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2020-07-24 中國婦女報

ぺ㊋☆ィ爾ぬ,

zんóɡɡǔóㄋ!〓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發射深空探測器,需要運載火箭提供足夠的發射能量,使探測器獲得足夠大的初始速度。在分離速度確定的條件下,重量越大的探測器,所需要的發射能量也越大。

在長徵五號火箭出現之前,當時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徵三號乙火箭,大約可以將兩噸左右的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地火轉移軌道發射能力,超過了5噸。因此,發射「天問一號」任務的大號探測器,只有「胖五」能夠勝任。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2006年國家正式批准立項研製,2016年11月3日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可謂十年磨一「箭」。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外形巨大,總長約57米,箭體直徑達到5米,而此前我國現役火箭箭體直徑最大的只有3.35米,由於其顯著粗壯的外形,被網友親切成為「胖五」。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史嘯 攝

長徵五號不僅是我國最高、體積最大的火箭,也是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長徵五號火箭起飛質量約87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運載能力,比長徵三號乙火箭運載能力提升了2.5倍。長徵五號首飛成功,大幅提升了我國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把中國火箭送入包括美國和俄羅斯在內的世界主流火箭陣營。中國未來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建設、探月工程三期以及火星探測任務,都將使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

「胖五」飛出我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

此次發射最大的看點是「胖五」將首次飛出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託舉探測器完全脫離地球引力,奔向火星。第二宇宙速度也稱為逃逸速度,達到這一速度的太空飛行器將成為圍繞太陽運行的人造行星。

「此次發射火星探測器,是長徵五號火箭第一次達到並超過第二宇宙速度,飛出了我國運載火箭的最快速度。」長徵五號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介紹說。

「胖五」提供的發射能量(也就是分離時探測器動能和勢能的總和)將是探測器飛往火星的主要能量來源。探測器與運載火箭分離後,將開啟漫長的奔火之旅,大約要飛行7個月的時間,期間還需要經過中途修正,修正軌道偏差。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圖片來源:@我們的太空

在靠近火星附近時探測器將實施制動,實現被火星的引力場所捕獲,進入周期約10個火星日的環火橢圓軌道,再擇機實施軌道機動,進入周期約2個火星日的橢圓停泊軌道,完成著陸區預先探測和著陸點調整後,擇機釋放著陸巡視器。環繞器隨即進行軌道調整,進入中繼通信軌道。

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後,進入火星大氣,通過氣動外形、降落傘、反推發動機等多級減速和著陸腿緩衝,軟著陸於火星表面。巡視器與承載平臺分離,在火星表面開展巡視科學探測。

「天問一號」將一步完成

「環繞、著陸、巡視探測」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起步雖晚,但起點高、跨越大,從立項伊始就瞄準當前世界先進水平確定任務目標,明確提出在國際上首次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如果這一目標能夠順利實現,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獨立掌握火星著陸巡視探測技術的國家。

據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深空探測領域專家介紹,由該院抓總研製的「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組成,其中著陸巡視器又由進入艙和火星車組成,進入艙完成火星進入、下降和著陸任務,火星車配置了多種科學載荷,在著陸區開展巡視探測。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通過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實施,我國將驗證火星制動捕獲、進入/下降/著陸、長期自主管理、遠距離測控通信、火星表面巡視等關鍵技術,為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基礎工程體系夯實基礎,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供圖

「天問一號」漫長旅行中要闖過三大關卡

第一關:

捕獲!火星快抓住我

「天問一號」將作為我國第二個進入環太陽軌道(第一個是「嫦娥二號」)的深空探測器直飛火星,想要讓它能安然被火星捕獲,就需要分別克服幾個難點:

1、捕獲問題

火星的質量比較小,其引力捕獲範圍也比較小,想要被火星捕獲,就需要極其精確的軌道才能實現。不過按照此前「北鬥」系列衛星高超的發射精度來看(同步轉移軌道遠地點精度2公裡,相當於近地點速度僅有每秒幾釐米的差異),這顯然不是問題;

2、通訊問題

火星與地球的距離在5000萬公裡到4億公裡不等,考慮到被火星捕獲的時候兩個星球之間的相位,顯然,比起「嫦娥」系列任務38萬公裡的距離而言,是數百倍的差距。如此深遠的距離導致探測器天線發出的信號將變得十分微弱,因此需要地面構建深空探測網絡(Deep Space Network, DSN)。

