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的第一天,41歲的顏寧又一次上了微博熱搜。不過當時她自己還在夢裡,一覺睡醒,直接被鋪天蓋地的簡訊和郵件嚇懵了,她還傻傻地在朋友圈問大家發生了什麼。這才後知後覺地發現自己已經當選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刻,教授午餐會已經準備好了慶祝用的香檳。
美國國家科學院雖然是個非政府、民間組織,但是能夠當選科學院院士,是美國科學家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在顏寧之前,入選外籍院士的中國人也都是大牛中的大牛,包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
【啊!這開掛的人生】
一般來說,科學家往往不是流量所愛。但顏寧太不一樣了,因為長得實在好看,而且學術成就「超神」。
她未滿30歲就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19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她還與時任環保部部長、現任北京市市長的陳吉寧,香港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葉玉如,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吳季等在2016年被《自然》評為10位「中國科學之星"。就在入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三天前,她才剛剛拿下「魏茲曼女性與科學獎」——除了獻上膝蓋,我們凡人還能做什麼呢?
【「歸海派」科學家】
2017年4月,顏寧做出了一個讓許多人大跌眼鏡的決定,她離開待了10年的清華大學,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雪莉·蒂爾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建校200多年來的首位女校長,這樣的頭銜在美國教授序列裡被認為是獨一無二的。顏寧離開清華的消息迅速在國內引起轟動,很多人將她的這次個人的職業選擇解讀成「負氣出走」,「人才流失」,給她貼上了個「歸海派」科學家的標籤。
顏寧不得不頂著壓力一遍遍解釋,「普林斯頓是我的母校,回到普林斯頓任教,是我一直的理想!」而對清華,她也不吝溢美。「清華對我的支持非常有力,令我毫無經費之憂。可以說,我在清華就跟公主一樣。」這也是顏寧對網上「負氣出走」一說感到氣憤的原因。她解釋說,清華對青年科研人員有專項支持計劃,對於發表高影響因子論文也有一定的獎勵,在各種支持下,她並不很需要去校外辛辛苦苦申請經費。「在(學校)這些無與倫比的軟硬體支持下,我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超過了自己回清華之初的預期。」
被顏寧稱為「女神」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楊薇是這樣評價顏寧的出走的:「顏寧在國內的話,會一直成功下去,而且會越做越大,位置坐得越高,影響力越大。她去普林斯頓就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全新的挑戰。」
【「網癮少女」顏寧】
「其實我是個網癮少女。」這是顏寧對自己的描述。
一點不假。
2010年11月,新浪微博剛開通,很多人還不知道其為何物的時候,顏寧就發了第一條微博。至今她已經發了3000多條微博,考慮到與此同時她在科研上的高產,這個數字還是很可觀的。而她的微博日常畫風總是讓人覺得走錯了片場——這不是朱一龍的粉絲站嗎,到處飄蕩著「居老師好帥」的粉紅色泡泡。對此,顏寧一點也不扭捏,只是呼籲大家不要叫朱一龍是小鮮肉,「我僅僅是關注一個敬業的演員,好奇他的發展軌跡,畢竟過去仨月搞定三篇論文挺累的」。
據顏寧的同學兼閨蜜李一諾描述,顏寧從小學就開始看武俠小說(超愛金庸),著迷於各種明星八卦,「為了她的花邊電影的選修課到處看電影,每天 YY 她以後立志要當一名娛記的偉大理想。」也是因為一直抱著當記者的理想,高中分班時,顏寧選擇了文科。不過,當時的風氣可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年級第一的成績怎麼可以浪費。毫無意外,顏寧最終還是被班主任老師強行拉回了理科班。報考清華生物系也是父母的主意。(誰知道「強扭的瓜」也能這麼甜呢?攤手)
【別叫我「女科學家」】
「熟悉的家人、朋友開玩笑喊我美女,這無所謂,但陌生人這樣喊,我很不適應,會反感,感覺不被尊重。同樣,『女科學家』這個稱呼如果細想,也有性別差異帶來的隱性歧視。」
2017年,參加央視《開講啦》欄目時,顏寧也對主持人撒貝寧表達了被稱為「女科學家」的抗議,「科學家就是科學家,為什麼前面一定要加個『女』字呢?」顏寧還在節目中為女性科學家發聲,希望女孩子們勇敢地遵從自己的內心做出自己的職業選擇,而不是屈從於家庭和社會的壓力。節目播出後,顏寧的微博粉絲數從幾千一下漲到如今的幾十萬,原本把發微博當做「休閒放鬆」的顏寧不得不審慎地發言。顏寧承認,自己站出來為女科學家發聲需要勇氣,「因為這意味著你自己的一些私人空間被侵佔,這實際上是某種程度的犧牲。」
https://v.qq.com/x/page/a0866jq3a3z.html
其實從2015年起,顏寧就已經開始在多個公開場合裡為女性科學家發聲,參加女性科學家論壇,舉辦學術論壇時會特別邀請優秀的女性科學家。她乾脆直接的作風也被熟知,一次,在學院面試博士生時,一名男同事問一名應試的女生,「你現在到了一定年齡,將來怎樣平衡家庭和科研?」顏寧立即插話:「你可以不回答這個問題。這是一個有性別歧視的問題。你們為何從來不問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她在博客上寫道,「女性憑什麼既要做賢妻良母,又要做先進工作者?社會不能既鼓勵女孩子們自尊自強自立,又要求她們兩手都要抓,給她們比男性更多的家庭負擔,這對女性不公平!」
顏寧一直單身,對於個人問題,她一概不予回應。當顏寧告訴父母決定不結婚時,父親沒在乎,「覺得誰都配不上他女兒」。母親起初有點擔心,「哎呀,你將來孤獨怎麼辦啊?」但她後來發現女兒整天忙忙叨叨的,跟學生在一起很開心。顏寧回憶起當時的對話,「我說像我這麼隨心所欲的人,怎麼可能讓我陷入一種悲觀的狀態。我媽她就想了想,覺得我真的是這種狀態,所以就接受了。」毫無疑問,開明的父母保護了顏寧身上「那股勁兒」,給了她率真自由的個性,和拋卻世俗的膽魄。
【下一季請你還來得及嗎?】
聽說在好幾年前,顏寧對我們深圳衛視的《極速前進》著過迷,還曾嚴肅地跟閨蜜說,「如果深圳衛視請她去,你要和我一起去。」結果這消息沒有傳到啊!事到如今,也只能厚著臉皮「求原諒」了。
顏寧小姐姐!現在邀請你,還來得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