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數學這一課題,到底有什麼重大意義?

2020-12-04 模式生活

陳景潤的成果是證明了1+2,而1+2又是距離1+1最近的一步,因此陳景潤在有了這麼大的聲譽,然而很多人都以為陳景潤證明了1+1=2,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因為1+1=2是公理不需要證明。

在1742年,數學家哥德巴赫給另一位數學家歐拉寫了一封信,信裡有一道證明題「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比如4可以寫成2+2,8可以寫成3+5。

質數是一種大於1且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被其他數整除的數,比如2,3,5,7,11都是質數。

陳景潤證明的1+2說明了大偶數可以表示為一個質數與不超過兩個質數乘積之和,這是目前為止人類距離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最近的一次,此後陳景潤致力於攻關證明1+1但到死都沒有成功。

其實哥德巴赫猜想算是數學猜想中很簡單的一個了,任何人都能看懂哥德巴赫猜想的意思,但就是看起來如此簡單的猜想卻一直困擾了數學家們兩個多世紀。

數學的發展短時間內是看不到什麼重大意義的,19世紀中期的黎曼幾何在20世紀初期的廣義相對論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是黎曼生前絕對想不到的,而哥德巴赫猜想一旦證明很可能會衍生出新的數學分支,屆時這種新數學分支又可能為新的物理理論提供支持,最後像廣義相對論一樣革新人類對世界的認知。

