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巴赫猜想本質,不是證明任意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質數之和

2020-12-05 一言說世界

知乎上,一名叫@證明的帳號一周持續吊胃口,最後,把自己的哥德巴赫猜想證明過程貼了出來。

結果可想而知,幾乎是一片嘲諷。

但是,那一周時間,該帳號竟然漲粉36k。

最終,該帳號不得不刪帖銷號。

這事件中這學生的營銷步驟倒是很高明。

只不過,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過程可是一塌糊塗。

也有人分析了他證明的過程,從一開始就錯了。

其實,哥德巴赫猜想,一開始是證實任意一個大於2 的偶數都必然是兩個質數之和。

之後,又出現了很多版本。

最後也就是最接近的證明就是,數學家陳景潤證明的「1+2」。

講實話要想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其實,很困難。

原因在於,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也是從數學基礎上開始的。

也就是一切的證明還是來自於數字。

所以,哥德巴赫猜想衍生出很多版本,是因為,數字之間加減結果的本質。

也就是數字定義的本質。

就比如,1+1為什麼就等於2,而不是別的。

如果你用數字遊戲證明,那就是用數字兜圈。

除非你有非常嚴格的論證過程。

這其實引申下去,就是1為什麼是1,而不是2或者其它數字。

別的數字也一樣。

結果是,1,是定義的。

怎麼證明?

