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指導中心發文,決定開展第二批醫用耗材清單集中採購數據的快速採集和價格監測,所涉品類包括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該消息引發行業高度關注。
有醫藥招採研究者稱,上述品類國家層面帶量採購不會全部開展,此次第二批採集與監測還要求對首批血管介入類、非血管介入類、起搏器類、眼科類產品進行增補。
受此消息影響,昨日A股醫療器械板塊一路低走。截至收盤,三友醫療跌11.07%、愛博醫療跌9.98%、心脈醫療跌8.71%。
這不是第一次醫療器械集採。此前在對第一批醫用耗材開展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時,也曾設定多個類別,最終集採僅鎖定冠脈支架產品。冠脈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受此消息影響,11月6日當天醫療器械板塊一路低走,全天大跌近3%。
自11月6日冠脈支架國家集採百元支架出爐,A股醫療器械板塊迎來震蕩調整。至今,醫療器械指數累計跌幅達9%。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醫用耗材的帶量採購議題上,無論是擴展進度,還是價格降幅,都已超出預期。未來醫用耗材全國集採常態化的行業趨勢已相對明確。
在醫保集採政策提速的大背景下,醫療醫藥板塊會如何表現?
(1)短期:會對整個醫療醫藥板塊造成情緒的打壓,尤其是臨近集採或者價格打壓厲害的細分板塊,股價會受到較大的衝擊,比如近期的冠脈支架、骨科耗材板塊。
(2)中長期:已經被集採的部分細分領域可能會有核心公司走出來,因為這些公司獲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但這類公司不會太多。
而不會被集採行業短期影響只是情緒上的,由於市場有一些資金必須要配置醫藥板塊,那麼在集採的背景下,必然會更傾向於配置對集採政策免疫的行業,這些板塊後續可能會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
哪些醫療醫藥細分行業會對集採政策免疫?
1)創新產業鏈(創新藥、創新器械、醫藥外包):集採打壓的是同質化產品的利潤,擁有核心技術、核心競爭優勢、壁壘較高的產品很難被集採,甚至就算集採了,也很難被壓價。
2)特色原料藥:特色原料藥屬於藥品製劑的上遊,集採只能集採成品,所以特色原料藥行業屬於集採免疫行業。
3)專科醫院:民營專科醫院有強消費屬性,不受醫保控費影響,能夠享受消費升級下的紅利。
4)藥店:天然無法被集採,並且藥品集採的落標也為藥店帶來增量。因為未中標品種基本失去醫院市場,只能尋求醫院外市場的銷售渠道布局。這對連鎖藥店來講,將極大豐富藥品種類、帶來客流,同時也提高了議價能力。
5)醫美:醫療美容屬於可選消費,並不屬於醫保覆蓋品種,因此也不存在集採風險。
在這裡對集採政策免疫的醫藥細分領域及其核心個股名單,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