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郭聞
錢報「博物館小蜜蜂」11月公益活動來了——請浙江大學的地質學博士們為小學生現場講解,聊一聊「我們的腳下有什麼」這個話題。
我們的腳下有什麼?巖石?對。可是它們有多大年齡了,是礦石嗎,裡面有小朋友們都喜愛的化石嗎?要搞清這些問題,需要一些專業知識,所以,這次我們特地邀請了浙江大學地球科學院的老師和博士生們,為「博物館小蜜蜂」們上一堂課,做一些有關地球科學的基礎知識,激發孩子們自然科學學習興趣,科學地認識地質資源。
與以往去公共博物館不同的是,這次我們將帶孩子們走進浙江大學的專業博物館——地球科學院的地質博物館。這裡的2000多種6000餘件展品,它們首要的作用是用於教學科研,間或用於科普展示。這回為了博物館小蜜蜂的孩子們,地質館的5個展廳將在11月30日早上全部開放供參觀。
浙江大學地質博物館主體位於浙江大學玉泉校區第六教學大樓地球科學院內,各類巖礦化石標本主要分為5個展廳。
第一展廳主要為大型或較大型各類巖礦化石標本,其中的海百合化石,如果不看說明真會以為是一塊做工精湛的石雕,然而這卻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產物,它是實打實的動物化石;第二展廳以普通造巖礦物為主,包括我們熟悉的橄欖石、藍銅礦、雲母等;第三廳主要展示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等三大巖類典型標本,這裡陳列了許多浙大師生在野外實習過程中採集到的標本,研究意義很重大。至於具體有哪些標本,這裡先賣個關子,等參觀活動結束後,我們會以此來考考觀展的孩子們;第四展廳主要是各類植物化石、動物化石以及恐龍蛋等遺蹟化石,孩子們最喜歡的恐龍、三葉蟲化石等就屬於這兒;第五展廳則通過褶皺、斷層等變形構造講述地殼的演變。
這次參觀的講解員,全部由地球科學院的老師和研究生、博士生們擔綱,他們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野外實踐經歷,將帶給中小學生不一樣的專業體驗,更能培養孩子們對自然科學的觀感和興趣。
好了,照例,我們列出三個題目,供準備參加活動的孩子們思考和準備,大家可以先查資料,也可以在過程中認真聽講,並在活動結束後來回答一下問題:
1、我們的腳下在二疊紀的時候是陸地還是海洋?為什麼?
2、海百合化石到底是什麼東西?
3、浙大地質專業的師生們採集到了哪些具有重大研究意義的巖石標本(舉一個例子便可以)?
以下詳細活動信息煩請家長收好:
觀展時間:11月30日9:00-11:00
地點:浙大玉泉校區教六教學樓地質博物館
適齡:小學以上40名學生
報名方式:1、在以下連結中報名;
2、掃二維碼加「博物館小蜜蜂」群助手,進群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