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膺諾貝爾:鋰電池的前世今生

2020-08-27 益達諾夫斯基

2019年10月9日的夜晚,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燈火通明。這座建立與1739年的瑞典最高學術機關與科學中心正在舉行世界上最重要科學盛典頒獎儀式。屋內,人類最頂尖的科學家匯聚一堂,屋外,浪花輕輕拍打著礁石,波羅的海的一改往日的狂暴洶湧,仿佛是對人類又一次突破科學桎梏的敬重。

作為1896年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去世時設立的五大初始獎項之一,諾貝爾化學獎在科學界具有高山仰止的地位,只有做出劃時代貢獻的學者才可獲此殊榮。是夜,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約蘭·漢森代表諾貝爾化學獎評委會宣布將2019年該獎授予了來自美國的約翰·巴尼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來自英國的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以及日本的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認可他們為鋰離子電池發展所作出的偉大貢獻。

相比開創放射性理論的瑪麗·居裡(Marie Curie)發現的鐳和釙元素,或原子核物理學之父歐內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對元素的蛻變以及放射化學的研究,這次的「科學寵兒」鋰離子電池是最接近普羅大眾衣食住行的。相比其他尖端的科學研究,鋰電池的應用技術早已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到所有的便攜電器設備,大到新能源純電動汽車,為它們穩定運行提供電力支持的就是那塊毫不起眼的鋰電池。

古迪納夫與鋰電池

常用於數據中心應急電力系統的不間斷電源(Uninterrupted Power Supply 簡稱UPS)亦是鋰離子電池技術革新的最大收益者之一。

在鋰電池大規模應用之前,UPS主要以閥控鉛酸蓄電池(Lead–acid_battery)作為蓄電核心。鉛酸電池技術非常古老,早在1859年就由法國物理學家加斯頓·普蘭泰(Gaston Planté)發明出來,亦是世界上第一種充電電池。即便能量體積比較低,普遍體積笨重,但因構造簡單、成本低廉而被廣泛使用至今。1999年,鉛酸蓄電池佔全球電池銷售額的40%~45%。然而,就如蘋果註定落在牛頓的頭頂,當人類文明邁入20世紀後半葉,隨著一系列科學理論技術的井噴式發展,人類的便攜充電電池技術也迎來了第二次變革。

20世紀70年代,鋰電池的第一個形態二硫化鈦電池被「鋰電池之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發明,他也是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被授予人之一。與大多數剛問世的技術一樣,二硫化鈦電池的高成本、汙染性和不穩定性註定了它不可能被技術應用,但鋰化合物電池的理論基礎被確立,而且它的儲電性能無出其右。在科學界,新事物從零到一的誕生是最困難的,只要越過這層門檻,普及應用就只是時間問題。

1980年,理察·雅扎米發明了鋰石墨電極,至今,它仍是鋰電池中最常用的電極。後來日本NEC收購了持有鋰電池技術產權的加拿大MOLI公司,NEC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經過不懈地摸索實踐,終於發現了原因:金屬鋰元素極為活潑,與氮氣都能發生反應,輕則報廢,重則燃燒。1985年,開發人員吉野彰用鈷酸鋰(Lithium cobalt oxide)作為正極,石墨為負極,再加上碳質材料,成功製作了一塊鋰電池原型。因為主要材料的化學穩定性俱佳,且蓄能效率極高,這一發明極大促進了鋰電池的商業化進程。而鈷酸鋰元素作為插層電極的實用性,這一解決鋰電池穩定性的重要發現則要歸功於第三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古迪納夫。

80年代初英國牛津的一個化學實驗室裡,古迪納夫正埋頭研究一種晶體學的層狀材料。它的晶體結構中,白色的圓球表示鋰原子,紅色表示氧原子,藍色表示鈷原子。通俗來講,鈷和氧原子緊密結合成兩個正八面體的「平板」,提取出的鋰原子就被鑲嵌在平板之間。這樣的結構即保證了不穩定的鋰原子可以快速移動,又不讓它與刺激性元素接觸,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鈷酸鋰即在同等體積下將電勢提高了一倍,又保證了極大的安全性。古迪納夫發明的鈷酸鋰,為鋰電池商用化的進程又踩了一腳油門。

