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有沒有證明哥德巴赫猜想?1+1=2與猜想有什麼關係?

2020-12-04 科學認識論

這個猜想對於中國人的確是太有名了,出名的原因那也是相當多的。

首先很多數論的命題看起來很簡單,根本就體會不到問題背後的深度。比如這裡說的哥德巴赫猜想:

一個大於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素數的和。

也就是1+1。就這麼簡單,我們可以不假思索毫不費力地去驗算這個命題,並且看起來都是正確的。正因為很容易讓人理解,所以傳播起來很快。我不知道是不是中國人天生就適合幹這個,中國在20世紀有過重要突破的數學領域基本上都在數論上,數論專家數不勝數,華羅庚,熊慶來,潘承洞,潘承彪,王元,陳景潤。尤其是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過程中,中國數學家你追我趕,好不熱鬧。當時中國數學濃烈的數論學術氣氛,也註定著哥德巴赫猜想,這個數論領域的猜想要遠遠比別的領域的數學猜想更加有名。

王元 陳景潤 潘承洞

1966年,陳景潤做出了哥德巴赫猜想最大的一次突破,陳景潤證明了:

任意一個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素數和兩個素數之積的和。

也就是我們說的1+2,這與最後的終極答案只剩一步之遙!這是中國數論的巔峰之作,事實上,一直到現在這都是中國數學的巔峰!

1978年,徐遲在《人民文學》上發表了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人民文學》的影響力那肯定是空前的,在那個媒體匱乏,信息閉塞的時代,報紙雜誌幾乎是唯一的媒介。於是,一夜之間,大家都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這個世界著名的難題,也知道了這個難題背後的數論專家——陳景潤。

今天的媒體平臺上,但凡與這個猜想相關的話題都會聚集一大批民科先生們,你可以經常看到一些帖子上用不到三頁紙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並且發誓求著發表,並且不接受一切反駁。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因為看起來簡單啊,所以就想當然認為這個問題的本質就很簡單。那為什麼沒有民科去研究黎曼猜想,因為黎曼猜想他們看不懂!為什麼沒有人去研究龐加萊猜想,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在說啥!哥猜如此有名,也必須給民科記上一功。

不論處於什麼樣子的原因,一個正經的學術問題能夠在廣大人民群眾裡如此流傳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也希望更多的數學問題能夠被人們關心。

