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之前早有航天「炫」推進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想像力磅礴的未來星際飛船

    新華網北京4月14日電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日前宣布將致力於用地面雷射遠距離持續作用於太空飛行器的帆板上,使其加速至光速的五分之一,在飛行20年後抵達4光年以外的半人馬星座。姑且不論如此設想到底有多少科幻成分,回眸看看此前航天界研究的3種炫目推進技術,或許能悟出霍金如此暢想勝算幾何。

  【航天電推進小巧靈便】

  航天電推進系統也叫電火箭。它不用化學燃料,而是以電能加熱或電離推進劑,使其加速噴射而產生推力。

  「SMART-1」號月球探測器

  電推進系統的效率是目前運載火箭所用化學推進系統的10倍,具有高比衝(即消耗單位質量的推進劑所能產生的衝量)、省燃料、振動小等一系列特點。單從省燃料一點來看,電火箭完成同樣任務所需的推進劑越少,就越能大幅提高太空飛行器內的其他有效載荷,據測算最多可提高90%左右,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航天推進技術。

  太陽能離子發動機

  2003年9月升空的歐洲首個月球探測器「SMART-1」號,便試用了基於上述原理的太陽能離子發動機。該裝置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再電離惰性氣體原子,噴射出高速氙離子流,為探測器提供主要動力。據測算,它利用燃料的效率比普通化學燃料發動機高10倍,在當時創造了連續正常運轉2000小時的世界紀錄。而去年造訪穀神星的美國「黎明」號小行星探測器,裝有3臺氙離子發動機,可使帶電氙離子以14萬公裡的時速向後噴射,提供強大動力。

  【核能電火箭呼之欲出】

  把航天核電源用於電推力器,便有望製成核能電火箭。與目前所用的太陽能電推進系統相比,採用更加穩定充足的核電源,可大大提高航天電推力器的比衝和推力。

  核能電火箭由核反應堆系統、熱電轉換系統和電-推力轉換系統組成。它利用核反應堆運行時產生的熱量來加熱特定的媒介物質,使其吸收熱量後形成高溫高速的噴氣射流,從而產生推力。或者通過熱電轉換將核反應產生的能量轉換成電能,再用電能加速帶電粒子,高速噴射,產生反作用推力。核能電火箭產生的比衝可達當代最好的化學火箭的幾倍至幾十倍,可節省大量任務時間和成本。

  美國核動力飛船想像圖

  據測算,傳統探測器從地球飛到土星的時間約為7年,改用核能電火箭後,這一旅程可縮短至3年,從地球飛抵太陽系邊緣的時間有望從15年降至5年。

  2009年10月,俄聯邦航天局宣布,俄將研製核動力飛船,其飛船的核反應堆功率將達兆瓦級,遠超上世紀冷戰時期造出的千瓦級核動力衛星。該計劃預計在2025年完成。

  多國參與的核動力飛船想像圖

  2015年9月,美國航天局表示其正在資助10年內製成小型核能電火箭發動機的試驗,其飛行試驗將選用推力為3.4噸或7.5噸的發動機,計劃中的演示驗證任務將是飛越月球。

  【光子火箭紙上談兵】

  也不能讓霍金老爺子的設想過於孤單,光子火箭可以和他做伴兒。

  在大約60年前便有歐洲科學家提出光子火箭概念。它的發動機依靠光子的定向流產生推力,其主要機構部件是光子源。為了在光子源中獲得足夠大的光壓,需有將近5萬至25萬攝氏度的高溫。

  光子火箭結構示意圖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設想用反質子與質子作推進劑,利用反質子與質子相遇爆炸的湮滅反應,生成有巨大能量的光子及中微子束,並借用大型凹面反射鏡向後方噴射來產生推力。這種湮滅反應所產生的能量密度可高達每千克10的17次方焦耳,比核裂變反應放出的能量密度高3個數量級,在理論上可擁有最高比衝。經計算,幾百噸重的光子火箭作火星往返航行時,僅需幾十克反質子和質子。目前科學界已開展反質子的生產、捕集和儲存研究。

  月球基地想像圖

  今年2月,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物理學教授菲利普·魯賓對媒體介紹了他的光子火箭設計方案——其推進系統用雷射束施放出來的光子提供推動力,使火箭飛行速度最高達到光速的四分之一。如此將100公斤的無人太空飛行器送到火星只需3天時間,把載人太空飛行器送到火星只需一個月時間,而現在單程載人赴火星理論上至少需要9個月。