陳景潤能證明出來1+2,是基於很多高深的數學理論,那裡面一定有不同的見解。

同時,1+2,還沒有到證明1+1,更別提為什麼1就是1,而不是別的。

這當然不止是1,也包括任何數字。

只不過,證明了1為什麼就是1,也就相當於證明了任何數字為什麼就是那個數字,而不是別的。

相關焦點

  • 陳景潤要證明的哥德巴赫猜想是1+1=2嗎?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的形式,這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歐拉表述。這一猜想至今沒有被證明,也沒有被證偽。人們難以找出質數的確切分布規律,這可能是哥德巴赫猜想難以證明或證偽的原因。古希臘的埃拉託色尼給出過尋找質數的一種方法——篩法,用這種方法可以找出小於某個自然數n的所有質數。這種方法也被用到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上,證明思路大體是這樣的,a個質數的乘積加上b個質數的乘積如果被證明可以表示出所有的大偶數,這樣就證明了a+b。把a和b逐漸減小,一直減小到1,就證明了任意的大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加上一個質數的形式,簡稱1+1。
  •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究竟是什麼?
    介紹之前,小編要事先說明,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要證明1+1=2,大夥平時討論這個問題時千萬不要瞎說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這樣說真的是太無知太雷人了,現在就連一些中小學的數學老師都會有這種錯誤認知,這真的是誤人子弟。
  • 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哥德巴赫猜想——我國數學家有建樹。
    哥德巴赫猜想是近代世界三大數學難題之一,它的魅力在於徵服了世界所有的數學家,很多數學家一生都在致力於破解這個難題。1742年,哥德巴赫給著名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哥德巴赫在信中提出了這樣一個猜想:任意一個大於2的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 數學史上的王冠——哥德巴赫猜想
    1742年,哥德巴赫在給聲名顯赫的歐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質數就是除了1與本身外,沒有其他的約數,如7的約數只有1和7。當時1被認為是質數。哥德巴赫提出的猜想舉例:10=1+2+7, 101=3+7+91。然而,歐拉經過反覆的思考,即不能給出證明,也不能舉出反例,只能在給哥德巴赫的回信中說明自己無法證明,但相信哥德巴赫提出的命題是正確的。同時,歐拉對哥德巴赫猜想給出了另一種等價陳述: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如10=3+7,100=3+97。
  • 陶哲軒接近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新聞來源:solidot五月一期的《科學美國人》雜誌上刊登了一篇文章稱,菲爾茨獎金得主、UCLA數學家陶哲軒正接近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指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表示成兩個素數之和,如8 = 3 + 5。 它有一個弱版本「弱哥德巴赫猜想」,指大於5的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質數之和,如35 = 19 + 13 + 3。弱版本是哥德巴赫提出的,而強版本也就是我們所知的那個猜想,其實是歐拉給出的。
  • 「1」為什麼不能為質數?「哥德巴赫猜想」是否會讓「數學」尷尬
    質數:在大於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數的自然數。(質數又稱為素數)為什麼1不是素數?如果有,算「哥德巴赫猜想錯誤」還是「咱們現代質數定義錯誤,其實1還是應該為質數的」。哥德巴赫猜想能否讓當代數學「尷尬」。
  • 質數若是有限個,哥德巴赫猜想會怎樣?
    質數又叫素數,指的是在大於1的自然數中,只能被1和其自身整除的數。如2隻能被1和2整除,2是質數;6能夠被1、2、3、6整除,故6不是質數。對質數的研究屬於數論中的工作,在至少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展開。直到現在,還有很多關於質數的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 90後小夥稱已部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引質疑
    「我修改後去掉列舉那部分,將全部證明改為了部分證明,證明了部分偶數(無窮多個但不是全部)可以表示為兩質數相加,這次我個人覺得比較完美了!」周密說,「這次我把證明過程公布於眾,就是想本著尊重科學的態度,讓關心的人們來討論驗證。」  關於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是德國一位中學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
  • 陳景潤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難度究竟有多大?
    1742年哥德巴赫提出了這樣的一個猜想:假設1為素數,任一大於5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n>5:當n為偶數,n=2+(n-2),n-2也是偶數,可以分解為兩個質數的和;當n為奇數,n=3+(n-3),n-3也是偶數,可以分解為兩個質數的和)。
  • 哥德巴赫猜想何時能證明出來?
    雖然做過的每一次試驗都得到了上述結果,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奇數都拿來檢驗,需要的是一般的證明,而不是個別的檢驗。"歐拉回信說,這個命題看來是正確的,但是他也給不出嚴格的證明。同時歐拉又提出了另一個命題: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但是這個命題他也沒能給予證明。不難看出,哥德巴赫的命題是歐拉命題的推論。
  • 一篇圖文帶你讀懂:數學界至今未解決的難題——哥德巴赫猜想
    一、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是德國的一位數學家,生於1690年。1742年,哥德巴赫在給歐拉的一封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 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
  • 知否| 哥德巴赫猜想何時能解?
    但他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卻成為了世界三大數學猜想其一,另外兩個則是費馬大定理(整數n >2時,關於x, y, z的方程x^n + y^n = z^n沒有正整數解)和四色猜想(每個無外飛地的地圖都可以用不多於四種顏色來染色,而且不會有兩個鄰接的區域顏色相同),並且這兩個猜想已經被數學家證明完成。「哥德巴赫猜想」卻仍是世界級未解之謎。
  • 為何數學家花了200年時間,都無法證明1+1=2?它到底有多難?
    世界近代數學三大難題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從提出到現在已經經過278年的時間了,很多的數學家在此之上嘔心瀝血,不斷鑽研,雖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目前,還是沒能真正始證明這一猜想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1742年,哥德巴赫寫給歐拉的一封信中提出的數學猜想「任何一個大於等於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任何一個大於等於9的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舉例來說就是6 = 3 + 3,8 = 3 + 5,10 = 5 + 5 = 3 + 7,12 = 5 + 7等,理解起來很簡單,但哥德巴赫無法用數學定理證明它
  • 【果殼網專訪】哈洛德•賀歐夫各特:徹底證明弱哥德巴赫猜想
    「任一大於 2 的整數都可以寫成三個質數之和。」271 年前,德國人哥德巴赫告訴歐拉這句話時,可能自己也沒想到一下就在解析數論這個領域挖了一個東非大裂谷級別的「坑」。那時 1 還是素數。如今數學界已不用這個約定,原話用現在的語言來表示是,「任一大於 5 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
  • 1+2=3,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早已證明出來,如何證明1+1=2?
    無論是「1+2=3」,還是「1+1=2」,都是數學公理,始終都是成立的,這都是建立在皮亞諾公理之上,證明這樣的恆等式沒有意義。數學家真正要證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這一直是當今數學界所未解決的一大難題,大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曾將其列為23大數學難題之一。
  • 陳景潤當年證明的「1+2」到底是什麼理論?
    哥德巴赫猜想的提出1742年,當時一個看起來非著名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一個猜想:任一大於2的整數都可寫成三個質數之和。哥德巴赫雖然提出了這一猜想但是他卻不能夠給出證明方法,於是他向著名的數學家歐拉寫信並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 證明1+1=2怎麼那麼難?
    導語相信很多同學都聽說過1+1=2的問題,或許很多人會想這還用證明嗎?其實這個問題的本來面目並非大家想得那麼簡單,就讓我們來重新認識這個問題吧在1742年給歐拉的信中哥德巴赫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但是哥德巴赫自己無法證明它,於是就寫信請教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歐拉幫忙證明,但是一直到死,歐拉也無法證明。
  • 世紀難題哥德巴赫猜想,曾懸賞百萬給能證明這個猜想的讀者
    陳景潤主要研究解釋數論,1966年發表的理論簡為(1,2),是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裡程碑,世界級數學大師、美國學者安德烈·韋伊層這樣稱讚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有時候,看起來最簡單的數學問題很可能反而是最具有挑戰性的問題。
  • 陳景潤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有何意義?
    30年前,陳景潤是國內有名的科學明星,他將哥德巴赫猜想證明到了1+2,即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與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的形式。這項成果到目前也是最接近哥德巴赫猜想最終結果1+1的證明。注意,這裡的1+1不是指1+1=2,指的是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1個質數再加1個質數的的形式。陳景潤證明出了1+2後並沒有停下來,繼續向最終目標1+1挺近,遺憾的是他投入了幾乎所有的時間也沒有完成。
  • 「1+2」早已被中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出來,怎樣證明「1+1」?
    在18世紀,數學家哥德巴赫提出了一個有關整數分拆的問題,他寫信向大名鼎鼎的歐拉尋求證明。歐拉把哥德巴赫當年提出的猜想改寫成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形式:對於任意一個比2大的偶數,它能夠拆分成兩個質數之和(可以有多種拆分方式),這就是所謂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