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關注盆景家的盆友們,你們好!
最近微信修改了公眾號的推送規則,請您給盆景家公眾號標個「星標」,或者在文末的點一下「在看」,我們將繼續推送最好的盆景相關文章給您,幫小編分享文章,說不定你朋友也喜歡,感謝您的大力支持。
視頻 | 傳承人趙慶泉揚派盆景技藝
「我就是想做一個做盆景的,我怎麼把盆景做好。什麼國際盆景大師了,對我來講,不是什麼最重要的事情。」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揚派盆景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趙慶泉
這是一位真正的大師。
1994年,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授予趙慶泉「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2001年,建設部城建司和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聯合授予他「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稱號;2009年,國際盆栽賞石協會認證他為「國際盆栽大師」。
趙慶泉的盆景作品,樹種選材廣泛,技法細膩;構圖生動,既有蒼勁雄奇的力作,也有瀟灑靈秀的精品;表現形式多樣,構圖清新自然秀美,景觀動靜相宜,洋溢強烈的時代感和濃鬱的書卷氣;創作方面師法自然,博採眾長,不拘陳式,因材而作,如詩如畫,別有情趣。
圖 | 趙慶泉作品《林溪清韻》(五針松)
圖 | 趙慶泉作品《古木清池》(榔榆)
圖 | 趙慶泉作品《八駿圖》(六月雪)
圖 | 趙慶泉作品《繁英婉垂》(紫藤)
圖 | 趙慶泉作品《雲壑松風》(五針松)
《雲壑松風》是位於揚州瘦西湖風景區內揚派盆景博物館裡的最大的一件水旱盆景作品,主樹已經200多歲了。
趙慶泉:「這棵樹原本是我家裡的,我父親是個盆景愛好者,家裡養的這些盆景,後來捐獻給公家。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我把它組合起來做成了這麼一個水旱盆景……看到這個樹的時候,經常會想到以前在家裡的時候,這個樹是父親在上世紀40年代的時候買回來的,當時這棵樹就是一棵古樹,一直養在家裡的院子裡。小的時候,我有一段時間應該說是在一起的,和樹一起成長的。我記得是有4盆這樣的樹,放在一個庭院的幾個角,我這個印象還有的,當時我大概五六歲,那個印象……」
圖| 趙慶泉和父親
「我的心態就是玩的心態,我幾十年就是這樣的心態。」
——趙慶泉
攝影、畫畫、旅遊、拉小提琴、捯飭無線電,年輕時候的趙慶泉興趣十分廣泛。1969年,20歲的趙慶泉在江蘇興化插隊落戶。1974年,他進入到當地的一家工廠,負責設計和製作盆景裡的小擺件。
圖 | 趙慶泉作品《五亭橋》
之後,趙慶泉將盆景擺件和盆景結合,做出了一系列體現社會主義新成就的新題材盆景。
圖 | 趙慶泉作品《成昆線上》(蘆管石)
父親見兒子是塊可塑之才,便找到了他的盆景摯友——江蘇農學院徐曉白教授,請他收趙慶泉為徒。
徐曉白(1909年3月—2006年5月),江蘇省南通市人,中國盆景藝術大師、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名譽會長。1937年畢業於南通學院農科農藝系。歷任南通學院、蘇北農學院、江蘇農學院及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
趙慶泉:「1974年的時候,當時我的父親,很小的範圍在我的家裡,舉辦了一個簡單的拜師儀式。我老師過來就帶來兩本書,上下冊的,就是《詩韻》。他把這個書給我的時候,就跟我講了,我這個《詩韻》給你就是一個象徵性的,就是說你以後的盆景一定要能做出來這種詩情畫意,這是中國盆景的最高境界。它是一定要表現這種人的情感,最後要達到像一個立體的畫、無聲的詩,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我老師跟我講的這個,也是對我後來的幾十年可以說至關重要。」
「我們的盆景一定要搞民族特色的東西,我們搞我們自己的東西,要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要融合在盆景當中。」
——趙慶泉
1978年,趙慶泉被作為特殊專長人才,招工回城,入職揚州紅園花木公司,在這裡他如魚得水、博採眾長,正式開始了盆景製作的專業之路。
1980年4月,趙慶泉赴日本出席世界盆景會議。
盆景在日文中寫作「盆栽」,英文寫作「bonsai」,不管是讀音還是字形,分明就是中文的「盆栽」。然而,彼時的日本盆景堪稱世界盆景界頂流,歐美國家的盆景都是師從日本,他們認為盆景起源自日本,甚至看到來自中國的趙慶泉感到有些驚訝,「難道中國也有盆景?」
趙慶泉此次赴會,帶去的演講正是《中國盆景的悠久歷史及民族風格》,他要告訴世界,中國盆景濫觴於漢晉,形成於唐,發展於宋元,興盛於明清。陝西乾陵唐代章懷太子墓中侍女手託盆景的壁畫,證明中國盆景在初唐時期已完全形成。
圖 | 陝西乾陵唐代章懷太子墓壁畫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盆景中斷了將近一個世紀,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國盆景才逐漸復甦,八十年代,中國盆景開始走向國際。
1989年,趙慶泉二赴日本,應邀出席世界盆栽友好聯盟成立暨第一屆世界盆栽大會。這一次,他有了充裕的時間參觀和研究日本盆景。
趙慶泉:「在日本看了那麼多好的盆景,非常震動,真的晚上睡不著覺,就在想我們這個盆景以後怎麼發展才行。最大的一個收穫就是說開拓了眼界,也堅定了一個信念,這是什麼呢?我們的盆景一定要搞民族特色的東西,我們搞我們自己的東西,要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要融合在盆景當中。」
圖| 趙慶泉作品《飲馬圖》(榔榆)
圖 | 趙慶泉作品《垂釣圖》(雀梅)
「我們講的傳承不是狹義的,把盆景的技藝向外推廣,盆景它有經濟效益,無論對非遺的保護,無論對盆景這項傳統藝術的推廣,對於現在的這種就業,都是好事情。」
——趙慶泉
2008年,揚派盆景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國家文化部命名趙慶泉為該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
從事盆景工作43年來,趙慶泉寫了15本盆景專著,被譯成英文、西班牙文,暢銷於國內外。從1988年在巴黎首秀盆景技藝算起,趙慶泉在國外盆景演示近200場。2009年,揚派盆景博物館開設了揚州盆景研習所,趙慶泉擔任內訓師,培養有潛力的學員。作為江蘇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趙慶泉還在如皋、沭陽等多個盆景基地進行集中授課培訓,帶領當地大力發展盆景產業。
近些年來,趙慶泉的盆景創作,從水旱盆景轉為文人樹盆景。文人樹和中國傳統的「文人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是一種表現文人特有精神、情趣的盆景,特點是用瘦長古拙的主幹、稀疏寥落的枝葉、虯曲波折的枝幹、簡潔誇張的造型來表達那種孤高不羈、疏淡清雅的個性。
圖 | 趙慶泉作品《紫蝶》(紫藤)
圖 | 趙慶泉作品《依依》(瓔珞柏)
圖 | 趙慶泉作品《高風亮節》(刺柏)
趙慶泉:「我盆景不賣錢,我到今天我盆景沒有賣過一分錢,我靠什麼生活?我靠做工作生活,不是靠把我自己的盆景賣掉,這點可能有點極端了一點,我並不提倡人家這樣做,但是我自己是這樣的選擇。」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圖文來源:網絡
精選文章
December 2020
今
日
特
價
▲鴻江盆景植物園-今日特價-黑松盆景2000元
有意者請諮詢以下客服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