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被撞傷頭部,誘發帕金森,63歲去世

2020-11-04 清悠初見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是公認的天才,也是公認的「怪人」「痴人」,他被譽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當年在一間6平方米小屋裡,用了6麻袋草稿紙,他攻克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震驚了全世界,離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僅有一步之遙。

陳景潤在解析數論的研究領域取得多項重大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華羅庚數學獎、何梁何利基金獎等多項獎勵。1981年3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6年3月19日下午在北京醫院去世,年僅63歲。

如果沒有當年那一撞,陳景潤就不會死的那麼早,也許「哥德巴赫猜想」早被他解開了,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如果,回想陳景潤63歲就去世了,我們不禁感到十分的唏噓和可惜,那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1984年4月27日,平時很少到大街上去的陳景潤,突然去魏公村一家書店尋找資料。平時他都是待在研究所和家裡,就是這一次上街,成了他一生的轉折點。

陳景潤在街上低著頭,一邊走路,一邊思考,他沒有心思去瀏覽街景,就像公眾對他「痴人」的評價那樣,由於長年養成思考的習慣,他在走路時,確實不像平常人那樣能夠眼觀八方。


這時的陳景潤早已名滿天下,但是走在大街上,沒有助手跟著他,也沒有任何人注意他。可是誰能料想,就是這樣平常的一件事,怎麼會帶來致命的危險呢?

這時正是陳景潤向「哥德巴赫猜想」的頂峰(1+1)發起最後衝擊的時候,祖國和世界數學界時刻關注他,就在北京這條普通大街上,發生了件本不應發生的不幸。

一位姓李的北京城建二公司的小夥子,騎著一輛自行車飛快的從大街上穿過,可能他太相信自己技術了,也太大意了,就在他正得意間,突然閃過了一道人影, 「啊......」的一聲慘叫傳來,一個穿著普通、戴著眼鏡的中年人,倒在了他的自行車前,被撞的人已經昏過去了。

這位中年人由於後腦勺著地,頭上流了許多血,還鼓起了一片腫塊,臉色蒼白嚇人。這個小夥子嚇壞了,雙手顫抖著去扶這位被他撞倒的人,還不停的呼喊著:「同志,同志,快醒醒。」

叫了一會,那中年竟奇蹟般地被喚醒了。小夥子語無倫次地問:「你是誰?哪單位的?」

「我是陳景潤......」他掙扎著說完這句話,又昏了過去。

這時正值陳景潤風靡全國的時候,這個名字如同驚雷,把小夥子腦袋震的嗡嗡直響。他嚇壞了,怎麼會在大街上撞到陳景潤呢?這要有個三長兩短,他怎麼向全國人民交代。越想越害怕,越想越難受,他在大街上哭了起來。

這時候交警也過來了,聽到這個情況,連忙和熱心的群眾一起拉著陳景潤往醫院送!而陳景潤迷迷糊糊中又醒過來了,意識到大家送他去醫院,連忙說道:「去中關村,去中關村醫院!」因為這是自己的公費醫療單位,善良的他怕讓小夥子多花錢,就堅持要往中關村醫院裡送。

等到了中關村醫院,醫務人員聽說陳景潤被車撞了,都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上,而這時陳景潤已處於半昏迷狀態之中,在醫生的搶救下,陳景潤終於醒過來了,但是結果不太好,他的後腦撞傷厲害,得了嚴重的腦震蕩,有沒有其它後遺症還不確定。

而陳景潤卻不在乎這些,他輕聲地告訴身邊的人,千萬不要為難那個年輕人,他不是有意的,一定不要處理他,他向交警一再重複著他的請求。

那個肇事的小夥子被交警帶走了,他非常的後悔,哭著對陳景潤說:「我對不起您,對不起陳老師。」沒多久,陳景潤被撞傷的消息就傳遍了北京城,數不清的人為陳景潤的生命憂慮,為他遭此意外而感到悲傷。

陳景潤的夫人由昆日夜守在陳景潤身旁,中關村醫院的醫生盡了最大的努力,為陳景潤安排了最佳的治療方案。然而這一次被撞,對陳景潤的腦部而言是一次致命性的傷害。第二年,陳景潤就得了帕金森綜合症,據專家分析,這次被撞事件很可能是誘發帕金森氏綜合症的原因。

後來專家在治療陳景潤時,他的健康情況已經很不好,除了患有帕金森氏綜合症以外,還需要做股骨置換手術,等做了手術後,又出現了骨化性肌炎,由於身體狀況不斷惡化,最終,陳景潤於1996年3月19日不幸逝世。

如果他不被撞傷腦部,就可能不會引起帕金森氏綜合症,如果正常鍛鍊,身體就不會垮,如果還有正常的體魄,「哥德巴赫猜想」早就被陳景潤拿下了。還是那句話,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一代數字家就以這樣悲傷的方式離開了我們,無論是巧合還是不幸,徒留下無盡的遺憾......