相關焦點

  • 1+1=2,陳景潤廢寢忘食鑽研的這一課題,到底有什麼重大意義?
    陳景潤證明的不是1+1=2,而是證明了「1+2」,1+1=2是數學公理不需要證明,而這裡所說的1+2也不是簡單的數字相加,而是對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的一種證明。陳景潤的成果是證明了1+2,而這又是距離1+1的最近的一步,陳景潤的證明是對於哥德巴赫猜想的一種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任何一個大於2的偶數都可以寫成兩個質數之和」,比如說8=3+5,4=2+2等等。
  • 科學家證明1+1=2有什麼科學意義?
    證明1+1=2科學意義並不大,但提出1+1=2需要證明科學意義就很大了!
  • 陳景潤證明 1+2 的意義是什麼?
    首先說明,陳景潤證明的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1+2。其實,陳景潤證明的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部分。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個>=6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 (b) 任何一個>=9的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在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
  •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問陳景潤證明「1+2」有什麼意義嗎?
    原標題: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問陳景潤證明「1+2」有什麼意義嗎? 這的確是好話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哥德巴赫猜想(簡稱"1+1")可以說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數學難題. 如果有人上大街做個調查, 讓路人甲說出個數學猜想來, 肯定最多人回答哥德巴赫猜想; 如果要說出幾個中國數學家的名字, 那肯定是華羅庚, 陳景潤(陳景潤在這方面做出突出工作, 華羅庚是他師傅).
  • 簡單的1+1和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到底是什麼關係?
    ——華羅庚每天十分鐘,數學很輕鬆!歡迎來到暖爸的數學碎碎念。大家好,我是愛數學的暖爸。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1+1和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我們大家都應該聽說過,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證明了1+2的問題,但是1+1卻沒人能證明出來。小時候聽說這個故事的時候一直腦子裡有一個疑問。「1+2」和「1+1」那麼簡單的事情,還需要證明嗎,而且還證明不出來?
  •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時間:2021-01-04 20:07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什麼狀況 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它的奠基人是誰 中國天眼4月1日正式對全球開放到底是什麼情況,天眼到底有什麼價值作用
  • 到底什麼是數學?——讀《這才是數學》
    數學這門開放,創新的學科如今只變成了一門只在乎速度,不在乎深度,只在乎結果,不在乎推理過程的學科。我讀過《一個數學家的嘆息》,保羅拉克哈特說數學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遊戲。可我們的教育把數學變成了除了計算還是計算的學科。
  • 6÷2(1+2) 到底等於 1 還是 9 ?
    都有明確的定義,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和一個(或多個)常見的錯誤答案。但是計算算式 6÷2(1+2) 的值是一種習慣問題。答案 1 和 9 都不對:這取決於你從數學老師那裡學到的是什麼。可以歸結為:「 a(b) 總是等同於 a×b 」的這一認知決定了四則混合運算法則悖論的答案是 9。而從「答案1」這一方的陣營看,有些人是這麼計算的:
  • 1+1=2:數學的原點
    1+1=2 這個最簡單的公式,就像是一場人類誕生的「簡潔」慶典。發現世界上最簡單的公式1+1=2,意味著什麼?它是用以計量事物的件數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數,它的分布或許是兜兜轉轉一個圈,或許是螺旋交錯纏繞式,或許是放射爆炸發散式的,不同選擇就會有不同的數學世界。但最終數學世界最後選擇的是圖1-1「1、2、3、4、5……」這樣一個不可逆的直線式的有序體系。
  • 虛數到底有什麼意義?從 i 說起
    中學老師說,虛數就是-1的平方根。可是,什麼數的平方等於-1呢?計算器直接顯示出錯!直到今天,我也沒有搞懂。誰能解釋,虛數到底是什麼?它有什麼用?"帖子的下面,很多人給出了自己的解釋,還推薦了一篇非常棒的文章《虛數的圖解》。我讀後恍然大悟,醍醐灌頂,原來虛數這麼簡單,一點也不奇怪和難懂!
  • 6÷2(1+2)到底等於1還是9?
    只要你認真閱讀下面的這篇文章,思考文末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 互動:你的答案 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獎品!作者:David Linkletter翻譯:loulou審校:Nothing當您計算時會得到什麼結果?它看起來只是個簡單的算術,但在社交媒體上關於它的討論卻在不斷傳播。這個問題已經傳遍了社交媒體的每個角落,數百萬人給出了兩個常見的答案:1和9。
  • 數學大師北大巔峰對話——數學到底有沒有用?
    圖、文|未來論壇11月1日,深秋的北大,美麗的未名湖畔,未來論壇第十一期「理解未來」講座在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開講。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Higgins講座教授田剛從幾何學角度講述了數學史上最艱難的課題之一——龐加萊猜想的歷史、意義和影響。
  • 6÷2(1+2)到底等於1還是9?小學數學老師懵了,數學家這樣解釋
    6÷2(1+2)到底等於1還是9?這個問題,很多人咋一看肯定會覺得太小兒科了,完全是一道簡單的小學數學題。然後,簡單口算之後,報出了自己的答案。然而,這道題在社交媒體上卻吵翻了,因為數百萬人給出了兩個不同的答案:1和9。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 從0到1,最有意義的創新(治學)
    人造蜘蛛絲、人工肌肉……南開大學80後材料學教授劉遵峰——  從0到1,最有意義的創新(治學)  本報記者 朱 虹  核心閱讀  潛心於創新性研究,醉心於從0到1的突破,將天馬行空的思路與腳踏實地的應用相結合——在南開大學80後材料學教授劉遵峰看來,新材料的世界魅力無窮。
  • 為何數學家花了200年時間,都無法證明1+1=2?它到底有多難?
    世界近代數學三大難題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從提出到現在已經經過278年的時間了,很多的數學家在此之上嘔心瀝血,不斷鑽研,雖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目前,還是沒能真正始證明這一猜想什麼是哥德巴赫猜想?>於是他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歐拉求助,但歐拉直到去世,也無法證明這一猜想,但他將其引述為: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這也是後來哥德巴赫猜想的流傳版本哥德巴赫猜想難在哪?
  • 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證明1+1=2!數學皇冠上的明珠究竟是什麼?
    介紹之前,小編要事先說明,哥德巴赫猜想不是要證明1+1=2,大夥平時討論這個問題時千萬不要瞎說哥德巴赫猜想是證明1+1=2。這樣說真的是太無知太雷人了,現在就連一些中小學的數學老師都會有這種錯誤認知,這真的是誤人子弟。
  • 課題申報時: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怎麼寫
    教師在課題申報論證時,需要撰寫「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對此很多老師都非常犯難。什麼是選題的意義?什麼是研究價值?兩者有什麼區別?如何撰寫「選題的意義」和「研究價值」?在此,筆者結合個人的認識,和老師們交流一下,希望大家不再為此糾結。供批判。
  • 如果1+1=2被證明出來有什麼用?
    很多人說證明出來沒有用,其實是見識短淺上次寫完關於"1+1=2"的證明為什麼難,一發表就遇到無數噴子,好像不噴都不舒服,吃著地溝油操著賣白粉的心
  • 世界上最簡單的公式 1+1=2 背後的故事—偉大的數學公式巡禮之一
    稍有數學閱歷的人都有這樣的直覺,凡是『簡潔』的公式都會給人以美感。而 1+1=2,這是所有公式中最簡單明了的一個了,我們只有把它的發明歸功於上帝。我們為什麼信賴算術1加1等於2,這或許是所有公式中最基本的一個。
  • 自然數之和1+2+3+……+n等於負1/12?蘊含著什麼秘密
    而在處理黎曼猜想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副產品,就是這個式子,1+2+3+……+n=-1/12,即全體自然數的和等於負的十二分之一。這個式子從出現到今天,一直都引起著人們廣泛的興趣和關注,因為人們都覺得這不尋常的式子後面,也許隱藏著數學裡的大秘密。按人們正常的邏輯,自然越往後加,越趨於無窮大,數學上確實也是這樣,無論是按數列去計算多項和還是按級數算,得到的都是一個發散的結果,無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