豚都有自己的名字。他們經常咬來咬去,再加上互相剮蹭,因此每個海豚都有屬於自己的符號。 島民們給海豚們做了花名冊,上面記錄了每一隻海豚的形體符號和花名,可愛至極。
  • 口袋妖怪:綠毛蟲梗究竟怎麼回事?為何會有神獸梗的存在
    口袋妖怪:綠毛蟲梗究竟怎麼回事?為何會有神獸梗的存在綠毛蟲在口袋妖怪世界是一隻常見的精靈,如果小編想的沒錯,這種生物在森林中要多少有多少。但不知從何時起就有一個奇怪的留言網絡上流傳,小編看了後自然是不信的。綠毛蟲梗又是怎麼回事?
  • 過水漫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過水漫遊是什麼服務你造嗎?
    過水漫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過水漫遊是什麼服務你造嗎?時間:2020-06-15 16:58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過水漫遊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過水漫遊是什麼服務你造嗎? 過水漫遊,據說是一種按摩服務。就是那個女的用身體在你身上擦來擦去。
  • 跟動物有關的冷兵器:聽說過狼牙劍,你聽說過用豬牙做的武器嗎?
    導語:跟動物有關的冷兵器:聽說過狼牙劍,你聽說過用豬牙做的武器嗎?冷兵器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出現熱兵器之前最經常使用的武器,而中國武術中的兵器已經超過了十八種,如果再加上暗器,中國的冷兵器也會有上百種。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這把劍的形狀和野豬的牙齒很相似,別看它好像其貌不揚,但是卻能夠把野豬的頭一分為二。由此可見,這把德國豬牙劍確實鋒利無比,因為豬腦袋是比較堅固的部分。這把劍能夠這樣做說明它有不小的威力。這第二把劍就是狼牙劍,它的劍尖呈現出三稜的形狀,這把劍是最為「變態」的一把劍。
  • 聽說過「公園型商業」嗎?看看日本東京這個新改建完成的項目吧!
    聽說過「公園型商業」嗎?看看日本東京這個新改建完成的項目吧!
  • 聽說過日本的兔子島嗎?
    比如,在日本有這樣一個小島,上面的居民都是小兔子,你聽說過嗎? 位於日本瀨戶內海的大久野島上,自由居住著700多隻小兔子。這是一個無人島,卻因是小兔子的天堂而在日本國內出名。當你登陸到小島,試著走進它們,它們就會主動跳到你面前要吃的。
  • 聽說過黑店百地這個人嗎?上單王草莓見了他也要叫爸爸!
    難道大家都忘了黑店百地嗎?我第一次聽說他的名號簡直笑岔氣了好嗎,但是笑過之後就是完全的膜拜啊!以下資料百度搜集和本人聽說整理,不保證真實: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小本本! 最搞笑的是他跟周周之間的恩怨:1.周周在S1賽季 1900分段碰到了黑店 這個分段在當時已經是國服高分段了 國服第一當時是2070 草莓還沒出名 在這個分段周周碰到了黑店 因為一點問題起了爭執 然後開始對噴 然後雙方開機掛機 並且約定一起掛機 看誰先認輸 。
  • 《抖音》我問你了嗎什麼意思什麼梗? 千萬別隨隨便便用這梗評論
    《抖音》我問你了嗎什麼意思什麼梗? 千萬別隨隨便便用這梗評論時間:2020-07-15 16:28   來源:咖綠茵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我問你了嗎什麼意思什麼梗? 千萬別隨隨便便用這梗評論 抖音又給大家帶來了新的熱點話題,最近可能有很多小夥伴在抖音的各個視頻評論當中都能看的我問你了嗎?
  • 你聽說過蘇美爾文明嗎,他是歷史課本中沒有被提及過的超恐怖文明
    你聽說過蘇美爾文明嗎,他是歷史課本中沒有被提及過的超恐怖文明從小學開始,我們就從課本上學到了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還有中國,但是事實上有非常燦爛的古代文明的並不是只有這麼四個,像是古羅馬就是其中,還有蘇美爾文明也算是其中一個
  • 伊巴卡到底是18卡還是28卡,這個梗你知道嗎?
