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6個月時間攻克50年未解科學難題的博士:請別叫我女科學家

2020-05-25 甄比比

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有一位科學家,她叫顏寧。

她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博導,31歲又被直接特聘為清華大學的正教授,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42歲時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她很厲害,也足夠優秀。


但是和她一起出現的詞卻是:「網紅」「女科學家」「女博士」「大齡未婚女性」。


而這些詞,都是顏寧不喜歡的。

用6個月時間攻克50年未解科學難題的博士:請別叫我女科學家

她說,我不是女科學家,我是科學家。


我不是女博士,我是博士。


面對未婚,她也霸氣回應:「我不結婚,我不欠誰一個解釋。」


她43歲,女,博士,沒有結婚,沒有生育。


但這些都不能妨礙她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家。


1977年11月,顏寧出生於山東章丘普集博平村。他的父親是一個工廠裡負責開車的師傅,在廠裡是出了名的公正無私。


他從不管是哪個領導用車,只要是沒有看到廠裡的條子就絕不出車。你是給顏爸爸酒也好,煙也好,他就是遵守規定不出車。


幹工作如此,教育顏寧也一樣。


從小,一家人都把顏寧當作掌上明珠,生怕她受到任何欺負,但是家裡給她制定的家規卻很嚴格。不許她去朋友家多玩一個小時,同時禁止她看電視。


所以,顏寧就把時間都花費在看書上。


在這種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乖巧、聽話成為了她身上最大的標籤。


高中的時候,顏寧很喜歡文科,但是班主任對她說」學好物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將顏寧留在了理科班。


到了考大學報志願的時候,顏寧想報考北大中文系。顏媽媽卻想讓她學醫,但由於顏寧實在不喜歡便聽了父親的建議,報考了清華的生物專業。


如果你覺得顏寧是個單純聽話的乖乖女,那就錯了。

她說,即便有別人替你安排生活,你也要自己思考再做決定。


2000年,顏寧畢業了。她接到了很多別人夢寐已久的大公司offer,並且給她開出了十分優越的薪資待遇。但是顏寧想了想覺得自己還是更喜歡搞科研,於是便放棄工作打算繼續深造。

用6個月時間攻克50年未解科學難題的博士:請別叫我女科學家

顏寧把目標放在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這個出了4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世界名校。


當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的施一公正好在清華做講座,顏寧就抓住時機給施一公寫了一份自薦信:


「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

我想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

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


當施一公看完這封有點「狂妄」的信件後,對顏寧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他立即遠程電話面試了她,並決定錄取。


剛到普林斯頓,顏寧就被打擊到了。


在課堂上,她第一個被教授提問,而問題是上一節課發的一本五六十年代的經典論文集,顏寧沒有答上來,憋的滿臉通紅。


班裡的另外一位中國學生回答了出來。


這讓顏寧無地自容。


她下課之後,就開始瘋狂讀攻讀論文,嚴格規定好自己的睡眠時間,經常是睡之前手裡拿著論文,醒了的時候還在握著。


第二年,顏寧就加入了施一公的實驗室。


施一公對他自己親自招來的學生絲毫沒有照顧,反而經常當著顏寧的面表揚其他的同學。


這讓顏寧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她一下子暴瘦30斤。


直到顏寧做出了一個非常複雜的試驗,施一公才對她淡淡的說了句:你終於會做實驗了。


後來,顏寧做出了實驗室的第一個膜蛋白結構。


這個學術界公認的難題,被這個中國姑娘解決。


但就在她名聲鵲起時,昔日清華老師的一句「國家需要她這樣優秀的科研人」,讓她放棄了國外優秀的科研環境直接回到了清華大學。


回到清華後,她給自己確定了嚴苛的時間表。

用6個月時間攻克50年未解科學難題的博士:請別叫我女科學家

她要保證在實驗室可以待上16個小時。


她在中午的時候起床,5分鐘洗漱後就直接去到實驗室,跟學生們談課題。


吃過晚飯後,一直到凌晨4點,都成為了顏寧自己的科研時間。


2014年,37歲的顏寧率領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學生,花6個月時間攻克了困擾結構生物學界50年的科學難題,憑藉著這項被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評價為偉大的成就。


在攻克難題的那段時間,顏寧和同學們趕時間、趕進度。


有位同學說:「大約有兩年多的時間,每周四、周五的凌晨一點,我們都會自動醒來。」


但顏寧不敢有一絲放鬆,她覺得「科學研究沒有第二,只有第一。」


2016年,顏寧入選了《Nature》雜誌評選的「中國科學之星」。

用6個月時間攻克50年未解科學難題的博士:請別叫我女科學家

那時,顏寧還是一位默默科研的科學家,直到機緣巧合她參加央視《開講啦》。


大家這時驚奇的發現,這位了不起的科學家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土氣、不苟言笑,相反顏寧她穿著時尚、說話風趣幽默,徹底顛覆了大家對於科學家的想像。


