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控制技術在逆變電路中的應用

2021-01-08 電子產品世界

摘要:研究了PWM控制技術在單相橋式逆變電路中的應用,首先詳細地闡述了PWM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簡要地介紹了單相橋式逆變電路的工作原理,然後將PWM控制技術應用到單相橋式逆變電路中,最後通過仿真結果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6591.htm

1 引言

在電力電子技術發展史上,逆變電路佔據非常重要的一環,而PWM控制技術在逆變電路又處於核心地位,如何將PWM控制技術應用到逆變電路當中是擺在廣大科技工作者面前一大難題。針對這個問題,本文首先闡述了PWM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然後詳細地研究了單極性SPWM和雙極性SPWM實現方法,最後將PWM控制技術和單相橋式逆變電路結合起來分析並應用,並通過仿真實驗驗證了PWM控制技術在逆變電路的成功應用。

2 PWM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及實現方法

2.1 PWM控制技術的基本原理介紹

根據信號與系統知識可知,衝量相同而形狀不一樣的窄脈衝加在慣性環節上時,其輸出作用相同。如圖1(a)、(b)和(c)所示的三個波形分別為矩形波脈衝、三角波形脈衝以及正弦波形脈衝,顯然它們的形狀完全不同,但是面積完全相同,如果把它們分別加在具有同一個慣性的環節上時,其輸出作用完全相同。

(a)矩形波脈衝 (b)三角波脈衝 (c)正弦半波脈衝

分別將如圖1所示(a)、(b)和(c)所示波形施加在同一個一階慣性環節上,其電路圖和輸出電流i(t)輸出分別如圖2(a)和(b)所示。從2(b) 可以看出,在i(t)的上升段,i(t)的形狀也稍微有點不同,但其下降段則完全相同。值得說明的是脈衝越窄,各i(t)輸出波形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這種原理被稱為面積等效原理,它是實現PWM控制技術的理論基礎。

如果用一系列等幅不等寬的脈衝來代替一個正弦半波,也就是說把正弦半波分成N等份,然後被把它看成N個首尾相連的脈衝序列,而這些被平分的波形寬度完全相等,但幅值卻不相等。然後用矩形脈衝代替這些被平分的N份波形,矩形脈衝同樣被要求幅度相等,而寬度不相同,但是要保證它們的中點完全重合,面積與N份波形相同,這樣就可以得到脈衝序列,如圖3所示。根據上述分析,PWM波形和正弦半波是等效的。

2.2 單極性和雙極性SPWM的實現

將輸出波形作調製信號,進行調製可以得到想要的PWM波;一般都採用等腰三角波作為載波,原因在於其任一點水平寬度和高度成線性關係,而且左右對稱。此外,與任一平緩變化的調製信號波相交,在交點控制器件通斷,就得寬度正比於信號波幅值的脈衝,符合PWM的要求。當調製信號波為正弦波時,得到的就是SPWM波。如果在正弦調製波的半個周期內,三角載波只在正或負的一種極性範圍內變化,所得到的SPWM波也只處於一個極性的範圍內,叫做單極性控制方式,如圖4所示。

與單極性PWM控制方式相對應的是雙極性控制方式,如圖5所示,採用雙極性方式時,在Ur的半個周期內,三角波載波不再是單極性的,而是有正有負,所得的 PWM波也是有正有負。在Ur的一個周期內,輸出的PWM波只有±Ud兩種電平,而不像單極性控制時還有零電平,雙極性SPWM控制方式仍然在調製信號和載波信號的交點時刻控制各開關器件的通斷。

3 PWM控制技術在逆變電路中的應用

3.1 單相橋式逆變電路中的工作原理介紹

圖6為採用全控器件IGBT作為開關的單相橋式逆變電路,設負載為阻感性負載。現在本文結合圖4的所示單極性SPWM控制電路對器工作原理進行闡述。圖6所示的電路VT1和VT2互補導通,同樣VT3和VT4也互補導通。Uo在正半周工作時,VT1開通,VT2關斷,VT3和VT4交替通斷,由於是電感性負載,電流比電壓滯後,所以在電壓Uo正半周,電流有一段為正,一段為負,而負載電流為正區間。當VT1和VT4都導通時,Uo等於 Ud,VT4關斷時,負載電流通過VT1和UD3續流,Uo=0,負載電流為負區間,io為負,實際上從VD1和VD4流過,此時負載兩端電壓仍有 Uo=Ud,VT4斷,VT3通後,io從VT4和VD1續流,Uo=0,Uo總可得到Ud和零兩種電平。同理可分析Uo在負半周時,讓VT2保持導通,VT1保持關斷,VT3和VT4交替通斷 Uo可得到-Ud和零兩種電平。

