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松MPPC 光電探測的優質「潛力股」

2021-01-09 OFweek維科網

  如今在光電探測器中,矽光電倍增管(Silicon  Photomultiplier,SPM)是一顆正在冉冉升起的閃亮新星。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被發明以來,經歷了幾代產品的技術革新,在近幾年終於實現了商業化,並且在高能物理、粒子探測、醫療檢疫、核醫學等領域開始嶄露頭角。

  目前MPPC雖然在噪聲水平、極微弱光探測能力方面還不及傳統的光電倍增管產品,不過由於其低操作電壓、抗機械衝擊能力強、結構緊湊性、高溫穩定性和耐曝光等特點,獲得了高度的關注和認可。濱松公司基於61年光電探測器的研製技術和經驗,對矽光電倍增管這種新一代探測器技術進行了潛心研究,並且在技術上保持著領先地位。在2006年正式將濱松高性能的矽光電倍增管產品——濱松MPPC(Multi  Pixel Photo Counter)投放市場。

  濱松MPPC陣列以及單元素產品

  (「MPPC」為濱松公司註冊商標)

  MPPC是由多個工作在蓋革模式的APD像素組成,與傳統的APD相比,在室溫下MPPC也可用獲得106增益,並且對噪聲也進行了有效的控制。MPPC作為半導體探測器產品中的一員,他繼承了半導體探測器的大部分優勢,並且在增益、信噪比、響應速度方面有更好的表現。此外,MPPC亦擁有高光子探測效率、反應快速、優秀的時間解析度、以及較寬的光譜響應範圍等性能優勢。因此它可以滿足眾多領域的探測需求。

  濱松MPPC的光子計數圖

  另外,MPPC磁場不靈敏,具很高的抗機械衝擊能力,並可以不用擔心因入射光飽和而產生老化(這是固體器件獨有的優勢)。因此它有著一定替代傳統光子計數探測器的潛力。而易操作,高性能的特點,使它可以應用於醫療診斷、分析測試以及學術研究之中。

  模塊化:更快捷,更簡便

  為了更加方便使用,濱松研發推出了MPPC模塊產品。濱松MPPC模塊是可測量從光子計數級到毫微瓦級的較寬範圍光強(10個數量級)的光學測量模塊產品,其中包含了一個信號放大電路,一個高電壓供給電路,以及其他的MPPC工作所需的原件,在連接電源後模塊就可進行工作了。

