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甄女士。
有一位科學家,她叫顏寧。
她30歲成為清華最年輕的博導,31歲又被直接特聘為清華大學的正教授,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42歲時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她很厲害,也足夠優秀。
但是和她一起出現的詞卻是:「網紅」「女科學家」「女博士」「大齡未婚女性」。
而這些詞,都是顏寧不喜歡的。
她說,我不是女科學家,我是科學家。
我不是女博士,我是博士。
面對未婚,她也霸氣回應:「我不結婚,我不欠誰一個解釋。」
她43歲,女,博士,沒有結婚,沒有生育。
但這些都不能妨礙她成為世界一流科學家。
1977年11月,顏寧出生於山東章丘普集博平村。他的父親是一個工廠裡負責開車的師傅,在廠裡是出了名的公正無私。
他從不管是哪個領導用車,只要是沒有看到廠裡的條子就絕不出車。你是給顏爸爸酒也好,煙也好,他就是遵守規定不出車。
幹工作如此,教育顏寧也一樣。
從小,一家人都把顏寧當作掌上明珠,生怕她受到任何欺負,但是家裡給她制定的家規卻很嚴格。不許她去朋友家多玩一個小時,同時禁止她看電視。
所以,顏寧就把時間都花費在看書上。
在這種家庭裡長大的孩子,乖巧、聽話成為了她身上最大的標籤。
高中的時候,顏寧很喜歡文科,但是班主任對她說」學好物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將顏寧留在了理科班。
到了考大學報志願的時候,顏寧想報考北大中文系。顏媽媽卻想讓她學醫,但由於顏寧實在不喜歡便聽了父親的建議,報考了清華的生物專業。
如果你覺得顏寧是個單純聽話的乖乖女,那就錯了。
她說,即便有別人替你安排生活,你也要自己思考再做決定。
2000年,顏寧畢業了。她接到了很多別人夢寐已久的大公司offer,並且給她開出了十分優越的薪資待遇。但是顏寧想了想覺得自己還是更喜歡搞科研,於是便放棄工作打算繼續深造。
顏寧把目標放在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這個出了41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世界名校。
當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的施一公正好在清華做講座,顏寧就抓住時機給施一公寫了一份自薦信:
「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
我想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
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
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
當施一公看完這封有點「狂妄」的信件後,對顏寧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他立即遠程電話面試了她,並決定錄取。
剛到普林斯頓,顏寧就被打擊到了。
在課堂上,她第一個被教授提問,而問題是上一節課發的一本五六十年代的經典論文集,顏寧沒有答上來,憋的滿臉通紅。
班裡的另外一位中國學生回答了出來。
這讓顏寧無地自容。
她下課之後,就開始瘋狂讀攻讀論文,嚴格規定好自己的睡眠時間,經常是睡之前手裡拿著論文,醒了的時候還在握著。
第二年,顏寧就加入了施一公的實驗室。
施一公對他自己親自招來的學生絲毫沒有照顧,反而經常當著顏寧的面表揚其他的同學。
這讓顏寧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她一下子暴瘦30斤。
直到顏寧做出了一個非常複雜的試驗,施一公才對她淡淡的說了句:你終於會做實驗了。
後來,顏寧做出了實驗室的第一個膜蛋白結構。
這個學術界公認的難題,被這個中國姑娘解決。
但就在她名聲鵲起時,昔日清華老師的一句「國家需要她這樣優秀的科研人」,讓她放棄了國外優秀的科研環境直接回到了清華大學。
回到清華後,她給自己確定了嚴苛的時間表。
她要保證在實驗室可以待上16個小時。
她在中午的時候起床,5分鐘洗漱後就直接去到實驗室,跟學生們談課題。
吃過晚飯後,一直到凌晨4點,都成為了顏寧自己的科研時間。
2014年,37歲的顏寧率領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學生,花6個月時間攻克了困擾結構生物學界50年的科學難題,憑藉著這項被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評價為偉大的成就。
在攻克難題的那段時間,顏寧和同學們趕時間、趕進度。
有位同學說:「大約有兩年多的時間,每周四、周五的凌晨一點,我們都會自動醒來。」
但顏寧不敢有一絲放鬆,她覺得「科學研究沒有第二,只有第一。」
2016年,顏寧入選了《Nature》雜誌評選的「中國科學之星」。
那時,顏寧還是一位默默科研的科學家,直到機緣巧合她參加央視《開講啦》。
大家這時驚奇的發現,這位了不起的科學家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土氣、不苟言笑,相反顏寧她穿著時尚、說話風趣幽默,徹底顛覆了大家對於科學家的想像。
一開場,撒貝寧就調侃道,「你可以不叫顏寧,應該叫顏值。」
顏寧便機智的回應到:「謝謝啊,那『寧』送你了!」
主持人介紹她為「女科學家」時,顏寧隨即反問道,「其實我對『女科學家』這個說法,是拒絕的。為什么女科學家前面一定要加個『女』字呢?」
在節目中她也強調了女性的獨立,稱:不為悅己者容,為自己容。
有一次,她和學院的老師一起面試一個碩士女孩。
在場的男老師便問:「將來你怎麼平衡家庭和科研?」
聽到這個問題後,顏寧馬上跟女孩說:「你可以不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這是一道包含性別歧視的問題。」
隨後,顏寧又直接問那位男老師,「你為什麼從來不問男生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
同時,她自己也因為自己未婚、未孕受到了大家的質疑。
她的一句「我不結婚,我不欠誰一個解釋」堵住了大家的嘴巴。
2017年,顏寧又做了一個決定,離開清華大學,重返普林斯頓大學。
她的這個決定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是她說對於離開是她深思熟慮的結果,同時也是一個不容易的決定。
「我生怕自己在一個環境裡待久了,可能故步自封而不自知;換一種環境,是為了給自己一些新的壓力,刺激自己獲得靈感,希望能夠在科學上取得新的突破。」
2019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了新入選的院士名單,共有25名外籍科學家當選為外籍院士,其中就包括42歲的中國科學家顏寧。
但當我們好奇的翻看這位國際上小有名氣科學家的微博時發現。她不僅追星,還追小鮮肉,還十分愛發愛豆表情包和劇照。
她還追劇和其他小姑娘一樣喜歡聊八卦。
有一次,她被問到「心目中的科學家是什麼樣子」的問題時,她說:
「我周圍有很多「不一樣」的科學家,既有組樂隊瀟瀟灑灑的,也有終日緊張兮兮的;既有不修邊幅的,也有像模特一樣時尚的,還有比藝術家還藝術家的。」
科學家哪有什麼固定的樣子,你看顏寧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