鈷酸鋰

而真正為鋰電池進入市場鋪平道路的是另一家我們耳熟能詳的日本企業——索尼。80年代的日本是時代的弄潮兒,當蘇聯和美國因為各自的問題疲於奔命時,日本經濟卻奇蹟般的飛速上漲,日本社會處於一種資本癲狂的狀態。索尼的可攜式音樂設備隨身聽(Walkman)一經推出便迅速佔領市場。索尼將鈷酸鋰和石墨結合,開發出了沒有鋰金屬,只有鋰離子的可充電商用電池,直到今天我們都在使用的鋰離子電池(Lithium ion battery)就此問世。

故事結束了嗎?沒有。

1986年,已經取得耀眼成就的古迪納夫回到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繼續從事鋰電池材料的研究。這是因為鈷酸鋰雖然解決了儲能和安全問題,但並非十全十美,有兩個重大問題亟需解決。第一是在長期使用之後,鈷原子和氧原子組成的平板結構會逐漸不穩定以至崩塌,而崩塌的鈷酸鋰雖然不會爆炸,但會造成電池的性能衰減。第二則是鈷元素作為戰略資源價格高昂,極大提高了鈷酸鋰的製作成本。這就把當時的鋰電池限制在了小眾消費品中,不能真正向大眾推廣。

1997年,75歲的古迪納夫從實驗室緩緩走出,歲月的無情刻刀讓他開始衰老,但他手上捧著一個新的材料——磷酸鐵鋰(LiFePO4)。古迪納夫又一次改變世界。

磷酸鐵鋰

磷酸鐵鋰在結構上仍沿用了鈷酸鋰的「包裹」思路,用鐵與氧組成 FeO6 八面體,磷與氧組成 PO4 四面體,這些八面體與六面體按照一定規則構成骨架,形成Z 字型的鏈狀結構,而鋰原子則佔據空間骨架中所構成的空位中,這種全方位包裹鋰原子的結構比鈷酸鋰「漢堡夾層」更為穩固。最重要的是,構成新材料的是非常廉價的鐵和磷,價格遠低於鈷。雖然磷酸鐵鋰的儲能效率比鈷酸鋰差一點,但成本的成倍降低意味著它替代後者只是時間問題。

千禧年之後,鋰離子電池早已走入尋常百姓家,為智慧型手機、電動車、便攜電腦和新能源汽車的批量生產奠定基礎。作為當今世界最主要的可攜式能量源,自1991年首次進入市場以來,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們奠定了無線、無石化燃料社會的基礎,可以說如果沒有鋰電池,就不會有如今我們所能享受到的一切可攜式設備。

但古迪納夫的科研之路仍未止步!2012年,90歲高齡的他決定繼續研究新的鋰電池技術,那就是全固態電池

在解決了穩定性和成本的問題後,鋰電池還有最後兩個難關需要攻克,就是鋰枝晶和電解液的危險性。當年NEC公司在找到了電池爆炸的原因,鋰金屬表面有一些肉眼無法看到的「小毛刺」,學名叫作枝晶。 隨著電池的使用,枝晶會越長越大,最終會刺破電池正負極之間的隔膜造成短路,引起電池自燃。古迪納夫的鈷酸鋰和磷酸鐵鋰不同程度地抑制了鋰枝晶的生長,但它沒有被徹底根除,枝晶問題是纏繞鋰電池幾十年未解決的重大技術難題。