數學是最集中、最典型、最深刻地反映了人類理性和邏輯思維所能達到的高度,大數學家高斯說:「數學是科學之王。」

中國科學院院士、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曾向中學生介紹民國時期著名的的數學教育家劉薰宇先生:「他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對自己學習數學影響很大」。可見,一本好的數學書能夠引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愛上數學。

而劉薰宇先生所著的《數學三書》,正是這樣一本優秀的數學科普書籍。這套書一共有三本,分別是《馬先生講數學》、《數學趣味》、《數學的園地》,生動有趣的介紹了數學的學習方法和知識,讓孩子一看就能融入進去,再不為學習數學而煩惱。

這套書原價99元,現在優惠價只需69元就能包郵到家,一份漢堡套餐的價格,讓能讓孩子學到一生受用的知識,何樂而不為。

相關焦點

  • 陳景潤: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被撞傷頭部,誘發帕金森,63歲去世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是公認的天才,也是公認的「怪人」「痴人」,他被譽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當年在一間6平方米小屋裡,用了6麻袋草稿紙,他攻克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震驚了全世界,離摘取「哥德巴赫猜想」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僅有一步之遙。
  • 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數學家
    這曾是一個舉世震驚的奇蹟:一位屈居於6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借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創造了距摘取這顆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遙的輝煌。
  • 國士無雙 | 「1+2」——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數論是沈元講授內容的「常客」,陳景潤聽他的課,總是兩眼放光,神採奕奕,課堂互動也增多,時不時還會應和幾句,提一些問題。在一堂課上,沈元給學生講了關於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你們知道嗎?數學是科學王國裡最尊貴的王后。「數論」由於它的高難度和重要性,就像是王后頭上戴著的王冠。而『哥德巴赫猜想』這個 200 多年來還沒有被人們破解的難題,就像是王冠正中央那顆明珠!
  • 陳景潤:去世時年僅63歲,他的後代如今生活怎樣?
    陳景潤:去世時年僅63歲,他的後代如今生活怎樣?還記得小時候剛剛進入幼兒園的自己嗎?當時老師就會問1+1等於幾,很多小朋友就會脫口而出等於2。而當老師問1+2等於幾的時候,小朋友們就開始數手指頭,然後堅定自己的答案等於3。
  • 教師節特輯:陳景潤與他的哥德巴赫猜想「1+2」
    哥德巴赫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它是由德國著名數學家克裡斯蒂安·哥德巴赫(Goldbach C)在1742年提出的,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而當今數學界約定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所以最初的猜想就變成了以下這樣的陳述: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 數學天才陳景潤63歲病逝後,他妻子、獨子的遭遇是怎樣的?
    ——米·左琴科(蘇)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1771,閱讀約4分鐘1978年1月,評論家徐遲發表了震驚全國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使一位數學天才一夜成名,家喻戶曉。這位數學奇才發表了著名論文《大偶數表示為一個素數和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即"1+2",將數百年來未解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向前推進了一步,在數學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國際上被命名為"陳氏定理"。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數學聖人"陳景潤。1933年5月22日,陳景潤出生於福州。
  • 世界帕金森病日,回顧抗「帕」名人昔日風採
    ,曾經的拳王穆罕默德·阿里離世,享年74歲。1984年,42歲的阿里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氏病。在阿里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的頭部遭受了近3萬次重擊,一些醫生將這視作阿里罹患帕金森病的元兇。寫這封信時巴金已87歲,距離他確診患上帕金森病也已經8個年頭。儘管帕金森病一直控制的不錯,但巴金晚年還被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糾纏,直到失去工作能力。相比身體上的痛苦,這對巴金來說是更大的痛苦。他曾經充滿激情地這樣說:「士兵常常死在戰場上,我為什麼不可以拿著筆死去?」
  • 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難度究竟有多大?
    當我們證明這點時,猜想將得到證明。也就是說證明了「1+1」那麼就攻克來哥德巴赫猜想。1919年,挪威數學家布倫首先通過對古希臘學者Eratosthenes的篩法進行改進,證明出了9+9,即「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2個其素因子個數均不超過9的正整數的和」,從而開啟這條路的漫長推進之路。
  • 陳景潤沒能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他有其他哪些數學研究成果
    陳景潤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數學成就,是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這個成果雖然對於猜想的證明邁進了一大步,但離完全證實猜想還有很大距離。此後直到1996年去世,他都沒能完成猜想的最終證明。陳景潤對於數學的熱愛,源於初中時的數學老師,那是一位30來歲的清華畢業生,學識淵博,講課生動。在他的影響下,少年陳景潤對數學的興趣越來越濃厚。當時的數學教材,他只用了兩周就自學完成,這讓老師非常驚訝,認為他在數學方面有極高天賦。於是因材施教,為他講一些難度更高的數學知識。
  • 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原研究員陳景潤——力摘數論皇冠上的明珠