3.2 PWM控制技術在逆變電路中的應用

控制VT3和T4通斷的方法既可以用圖4單極性SPWM控制方式,也可以用圖6所示的雙極式控制方式。比如調製信號Ur為正弦波,載波 Uc在Ur的正半周為正極性的三角波,在Ur的負半周為負極性的三角波。在Ur和Uc的交點時刻控制IGBT的通斷,Ur正半周,VT1保持通,VT2保持斷,當Ur>Uc時使VT4通,VT2斷,Uo=Ud,當UrUc時使VT3斷,VT4 通,Uo=0,虛線Uof表示Uo的基波分量。實現VT3和VT4通斷的區別只是在於加在其柵極的驅動電平不同而已,一個為單極性,另外一個為雙極性。

4 仿真驗證

為了驗證PWM控制技術在單相橋式逆變電路中的應用正確性,本文給出了其仿真結果如圖7和圖8所示,其中圖7為單極性SPWM控制橋式逆變電路的仿真波形,圖7中上面波形為負載兩端輸出電壓仿真波形,下面波形為負載輸出電流仿真波形,跟圖4理論分析完全一致。圖8為雙極性SPWM控制橋式逆變電路的仿真波形,圖8中上面波形為負載兩端輸出電壓仿真波形,下面波形為負載輸出電流仿真波形,跟圖5理論分析完全一致,仿真結果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5 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將PWM控制技術與逆變電路結合起來使用,不僅能夠逆變電路工作穩定可靠,更重要的是很容易改變PWM的佔空比,從而實現逆變電路輸出電壓有效值的改變,為逆變電路在各個行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250W PWM逆變電路SG3524
    SG3524是一個集成開關穩壓器電路,有所有必要的電路,需要一個開關穩壓器,單端或推挽模式。SG3524的內部設計電路中內置的脈衝寬度調製器,振蕩器,基準電壓源,誤差放大器,過載保護電路,輸出驅動器等SG3524形式這PWM逆變電路的心臟,它可以糾正其輸出電壓對輸出負載的變化。
  • 單極性PWM技術在雷達天線控制中的應用
    摘要:文中對比了單極性和雙極性PWM的技術特點,並敘述了現有的半橋驅動IC在應用中的局限性。利用一些簡單的邏輯門,設計了一個單極性PWM邏輯分配電路,經過半橋驅動IC功率放大,驅動由IGBT組成的H橋功率轉換電路,實現對雷達天線的伺服控制。上述方法構成的電路,解決了動態自舉問題、提高了雷達天線轉速及功率轉換電路的效率。
  • 三相PWM逆變電源的主電路設計
    隨著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 逆變器的應用已深入到各個領域, 一般均要求逆變器具有高質量的輸出波形。逆變器輸出波形質量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即穩態精度和動態性能。因此, 研究既具有結構和控制簡單, 又具有優良動、靜態性能的逆變器控制方案, 一直是電力電子領域研究的熱點問題。
  • PWM是什麼
    導讀: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控制——脈衝寬度調製技術,通過對一系列脈衝的寬度進行調製,來等效地獲得所需要波形(含形狀和幅值)。
  • PWM基本原理介紹
    PWM(PulseWidthModulation)控制——脈衝寬度調製技術,通過對一系列脈衝的寬度進行調製,來等效地獲得所需要波形(含形狀和幅值)。
  • PWM原理
    導讀:學過單片機的同學,對PWM應該不陌生,一般學習單片機的第二個例程就是用PWM技術調節佔空比來控制LED亮度。然而PWM控制技術在逆變電路中應用最廣,正是有賴於其在逆變電路中的應用,才確定了它在電力電子技術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本文主要介紹PWM原理,對電力電子感興趣的同學關注一下吧。。。
  • 基於MOSFET控制的PWM型直流可調電源的研製
    ,是目前開關電源中常用的開關器件。工作原理如下:     圖1  原理方框圖  全橋整流電路將電網電壓220V 整流成不可調的直流電壓Ud = 1. 2U約等於198V。兩個等值濾波電容上的電壓分別為99V 以上,經DC/AC 變換器逆變之後輸出20kHz、脈寬可調的交流電壓,又經高頻變壓器的兩個副邊分正負半周送入整流濾波電路,輸出直流電壓。
  • 基於DSP控制的雙PWM風電併網換流器的設計
    針對風力發電併網換流器的主電路,設計了整流和逆變部分的雙PWM電路拓撲結構,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動態響應,減少了損耗和衝擊,實現了電能的雙向傳輸,同時還能提高風力發電機側功率因數。最後對設計的系統進行仿真驗證。
  • pwm輸出波形的特點
