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 帶著已經積累的諸多好評,《星語心願之再愛》在這個七夕節開啟了面向更多人群的口碑場放映。作為本片的導演,鄧科對於各方洶湧而來的好評,一方面帶著感恩的心,同時也希望能夠聽到更多觀眾的聲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鄧科表示,輕科幻在國內電影市場的確不多見,但自己並不希望被說成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星語心願』的核心還是愛情,科幻只是炫酷的外衣,電影的終極核心還是最乾淨最真摯的愛情。」
關於初衷
秉承的是愛情不死的初心 新片升級加入《黑客帝國》世界觀
在點映場中,許多年輕觀眾都認為《星語心願之再愛》是時下青春愛情片中最具創意的故事,而鄧科也表示,剛開始很多人質疑是否是重拍還是續拍,是否是炒冷飯,現在影片出來了,明明白白的告訴了大家,電影要延續的是愛情不死的核心,而不是外在故事。這種「人鬼情未了」的情節,在中國內地是非常有挑戰的。「這次的劇本經歷了7次修改,在臨開拍前一個月我又把劇本推翻了,寫了一個新的拍攝稿。大家都知道,內地審查制度是不允許『人鬼情』這種橋段存在的。如果不保留這個元素,只沿用這個名字,又覺得好像抽去了原作的精髓。當時也是很頭疼,想了很久。後來也是突然想到要用網際網路程序世界的概念展示這個故事,覺得很符合當下社會環境。」鄧科稱,最創新之處就是在《星語心願之再愛》中加入了科幻元素,主打「人與程序的戀愛」,「這有點類似《黑客帝國》的概念,用了那裡面的一點世界觀的設置。因為我覺得現在的90後觀眾每天面對電腦手機,都非常熟悉移動互聯的時代了,他們不會覺得這類故事陌生,反而會覺得很有新意。」
關於主題
網際網路時代的「人鬼情未了」 科幻只是愛情的外衣
對導演鄧科而言,將《星語心願》IP升級是一個很難著手的命題作文,而網際網路時代的「人鬼情未了」這一創作方向,則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製片人伊簡梅表示,看到最後一稿劇本時,她就對本片的成功非常有信心:「我敢說我們這個電影的創意,在2015年華語電影裡,排不進前三也一定排得進前五。」
在國外,《HER》、《超驗駭客》、《我的機器人女友》等電影已讓「人機戀」這一頗具未來感的情境受到觀眾認可。但在當下華語影壇,鮮有人將奇幻與愛情這兩種元素結合在一起,《星語心願之再愛》無疑填補了這一空白。導演鄧科巧妙地將看似不可思議的這種相戀,與時下接地氣的「異地戀」、電腦、手機綜合症等融為一體,但他仍堅持認為:科幻只是外衣,催人淚下的愛情才是全片的核心所在。
「當時我們也很擔憂,因為當前沒什麼影片敢主打科幻元素,做「中國科幻」大多死得很慘。原因顯而易見,科幻是好萊塢大片強項,作為一部中國電影,如果硬去打科幻牌,相當於夏利要跟奔馳寶馬去比,無異以卵擊石。我認為科幻只是電影的外衣,而『星語心願』的核心還是愛情。我只是想好好講述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為了完成這個故事我們借用了科幻元素,絕對不喧賓奪主,絕對不故弄玄虛。我希望大家去電影院看的時候會覺得《星語心願之再愛》就是一部非常動人的愛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