  當然,這一想法還僅停留在理論階段,今後30年內不會研究出什麼眉目。

相關焦點

  • 霍金說月球有外星人_霍金預言外星人真正面目_為什麼說霍金是外星人
    據悉,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一直被坊間天文愛好者篤信,其實早有科學家證實,或許這一說法,並非信口開河,到底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是真是假呢?   6月19日消息,霍金警告人類不要嘗試登月,外星人就在月球背面科學家證實。霍金作為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一直警告人類不要嘗試登月,他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呢?
  • 霍爾推進器,未來能否替代常規燃料運載火箭,推動航天進入新紀元
    發動機是未來高科技發展的一個重頭戲,尤其是在飛機、運載火箭、飛彈、宇宙飛船及各種深空探測器等方面,都需要用到發動機,而在科幻作品中,發動機也充滿了許多科幻色彩,如等離子發動機、光子發動機、霍爾推進器等,而這些技術每一樣的突破,都能給航天甚至是人類文明帶來一個新的紀元。
  • 《CF》炫金系列武器有哪些 炫金系列武器介紹
    導 讀 CF穿越火線遊戲中的槍械有著超多的皮膚,其中炫金系列皮膚效果非常好看,而且擁有獨特的換彈特效,不過在玩家中聲望卻不高
  • 霍金生前極力勸告中國關閉天眼,他在怕什麼?怕外星人嗎?
    自從1961年蘇聯完成了第一次載人航天之後,美國和蘇聯在太空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此後這兩個國家的科技技術一直領先於其他國家,到了在90年代,中國成功進入了航天領域,並且發展的非常迅速,幾乎已經有趕超美國蘇聯的趨勢。
  • 霍金生前極力勸告中國關閉天眼,他在怕什麼?怕外星人嗎?
    二戰結束之後,世界上各個國家都開始發展起航天領域,特別是美蘇這兩個大國,自從1961年蘇聯完成了第1次載人航天之後,美國和蘇聯在太空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此後這兩個國家的科技技術一直領先於其他國家,但是這種情況維持的時間並不是很長,在90年代,中國成功進入了航天領域,並且發展得非常迅速,幾乎已經有趕超美國蘇聯的趨勢。
  • 大爆炸之前宇宙發生了什麼?霍金生前留下答案
    大爆炸之前宇宙究竟發生了什麼,是否存存在物質、能量或時空?按照大爆炸宇宙模型,我們所生存的宇宙是由一個體積極微小,密度無限大的奇點爆炸而成,當奇點膨脹數十億年,宇宙終於演化成如今的模樣。不過,人類往往有種追根溯源的好奇之心,大爆炸之前,整個宇宙會是什麼樣呢?
  • 《三體》航天考(二):推進系統
    核聚變是當時人類最有可能掌握的高密度能源,該怎樣使用核聚變能呢?固守化學燃料火箭思路的航天界實力派主張研發工質推進飛船,以核聚變能推動有質量的工質,產生反推力推進飛船。而太空軍則力主研發不需要工質的輻射驅動飛船。要理解二者的分歧所在,需要考察核火箭的發展歷程。2、工質推進,還是無工質推進?
  • 之前被霍金關注的火星男孩預言:2020年大災難與中國的使命
    我們都知道霍金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物理學家,雖然他患有疾病,但是他人殘志不殘,為我們人類做了巨大的貢獻。他對天文方面也有很大的研究。而在俄羅斯就有一個喜愛天文學的小男孩受到了霍金的關注。那個小男孩還說自己是來自火星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被科學家要求禁止:霍金擔心的事情來了
    從太空中看地球是一顆藍色的星球,當然也是一顆生機勃勃的星球,雖然在人類誕生之前,地球上經歷了5次大滅絕事件,但從今天任何一個方面來看,地球是太陽系中最適合居住的星球。但是自從工業革命之後,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對地球環境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因此很多人都認為地球在未來,或許人類不再適宜居住。
  • 到底霍金知道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他對人生的堅強樂觀,如同他在演講裡說的那樣:人類的努力應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千差萬別,不管生活上多麼糟糕……總有你能夠做的事情……並且能夠成功,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我們總說&34;我想霍金年輕時,不但擁有一個好看的皮囊還擁有著一個非常有趣的靈魂。