    脈寬調製(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技術在電力電子領域的應用極其廣泛。   隨著數位技術的迅速發展和計算機功能的提高,計算法以其方便靈活的特點成為PWM實現方法的主流。採用計算法實現PWM時,按照每個載波周期內調製波的取法,可以分為規則採樣PWM和自然採樣PWM。
  • 單相橋式PWM逆變器死區補償的一種方法
    摘要:為了更好的了解脈衝寬度調製控制技術及其在實際電路中的應用,文中以單相SPWM逆變電路為控制對象,分別從PWM的產生機制、死區補償
  • 一種全橋逆變電路saber仿真失敗情況分析
    saber是目前世界上最專業的電路仿真軟體之一,其能夠最大程度上的對電路設計進行模擬,通過這種方式來避免實體電路搭建完畢後再發生錯誤導致的時間與成本的浪費。
  • NPC三電平逆變器PWM時降低損耗的研究
    摘要:在大功率應用場合中,逆變器開關器件的損耗問題一直是制約其性能提高的因素之一。其損耗可分為通態損耗和開關損耗。關鍵詞:逆變器;脈寬調製;諧波1 引言 自多電平電路拓撲面世以來已逐漸成為解決高壓大容量電能變換最有效的方案。多電平(包括三電平)結構已在如高壓(中壓)交流電機傳動、FACTS、電網質量管理和電網無功補償和吸收等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 解析三相PWM逆變器的主電源電路設計
    這種DC- AC 變換需要逆變技術來完成。因此, 逆變技術在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領域有著重要的地位。  脈寬調製逆變技術  1. 1 PWM 的基本原理  1. 1. 1 PWM( Pulse Width Modulat ion) 脈寬調製型逆變電路定義: 是靠改變脈衝寬度來控制輸出電壓, 通過改變調製周期來控制其輸出頻率的電路。
  • 基於PIC單片機的逆變電源電路設計
    電源技術領域的一個持續的研究課題即是研究作為電子信息產業命脈的電源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而逆變器作為電源的核心部分,其調製技術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源輸出電壓的質量。目前最常用的調製技術是正弦脈寬調製(SPWM)。隨著單片機的出現及其廣泛應用,智能化控制方法已經逐漸替代傳統的分立元件電路產生方法或是專用晶片產生方法。
  • 數位化中頻SPWM逆變電源控制系統
    Keyword:inverter digital control DSP medium frequency1 引言中頻逆變電源,是廣泛應用於飛機、艦船、雷達、通信、飛彈、車輛的標準供電系統,為了進一步提高了中頻逆變電源的可靠性和靜、動態性能,除在主電路上進行優化設計外,採用數字控制技術也被證明為有效的措施。
  • 逆變電路的原理圖與逆變電路的分類類型及比較
    逆變電路的應用非常廣泛。在已有的各種電源中,蓄電池、乾電池、太陽能電池等都是直流電源,當需要這些電源向交流負載供電時,就需要逆變電路。另外,交流電機調速用變頻器、不間斷電源、感應加熱電源等電力電子裝置使用非常廣泛,其電路的核心部分都是逆變電路。
  • 基於UC3637的直流電動機PWM控制電路圖
    2 PWM開環控制電路 該電路設計控制系統的目標是在計算機不同的給定信號下,電動機可快速達到指定位置,以滿足系統性能要求。控制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被控直流電動機M的轉速由測速發電機G測得,測速發電機所測得的轉速信號經A/D轉換後的數位訊號在計算機中與給定信號相比較,再經計算後輸出數字控制信號,經D/A轉換變為模擬信號送至UC3637的脈寬信號產生電路,從而實現對直流電動機的速度控制。
  • PWM技術在雷達天線控制中的應用
    文中對比了單極性和雙極性PWM的技術特點,並敘述了現有的半橋驅動IC在應用中的局限性。利用一些簡單的邏輯門,設計了一個單極性PWM邏輯分配電路,經過半橋驅動IC功率放大,驅動由IGBT組成的H橋功率轉換電路,實現對雷達天線的伺服控制。上述方法構成的電路,解決了動態自舉問題、提高了雷達天線轉速及功率轉換電路的效率。
  • 全橋逆變電路圖
    全橋逆變電路圖   全橋在電路當中的展現形式是將連接好的整流電路中四個二極體封裝在一起,所以在使用全橋時要考慮到整流電路以及工作電壓等因素,需要進行全方位的分析才能使電路順利的運行。
  • 基於ICE1CS02的PFC+PWM電路設計
    為了使輸入電流諧波滿足要求,需要加入功率因數校正(PFC)電路。目前小功率場合應用得最廣泛的是PFC級和PWM級共用一套控制電路,在獲得穩定輸出的同時實現功率因數校正。這種方案具有電路簡單、成本低等優點。 文中介紹了一種基於ICE1CS02的PFC+PWM電路的基本原理及其設計過程,並設計出500 W實際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