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電影院等電影開場的時候,偶遇一對母女,女兒剛高考完,還是一副學生妹的樣子。閒聊之中,母親很著急地說起自己女兒對前途一無所知,沒有想要學的專業,也沒有想要實現的理想,更不用說大學畢業後該幹嘛……
確實,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就像前段時間,高考結束,填報志願的時候,朋友找到我,讓我給她的侄女推薦一些學校。我問她孩子喜歡哪個學校,答案是「不知道」;再問孩子喜歡哪個城市,答案仍舊是「不知道」;最後問孩子畢業後想做什麼工作,答案依然是「不知道」……
在這三個「不知道」後,我也不知道要怎麼給這個孩子推薦學校和專業了。沒有理想的孩子考上了大學,仍舊一片茫然。也就應了那句話:「沒有理想的人生,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確實,被「哥德巴赫猜想」的種子從小就種在心裡的數學家陳景潤先生就從來不會有這樣「不知道」的回答,因為在他的人生中有非常明確的目標,甚至在他少年時候,就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以至於當他父親拿著好不容易求來的介紹信,讓他去格致中學讀書時,他卻自己闖進藏書豐富的英華中學校長的辦公室。
「每一個目標明確的孩子,都會有一個光芒萬丈的未來。」不知道是哪裡看到的這句話,卻發現用在少年陳景潤的身上簡直妥帖至極。
《少年陳景潤》一部值得全國青少年珍藏閱讀的優秀勵志讀物,它講述了少年陳景潤在那個動蕩、顛沛流離的時代裡生活、學習、成長的故事,還原了一個樸素、真實、有血有肉的少年陳景潤,展示了一個熱愛科學、探索未知、勇於追夢的少年陳景潤……
作者宋凌是陳景潤的外甥孫女,從小深受陳景潤舅公不畏艱難,勇攀科學高峰精神的鼓舞,立志成為景潤精神的傳播者,藉以激勵青少年志向高遠,努力奮鬥。於是,她和廈門作協會員陳忠坤一起策劃出版了《築夢——追憶舅舅陳景潤》一書,這本《少年陳景潤》就是其中之一。
用真實的筆觸和細微的視角,還原少年陳景潤在動蕩的歷史背景中,通過自身努力,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多重教育下,成長為一位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少年勵志故事。
而少年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的志向,是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
當時聆聽了清華大學調來的一名很有學問的數學教師沈元講課。他給同學們講了一道世界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1。他一生也沒證明出來,便給俄國聖彼得堡的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助證明這道難題。歐拉接到信後,就著手計算。他費盡了腦筋,直到離開人世,也沒有證明出來。之後,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也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200多年來,這個哥德巴赫猜想之謎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從而使它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老師講到這裡還打了一個有趣的比喻,數學是自然科學皇后,「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
這引人入勝的故事給陳景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從此,陳景潤開始了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的艱辛歷程……
夢想來得毫不費力,卻又讓陳景潤費盡了心力,也讓他對這顆數學王冠上的明珠痴迷不已。正是這樣的一種痴迷,成就了最好的陳景潤。
幫助孩子找到屬於他自己的那顆「明珠」,為讓他為這顆「明珠」而努力,那他前進的道路就會自然而然地被照亮了。
夢想,是一定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加油吧,少年們!找到你們的夢想,找到你們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