    伊巴卡到底是18卡還是28卡,這個梗你知道嗎?
  • 【關注】聽說過「鳥塘」嗎?《人民日報》帶你看德宏盈江這個村民...
    聽說過「鳥塘」嗎?新華網 趙普凡 攝11月29日《人民日報》刊文走進德宏盈江這個村民小組講述村民因地制宜走上致富路的故事新華網 趙普凡 攝從砍樹捕鳥到護林愛鳥石梯位於中緬邊境,全村共85戶363人,是一個景頗族、傈僳族聚居的邊境直過民族村。過去為了生計,村民砍樹開荒、打獵捕鳥,貧困沒趕跑,生態卻遭到了破壞。2016年石梯有建檔立卡貧困戶43戶,綜合貧困發生率高達50.6%。靠山吃山,擺脫貧困還是要依賴林子,但該換個怎樣的法子呢?
  • 聽說過鴛鴦,也吃過鴨子,但是你們有見過「鴛鴦鴨」嗎?
    聽說過鴛鴦,也吃過鴨子,但是你們有見過「鴛鴦鴨」嗎?鴨子,是餐桌上經常可以見到的一種食材。鴨子在一日三餐中,雖然沒有雞肉那麼常見,但是也是我們經常要吃的一種家禽了。但是,你們有沒有聽說過一種叫「鴛鴦鴨」的鴨子呢?鴛鴦我們大家都知道,是飛禽中「恩愛夫妻」的代表,在我國的古代文化中,鴛鴦也是「愛人」、「伴侶」以及美好愛情的象徵。那麼,這個「鴛鴦鴨」究竟是何方神聖呢?鴛鴦鴨,又被叫做「法國番鴨」,聽名字就知道,這種鴨子是外國的一種鴨子。雖然名字中有「法國」,但實際上,鴛鴦鴨的原產地在南美洲,是由旱禽野鴨與中國健鴨雜交而成。
  • 科普JOJO中的DIO梗,麵包片、壓路機都是什麼鬼?
    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一些JOJO梗,尤其是DIO堪稱是造梗狂魔,在他身上就已經有很多梗了。雖然看起來非常的有趣,不過對於沒有看過JOJO的人來說,其中一些還是比較難懂的,下面就給大家講解一下,關於DIO都有哪些被人熟知的動漫梗吧。
  • 毀滅吧趕緊的累了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多用於對失敗和絕望處境的...
    毀滅吧趕緊的累了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多用於對失敗和絕望處境的調侃時間:2020-06-28 17:04   來源:禮儀之家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毀滅吧趕緊的累了什麼意思什麼梗?
  • 這道菜你吃過嗎?豬身上只有一塊,脆爽可口,吃過的人很少
    能吃的全都吃,豬身上有一個部位,很多人沒吃過,甚至有些人連名字都沒聽說過,有些人不服氣了,都看見過豬跑,豬身上還有沒吃過的?豬天梯,你吃過嗎?甚至,你聽說過這個名字嗎?圖片上就是豬天梯,很多人不知道這是什麼部位的肉。
  • 這個地方把老鼠當零食,你聽說過什麼奇葩食物?
    中國美食博大精深,但是也有一些聽起來比較奇葩比較詭異的食物,下面看看這些食物你都聽說過不?有沒有恰巧就是你們家鄉的特產呢?這是什麼?你以為是麻辣小魚?油炸螞蚱?不不不,都錯了,這是麻辣小蝌蚪,頭一次聽說蝌蚪也是能吃的?
  • 你是魔鬼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屬於一種嬌嗔的表達
    你是魔鬼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屬於一種嬌嗔的表達時間:2019-07-19 10:03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是魔鬼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屬於一種嬌嗔的表達 你是魔鬼嗎是什麼梗 你是魔鬼嗎這個梗的出處是《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林永健兒子林大竣說你是魔鬼嗎,林永健回覆說我是你爹,看著很有趣的對話,但其實當時發生這段對話的時候,氛圍卻沒這麼輕鬆。 原來   原標題:你是魔鬼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