我國的DSN已經初步建成,而且證明了其能力:幾年前我國利用這套系統跟蹤飛出地月系的「嫦娥二號」,直到8000萬公裡的深空,依然能夠與之通訊;如果把標準放寬一點,僅僅是追蹤太空飛行器的話,2015年,我國研究團隊就已經測量到了47億千米外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同時,隨著今年70米口徑深空天線在天津落成,以及與歐空局的深度合作,我國深空探測通信的問題顯然也已得到解決。

第二關:

制動!進入環火星軌道

「天問一號」被火星捕獲之後,為了能夠進入環火星軌道,需要其能夠在近火星點進行制動,進入一個環繞火星的橢圓軌道且長期保持運行。

在被火星引力捕獲的30顆探測器中,除去3次飛掠任務與7次不進入軌道直接進入火星大氣層著陸的任務之外,僅有3顆衛星進入環火軌道失敗,這其中既有探測器本身的因素,也有人為的因素。在此階段的難點主要在於:

1. 指令注入問題

在進入環火軌道的階段,地球與火星的通信延遲在十幾分鐘,這就意味著我們無法通過人工即時操作,只能預先注入指令的辦法來控制探測器。不過這個問題對於一個已經發射了數百顆人造衛星的國家而言不是難事,這與日常的發射任務的控制原理本身就是一樣的。只要不發生上世紀末美國的「火星氣候探測者」探測器因為控制系統採用公制單位,而地面人員注入了英制數據導致其直接進入火星大氣焚毀的低級錯誤,那麼這就不是問題。

2. 器件壽命問題

我們注意到,之前有兩次失敗任務是由器件損壞引起的,不過這兩次失敗的任務都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人類技術的不斷提升,這個問題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至少21世紀以來進入火星軌道的探測器,它們都在預定軌道上運行得好好的。

第三關:

下降!死亡七分鐘

在進入火星軌道之後,「天問一號」需要花幾個月的時間對火星表面進行測繪。等獲取合適的落區圖像之後,「天問一號」的著陸器將與軌道器分離,進入下降階段。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火星表面崎嶇不平。圖片來源:NASA

下降階段的時長往往在幾分鐘到數小時不等,美國人喜歡稱之為「死亡七分鐘」,這是由於他們的著陸器大部分跳過了進入環火軌道步驟,直接高速進入火星大氣層。而「天問一號」採用類似於上世紀美國「海盜號」探測器的方案,從火星的大橢圓軌道進入大氣層,速度更為緩慢一些,在火星大氣層中的飛行時間會比七分鐘長一些,技術難度相對要低一些。因此儘管我國一次性實現「繞落巡」的設置比較激進,不過難度仍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但這絕不意味著登陸火星的任務就如同遊戲一般簡單。在此前15次火星著陸任務中,成功完成軟著陸任務的有12次,但真正能實現有效數據傳輸的僅有8次,且這8位幸運兒都是美國研製的探測器。「天問一號」想要打破「美國魔咒」,圓滿完成著陸任務,一次性實現「落、巡」兩步,同樣需要克服幾個難點:

1. 自主著陸問題

儘管「嫦娥三號」與「嫦娥四號」已經成功完成了地外天體的自動著陸任務,但要注意的是,著陸月球是全程使用反衝發動機的,影響因素少;而且地月之間的通訊延時僅有一秒多,一旦在某些過程發生問題(例如懸停避障階段),人工操控也能予以挽回。

而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對月球而言較高,無法實現全程動力下降;雖然可以利用火星大氣進行氣動減速,輔以降落傘,可以較大量地削減下降階段需要的燃料,然而火星大氣過於稀薄,即便大面積展開降落傘,其末速度還是較大,因此仍然需要利用發動機反衝下降;且地火通訊延遲高,人工無法幹預,此外還有火星近地面空氣的擾動問題等等,因此一切複雜的操作只能靠著陸器自己完成,這對於自動控制的要求無疑上了一層臺階,是下降段任務的最大難點之一。

2. 著陸器元器件可靠性問題

除了直接因為控制系統失靈的問題之外,著陸過程中產生的震動,火星獨特的環境也將令元器件失效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儘管現在太空飛行器件的可靠性都有了質的提升,令近年來的火星任務成功率不斷走高,但相關問題仍然存在——例如降落傘或者電池板會不會卡死,電池板會不會因為火星揚塵而導致失效等等,這些核心問題關乎任務能否順利完成。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我國火星探測器示意圖。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好在這些難點在地面上都一一進行了演示驗證,特別是去年11月的模擬火星重力的著陸器動力下降實驗,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在登陸火星上的充足準備。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2019年11月,我國火星探測任務著陸器懸停避障試驗。馬俊/攝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航 通訊員 龐丹 錢航 姜哲) 科普中國 @新華視點

