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男,漢族,無黨派人士,福建福州人,當代數學家,曾任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陳景潤在逆境中潛心學習,忘我鑽研,取得解析數論研究領域多項重大成果。1973年在《中國科學》發表了「1+2」詳細證明,引起世界巨大轟動,被公認是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貢獻,是篩法理論的光輝頂點,國際數學界稱之為「陳氏定理」,至今仍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中保持世界領先水平。曾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華羅庚數學獎等。
2018年12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授予陳景潤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並獲評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峰的典範。
陳景潤這個名字有些人可能對他不熟悉,那麼我先說華羅庚的名字就如雷貫耳了,陳景潤是華羅庚的老部下,得到華羅庚的賞識後,從廈門大學調到中科院數學研究院。再說一個名稱——歌德巴赫猜想,這個名稱大家應該也是熟悉的。它就是世界無法徹底攻克的難題,陳景潤對裡面的部分內容進行了證明。即使這樣,也是全世界領先的「陳氏定理「。
陳景潤從小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自幼離不開數學,。當然,她在數學方面是有超凡天賦的。但真正使他成功的是他堅韌不屈,高度自律的品格。
陳景潤學習數學的時候注意力高度集中,任何外界的幹擾都無法阻止他。有一次他去圖書館看書,一整天都泡在圖書館裡,等他回過神來的時候,天已經黑了,他想出去的時候發現圖書館的門關了。對他來說,這樣也好,反而不緊張了。直接繼續看起書來,困了就在圖書館的椅子上睡了。學習學得忘記吃飯,那是經常的事情。後來索性,一天只吃一頓,留下來的時間就用來看數學資料了。
縱使如此刻苦的人,也有落漠的時候,陳是個性格超級內向的人,有一次演講,他滿腦子的知識,緊張的無法用語方表達出來。最後將這一次演講搞砸了。因為他性格上的弱點,工作一波三折,為了生計曾經擺過攤賣過舊書,後來被廈大校長發現招至廈大當了老師。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他在廈大當老師期間,華羅庚知道有這麼一位數學天才,就將他招致中科院數學研究所。在中科院數學研究所期間,他達到了他數學的巔峰,但也只能算不完全地攻破了歌德巴赤猜想。
然後,後來的事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光,那就是文化大革命來了,他成了革命的對象。他被送到五七農場改造,徹底失去了研究數學的權利。他6平方米的家裡保存的幾麻袋的演算稿被紅衛兵所破壞。這事使他痛不欲生,再加上無休止的批鬥,使他有了自殺的念頭。幸好,沒有走上這一條道路,他被平反了。
小平同志知道他的家庭狀況後,派人過去慰問。當那人進入到陳景潤的家裡的時候,他在伏案演算,6平米的家裡堆滿了書和草稿。房子中間放著一個臉盤,因為屋頂在漏著雨。那人問他是不是陳景潤,陳景潤回答:「你是誰,請別打擾我,我沒有時間了。」當時陳景潤還健壯,他說的沒有時間,只是表示攻克歌德巴赫猜想,非常的艱難,他不知道在他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那人問他,有沒有需要組織上幫忙的。他卻說,我什麼都不需要,只請你不要來打擾我。
聽完了陳景潤的故事,是不是令我們無比的震撼。一個人怎麼會有如此堅強的毅力,怎麼會如此的自律。家長們也會想,我家的孩子如果有這麼自律就不用愁了。別擔心,往下看,你也會有這樣的孩子。
首先,要養成孩子高度的耐心。那就是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幹擾,亂花漸欲迷人眼,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請給他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 。最忌諱的是孩子在學習,家長在旁邊看電視,玩手機,弄出太多太多的動靜。另外就是不要有太多吸引他眼球的東西在他的周圍。比如書桌上放一個地球儀,家長可能覺得這是為孩子好,可以學習地理知識。但是實際情況呢,當他在做數學作業的時候,他在轉著地球儀,你覺得他是在學習地理知識呢。非但數學沒學好,地理知識更是枉然。
再次,培養真真正正的愛好。為什麼說培養真真正正的愛好呢,有些家長,以為孩子上了好多興趣班,學英語,學書法,學鋼琴,家長在外津津樂道,然後殊不知這是自欺欺人的表現,你問問孩子真的喜歡嗎。而陳景潤就是對數學的愛好,甚至是熱愛,才能使他自願深入到數學的世界裡去。
第三,要不斷練習攻克難題。學習們往往遇到難題了,就會放棄。這樣子是很難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的。只有在不斷的攻克難題中,你才能養成堅韌的品性。才能自律的去做一件事呢。另外有些難題,其實就跟窗戶紙一樣,捅破了,就能看到光明。本人有很多這樣的體會,當一個難被自己攻破後,這種成就感是無法形容的,那種快感是難以表達的。
最後,引用金剛經上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就是不要執著於某件事,沒有欲望的去做,不給自己壓力。自然就成功了。最簡單的一點,家長們不要執著於學習的目的,應該關注他的過程,只要他自律了,認真去做某件事了。結果難道還會差嗎。
好了,這是我從陳景潤身上的品質,得到的一點關於學習方面的感悟,有不到之處請多批評指正。如想跟我交流的歡迎來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