枝晶

另一個問題是電解液,它作為一種有機物的混合液體被安置在電池內部,在鋰電池正、負極之間起到傳導離子的作用。但高氯酸電解液含有毒性,而且極不穩定,一旦溫度太高或放在高溫易燃物品旁,電解液可能釋放大量電流引發自燃或爆炸,這也是飛機禁運鋰電池的原因。

固態電池的原理是將液態有機電解質換成某種固態電解質,可以從根本解決鋰枝晶和電解質危險的問題。很快,古迪納夫的全固態電池初見端倪,相關的研究成果已經被多個權威刊物報導。雖然處於起步階段,但97歲的古迪納夫對這個方向充滿了信心。吉野彰每年都會去德州拜訪古迪納夫。吉野彰表示:「電池技術是複雜又困難的學科交叉領域,它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專家。在我看來,鋰離子電池是集體智慧的成果。」

約蘭·漢森在接受專訪時表示,鋰離子電池系統的構建和發展離不開這三位科學家的貢獻,他們在鋰離子電池研發所做的重大突破,為我們打開了可持續發展世界的大門。「如今,我們今天面臨著氣候變化的巨大問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燃燒化石燃料所帶來的。而鋰離子電池技術讓我們從化石燃料驅動轉向電能驅動,這使得社會往更環保的方向發展,而人類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我們認為這個獎項是符合諾貝爾獎的精神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鋰電池的路還有很長。

參考資料:

· Goodenough, John B. (2008). Witness to Grace. ISBN 9781462607570.

· Nazri, Gholam-Abbas, Pistoia, Gianfranco (2003). Lithium Batter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Jeff Dahn (2009). Electrically rechargeable metal-air batteries and compared to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y.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42.23 (2013): 9011-9034.

· https://chemicalstructure.net/portfolio/lithium-iron-phosphate/

· Nature Materials. July 2003, 2 (7): 464 – 467.

· J. Electrochem. Soc., 1997, 144, 1609-1613

·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10.1 (2017): 331-336.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5.4 (2013): 1167-1176.