  • 在時間和宇宙之前是什麼?霍金得出結論
    在時間和宇宙之前是什麼?霍金得出結論大爆炸理論是關於宇宙起源的普遍觀點。埃德溫·哈勃證明了1931年宇宙還在膨脹,但會有結局嗎?各種理論試圖解釋宇宙的終結,大危機假設,假設未來宇宙將停止膨脹並開始收縮,到了最後,宇宙將回到最初的樣子,這可能導致另一次大爆炸。
  • 霍金:600年後地球變成大火球,人類將移居南門二星系
    自從被輪椅綁架之後,霍金從未向命運屈服,而是為人類的未來操碎了心。比如他近日所發表一末日警告,600年後,地球人口將超出資源和環境承載力,未來世界必定災難橫行,地球將徹底毀滅,變成一個炙熱的大火球。為此,霍金建議:人類唯一的出路就是一名外星球,而離地球最近的恆星南門二就是未來人最好的選擇。
  • 不一樣的航天推進系統
    國外典型的大火箭有將「阿波羅」飛船送往月球的NASA「土星五號」火箭,以及後續「阿爾忒彌斯」計劃中航天員重返月球所用的「太空發射系統」(該火箭能產生數千噸的推力,並將一百餘噸的有效載荷送入太空)。但是,如果有這麼一種推進系統:它的推力小於0.5公斤,噴氣速度卻能達到約每小時30萬公裡;它的製造成本更低,需要的燃料更少,而載荷更大。
  • 霍金的輪椅會說話:能模仿霍金嗓音,靠面部肌肉收縮就能猜單詞
    如果不是事先了解霍金,我不會相信這些事是一個全身癱瘓、肌肉萎縮、無法發聲的人做的,霍金之所以能做到這些事情很大程度歸功於他的高科技輪椅。「飆輪椅」的霍金霍金患病後坐上了輪椅,卻常常「飆輪椅」,速度和靈活度令人詫異。
  • 霍金生前有何成就?不僅是科普和科研,他還表示對人工智慧的擔憂
    然而早在2015年的時候霍金聯合多位科學家就公開表示對人工智慧的擔憂,他的擔憂會成真嗎?霍金去世的消息經過國內各大新聞媒體、社交媒體的傳播,讓接觸這些媒體的人都知道一位偉大的科學人物與世長辭了。一直以來人們對霍金的印象要麼是身殘志堅的科學家,要麼是天馬行空的科學家,認為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在科普方面。
  • 早在1980年4月29日前,霍金就已經在劍橋擔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了!
    早在1980年4月29日,霍金在劍橋擔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他寫好的就職講演,霍金沒有發表講演,由他的學生來宣讀,霍金就職講演的題目是《理論物理已經接近尾聲了嗎?》,在講演稿中,霍金談到在20年代末,有一群科學家訪問哥廷根,一位名叫馬克斯·玻恩對這群科學家發表了自己的預言,他說:物理學會的壽命只有六個月。馬克斯為什麼發表這樣的預言呢?這是因為,在霍金擔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之前,還有一位前任的教授名叫狄拉克,他發現了狄拉克方程,按照霍金的話來說,那就是:「以他命名的方程制約電子的行為。人們預料類似的方程會制約質子,質子是另一種當時僅知的假設為基本的粒子。
  • 為何被各國禁止使用,讓霍金怕的事還是來了!
    地球本來就是一顆生機勃勃的星球,雖然在之前經歷過幾次生物大滅絕的事件,但事實證實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更適應生物的生存與發展,可是隨著近幾年人類不斷破壞,使得大自然生態系統出現了很嚴重的損壞,而地球的環境隨之遭受了巨大的打擊,或許未來地球將不再適應人類的生存居住。
  • 印度十年航天規劃瞄準火箭復用和先進推進系統,扶持私營航天
    印度十年航天規劃瞄準火箭復用和先進推進系統,扶持私營航天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2021-01-07 17:18
  • 霍金在21歲之前身體很健康,為什麼會突然得了漸凍症?
    眾所周知,霍金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為&34;。但鮮為人知的是,霍金21歲之前身體很健康,就在21歲生日剛過完後幾天的一個晚上,他突感不適合,第二天起來他感覺身體開始迅速喪失運動能力(其實是神經無法控制肌肉了),也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
  • Discovery將推「霍金宇宙大探索」
    從9月20日起,Discovery探索欄目將於北京電視臺青少頻道《探索》欄目中,重磅推出系列紀錄片《史蒂芬·霍金宇宙大探索》,獨家展示當今世上最傑出的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超凡想像力和智慧,帶領觀眾一起探索宇宙的炫美與壯麗,向人們揭示宇宙的奇蹟,從宇宙大爆炸到時間的盡頭,以及外星生命和時間旅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