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地理這個科目,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大大小小的圖。既有宏大的世界地圖、世界洋流圖,又有局部區域小地圖、地質地形圖等,這些地圖往往都具備一些「線」——等高線、等溫線等等,尤其以等高線出現頻率較高,應用較廣。
那麼,如何才能做好等高線地形圖這類題目呢?
概念
等高線地形圖是指使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狀況的地圖。
特徵規律
對於等高線地形圖的一些特徵如何記憶,其有一些固定的記憶規律。
1同一條等高線上高度相等(即同一條線數值相等)。
2.同一幅圖,等高距(兩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高度差)一致。
3.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但陡崖處多條等高線重疊。
4.等高線均為閉合曲線,有的圖片存在不閉合是因為圖幅原因。
5.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大,反之,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小。
6.等高線的彎曲部分,數值向低處凸起,表示山脊,水向兩側流,彎曲向高處凸起,表示山谷,水向中部集中。兩個山頂之間的部位為鞍部。
7.等高線穿過河谷時,向上遊彎曲,成為「V」字形。
判讀方法
1.陡崖相對高度計算。陡崖的相對高度(ΔH)的計算公式:(n-1)d≤ΔH<(n+1)d
註:其中n為兩地不同等高線的條數,d為等高距。
2.計算兩點的溫度差。在讀出任何兩點的海拔高度之後可以計算出這兩點的相對高度,進而求出它的氣溫差。(每升高1000m,氣溫下降6℃)。
3.閉合區域等高線高度。判別規律為「低於低值,高於高值」。①閉合等高線海拔與兩側等高線中較低的海拔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低於這條等高線的海拔,即低於低值。②閉合等值線海拔與兩側等高線中較高的海拔相等,則閉合區域內海拔高於這條等高線的海拔,即高於高值。
專題應用
1. 坡度計算問題:公式: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對高度/水平實地距離
2. 通視問題:凸坡(等高線上疏下密)不可見,凹坡(等高線上密下疏)可見。
3.交通線路選擇:一般選擇坡度較緩,線路平穩,距離較短,彎路較少上的線路為好。儘量少通過河流,少建橋梁;避免通過沼澤、斷崖。
4. 水庫建設:要考慮庫址、壩址及修建水庫後是否需要移民等。
在不考慮地質等條件下,水庫庫區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或選在「口袋形」的窪地,或小盆地,這些地區不僅庫容重大,而且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壩址應選在河流流出的窪地或小盆地的最窄處。
5.農業區位選擇。依據不同的地貌類型,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地勢、坡度、氣候、水源等條件綜合考慮。
6.工業區位選擇。工業區宜建在地形平坦開闊,水源充足、接近資源的地區。此外,還需根據工業類型的劃分進行選擇,如高新電子業應選擇在空氣清新的地方建廠。
7.水文特徵。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豐富;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嶺;山谷常發育河流。
此外還有城市布局、地形分析等相關應用,這些大家可以在日常學習中進行不斷積累,勤加練習,久而久之就能熟練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