· Pagan Kennedy (2017), To B

相關焦點

  • 漲知識|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主角」鋰電池的前世今生
    很少看到一種元素在學術舞臺上扮演核心角色,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主角卻是一個起源於宇宙大爆炸的古老化學元素——鋰。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漢(M.
  • 廖閱鵬: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你夢回前世,總結今生!
    最近在最右上,看到了一則消息,許多人聽了廖閱鵬的前世今生催眠曲,都看到了自己的前世,我覺得很神奇,便趁著月黑風高之夜,孤身一人躲在被窩裡,悄悄的打開了喜馬拉雅收音機,點開了前世今生催眠曲,帶上耳機,準備一場穿越之旅。
  • 諾貝爾獎的前世今生 區圖書館推出在線展覽
    本報訊(記者曾建渝)近日,區圖書館聯合神州共享(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出「諾貝爾獎的前世今生——諾貝爾獎得主故事展」線上展覽,感興趣的市民可進入「書香九龍」微信公眾號進行瀏覽。據了解,本次展覽主要包含「諾貝爾獎概述」和「諾貝爾獎得主故事」兩個部分。
  •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相信,不過我想還是相信的成份多一些吧!那個網絡上流傳了很久的《前世今生催眠曲》我是最近才看到的,感覺很神奇,好多網友都說自己看到了前世!我也很想看一看自己的前世,記得在網易裡測過自己的前世,是一個嬪妃,也測過說是皇后,但我都當做是娛樂,只是這一次,我在心裡潛意識的希望我可以了解自己的前世。進行催眠最需要的是心靜,從昨天開始到今天,我試了很多次都沒能成功,因為我無法靜下心來。當聆聽著大師的指導和美妙的音樂時,我的頭腦中似乎有影像,但現實卻清晰地佔據著全部的心裡。漸漸地,模糊的影像也便消失了。
  • 土星宮位看出你的前世和今生
    今生的你不願意再重蹈覆轍,因而痛改前非,抱持著「執著」的態度。即使遭遇到困難和挫折也絕不輕言放棄,頗具使命感。今生的你個性上一反前世,耐心相當好。第二類型者,土星二宮前世的你,豐衣足食,生活無慮,偶爾奢侈一時,悠遊度日,倒不成問題。但是,長久下來,縱使有金山銀山,也有用盡的一日。老年之後經濟狀況就很不好了。縱便想重新修正,奈何時光不再。這一份感慨延續到今生。
  • 被諾貝爾化學獎所鍾情的鋰電池
    編者按: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聯合開設「科普矽立方」專欄,為大家介紹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前世今生。我們將帶你——認識晶格,挑戰勢壘,尋覓暗物質,今古論陶瓷;彌補缺陷,能級躍遷,嫦娥織外衣,溢彩話琉璃。
  • 催眠:貪得無厭的前世,苦苦掙扎的今生
    所以她就突發奇想,想去看看她自己的前世,她認為或許看過了自己的前世,可以對今生的很多事情釋懷。我催眠前世的價格對於一個學生來說並不便宜,但是可能內心強烈的渴望,她自己湊齊了錢後就立即給我下單了。她說她來於一個大家庭,叔伯姑姑們都很有成就,最差的就是自己的爸爸了,所以從小受盡家族中人的白眼,而作為家中獨女,父母對她寄於厚望。
  • 科學看待前世今生/釋聖靜
    科學看待前世今生    作者:釋聖靜      從《物理》,以及《生物》《化學》,等綜合學科所新形成的《人類(磁場,所產生的同頻或者是逆向等物理作用,以及自然化學與生命化學所產生的化學作用,或異體同化,或同體異變,化分……      從潛意識和無意識,乃至於總是習慣性的想法,情緒,夢景,思想品德,等所形成了俗話說的,前世今生,來世……      其實前世,今生,來世,科學客觀而不失精確的定義:前世從當下此時的一念,往前無止的時間裡
  • 凡人修仙傳仙界篇——南宮婉的前世今生
    南宮婉身世之謎在凡人修仙傳仙界篇一千三百章《輪迴之爭》中,輪迴殿主意圖利用六道輪迴盤迴復南宮婉前世記憶,那麼我們猜想一下, 南宮婉的前世今生。首先我們要說一下南宮婉今生的身份,是下界失落界面「靈界」附屬的人界飛升修士,主要功夫是輪迴素女功,是韓立的道侶。韓立飛升之後南宮婉留在靈界,而在九元觀遇到南宮婉以如霜的身份現身,而且好像完全不認識韓立一般,但是這個人確實是南宮婉,而現在她正在恢復前世記憶,那麼問題來了。問題一:甘如霜的正式身份是什麼?
  • 「催眠音樂」——能讓人「感觸」前世今生?
    專業人士稱,所謂看到前世的說法玄乎其玄,不足為信   想回到過去,看看你的前世嗎?這樣一個近乎荒唐的問題近來卻在網絡上「熱」起來——它與一段名為「前世今生」的音頻有關。  近日,記者在百度貼吧的「洛陽五中」貼吧中,看到這樣一個名為「來探索一下自己的前世今生」的帖子。
  • 盤點動漫裡的前世戀人們:前世相戀,今生也要相愛
