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薊馬」蟲小難打,跟我一起學植保,再難纏的薊馬也有法兒治

2020-12-05 農技種植通

昨天筆者進棚指導,宋師傅家的大棚葡萄正處於膨大期,果實還未轉色。從葡萄果粒的大小來看,應該過不了多久就可以採摘上市了。可偏偏這個時候,果面上卻出現了木栓化的鏽斑,這種鏽斑是洗不掉的。果實的品質與皮貌息息相關,皮貌差自然賣不上高價錢。根據筆者觀察,宋師傅家的葡萄並不是發生了某種病害,而是一種害蟲在危害葡萄時所留下的痕跡。實不相瞞,宋師傅家的葡萄其實是發生了薊馬蟲害。筆者隨手拍了幾張果園受害圖片,果農朋友可以看一下自家葡萄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接下來,我們就針對宋師傅大棚葡萄蟲害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希望對廣大果農朋友提供技術參考。

請點擊輸入

雖說圖片上沒有清楚的拍到害蟲,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因為薊馬留下的痕跡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薊馬是發生在葡萄上的常見害蟲,它們能夠危害葡萄果實、葉片、新梢,尤其對果實的危害程度最大。雖然圖片沒有清楚的拍到害蟲,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該現象做出正確判斷。葡萄蟲害有很多,但薊馬所留下的症狀絕對是獨一無二的。葡萄幼果受害初期,當時受害果實不會呈現出任何異常現象,直到第二天,果實受害部位才會出現幹縮失水現象。與此同時,果皮會出現黑點,果面上則會形成縱向的黑斑。更重要的是,果面上的黑斑會隨著果粒的膨大而擴大,黑斑會逐漸形成黃褐色木栓化鏽斑,嚴重影葡萄果實皮貌,那麼葡萄自然也就賣不上高價。該蟲害發生嚴重時,木栓化鏽斑處會裂開, 從而引起葡萄裂果。當葡萄進入成熟期時,受害果粒易黴爛。

為何宋師傅家葡萄薊馬蟲害如此嚴重,從宋師傅的實際防治措施來看,存在以下3方面誤區

1、宋師傅選對了殺蟲劑,但用藥時間不對

多數果農在防治病蟲害的時候,都習慣性地在中午用藥,宋師傅也不例外。但對於薊馬這種該蟲來說,中午用藥真的管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薊馬害怕光,所以它們有晝伏夜出的習性。白天它們通常會潛伏在果園較為隱蔽的地方,到了傍晚才開始在果面、葉面以及新梢上進行危害。而宋師傅在白天噴藥,殺蟲劑根本接觸不到蟲身。即便是再好的殺蟲劑,一旦用藥時間不正確,就不會有理想的防效。

2、宋師傅只給葡萄植株噴藥,沒有做到全棚設防

只給葡萄植株噴藥,同樣是導致薊馬蟲害難防的主要原因。因為薊馬的卵、幼蟲、成蟲具有較強的隱藏性。這就意味著,薊馬並不是只存在於葡萄植株上,同時也會隱藏在果園土壤的裂縫中。那麼我們就不難想到,宋師傅只給葡萄植株噴藥,不給果園土壤噴藥會造成怎樣的影響?當然是果園殺蟲不徹底啊。由於設防不周全,這才導致防治效果差,薊馬危害仍舊猖獗。

3、宋師傅重視殺蟲忽略殺卵,形成薊馬打不死的假象

宋師傅個人沒有較強的防治意識,明知道最近薊馬危害猖獗,此前有不做任何預防措施。如今大棚葡萄受害嚴重,所以宋師傅在用藥防治的時候有些「急功近利」。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使用藥物防治的時候,宋師傅只重視殺蟲不重視殺卵。蟲卵孵化出幼蟲,又會繼續危害葡萄,這就形成了「按下葫蘆瓢起來」的被動局面。表面上給人的感覺是薊馬怎麼也打不死,實則是防治工作不到位。

已經發生薊馬蟲害的葡萄園,應抓住最佳防治時期,及時噴施藥劑殺蟲止損

筆者和宋師傅交談後得知,今年薊馬的危害程度較往年明顯加重,而且該蟲是世代重疊嚴重。此時我們還按照往年的用藥習慣,每隔7~10天用藥防治一次,很難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因此今年噴藥應注意4點。其一,縮短用藥間隔時間。二是,噴藥的周到均勻。三是,注意噴藥時間,最好選在在傍晚或者清晨用藥。四是,注意交替用藥。

葡萄薊馬蟲害推薦用藥:噻蟲嗪懸浮劑、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多殺黴素水乳劑、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吡蟲啉水分散粒劑、馬拉硫磷乳油、啶蟲脒乳油等。