相關焦點

  • 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應用,陳景潤研究了一輩子數學有哪些貢獻?
    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領域中的問題,數論是研究數的規律的一門數學分支。相對於數學的其他分支,目前數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少,數的規律只有很少一點投入到了應用,比如大的質數可以在加密領域派上用場。而哥德巴赫猜想,更是看不到它能有什麼實際應用。
  • 陳景潤證明的是什麼?1+2為什麼等於3?
    為什麼不少人總認為陳景潤證明的是1+2為什麼等於3,他證明的是什麼。那為何許多人以為陳景潤證明的是1+2為什麼等於3,許多文章都這麼寫的:陳景潤在1965年證明(1+2),並由師兄王元在1966年發表論文。
  • 哥德巴赫猜想並不是證明一加一等於二,陳景潤為了它做了多少努力
    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時候,就寫了一麻袋的草稿紙。那陳景潤成功證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嗎?並沒有,不過陳景潤在研究的過程中,得出了陳氏定理,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邁出了關鍵一步。數學家就是這樣,為了證明一個猜想能努力一輩子。著名的費馬大定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一位美國數學家證明,他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
  • 數學家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2=3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可以說陳景潤的證明距離哥德巴赫猜想的(1+1)已經很接近了,一步之遙。學數學的通常都喜歡把哥德巴赫猜想稱為(1+1),把陳景潤證明的猜想稱為(1+2),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意義,和數學上的算數加減法是不同的概念。 德巴赫
  • 高中生自稱已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並發表了證明過程...
    高中生自稱已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並發表了證明過程...200多年來在眾多數學家的研究一點點精進下,1966年,陳景潤先生證明了「1+2」成立,即「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被稱為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裡程碑。
  • 陳景潤當年證明的「1+2」到底是什麼理論?
    但是歐拉直到去世也沒有給出證明方法。哥德巴赫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這和1+2有什麼關係呢?1+2其實是一種弱化了的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證明了任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可以寫成一個素數和最多不超過兩個素數之積的和。如果想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麼證明1+2是一步步逼近終極答案的最後一步。
  • 除了證明了1+2,陳景潤還有其他研究成果嗎?
    200多年前,德國數學家哥德巴赫(Goldbach)發現,似乎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但是他無法給出證明,他同時代的歐拉等數學家也無法證明。這個問題就成了數學中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200多年來無數英雄為之競折腰。
  • 若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誰能看懂?誰有資格判斷對錯?
    看懂答案屬於接受知識,而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屬於開拓新的知識。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不容易,看懂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就要比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簡單很多。真若是有人證明了,會有很多同行能夠看懂。一旦有人給出了證明過程,評判多錯也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就是要經過同行的評審。
  • 陳景潤證明 1+2 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說明,陳景潤證明的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1+2。其實,陳景潤證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部分。敘述如此簡單的問題,連歐拉這樣首屈一指的數學家都不能證明,這個猜想便引起了許多數學家的注意。從哥德巴赫提出這個猜想至今,許多數學家都不斷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沒有成功。 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6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9+9)。
  • 1+1=2,數學這一課題,到底有什麼重大意義?
    陳景潤的成果是證明了1+2,而1+2又是距離1+1最近的一步,因此陳景潤在有了這麼大的聲譽,然而很多人都以為陳景潤證明了1+1=2,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因為1+1=2是公理不需要證明。在1742年,數學家哥德巴赫給另一位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信裡有一道證明題「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比如4可以寫成2+2,8可以寫成3+5。質數是一種大於1且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數整除的數,比如2,3,5,7,11都是質數。
  • 如何證明「1+1=2」?數學家陳景潤鑽研一生,終於算出「1+2」的答案
    首先,需要糾正一下題主的問題,陳景潤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 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
  • 「1+2」早已被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怎樣證明「1+1」?
    很多人可能會誤解陳景潤證明了「1+2=3」,但他其實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這是數學公理。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 陳景潤沒有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為什麼今天缺少像他這樣的科學家?
    30多年前,陳景潤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1978年,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火遍了各大媒體,借著當時的科學春風,陳景潤成了科學明星。1965年,陳景潤發表了他的《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這是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這個證明簡稱為1+2,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超越陳景潤完成1+1這個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終證明。陳景潤是因哥德巴赫猜想成名,1+2的證明是陳景潤數學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
  • 哥德巴赫猜想本質,不是證明任意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質數之和
    只不過,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過程可是一塌糊塗。也有人分析了他證明的過程,從一開始就錯了。其實,哥德巴赫猜想,一開始是證實任意一個大於2 的偶數都必然是兩個質數之和。最後也就是最接近的證明就是,數學家陳景潤證明的「1+2」。講實話要想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其實,很困難。原因在於,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從數學基礎上開始的。也就是一切的證明還是來自於數字。
  • 陳景潤證明了1+2=3,卻無法證明1+1=2,到底為什麼?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級的數學家,卻被一道看似簡單的數學題給難倒了,這道數學題就是1+1=2,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這道數學題連小學生都會做,怎麼會難倒陳景潤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呢? 陳景潤 其實,這裡所說的1+1=2並非我們平時所說的那道簡單的數學題,而是一個至今沒有解決的世界級數學難題
  • 1+2=3,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早已證明出來,如何證明1+1=2?
    無論是「1+2=3」,還是「1+1=2」,都是數學公理,始終都是成立的,這都是建立在皮亞諾公理之上,證明這樣的恆等式沒有意義。數學家真正要證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這一直是當今數學界所未解決的一大難題,大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曾將其列為23大數學難題之一。
  •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究竟是什麼?
    介紹之前,小編要事先說明,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要證明1+1=2,大夥平時討論這個問題時千萬不要瞎說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這樣說真的是太無知太雷人了,現在就連一些中小學的數學老師都會有這種錯誤認知,這真的是誤人子弟。
  • 數學史上的王冠——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哥德巴赫在給聲名顯赫的歐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質數就是除了1與本身外,沒有其他的約數,如7的約數只有1和7。此即為歐拉版本的哥德巴赫猜想。歐拉版本的哥德巴赫猜想與原哥德巴赫猜想本質上是一致的。下面給出了兩者等價的證明過程。由於現在不再將1視為質數,因此,現在所流傳的哥德巴赫猜想為歐拉版本的哥德巴赫猜想。近現代以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途徑主要是基於殆素數。
  • 數學家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2=3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陳景潤根本就沒有證明「1+2=3」,而且這個公式也不需要證明,因為這是始終成立的恆等式 事實上,數學家陳景潤所證明的是「1+2」。那麼,「1+2」是什麼意思呢? 關於「1+2」的含義,就需要說到數學上一個至今懸而未解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在18世紀,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有關整數分拆的問題,他寫信向大名鼎鼎的歐拉尋求證明。
  • 陳景潤沒能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他有其他哪些數學研究成果
    陳景潤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數學成就,是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這個成果雖然對於猜想的證明邁進了一大步,但離完全證實猜想還有很大距離。此後直到1996年去世,他都沒能完成猜想的最終證明。那麼窮其一生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除了「1+2」成果之外,還有其它數學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