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潤沒有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為什麼今天缺少像他這樣的科學家?

2020-12-05 刁博

30多年前,陳景潤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1978年,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火遍了各大媒體,借著當時的科學春風,陳景潤成了科學明星。

1965年,陳景潤發表了他的《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這是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這個證明簡稱為1+2,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超越陳景潤完成1+1這個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終證明。

陳景潤是因哥德巴赫猜想成名,1+2的證明是陳景潤數學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在他做出1+2的證明後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終證明中,可是沒有成功。

儘管沒有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終證明,陳景潤在解析數論方面也是取得了多項成果。每年他幾乎都能發表幾篇論文,他並非是靠一篇論文走遍天下的。

陳景潤做研究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中,不論是酷暑還是嚴寒,甚至連自己的健康狀況也不考慮。這種潛心鑽研的精神如果放在今天是十足的珍貴。在今天物慾橫流的時代,科學界也難免受到汙染。現在的中國可以拿出其他國家拿不出的巨額資金投入到科研領域,也有實力去建造其他國家想都不敢想的大型對撞機,卻缺少了陳景潤那樣的潛心鑽研、能夠將幾乎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研究中的科學家。

相關焦點

  • 陳景潤有沒有證明哥德巴赫猜想?1+1=2與猜想有什麼關係?
    這個猜想對於中國人的確是太有名了,出名的原因那也是相當多的。首先很多數論的命題看起來很簡單,根本就體會不到問題背後的深度。我不知道是不是中國人天生就適合幹這個,中國在20世紀有過重要突破的數學領域基本上都在數論上,數論專家數不勝數,華羅庚,熊慶來,潘承洞,潘承彪,王元,陳景潤。尤其是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過程中,中國數學家你追我趕,好不熱鬧。當時中國數學濃烈的數論學術氣氛,也註定著哥德巴赫猜想,這個數論領域的猜想要遠遠比別的領域的數學猜想更加有名。
  • 哥德巴赫猜想並不是證明一加一等於二,陳景潤為了它做了多少努力
    數學家需要大量的草稿紙數學家是科學家群體中的一類特殊存在,他們不像物理學家化學家那樣,我國的數學家陳景潤,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時候,就寫了一麻袋的草稿紙。那陳景潤成功證明出了哥德巴赫猜想嗎?並沒有,不過陳景潤在研究的過程中,得出了陳氏定理,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邁出了關鍵一步。數學家就是這樣,為了證明一個猜想能努力一輩子。著名的費馬大定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被一位美國數學家證明,他花了將近20年的時間。
  • 哥德巴赫猜想有什麼應用,陳景潤研究了一輩子數學有哪些貢獻?
    哥德巴赫猜想是數論領域中的問題,數論是研究數的規律的一門數學分支。相對於數學的其他分支,目前數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少,數的規律只有很少一點投入到了應用,比如大的質數可以在加密領域派上用場。而哥德巴赫猜想,更是看不到它能有什麼實際應用。
  • 陳景潤證明的是什麼?1+2為什麼等於3?
    為什麼不少人總認為陳景潤證明的是1+2為什麼等於3,他證明的是什麼。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以為他證明的是1+2為什麼等於3,就連百度百科上也這麼寫,不認真讀的人還真以為證明的是1+2為什麼等於3百度百科截圖那他證明的是什麼,其實是哥德巴赫猜想
  • 高中生自稱已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並發表了證明過程...
    高中生自稱已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並發表了證明過程...200多年來在眾多數學家的研究一點點精進下,1966年,陳景潤先生證明了「1+2」成立,即「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被稱為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裡程碑。
  • 除了證明了1+2,陳景潤還有其他研究成果嗎?
    但是他無法給出證明,他同時代的歐拉等數學家也無法證明。這個問題就成了數學中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200多年來無數英雄為之競折腰。30多年前,陳景潤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數學家。他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證明了一個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及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的形式,簡稱1+2。他的這一發現被稱為陳氏定理,這是距離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成果,至今無人能夠超越。
  • 窮盡畢生心血,仍沒能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陳景潤為什麼還如此偉大?
    由強哥德巴赫猜想可以退推出:任一大於7的素數都可寫成三個素數之和,被稱為弱哥德巴赫猜想或關於奇數的哥德巴赫猜想。 攻克強哥德巴赫猜想一般認為有四種途徑,分別為:殆素數、例外集合、小變量的三素數定理和幾乎哥德巴赫猜想。
  • 若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誰能看懂?誰有資格判斷對錯?
    看懂答案屬於接受知識,而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屬於開拓新的知識。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不容易,看懂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就要比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簡單很多。真若是有人證明了,會有很多同行能夠看懂。一旦有人給出了證明過程,評判多錯也有一套成熟的方法,就是要經過同行的評審。