要想從根本上控制葡萄薊馬蟲害,果農應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

1、提高果園溼度,減少卵孵化率及抑制幼蟲生長

我們在防治薊馬的時候,首先要對薊馬有一個簡單的了解。薊馬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這4個時期。薊馬成蟲喜歡在葡萄嫩葉、花朵等組織內產卵。當薊馬幼蟲進入2齡段時,它們就會鑽入果園土壤中化蛹,然後羽化為成蟲。很多果農都容易忽略殺卵工作,主要是因為薊馬蟲卵外殼較硬不易殺死,所以我們可以抓住幼蟲入土化蛹階段,想辦法增加田間溼度以及土壤溼度。因為高溼度條件能夠降低卵孵化率,抑制幼蟲生長,從而達到抑制果園薊馬數量的目的。

2、清理果園內、外雜草,以減少蟲源降低蟲口基數

可能很多果農心中都存有疑惑,為什麼薊馬屢治不絕呢?其實主要原因在於,果園內及周邊的雜草、枯枝殘葉上的薊馬,會轉移到作物上危害。對此,筆者在這裡建議廣大果農,平時要留意清理果園內、外的雜草和枯枝殘葉,最好是集中起來進行焚燒或深埋處理,時刻保持果園內乾淨整潔。尤其初秋和早春季節,我們一定要及時消滅蔥、蒜上危害的薊馬,以免日後薊馬轉移到葡萄上發生危害。

3、使用防蟲網和粘蟲板,以阻擋外蟲誘殺內蟲

(1)防蟲網:在薊馬遷飛的季節,我們可以使用防蟲網阻擋薊馬飛入棚內。由於薊馬體型較小,平常用的1毫米以上防蟲網對該蟲阻擋效果較差。因此,建議果農朋友在大棚的通風口處覆蓋緻密防蟲網,如60目以上的防蟲網,專門阻擋體型較小且具有飛行能力的害蟲。(該方法適用於大棚葡萄)

(2)粘蟲板:其實薊馬對顏色比較敏感,尤其喜歡藍顏色。那麼我們就可以利用薊馬的喜好,在果園懸掛藍色粘蟲板,對薊馬進行誘殺。懸掛藍色粘蟲板時,高度應接近葡萄幼嫩部位。當然了,除了使用藍色粘蟲板以外,我們還可以在果園懸掛殺蟲燈,如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如果將粘蟲板和殺蟲燈結合使用,殺蟲效果會更好。

防治總結:任何作物病蟲害防治,都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就葡萄薊馬蟲害防治而言,假如果農只重視藥物防治,而不重視農業預防工作,那麼在薊馬世代重疊以及較高的抗藥性影響下,該蟲就會大量繁殖。本末倒置的防治方法,只會使「治」變得更加困難。就目前已經發生薊馬蟲害的果園而言,噴藥治療不能停,但同時還要做好農業防蟲、殺蟲工作。

