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金旺
出品 | 雷鋒網產業組
400臺AGV機器人,超1億元的移動機器人招標項目……
近年來,移動機器人行業中,大集成、大應用的大型招標項目越來越多,單獨一家企業已經無法滿足這種大型項目需求,一個大型項目需要多家移動機器人企業一起完成成為當下該行業的一個基本現狀。
為此,11月3日,在CeMAT ASIA 2020期間,迦智科技聯合蓬翔汽車、快倉智能、未來機器人、節卡機器人組建了「迦智科技工業物流生態圈」,這成為今年移動機器人領域組建的又一個「生態圈」。
「未來5到10年,移動機器人將會進入到一個行業普及階段,」這是中國移動機器人(AGV)產業聯盟執行秘書長、新戰略移動機器人產業研究所所長李進科對移動機器人市場的一個預測。
自2012年亞馬遜收購Kiva後,移動機器人這一賽道開始備受關注,磁條導航、雷射導航、二維碼導航的移動機器人陸續開始進入工業、物流場景,國內也已湧入近200家移動機器人企業。
今年的新冠疫情對各行業造成了嚴重影響,同時也對自動化、數位化起到了一個催化作用。
截止2020年8月,國內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16起,其中80%的融資企業拿到了超過1億元的融資。
另外,據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對60家企業的調研數據顯示:
2020年1-10月,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IMR)企業銷售情況來看,20%出現同比下降、30%同比持平,50%同比增長;
預計2020年IMR依然能保持全年20%以上的增長。
李進科特別指出,國內工業應用移動機器人(AGV/AMR)市場存量目前僅為10萬臺,相對於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近266萬臺的市場存量而言,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市場成長空間巨大,大集成、大應用的大型建設項目越來越多,國內不少移動機器人廠商開始建自己的「生態圈」,迦智科技也是其中之一。
「迦智科技工業物流生態圈」目標是解決哪些問題?
迦智科技總經理陳首先指出,成立這一「生態圈」,主要為了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選型難。
相較於倉儲AGV來說,工業場景更為複雜、機器人品類更多,每個行業的需求不一樣,工業場景下的移動機器人規模化應用也是剛剛落地。因此,很多客戶、尤其很多新晉行業客戶對移動機器人的認知不夠,這就需要完整的應用方案引導、幫助客戶首先解決選型的問題。
第二,分批技改高效協同難。
在做整場物流規劃時,會碰到物流環節的分批、分場景,多元機器人設備互通的問題。
一個標準的工廠,有原材料倉儲、存儲、揀選這樣一個環節,現在最高效的倉儲方案是基於二維碼導航類Kiva此類方案;在倉儲到產線之間的運輸,通常採用的是自然導航的AGV來完成;產線之間自動化搬運和上下料則需要帶有上下料方案的移動機器人;在高精密行業甚至需要採用「移動機器人底盤+協作機器人」構成的複合機器人完成高精度、輕載重物件取放,重型製造業車間之間的轉運甚至還需要解決室外應用場景中的重載轉運。
目前,國內沒有哪家企業能夠提供整場解決方案,這就需要廠商之間的設備打通與協同,協作提供一套整場解決方案。
第三,規劃決策挑戰。
在做整場規劃、尤其在涉及到多個環節之間的轉運時,B端用戶往往對智能物流系統的認知是不足的,因而在整場規劃決策上面臨很大的挑戰。通過多家廠商的項目經驗,聯合為B端用戶提供一整套經過驗證的、高效的綜合解決方案,降低用戶的試錯成本。
據陳首先介紹,為實現這樣的產業協同,實現整廠全製程物流解決方案,迦智科技聯合做重載AGV底盤及車橋的蓬翔汽車、有千臺AGV調度能力的快倉智能、無人叉車廠商未來機器人、協作機械臂廠商節卡機器人,形成了「迦智科技工業物流生態圈」。
據中國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預測數據,2022年,工業移動機器人市場將突破百億元。
而這一百億市場,將會是又一個資本和競爭同樣熾熱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