編輯/陳曉冰

相關焦點

  •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點火升空視頻!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點火升空!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來源:@新華視點「天問一號」任務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發射深空探測器,需要運載火箭提供足夠的發射能量,使探測器獲得足夠大的初始速度。
  • 點火升空!火星,中國來了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火星到底是個什麼星?我們要多久才能到火星?這次探測任務有啥亮點和難點?答案來了!
  • 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更糟糕的是,2011年11月9日福布斯-土壤探測器發射後,主發動機沒能進行啟動點火最後墜落太平洋,讓螢火一號探測器也跟著出師未捷身先死。中國的首次火星任務也將嘗試登陸火星,只是著陸方式有所區別。視頻來源:NASA/JPL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州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他最擔憂的就是火星極為不確定的大氣情況。中國尚未開展火星探測,雖然有國外公開的論文和數據,但對火星大氣密度和組成、火星大氣變化規律和火星風暴特徵等因素仍然缺乏深入了解,實現成功降落的難度可想而知。
  • 點火!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開始
    來源:新華網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
  • 你好火星,我們來了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王磊 攝)▲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一飛沖天(趙聰 攝)
  •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點火升空
    【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點火升空】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天問一號」加油!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火星你好,中國來了! | 風眼視頻
    據央視新聞報導,剛剛,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天問之旅正式開啟。探測器將繞地飛行200多天並進入火星軌道,明年4月份,一臺火星車將被降落到火星表面,並工作90天。去火星,需要哪些硬性條件?本文從時機、運載工具、飛行過程等角度為大家解讀。
  • 火星,你好,我們來了!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這是又一歷史性時刻,標誌著中國行星探測的開始,中國太空探索跨入了新裡程,生為中國人看到這樣的消息倍感自豪。大國重器,中國力量,天問一號飛向火星,實現首次火星個探測,這是我們國人的自豪和驕傲。祝福中國的航天事業越來越來越好!
  • 視頻|Hi,火星
    視頻|Hi,火星 2020-09-14 19:12:46 發布來源:新華社「探測器好!」隨著一聲響亮的口令「天問一號」探測器進入最後準備階段喊出準備口令的「90後」青年高芫赫就是本次探火任務的測試指揮新青年·演講第143期高芫赫《火星你好 中國來了》演講·實錄【高芫赫】「天問一號」探測器是在2020年7月23日,中午12
  • 「天問一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 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在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隨著長徵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進行火星探測任務,此次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期間路途遙遠,或有許多考驗,但成功點火發射升空見證中國航天的能力和夢想。各國陸續發射火星探測器進行火星探測,是因為探測器要在火星相對地球距離最近時登陸,節省燃料,最佳發射窗口發生在今年
  • 點火升空|天問探火星,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2中國的火星探測夢 說到中國火星探測夢,就不得不提螢火一號探測器。時間回到2011年,&34;搭乘在俄羅斯的福布斯號採樣返回探測器上一起帶著無數中國人的夢想發射升空,開始對火星進行探索。然而就在第二天,俄方宣布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變軌失敗,&34;出師未捷身先死。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火星即將迎來中國的問候
    剛看到西瓜視頻的直播,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有長徵五號火箭發射升空,經過幾個月的長途奔襲,它將抵達火星,帶來來自中國的問候,留下中國的痕跡。你好火星,中國來了。 當我得知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的時候,不禁拍案叫絕,航天系統取名字的功力真是厲害,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飽含中國文化內涵。《天問》是我國春秋戰國時代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傑作,堪稱奇文,與天文相關的幾句我摘抄出來: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在?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如此宏大的世界觀,如此宏大的世界架構,如此徜徉恣肆的精神觸覺,堪稱奇絕。
  • 你好,火星!中國來啦!
    7月23日13時25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火星「你好」中國「來啦」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火星「你好」 中國「來啦」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劉廷飛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芯級直徑達5米,捆綁4個3.35米助推器,起飛推力超過1000噸,具備近地軌道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14噸的運載能力,肩負著我國火星探測工程、探月三期工程和載人空間站工程等大型載荷和深空探測任務載荷的發射任務。根據發射任務要求,長徵五號遙四火箭將託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開啟奔向火星的旅程。
  • 7月23日,中國第一輛火星探測車發射升空,厲害了我的國
    2020年7月23日,中國發射了第一輛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奔赴火星,即將完成又一個偉大而艱難的探測任務。這不僅是中國航天技術實現了「質」的飛越,更是中國百年大計,揚我國威,刷新航空探測的起跑線。如果「天問一號」圓滿完成任務,我國將成為世界上對火星探測成功的幾個國家之一,在我國乃至世界史上都將留下輝煌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