相關焦點

  • 抗性薊馬難打?防治技巧就是給薊馬做絕育,並且殺掉已經產出的卵
    薊馬一般發生於春夏秋三季,其中薊馬最適宜在空氣相對溼度在50~60%左右,適宜的溫度一般22~28度左右,最近許多種植朋友反映,近期薊馬危害嚴重,許多作物都沒能逃過它的魔爪,而且薊馬體型極小,隱蔽性極強,發生初期極其難發現,發現時,薊馬已經大面積爆發,難以控制。
  • 如何快速高效地殺死蚜蟲、薊馬、葉蟬、白粉蝨等害蟲
    作者:愛華植保蚜蟲、薊馬、葉蟬、白粉蝨等都屬於刺吸性口器害蟲,此類害蟲一般蟲體小,繁殖能力快,全年發生多代,極難防治。一、物理防治:1. 做好清園工作:特別是在越冬時期,將受害嚴重的有蟲枝條剪除燒毀,同時及時剷除雜草便於通風。
  • 白粉蝨、薊馬、蚜蟲,深度解析刺吸式口器害蟲為啥這麼難打!
    現在根據全國病蟲害抗性監測點統計,刺吸式口器害蟲白粉蝨、薊馬、蚜蟲抗性已經非常高,下面就深度解析一下,這些刺吸式口器害蟲為啥這麼難治!薊馬:薊馬有晝伏夜出的習性,平時喜歡藏在花內、卷葉內和葉片背面,而卵一般在植物組織中,藥液很難滲透進去,所以很難殺死。蚜蟲:蚜蟲也喜歡藏在卷葉內和葉片背面,一般藥液根本滲透不進去。並且蚜蟲也可進行遷飛傳播,所以比較難完全殺死。
  • 薊馬是個什麼「馬」?我只知道到生薑遇上它,麻煩就大了
    ·蟲蟎腈、多殺黴素、蟲蟎腈、多殺·吡蟲啉、乙基多殺菌素等藥劑交替使用噴霧防治。馮濤 (安徽省六安市 壽縣農技站擅長番茄花生黃瓜豇豆植保技術)懷疑薊馬危害導致 建議用22%氟啶蟲胺腈4500-6000倍液噴霧 25%噻嗪酮1000-2000倍液噴霧 80%烯啶吡蚜酮1500倍液噴霧 螺蟲乙酯、噻蟲嗪等噴霧 可以用以上藥劑交替使用防治。
  • 薊馬抗性這麼大,專家建議做到這4點,就能輕鬆達到高效防治
    我們要先了解一下薊馬的生活習性,掌握薊馬產生抗性的原因,再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達到高效防治的目的。薊馬抗性強的原因:一、薊馬食性雜。目前已知寄主植物多達500餘種,主要有茄子、辣椒、番茄、豆角、瓜類、蘋果、葡萄、草莓、玉米、蘭花、菊花等,並且隨著薊馬的不斷擴散蔓延,其寄主種類一直在持續增加。依據西花薊馬的習性分析,在其分布區域內,幾乎所有觀賞類花卉均有夾帶西花薊馬的可能,並且可以跟著種苗、花卉及其它農產品的調運,尤其是鮮切花運輸傳播到外地。
  • 葡萄葉子上出現小黑蟲,可能是薊馬,種植戶如何防治?
    葡萄葉子上的小黑蟲是什麼?有危害嗎?下面我們來分別說明。小黑蟲是什麼?筆者看了一下您提供的1張圖片,似乎都是葡萄,這葉片上的小黑蟲身形窄長,大概率為薊馬。不過葡萄上常見薊馬如西花薊馬、煙薊馬、茶黃硬薊馬、杜鵑薊馬等大多體色偏黃褐,這種純黑的比較少見,它們更像是花薊馬或榕管薊馬。再聯想到您還問了番茄以及圖3中的花盆,這葡萄應該是室內盆栽的,那麼花薊馬轉移危害的可能性比較高,因為花薊馬在番茄上本就多發,而榕管薊馬有制癭的特性,可排除。薊馬對葡萄的危害薊馬主要危害葡萄的嫩葉及漿果。
  • 這樣防治潛葉蛾,蟲卵通殺,把蚜蟲、飛蝨、薊馬、蚧殼蟲一起幹掉
    這樣防治潛葉蛾,蟲卵通殺,把蚜蟲、飛蝨、薊馬、蚧殼蟲一起幹掉一、潛葉蛾對柑橘樹的危害:這樣防治潛葉蛾,蟲卵通殺,把蚜蟲、飛蝨、薊馬、蚧殼蟲一起幹掉三、如何防治潛葉蛾:2、 藥劑防治:在新稍發生1釐米左右進行統一噴藥,藥劑可以使用阿維殺蟲單+聚清(氟啶吡丙醚)噴霧,把卵、幼蟲、成蟲一起殺滅。間隔7天再噴霧一次,聚清具有內吸轉移活性,可以影響隱藏在葉片背後的幼蟲。聚清針對刺吸式口器害蟲,百萬分之一的濃度就能阻斷其繁殖鏈條,使其不能孵化、不能變態、不能翼化。
  • 薊馬:「就喜歡你看不上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2、跑的快:薊馬個體非常小,肉眼不容易看清楚, 成蟲善飛能跳,可藉助外力四處逃竄,因此,薊馬一旦發生,擴散很快,防治困難。 3、生的多:從卵到成蟲僅需14天,世代更替快,一年發生7~8代,1~2代發生就已經較為齊整,以後會世代重疊。
  • 豆角薊馬難治!豆角卷葉、落花落莢危害重,如何拿下
    下面是農管家老師們給出的答覆: 盧芃源(西南林業大學,擅長植保技術,果樹種植) 薊馬危害,白粉蝨危害,防治烯啶蟲胺,聯苯菊酯,噻蟲嗪,高氯,乙基多殺菌素。 艾美樂或者艾綠士或者特福利。
  • 警惕早春棉薊馬對棉苗的發生危害,適時適期防控是關鍵
    近期有多名網友建議講講棉薊馬的防治問題,其實天山植保在《,今年植保形勢嚴峻的問題。二、棉薊馬為什麼會趨重發生天山植保曾多次強調,氣溫回升快,風頻土壤乾燥,棉薊馬往往會重。從2020年早春來看,從4月9日大風開始,小風颳個不斷,據棉農說,不擔心有雨,就怕風颳個不停!受全球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氣溫變幅增大,階段性氣溫高,必將帶來了風頻,乾熱風。