  • 數學家陳景潤是怎麼證明1+2=3的?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可以說陳景潤的證明距離哥德巴赫猜想的(1+1)已經很接近了,一步之遙。學數學的通常都喜歡把哥德巴赫猜想稱為(1+1),把陳景潤證明的猜想稱為(1+2),這只是一種象徵性的意義,和數學上的算數加減法是不同的概念。 德巴赫
  • 哥德巴赫猜想本質,不是證明任意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質數之和
    只不過,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過程可是一塌糊塗。也有人分析了他證明的過程,從一開始就錯了。其實,哥德巴赫猜想,一開始是證實任意一個大於2 的偶數都必然是兩個質數之和。最後也就是最接近的證明就是,數學家陳景潤證明的「1+2」。講實話要想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其實,很困難。原因在於,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從數學基礎上開始的。也就是一切的證明還是來自於數字。
  • 陳景潤證明了1+2=3,卻無法證明1+1=2,到底為什麼?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天才級的數學家,卻被一道看似簡單的數學題給難倒了,這道數學題就是1+1=2,可能很多人都意想不到,這道數學題連小學生都會做,怎麼會難倒陳景潤這樣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呢?,可是由於哥德巴赫猜想的難度實在太大,陳景潤直到去世依然無法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這不得不說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 陳景潤沒能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他有其他哪些數學研究成果
    陳景潤最為讓人津津樂道的數學成就,是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這個成果雖然對於猜想的證明邁進了一大步,但離完全證實猜想還有很大距離。此後直到1996年去世,他都沒能完成猜想的最終證明。那麼窮其一生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陳景潤,除了「1+2」成果之外,還有其它數學成果嗎?
  • 陳景潤證明 1+2 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說明,陳景潤證明的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1+2。其實,陳景潤證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部分。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個>=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 (b) 任何一個>=9的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在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
  • 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了1+2=3,為什麼1+1=2證明不出來
    小學一年級的人都會,為什麼還要證明呢?確實這是一個非常基本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眼中看來,可是在數學家眼中這可是一個無比重大的問題,至今還是一個數學難題之一。人們都說數學都是高智商人學的,確實,這個關於1+1=2都要去證明,這個是在我們這種普通人的眼中來看確實是一個非常可笑的話題,可是在學習數學中的眼中,這是一個永恆的公理,始終都是成立的,這都是建立在皮亞諾公理之上,證明這樣的恆等式沒有意義
  • 世紀難題哥德巴赫猜想,曾懸賞百萬給能證明這個猜想的讀者
    陳景潤是我們熟知的為數不多的中國數學家,他的性格雖然怪異,但他的研究在數學史上也讓我國在國際上出了一次風採,每當我們回顧數學史,各種文獻,書籍看到的都是外國人的成就,以外國人命名的各種公式、定理。我們難免會想像陳景潤這樣偉大的數學家應該多來幾個。
  • 王元院士漫談哥德巴赫猜想
    王元表示,關於哥德巴赫猜想,報紙、電臺和電視上都介紹了很多。「但報紙上的宣傳也好,群眾的理解也好,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科學的。」王元說。 他談到三個方面的問題:一、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二、為什麼哥德巴赫的證明如此重要;三、目前最終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方法還沒有出來,勸大家還是把基礎打好,不要輕易去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 陳景潤究竟為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哪些貢獻?
    哥德巴赫猜想. 北京:科學出版社.[11] Helfgott, H. A. (2013). Major arcs for Goldbach's problem. arXiv preprint arXiv:1305.2897.[12] Rademacher, H. (1924, December).
  • 陳景潤至死沒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那他還有其他數學成果嗎?
    陳景潤作為一名數學家,他的成就可謂是家喻戶曉,不少孩子從小就從父母、老師那裡得知了這一名字,對於他點著煤油燈在狹小的屋子裡,單靠紙筆就算出重大數學成果的事跡更是耳熟能詳,作為建國後較早一批的科學工作者,陳景潤當時所處年代條件較為艱苦,國家尚在建設當中,甚至溫飽還沒解決,對於數學方面的研究也不能提供足夠的支持,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陳景潤卻在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上邁進了一大步
  • 1+2=3,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早已證明出來,如何證明1+1=2?
    無論是「1+2=3」,還是「1+1=2」,都是數學公理,始終都是成立的,這都是建立在皮亞諾公理之上,證明這樣的恆等式沒有意義。數學家真正要證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這一直是當今數學界所未解決的一大難題,大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曾將其列為23大數學難題之一。
  • 數學史上的王冠——哥德巴赫猜想
    誰也沒有想到,甚至是哥德巴赫本人也沒想到,自己無意間提出的一個問題,竟然困擾整個科學界超過200年,迄今為止,都無人能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確性。1742年,哥德巴赫在給聲名顯赫的歐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質數就是除了1與本身外,沒有其他的約數,如7的約數只有1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