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風雨起蒼黃
—— 省級良種基地、保靖縣馬尾松二代種子園建設側記
金秋時節的牛角山,山風中帶著微涼。車輛行駛在公路上,兩邊蔥蘢的馬尾松林蒼翠欲滴。保靖縣林業局局長龍澤金感慨地告訴記者:「這是保靖縣馬尾松二代種子園,種子園生產區在2008年開始建設實施,至今已經12年了。」
在保靖縣的眾多山脈中,牛角山並不高,但因為一個單位、一個基地,牛角山遠近聞名,讓很多人耳熟能詳。這個單位是保靖縣林業科學研究所,這個基地叫保靖縣馬尾松二代種子園。
十二年風雨起蒼黃。作為省級林木良種基地,該縣馬尾松二代種子園在促進林木良種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提高林木良種生產能力,增加良種選育和推廣能力中發揮著積極的主導和示範作用。
不辭辛勞 建設最優省級林木良種基地
以前,保靖縣林業資源豐富,但沒有一個像樣的林木良種基地,林業科研也處於蓄勢待發階段。「想搞林業科研,但是沒有經費。我們本縣財力有限,只能靠向上爭取。」該縣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楊明鳳說道。
好風需借力。2005年和2007年,國家林業局、國家發改委分別下達了林木種苗投資項目。隨即,湖南省林業廳、省發展計劃委員會作了項目建設批覆及通知,保靖縣馬尾松二代種子園項目列入其中。保靖,終於將建設自己的林業科研項目。項目總建設規模20.2公頃,總投資131萬元,其中國家預算內投資105萬元,地方配套資金26萬元。
2007年12月,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編制了《保靖縣馬尾松二代種子園建設工程總體設計說明書》,種子園生產區15公頃,子代測定林5公頃。2008年5月,保靖縣林業局編制了作業設計說明書。種子園生產區在2008年開始實施,2013年結束。2014年12月,種子園項目通過了省林業廳專家組的竣工驗收,當時的幼林保存率、嫁接率、成活率均為100%。
千方百計 發揮省級林木良種基地效益價值
在保靖縣林業建設中,馬尾松二代種子園是一個標杆,也是林業科研的標誌性事件。
「我們特別重視馬尾松二代種子園,每年都撥出專門經費管護林木、培育苗木。」望著滿山的馬尾松林,龍澤金的手指向遠處,幾縷陽光穿越雲層罅隙,在滿山滿玲的馬尾松林上灑下絲絲金光。
馬尾松二代種子園建成後,縣林業科學研究所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施肥除草,修剪苗木,促進幼林生長。2019年10月,縣林業局、縣林科所組織技術人員對種子園生產區的幼林進行調查,幼林生長良好,種子園生產區保存面積15公頃,幼林保存率99%,幼林母樹結實率達98%。
良種基地,就要有良種效益。該縣林業科學研究所想方設法,積極發揮省級林木良種基地的效益、價值。種子園2016年為始果期,2017年為初產期,2017年至2019年,累計生產馬尾松優良種子230公斤,僅此一項,直接經濟收入約3.45萬元。種子園種子產銷市場十分穩定。
同時,林下經濟也得到了健康發展。截至2019年底,在種子生產區內,種植了林下經濟31畝,其中:淫羊藿20畝、七葉一枝花3畝、魔芋8畝。當前,林下經濟培植的苗木均生長良好,預計在2020年底增加直接經濟收入約15萬元。
展望未來 省級林木良種基地發展可期
林木良種工作是現代林業發展的基礎性、關鍵性一環,是生態林業發展戰略目標的內容之一。保靖縣馬尾松二代種子園在該縣埋下的,不僅是良種,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希望。
根據2018年編制的《保靖縣馬尾松二代種子園良種基地樹種結構調整實施方案》,該縣林業局將馬尾松種子園現有幼林普遍較矮小的地塊進行樹種調整,更新樹種為五稜苦丁茶,調整良種基地的樹種結構。種子園2020年需更新面積1.33公頃,每畝定植五稜苦丁苗木110株。目前,該項目已經啟動。苗木定植後,第五年開始採集供應穗條,採穗圃正常年平均生產五稜苦丁茶扦插穗條17.556萬個,直接經濟收入約35萬元。
林木良種資源擁有寶貴的遺傳多樣性,能有效推動林業的發展。通過12年的風雨徵程,保靖縣馬尾松二代種子園良種基地正在這個貧困縣成長、開花、結果。該縣林業局將進一步加強良種基地的建設與管理,切實保護、利用好林木種質資源,推動該縣林業事業、生態文明的長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