    人們常說前世的戀人,今生的緣分,還有就是前世500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這是人們對愛情的無限美好遐想,雖然沒有什麼科學根據,但是有些東西是科學也無法解釋的事,同時這會給人一絲希望和慰藉。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前世的戀人,說不定今生還可以互相找到對方,但是這個肯定是機率特別小的一件事情,因為很多人根本記不住前生發生了些什麼。今天我們來說說動漫裡的前世戀人。神無月的巫女《神無月的巫女》作為一部2004年上映的老番,相信很多小夥伴都沒看過,但就其畫風、人設、劇情、內涵,即使放到現在也毫不遜色於一般番劇。
  • 催眠治療與前世今生
    那麼,說回到我現在的工作上,我是一個催眠治療師,也是一個系統整合療愈師,自然我是相信輪迴的,所以從世間的層面來說,前世今生,在我看來無疑是存在且真實不虛的。同時,我更相信的是「空性」,也就是出世間的角度來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為什麼這樣說呢?
  • 專訪魏斯博士——解讀《前世今生》
    筆者有機緣於紐約邂逅魏斯博士,就《前世今生》到他的新書《一個靈魂,多次轉生》進行了一次珍貴的心靈對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於中國和他的中國讀者,魏斯博士有著特殊的感情和淵源。       在《前世今生》一書中也提到,大師們通過凱薩琳共示現了10餘次,談話涉及到人類的不朽及生命的真正意義:「我們的任務是學習,豐富知識成為神那樣的生命。直到我們可以解脫了,然後我們會回來教誨和幫助其它人。」
  • 奧比島七夕絕版搜集令 前世今生全解攻略
    導 讀 奧比島七夕絕版搜集令,前世今生全解攻略!不少玩家都在問奧比島七夕怎麼收集三世搜集令,集齊套裝。
  • 說說歷史上雮塵珠的前世今生
    說說歷史上雮塵珠的前世今生時間:2020-04-12 15: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說說歷史上雮塵珠的前世今生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鬼吹燈之怒睛湘西中頻繁出現一個物件兒-----雮塵珠. 今兒我們就來講講雮塵珠 的前世今生! 關於這雮塵珠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 催眠:前世今生—我與女兒的約定
    你相信——「前世今生」嗎?一個聽上去無比玄妙而又浪漫的詞,它究竟是不是真的存在?致力於此的人至今仍在不斷探究。但是在心理諮詢界,利用前世回溯治療有效的案例數不勝數,所以不論真實與否,單從療愈效果上來說,前世回溯治療被證實從根源上是有效的。
  • 前世今生來世輪迴的幾種可能
    今生只記得小時候玩過的玩具、被父母打、被鄰居的雞公跟著啄……,我們卻無法記得前世的任何事。所以,來分析一下,三生輪迴的幾種可能:1、如果人掛掉之後,會進入另外一個來世的輪迴世界,過奈何橋,喝孟婆湯,這一定是每個鬼都要強制喝的,不容選擇,這樣才符合今生記不得前世的事實。
  • 搞笑漫畫:催眠師「終極催眠術」看女孩前世今生!女孩前世居然…
    搞笑漫畫:催眠師「終極催眠術」看女孩前世今生!女孩前世居然…催眠可以說是一種很神奇的魔術,他和大部分的魔術一樣,都是給人一種心理暗示,而催眠是讓人進入到一種潛意識的睡眠當中,而對於這個男子來說,他就是一名傳說中的催眠師,而他也在為這個女孩子進行催眠。
  • 被諾貝爾化學獎所鍾情的鋰電池丨科普矽立方
    編者按:中科院之聲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聯合開設「科普矽立方」專欄,為大家介紹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的前世今生。我們將帶你——認識晶格,挑戰勢壘,尋覓暗物質,今古論陶瓷;彌補缺陷,能級躍遷,嫦娥織外衣,溢彩話琉璃。2019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固體物理學家約翰·巴尼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 李耀煌新作《阿凡達家園的前世今生》獲著作權證
    (《阿凡達家園的前世今生》一書效果圖)10月10日,國家版權局發布公告,給我市李耀煌原創完成的科學著作《阿凡達家園的前世今生》頒發著作權證。《阿凡達家園的前世今生》這本書告訴人們,原來,正是大海以它無窮的力量、永不停歇的毅力,創造了張家界獨一無二的風景,海蝕是張家界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大海就是張家界地貌的「總造型師」。在第二屆地球科學與海洋學國際學術論壇(張家界)上,李耀煌發表了題為《海蝕——張家界地貌的主要成因》的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