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賦能視聽產業創新發展
——訪京東集團副總裁 梅濤
11月19日,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辦。會上,京東集團副總裁梅濤進行題為《人工智慧賦能視聽產業新基建》的主題演講。會後,接受了CIAC組委會與《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聯合推出的專訪。
梅濤(左)
記者:此次大會您最關注的是什麼?
梅濤:我關注的有兩點,第一點是行業的發展趨勢。因為我們對這個行業的了解是有限的,我希望在大會上看到新形勢下行業發展的態勢。第二點是新技術和產品的進展。
記者:京東的智聯雲事業部計算機視覺產品線目前有哪些產品?將來還計劃推出哪些產品?
梅濤:京東是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其中智聯雲事業部計算機視覺產品也是以供應鏈為核心的,供應鏈包括生產、流通、消費和服務,視聽產業方面則是以服務端為抓手。
目前視覺產品線的產品包括,第一,正在嘗試體育賽事的智能導播。第二,在融媒體中做了一整套的採編播審方案,特別是內容審核,將京東場景下的電商內容審核賦能到媒體中。第三,數字與人的多模態交互,包括電商領域的智能客服、智能導購、智能營銷等。第四,AI的全程視頻直播,不僅與京東的電商直播完全融合,而且視頻直播的觀看量也在逐日提升。第五,開發個人可用的電商直播APP——視頻電商助手,在這個APP上個人可以選擇一件京東的商品,通過自身流量將其售賣,不必考慮物流等,售出即可收到分成。後續,還將打通 C端視頻直播軟體,如抖音、快手、愛奇藝等,實現不同平臺的同步銷售。
記者:京東在計算機視覺產品方面有哪些優勢?
梅濤:任何技術都有其行業屬性,京東的行業屬性是供應鏈,特別是智能供應鏈,我們的技術通常也是在智能供應鏈場景下利用場景、數據和生態的優勢。所以,我們的計算機視覺產品主要集中在智能生產、智能流通和智能服務這三個場景。比如,工業質檢、物流人員的管理體系等,在服務端方面,包括拍照購物、時尚購物等,用戶用手機拍照後可以通過照片購物,甚至還可以提供搭配,我們發現用AI搭配的東西比人工搭配的東西的轉化率更高。目前,京東已經上線了新功能——通過 AI的技術引領時尚,比如,預測商品的流行度,幫助用戶智能穿搭等,目前收效顯著。此外,還可以根據用戶的點擊數據來分析其關聯性,通過不同商品的屬性做出相應搭配。
記者:近兩年的場景應用熱度很高,您認為視聽產品在場景應用方面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點?
梅濤:以前的科技賦能、新視聽更多關注的是感知智能,通過採編播等一些必須環節來理解視頻內容。目前我看到兩種新的趨勢,一種是從感知智能到創作智能的趨勢,這意味著機器不僅可以用於理解內容,也可以創作一些內容,通過看圖說話或者機器來生成圖片和 AI的內容。另一種是從感知智能到交互智能的趨勢,當我們理解內容之後,人和內容之間可以通過人工智慧的多模態方式,包括語音、文字、圖片、視頻、手勢、甚至眼神和動作等進行自然的交互,從而使我們的體驗更好、更豐富。
記者:您覺得如果做到交互智能這一步,京東的整個視聽產品會有什麼變化?
梅濤:我覺得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產品線時有兩種用途,第一種是降本增效,可以節約大量人工,讓人去做更有創意的事情,讓機器去做一些重複性的、可以被替代的事情,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第二種是可能會帶來一些創新產品,比如,智能營銷,通過機器同時聯繫幾萬人來做一些導購、回訪和收集等工作;智能客服,以前人工客服有幾千人,現在可能只需要一兩千人,對於一些常識性的問題,機器人就能夠解決。
記者:人和機器打交道往往存在高客戶流失率問題,京東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
梅濤:第一個解決方法,通過情感識別,機器能夠揣摩人的情感,了解對話交互過程中情感等變化,在適當的時候採用人工來幹預,也就是人機結合的交互方式;第二個解決方法,利用AI技術,增加對客戶的精細粒度理解和畫像,從而對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和人機結合的服務。
記者:京東在做供應鏈服務的同時,會不會衍生出相對更專業化的視聽類產品?
梅濤:京東從零售企業轉型到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企業,意味著我們希望能夠打通供應鏈的全場景,因為供應鏈並不是一個企業的事情,也不是一個產業的事情,而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事情,所以我們正在打造下一代的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把供應鏈的概念從行業上升到社會,京東在其中作為一個分子,希望建設一個國家級的開放式的供應鏈平臺。在視聽行業,我們會有幾個賽道,包括泛網際網路、融媒體等,也會和媒體合作。其實視聽產業對我們來說是相對陌生的,但是我們通過內生技術的迭代目前也做了一些大膽的創新。京東在做電商的時候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包括人機互動的技術、生態、雲計算、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等。未來產業網際網路是一個很大的空間,京東不僅想做消費網際網路,現在也在向產業網際網路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