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拉超深井(俄語:Кольская сверхглубокая скважина)是蘇聯於1970年在科拉半島鄰近挪威國界的地區開始的一項科學鑽探,其中最深的一個鑽孔SG-3在1989年達到12,263米,截止目前,以真實垂直深度計算,這個鑽孔仍是到達地球最深處的人造物。然而,其井深記錄在2008年和2011年被在卡達的阿肖辛油井(12,289米)和俄羅斯在庫頁島的Odoptu OP-11油井(12,345米)打破,目前排名世界第三。科拉超深井SG-3是世界上最深的參數井。由科學研發中心「NEDRA」鑽成。位於摩爾曼斯克州,扎波利亞爾內市以西10公裡。井開于波羅的海地盾東北部,前寒武紀攜礦接合處。井深12262米,上部直徑92cm,下部直徑21.5cm。SG-3井不帶勘探目的,純粹用於在莫霍面接近地表處的科研。
歷史科拉超深井於1970年紀念列寧誕辰100周年時開鑽。那時,沉積巖段在開採石油的過程中已經得到很好地研究,令人感興趣的是在那些年齡30億年的火成巖(地球年齡被認為是45億年)突向表面的地方鑽探。對這類巖石以礦物開採為目的的鑽探少有深過1-2km,曾經認為,超過5km深花崗巖層就開始被玄武巖替代了。在地質科考隊確定了鑽井位置之後,1970年5月24日鑽井啟動。直到7000米深鑽井過程都相對平穩,鑽過了同類的堅硬的花崗巖。在這個深度之後鑽頭進入了較為不堅硬的層狀巖石。在經過他們的時候井身開始因空洞而掉落。結果鑽柱被巖石卡住,鑽頭在提升過程中掉落。鑽柱丟失段被水泥封固住,鑽井在鑽具偏離的情況下繼續。這樣的事故不止一次的發生,因此鑽井持續了好幾年。
1979年6月井鑽破了之前由美國奧克拉荷馬州Berthar Rogers超深井保持的9583米的記錄。最好的時候在科拉井上有16個實驗室工作,並且他們由蘇聯地質部親自督導。由於莫斯科準備定於1984年舉辦的國際地質大會,因此1983年鑽至12066米後鑽井暫停了。1984年9月27日鑽井繼續,不久後出現鑽柱斷落事故。鑽井從7000米深重新開始,1990年鑽至時新的旁支鑽達12262米深,鑽柱因再次脫落而停止。
現今狀態21世紀初,由於財政困難及缺乏國家支持,「科拉超深鑽井」項目被決定徹底關閉。2008年該井被廢棄,設備被拆除,地面建築被破壞。2010年,根據俄羅斯科學院科拉科學中心地質學院院長的評估,恢復該項目需要一億盧布。根據他的意見,現在可以恢復科學儀器並開辦學院用於大陸架鑽井的專家培訓。
類似的深鑽項目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在自貢採用「衝擊式頓鑽鑿井發」鑿成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燊海井」。1930年歐洲打破這一記錄,鑽至地下3千米。50年代末鑽井深度達到7千米。
1957年美國開始深鑽計劃,1958年成立了「莫霍計劃」,計劃從較薄的太平洋地殼向下鑽4.5千米,到達莫氏不連續面,研究地殼和地幔構造。計劃取該名以紀念克羅埃西亞研究地殼與地幔的科學家安德裡亞·莫霍羅維奇。然而該項目進展不順利,花費巨資卻沒有產生預期的科研成果。1966年美國國會停止了該項目的資金,該項目隨即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