  • 小麥皮薊馬的危害與防治
    在我國新疆天山北部瑪納斯河流域小麥皮薊馬發生區,在小麥抽穗1/3時,抽取生長基本一致的小麥,給單穗分別接小麥皮薊馬成蟲0頭、10頭、25頭,每個處理100穗,成熟後對每個處理小麥的經濟性狀分析表明,與無蟲對照相比,單穗接蟲10頭、25頭成蟲的處理小麥平均穗粒數分別減少了6.40%和13.50%,平均穗粒重分別降低了13.50%和20.50%。
  • 蚜蟲、薊馬、紅蜘蛛不好防治,注意這幾點將不再是難事!
    這幾年在農業生產中各種刺吸式口器的小蟲,已成為農業生產中最難防治的害蟲品種,比如薊馬、蚜蟲、飛蝨、紅蜘蛛等!針對這些小蟲的防治,目前很多農戶,還都是見蟲打藥,我認為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些小蟲世代重疊度都比較高,一年發生很多代,見蟲打藥防治效果不是很徹底。
  • 薊馬不是難以防治,而是您的方法錯了,只有正確方法防治才是關鍵
    春回大地,天氣回暖,各地薊馬又開始猖獗起來,迎來了薊馬的第二個高發期(3月-5月)。薊馬防治是農業上的一大難題,農民朋友人人都說薊馬非常難打,不容易防治,殺不盡,年年都有,而且對藥劑的抗性越來越強,都不知道該用什麼藥了。
  • 夏天家裡的花總是長薊馬,噴藥也殺不完?注意這3點,輕鬆滅光光
    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會在家裡養些美麗的花來美化環境,但是,夏天到了,很多花都會薊馬,比如月季、滿天星、梔子花等等都會長,這種小飛蟲非常討厭,會啃食嫩葉和花苞,而且繁殖特別快,數量龐大,不用幾天就能把咱們辛苦養出來的美麗花朵全部啃光光。
  • 農業種植過程中,蚜蟲、薊馬、白粉蝨的防效為什麼越來越差了?
    據了解,以上害蟲雖然比較好防治,但一些農戶反應,近些年來,防治效果在降低,使用往年同樣的藥劑,效果是一年不如一年,針對此情況,小幫手分析有以下3點原因:1、用藥時機不對「不見蟲不用藥,出現蟲害才用藥」這句話可能說出了不少種植戶的心思,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小幫手也遇到過這樣的農戶
  • 薊馬非馬,是所有農業人討厭的「害群之馬」
    薊馬屬纓翅目、薊馬科,成蟲有翅2對,細長而透明,周緣有許多細長的緣毛,幼蟲是一種細長而略扁的小蟲子。該蟲寄主範圍廣,食性雜,可以造成番茄、黃瓜、辣椒、西瓜等多種農作物嚴重危害的害蟲,除了擅長跳躍一點和馬有那麼一點點像,其他沒有一點關係。薊馬雖小,但為害嚴重。
  • 薊馬分類大全,看看自家地裡的是哪種
    防治薊馬可以同時使用農藥防治和物理防治。點片發生時用5%啶蟲咪2000倍連續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打藥時間,下午光照不強時打藥,同時建議在藥液中加入50克紅糖,以充分提高防治效果。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薊馬對藍色敏感的特性,採取藍板誘殺:每畝地使用30×40釐米藍板20-25塊,離作物上部高出15-25釐米排放。
  • 葡萄葉片有很多黑色斑點,到底是病害還是蟲害?詳盡圖譜分析來了
    小褐斑病:病原菌為座束梗尾孢,病斑比前者小,定型後僅有2~3毫米,有時葉背病斑處還可見黴層,發病後期引起葉片早衰,落葉嚴重。對於褐斑病預防時可噴施代森錳鋅、代森鋅等,發病初期可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肟菌·戊唑醇、丙環唑等,注意重點打葉背。
  • 薊馬,此馬非彼馬而是一種蟲害,品種多、危害廣,該如何防治?
    下面就通過薊馬的危害特點、發病環境和時間、防治方法這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以便大家參考借鑑,減少損失。一、薊馬的危害特點薊馬喜歡群體活動,體型嬌小不認真觀察很難被發現,特別是在幼蟲期,很容易被忽視。薊馬的危害主要表現在,成群結隊的若蟲、成蟲一起啃咬植株的嫩梢、嫩葉、花朵、果實,從中吸收植物的組織汁液來維持生命,從而使被害的嫩梢、嫩葉失去光澤、變硬、邊緣捲縮,使被害的花朵、果實出現落花落果,造成瓜、果、蔬菜等的品質差、產量低。
  • 薊馬是什麼馬?
    ——薊,如大薊、小薊等的花中活動,故又被稱為「薊馬」。圖片來源:wikiwand菌食性薊馬如果僅僅將薊馬定義為「害蟲」,那麼對薊馬的認識就太過偏頗。其實,超過50%的薊馬是以真菌為食,還有一些薊馬是捕食性的,它們以其他薊馬、小型昆蟲和小節肢動物(主要是蟎)為食,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敵昆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