    就在一間僅有6平方米簡陋的房間裡,陳景潤(見圖,新華社發)攻克了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讓人類距離數論皇冠上的明珠「1+1」只有一步之遙。 1933年5月,陳景潤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他從小性格內向,喜歡演算數學題。高中數學老師講的一個故事讓他銘刻在心:1742年,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發現,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素數的和。
  • 面孔│世界帕金森病日:原來他們都得過帕金森
    在阿里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的頭部遭受了近3萬次重擊,一些醫生將這視作阿里罹患帕金森病的元兇。患病最初的那十幾年,帕金森病對阿里的影響,主要是表現在語言表達能力上。但1994年的一天,當阿里與第四任妻子朗尼在波士頓外出就餐時,徹底惡化的跡象不期而至。朗尼回憶說:「阿里正往嘴裡送食物,動作突然停了。」暫時性動作僵化是這種疾病的特徵,也是疾病發作的信號。
  • 陳景潤要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是1+1=2嗎?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歐拉表述。這一猜想至今沒有被證明,也沒有被證偽。人們難以找出質數的確切分布規律,這可能是哥德巴赫猜想難以證明或證偽的原因。這種方法也被用到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上,證明思路大體是這樣的,a個質數的乘積加上b個質數的乘積如果被證明可以表示出所有的大偶數,這樣就證明了a+b。把a和b逐漸減小,一直減小到1,就證明了任意的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加上一個質數的形式,簡稱1+1。中國人對哥德巴赫猜想有著特殊的情結。
  • 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原標題:話劇《哥德巴赫猜想》講述「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新華網北京10月31日電(記者白瀛)1978年,作家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轟動一時,讓很多人認識了「科學怪人」數學家陳景潤;36年後,一部同名話劇由廈門大學師生搬上了舞臺。
  • 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有何意義?
    30年前,陳景潤是國內有名的科學明星,他將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到了1+2,即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與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的形式。這項成果到目前也是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最終結果1+1的證明。陳景潤證明出了1+2後並沒有停下來,繼續向最終目標1+1挺近,遺憾的是他投入了幾乎所有的時間也沒有完成。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中的一道著名題目,數論是研究數的規律及性質的一門數學分支,目前看數論是非常基礎的數學,除了基本的運算,在技術領域很少用到數論知識,也很少用到質數的分布。在自然科學領域同樣也很少用到這些。
  • 陳景潤至死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他還有其他數學成果嗎?
    之後沈老師又鼓勵大家說:"中國古人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曾遠超西方,到了我們這一代也不能止步,希望大家之後可以在數學領域創造更大的成就,比如,破解當今世上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難題,推動人類數學事業更上一層樓!"課後,沈老師又對陳景潤說:"你既然能夠解出'韓信點兵',將來也有機會能破解那個難題,你可要努力啊!"這番話深深地觸動了陳景潤的心,從此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就成了陳景潤為之奮鬥的目標。
  • 窮盡畢生心血,仍沒能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為什麼還如此偉大?
    ,我想大家都略知一二,作為世界三大數學猜想:費馬猜想、四色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之一,它是哥德巴赫於1742年在給歐拉的信中提出的一個猜想: 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質數的和
  • 陳景潤和「哥德巴赫猜想」之間,僅僅是一場演講的距離
    確實,被「哥德巴赫猜想」的種子從小就種在心裡的數學家陳景潤先生就從來不會有這樣「不知道」的回答,因為在他的人生中有非常明確的目標,甚至在他少年時候,就十分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以至於當他父親拿著好不容易求來的介紹信,讓他去格致中學讀書時,他卻自己闖進藏書豐富的英華中學校長的辦公室。
  • 陳景潤:激勵青年勇攀科學高峰的典範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月2日電(記者董瑞豐)蝸居於6平方米小屋的數學家陳景潤,借著一盞昏暗的煤油燈,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筆,耗去了幾麻袋的草稿紙,攻克世界著名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1978年,徐遲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發表,數學家陳景潤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  陳景潤的先進事跡和奮鬥精神,激勵著一代代青年發憤圖強,勇攀科學高峰。
  • 「奇人」陳景潤去世23年:妻子說他死了,留下兩個遺憾
    他很好奇,陳景潤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會與常人有何不同。當時,陳景潤已患帕金森症候群5年,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因為他還患有咽喉炎,說話時發不出聲音,別人只能通過讀唇,寫字等方式與他交流。就是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陳景潤給出了出人意料的答案。他說:「人生的目的在於付出,而不是索取。」。
  • 共和國的脊梁——「科學怪人」陳景潤的人生故事
    「哥德巴赫猜想」木版畫        陳景潤是我國著名數學家,1966年發表的《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稱「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裡程碑,他所發表的成果也被稱之為「陳氏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