  在濱松最新研製的MPPC陣列模塊C12677/8/9系列中,含了一個MPPC陣列,電流電壓變換器電路,一個高壓供給電路和一個溫度修正電路。

相關焦點

  • 濱松公司社長發給梶田隆章先生的祝詞
    作為繼「神岡實驗」之後裝置入『超級神岡實驗』的大型實驗設備的光電探測器元件,更高性能的20英寸光電倍增管R3600-05被開發而出。平成4年(1992年)開始交貨,11,200個改良型20英寸光電倍增管被裝置入了50,000噸純水箱內,並在平成8年(1996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開始進行探測工作。該20英寸光電倍增管在原「神岡實驗」使用的產品的特性上做了進一步的改良。
  • ...日本濱松光子學株式會社專務取締役兼固體事業部部長山本晃永先生
    日本濱松公司未來將如何發展半導體光探測技術?該公司是如何看待中國儀器行業?未來將如何拓展中國市場?本文將逐一為大家解答。  日本濱松光子學株式會社(以下簡稱「日本濱松公司」)是光子技術和光電探測器的世界知名企業,其主要產品有光電倍增管、光電二極體、圖像傳感器、各種光源、大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等光器件。該公司固體事業部主要研發、生產各種半導體光電器件及其模塊化產品。
  • 濱松光子年報公布 經濟下行壓力下海外市場仍表現強勁
    儀器信息網訊 濱松光子成立於1953年,是半導體雷射、光電二極體、光電子增倍管、X射線管、分析儀器用光源等光學領域具有高科技水平、高市場佔有率的光電學產業公司。其光電子增倍管約佔世界市場份額的90%。
  • 淺談光電倍增管
    在追尋未知未涉的過程中,最簡單的探測和記錄裝置就是我們人類自身的感覺器官,但是對於現代科學,這種「自然」的探測器要麼靈敏度不夠,要麼適用範圍不廣。就拿我們人眼為例,要產生視覺影像至少得幾十個光子,而一個光電倍增管可以很容易地探測到單光子;人眼觀察的光譜也只是集中在可見光(400-800nm),而自然界的電磁波頻譜從廣播電波到微波、紅外輻射、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伽馬射線,足足跨越了23個量級。
  • 濱松攜質譜家族「四件套」亮相慕尼黑上海生化展
    儀器信息網訊日本濱松光子學株式會社(簡稱濱松集團)是全球光子技術、光產業的領導者。自1953年成立以來,濱松集團將超過15000種光電產品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些產品被廣泛應用在生物醫療、高能物理、宇宙探測、精密分析、工業計測、民用消費等領域。
  • 國產光電編碼器如何跟上自動化技術節奏
    圖片來源:濱松在自動化技術升級中,應用對光電編碼器的精度、解析度、尺寸大小、可靠性要求進一步增強。然而,關鍵部件的內在關係,卻讓同時滿足這些性能變得十分困難。眾所周知,希望提高光電編碼器的精度和解析度,增加碼道的數量是最直接的辦法。這對應了兩種方式:一種是加大碼盤的尺寸。
  • 光電倍增管大家族概覽,原來都有它們……
    濱松公司的研發一直是從與光的對話開始的,從最初的光電管、攝像管的研發生產開始,逐步發展到擁有光探測器及光源、半導體光電產品、圖像分析與計測裝置、雷射以及相關技術等全系列光電產品的公司。在濱松公司發展過程中光電倍增管技術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也一次又一次地把濱松公司的探測器產品推向了世界的舞臺。
  • 濱松-永燦-浙江中醫藥大學聯合病理實驗室,成立!
    此次技術交流會由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松光子學商貿(中國)有限公司、杭州永燦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艾普迪實驗器材製造(上海)有限公司共同舉辦。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忠、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王輝、科研處副處長張俊傑、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李昌煜、濱松中國總經理章勁松、杭州永燦光電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大力、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副主任丁偉、艾普迪全國銷售及市場總監孫宇果等一行出席了此次儀式。浙江中醫藥大學校長陳忠、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病理科副主任丁偉、艾普迪全國銷售及市場總監孫宇果、濱松中國總經理章勁松分别致辭。
  • 濱松c9920系列電致發光系統助力最高外量子效率發光器件的誕生
    CsPbBr3量子點純化過程示意圖及前三次提純配體變化分析提純過程中CsPbBr3量子點墨水穩定性,發光性能,旋塗的薄膜及相關微結構演變分析提純過程對CsPbBr3量子點螢光性能和器件電荷注入影響分析器件空穴傳輸層變化和量子點混合溶劑處理對發光器件性能影響實驗最後,通過電致發光系統對器件進行光電測試
  • Y3T32 光電倍增管
    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    光電:光轉成電
  • 濱松新型三級結構MCP,解決小質譜儀低真空度難題
    不過,濱松最新推出的擁有三級結構的mcp,通過實現控制離子走向的策略,成功解決了上面說到的問題。濱松最新推出的適用於小型質譜儀的gen3 mcp 濱松gen3 mcp採用了這樣的結構設計:下圖是三級結構的濱松gen3 mcp和傳統兩級mcp電流輸出結構在不同真空度下的實驗數據對比。
  • 中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 探索微觀粒子不再受制於人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江門中微子測試基地也迎來了10000隻國產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均值達到30%以上,成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水平。  光電倍增管是高能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被稱作中微子實驗中技術含量最高、最關鍵的器件之一。
  • 中國自主研製關鍵通用部件光電倍增管,解決 「卡脖子」問題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江門中微子測試基地也迎來了10000隻國產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均值達到30%以上,成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光電倍增管是高能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被稱作中微子實驗中技術含量最高、最關鍵的器件之一。
  • 我國自主研製光電倍增管成功 用於多項大科學工程
    與此同時,千裡之外的江門中微子測試基地也迎來了10000隻國產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其探測效率均值達到30%以上,成功超越國外同類產品水平。光電倍增管是高能物理實驗的關鍵通用部件,被稱作中微子實驗中技術含量最高、最關鍵的器件之一。
  • 關於光電倍增管(PMT)模塊的選型與使用
    PS.圖中灰色方框內的各種產品/附件濱松也有提供~可以移步至濱松中國官網了解目前濱松有40多個系列,工程師梳理了一張系列型號及基礎參數參考表,在選型時可以有所幫助如果特定情況下確實需要降低紋波噪聲,可以考慮以下兩種方法: (1)在模塊信號輸出之後加入低通濾波器,過濾掉一部分;(2)提高控制電壓——此時光電倍增管的增益與紋波的絕對值都會增加,但是增益的增長要更快,所以能夠實際上降低紋波的影響。
  • CIOE走起 看光電技術如何詮釋智能未來
    中國國際光電博覽會(CIOE)將於8月31日至9月3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本次展會共分為光通訊展、雷射紅外展、智慧城市、精密光學等6個展區,而CIOE
  • 除了光電倍增管,精密測量多了新選擇?
    眾所周知,光電倍增管作為探測器,是精密探測的不二選擇,不過,一種新型半導體光電探測器的出現,為這樣的應用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可能。
  • 作為雷射雷達核心元件,雪崩光電二極體(APD)水漲船高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光電二極體或光電探測器是能夠將光能轉換成電流的PIN半導體器件。雪崩光電二極體(Avalanche Photodiode,APD)是一種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器,具有內部增益機制和快速上升時間,可在高反向電壓下工作。APD可用於那些需要高帶寬/高調製頻率、較少電子信號放大或低光信號強度,以及低電子噪聲的高靈敏探測器和應用。
  • 王貽芳:中微子、光電倍增管和物理學基礎研究|2019騰訊科學WE大會視頻回顧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要求就是要把我們探測光子的設備,叫光電倍增管,它的探測效率要提高2倍,和過去超級神岡實驗獲得的日本濱松公司生產的光電倍增管的效率相比,提高2倍。 所有的技術要求加起來產生一個巨大的問題是,我們能不能做,或者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人能夠做這個事情。事實上,在我們提出這個方案的時候,國際上有很多懷疑,認為這樣的實驗做不出來。回顧一下這樣類似的實驗,成功因素主要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