一開場,撒貝寧就調侃道,「你可以不叫顏寧,應該叫顏值。」


顏寧便機智的回應到:「謝謝啊,那『寧』送你了!」

用6個月時間攻克50年未解科學難題的博士:請別叫我女科學家

主持人介紹她為「女科學家」時,顏寧隨即反問道,「其實我對『女科學家』這個說法,是拒絕的。為什么女科學家前面一定要加個『女』字呢?」


在節目中她也強調了女性的獨立,稱:不為悅己者容,為自己容。


有一次,她和學院的老師一起面試一個碩士女孩。


在場的男老師便問:「將來你怎麼平衡家庭和科研?」


聽到這個問題後,顏寧馬上跟女孩說:「你可以不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是一道包含性別歧視的問題。」


隨後,顏寧又直接問那位男老師,「你為什麼從來不問男生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同時,她自己也因為自己未婚、未孕受到了大家的質疑。


她的一句「我不結婚,我不欠誰一個解釋」堵住了大家的嘴巴。

用6個月時間攻克50年未解科學難題的博士:請別叫我女科學家

2017年,顏寧又做了一個決定,離開清華大學,重返普林斯頓大學。


她的這個決定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是她說對於離開是她深思熟慮的結果,同時也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


「我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裡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


2019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25名外籍科學家當選為外籍院士,其中就包括42歲的中國科學家顏寧。

用6個月時間攻克50年未解科學難題的博士:請別叫我女科學家

但當我們好奇的翻看這位國際上小有名氣科學家的微博時發現。她不僅追星,還追小鮮肉,還十分愛發愛豆表情包和劇照。


她還追劇和其他小姑娘一樣喜歡聊八卦。


有一次,她被問到「心目中的科學家是什麼樣子」的問題時,她說:


「我周圍有很多「不一樣」的科學家,既有組樂隊瀟瀟灑灑的,也有終日緊張兮兮的;既有不修邊幅的,也有像模特一樣時尚的,還有比藝術家還藝術家的。」


科學家哪有什麼固定的樣子,你看顏寧就明白了。

相關焦點

  • 女科學家顏寧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博導 37歲攻克50年不解的科學難題
    人民日報微信10月9日刊文,在今天這篇文章裡,你將認識她——顏寧。當今最受矚目的女科學家,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的學術女神,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博導,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此刻,教授午餐會已經準備好了慶祝用的香檳。美國國家科學院雖然是個非政府、民間組織,但是能夠當選科學院院士,是美國科學家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她未滿30歲就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19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
  • 清華女教授再次取得突破,攻克困擾國際50年難題
    2017年,清華女教授顏寧出走美國,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這位才華橫溢的美女科學家離開時曾說:換一種環境,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突破。那麼這3年來,她突破了嗎?顏寧,從小就表現出聰明的才智和過人的天賦,先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
  • 中國美女科學家半年突破存在50年的難題,卻決定回到美國,為什麼
    她是世界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30歲時帶領一群本科生用6個月的時間,攻克了世界生物學界50年都沒有攻克的超級難題; 她在前途璀璨的時候,突然離開中國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併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有人說她是因為落選中科院院士負氣出走,可她說「想換個環境,取得科學上的最新突破」。
  • 攻克多個世界級難題,4年8篇高水平論文,90後清華女博士太傳奇
    她是武漢大學這個985高校的本科生,又保送到清華直博,讀博期間發表8篇高水平研究論文,5篇發在《科學》期刊,3篇發在《細胞》期刊。普通學生拿個普通學校的國家勵志獎學金都難如登天,白蕊拿的是清華的國家獎學金和特等獎……最為難得的是,白蕊攻克了多個世界級難題,在多次世界級的競爭中快人一步。
  • 女科學家顏寧老公是誰 顏寧個人資料簡歷 開講啦顏寧演講全文
    人民日報微信10月9日刊文,在今天這篇文章裡,你將認識她——顏寧。當今最受矚目的女科學家,清華大學和普林斯頓的學術女神,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博導,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
  • 魏詩卉:33歲解決飛彈性能50年難題,曾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因此,2019年4月29日,在第15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頒獎禮上,一位身著軍裝的青年女科學家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魏詩卉,是唯一獲此殊榮的火箭軍成員。因此,魏詩卉確定了自己未來研究的方向,決定前往火箭軍工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火箭的制導和控制專業。畢業後,魏詩卉加入了飛彈專家肖龍旭的團隊,成了一位飛彈領域的研究人員。
  • 致敬女科學家!別告訴我你只知道居裡夫人
    (聽說如果說是婦女節,就會有女神們用小拳拳捶我的胸口)  請相信小編是個嚴肅的小編,能表達祝福的當然不能靠嘴,請收下小編為女神們精心準備的禮物1786年8月的一個夜晚,卡羅琳獨自觀測到了第一顆彗星,此時她才36歲!在接下來的11年裡她又陸續發現了7顆彗星。1798年,卡羅琳將自己的所有發現製成弗拉姆斯蒂德星表呈交給英國皇家學會,並附上了一份 《不列顛天圖》中忽略的560顆星的目錄以及該出版物的勘誤表。
  • 國產女科學家4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了世界級難題,現在又有新突破
    1992年出生的內蒙古女孩白蕊,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國產科學家。2015年她畢業於武漢大學,因成績優異,被保送進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博連讀。之後,她沒有出國留學,而是於2019年進入西湖大學,開啟博士後生涯,如今碩果纍纍!她僅用4年時間,便完成了人家用5年才能完成的學業,取得了博士學位。
  • 清華女教授攻克世界性難題,落選院士後放棄工作,選擇去美國任教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動動發財的手指點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小編碼字不易,喜歡的話關注分享一下哦!我們因戰爭的創傷而落後,積少成多。現在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腳踏實地地走在中國復興之路上。回顧這幾十年的歷程,我們在科學上的突破可謂非常之快,當然也離不開眾多科學家的努力。
  • 2017年,超級博士顏寧「棄國歸美」,就在幾天前她又有了新動靜
    當撒貝寧開場介紹她時,多次加上「女科學家」的前綴,對此顏寧反詰道:「其實我對『女科學家』這個說法是非常拒絕的,為什麼科學家前面一定要加上一個『女』字呢?」2014年,她帶領團隊攻克了困擾生物界50年的世界性難題,成功解析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
  • 90後大四學生「破解」60年未解世界數學難題—新聞—科學網
    王驍威 韶關學院大四學生王驍威在6個月的時間裡,獨自成功論證了世界數學界自上個世紀提出的一個著名猜想——「僅用1表示數問題中的素數猜想」的不成立性。 那道世界難題 這道題「從初中開始就忘不了」 半年攻克 反例論證了這個猜想 進入大學後,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讓王驍威有了更深入的研究機會
  • 50年都未解開的蛋白質摺疊難題被AI破解了
    沒想到,這個假設竟成為了生物學界近50年來一個重大難題。要解決這個難題最大的挑戰在於:在自然界,蛋白質摺疊的方式實在太多了,據估算,一個典型的蛋白質有10300次方種可能的構型,它們可以自個兒把自個兒扭成一幅六親不認的樣子,即便是物理規則來了也要流淚,因為有些形狀實在難以想像。
  • 陳景潤:「我的時間不多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自律人多可怕
    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漢族,無黨派人士,福建福州人,當代數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陳景潤在逆境中潛心學習,忘我鑽研,取得解析數論研究領域多項重大成果。
  • DeepMind AI破解「蛋白質摺疊」難題,攻克生物學50年...
    美國時間11月30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公開宣布,生物學界50年來的重大難題——蛋白質摺疊預測,已被其成功攻克。而攻克這一難題的正是其2018年一經推出便震驚科學界的AI系統——AlphaFold。
  • 7位女科學家的生存狀態記錄
    羅義對此不會「長噓短嘆」,因為,對她而言,基本沒有節假日的概念:刷了微博、朋友圈,才知道原來這天是情人節;至於寒暑假,她給學生說的是寒暑假各兩周,一年加起來一個月,而對她來說,假期可能連兩周的時間都不到。有年暑假,她帶著孩子去避暑,但也全天帶著電腦,收發郵件,給學生改文章和方案。「我都不記得上次逛街是什麼時候了。」她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 難題不會永遠是難題,76歲時他解開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紀念林為幹院士
    林為幹是中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他在76歲時解開電磁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1892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出版了《電磁學》(第三版),書中他提出「點電荷在介質球中能夠形成多大的鏡像,位於何處」的問題。這個難題被譽為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解開這個百年未解的難題是很多電磁學家的夢想。
  • DeepMind AI破解「蛋白質摺疊」難題,攻克生物學50年巨大挑戰
    AI在生物科學領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美國時間11月30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公開宣布,生物學界50年來的重大難題——蛋白質摺疊預測,已被其成功攻克。而攻克這一難題的正是其2018年一經推出便震驚科學界的AI系統——AlphaFold。
  • DeepMind AI破解「蛋白質摺疊」難題,攻克生物學50年巨大挑戰
    美國時間11月30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公開宣布,生物學界50年來的重大難題——蛋白質摺疊預測,已被其成功攻克。而攻克這一難題的正是其2018年一經推出便震驚科學界的AI系統——AlphaF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