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是我國優秀的傳統造型藝術之一,是在盆栽和石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植物、山石、水、土等為基本材料,經過技術栽培和藝術加工,在盆缽內再現大自然的優美景色,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藝術品。欣賞盆景可以提高人們的藝術修養,培養人們熱愛大自然的情趣,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特別是與親手培養出來的盆景朝夕相處,倍感親切,趣味無窮。時而栽培,時而欣賞,既能感受到勞動的樂趣,又能受到藝術的薰陶。
樹樁盆景是大自然樹木優美姿態的縮影,一般宜選取植株矮小、枝密葉細、形態古雅、壽命較長的樹種為材料。盆栽後,再根據它們的生長特性和藝術要求,經過蟠扎、整枝、修剪、摘葉、摘芽等技術措施,創造出較之自然樹姿更為優美多彩的藝術品。雖然高不盈尺,卻具有曲幹虯枝、古樸秀雅、翠葉榮茂、花果鮮美等特色。
盆景藝術是一種視覺藝術。視覺規律對盆景創作十分重要,構圖時常用的有視覺誘導、視覺平衡和視覺焦點。視覺誘導就是作者通過構圖設計來調動觀賞者的注意力,也就是吸引觀賞者的視線,使觀賞者有濃厚的興趣來觀察作品所表現的一切,並能正確地理解其主題思想。
在盆景中有主、賓和襯景之分,這些景物的合理組合實際上就是視覺誘導的順序,構成符合自然情理的視覺路線。只有合理精彩的視覺構圖和嫻熟的技藝,才能使作品達到令人「神遊」的意境。
盆景是大自然中美好景物的縮影。創作樹木盆景首先要熟悉自然界的風光面貌,掌握樹木的自然習性,即古人所謂的「師法造化」。大自然中不同地理環境、不同季節、不同樹種所呈現的樹木景態迥然有異。在樹木盆景的創作中,都可以從中汲取素材和營養,所以說自然本身就是藝術大師。
樹樁盆景是以活的植物體為材料,具有生命活動的特徵。其自然美包括根、樹幹、枝葉、花果和整體的姿態美,以及隨著季節變化的色彩美。單株樹樁有參天大樹的風範,叢林式有叢林的氣勢。另外,樹幹、枝葉的比例要恰當。
樁材形狀各異、千姿百態,有的枯健雄秀,有的曲直彎拐,有的凹凸洞節,有的古樸生動,具有濃鬱的自然氣息和較強的藝術感染力。總之,使用野生樁材製作盆景,能大大縮短盆景材料的培育時間,其天然形成的獨特形態所表現的藝術效果是人工培育望塵莫及的。
適宜製作盆景的常用植物約有200種。針葉樹類有雪松、五針松、赤松、黃山松、杜松、錦松、華山松、白皮松、黑松、金錢松、鐵杉、柳杉、池杉、落羽杉、水杉、金松、水松、美國紅杉、線柏、垂枝柏、千頭柏、日本花柏、日本香柏、美國香柏、孔雀柏、雲片柏、圓柏、柏木、纓珞柏、龍柏、沙地柏、鋪地柏、塔柏、鹿角柏、翠柏、羅漢松、竹柏、榧樹、南方紅豆杉、紅豆杉、南洋杉、木麻黃等。
將樹樁培養成符合盆景製作要求的大樁,並進行藝術造型。一般有兩個途徑,一是從幼苗繁育開始,然後對苗木進行培養;二是從野外挖回的老齡樹樁開始,然後對樹樁進行養坯、造型。樹樁培養不僅包括嫁接、施肥、澆水、病蟲防治、樹體矮化、促進花芽分化、保花、保果等栽培技術,還包括樹幹扭曲處理、修剪枝葉、樹木蟠扎、雕幹、提根等造型技術。樹樁培養是盆景製作的基礎,關係到盆景製作的成敗。
一盆完美的盆景必須是三部兼顧,即上部枝權清晰、主幹蒼勁有力、根部盤龍臥虎。雖然普通盆景也能夠賞心悅目,但畢竟體現不出它的盡善盡美。
其中最難修剪、養護的是根部。它既能夠體現出優美姿態,又是提供整個主體的營養渠道。雖然難度極高,卻受到所有盆景愛好者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