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陳景潤是國內有名的科學明星,他將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到了1+2,即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與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的形式。這項成果到目前也是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最終結果1+1的證明。注意,這裡的1+1不是指1+1=2,指的是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1個質數再加1個質數的的形式。
陳景潤證明出了1+2後並沒有停下來,繼續向最終目標1+1挺近,遺憾的是他投入了幾乎所有的時間也沒有完成。
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的一道著名題目,數論是研究數的規律及性質的一門數學分支,目前看數論是非常基礎的數學,除了基本的運算,在技術領域很少用到數論知識,也很少用到質數的分布。在自然科學領域同樣也很少用到這些。
這並不意味著數論不重要,研究數的數學分支,從某種意義上說可以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數學部分。人類對數的認識也是逐步深入的,最開始人類認識了正整數,之後再到有理數,後來根據畢達哥拉斯定理發現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可以不是有理數,繼而認識發現了無理數。再朝後還發現了虛數,並將虛數投到了應用,目前複變函數已經有了很大的空間。
哥德巴赫猜想會產生什麼數學價值,目前還不得而知,就像發明複數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描述微觀粒子的薛丁格方程中會出現i。數學是一種工具,是科學的語言,掌握好了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夠更好地為科學服務。研究數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不是為了獲得經濟效益,也不會去考慮如何用其獲取經濟效益,作為最基礎的學問,必須要有人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