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80年4月29日前,霍金就已經在劍橋擔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了!

2020-12-05 健康好孕氣

早在1980年4月29日,霍金在劍橋擔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他寫好的就職講演,霍金沒有發表講演,由他的學生來宣讀,霍金就職講演的題目是《理論物理已經接近尾聲了嗎?》,在講演稿中,霍金談到在20年代末,有一群科學家訪問哥廷根,一位名叫馬克斯·玻恩對這群科學家發表了自己的預言,他說:物理學會的壽命只有六個月。馬克斯為什麼發表這樣的預言呢?這是因為,在霍金擔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之前,還有一位前任的教授名叫狄拉克,他發現了狄拉克方程,按照霍金的話來說,那就是:「以他命名的方程制約電子的行為。人們預料類似的方程會制約質子,質子是另一種當時僅知的假設為基本的粒子。然而,中子和核力的發現又使那些希望落空。事實上不管是質子還是中子都不是基本的,它們是由更小的粒子構成的。」

在結束就職演講之前,霍金給同行們提出了一個警告,他說:「也許給他們留下的時光比這個也多不了多少了。現在計算機是研究的好助手,但是它們必須服從人類的指揮。然而,如果人們誇大了它們當前的突飛猛進的速度,那麼它們很可能會把理論物理完全取代。所以,如果不是理論物理已經接近尾聲的話,便是理論物理學家的生涯快到盡頭了。」霍金教授的這個警告,不知道同行們是否牢記在心,有一點可以讓霍金教授保持樂觀的心態,那就是:如今,進入新世紀,雖然,計算機、電腦的出現讓人們能更多的接觸到豐富的知識,大開了眼界,但是,再好的計算機也取代不了偉大的科學家,很多的科研成果,甚至是機器人,都是科學家發明出來並且能操控的。從目前來看,計算機也只能是研究的助手,它永遠不會超過史蒂芬·霍金教授的超強大腦。

1991年1月,霍金來到東京,在日本電話電報資訊交流系統公司的模式會議上做了講演,這次講演的題目是《愛因斯坦之夢》。而最讓人們牢記的霍金的最經典的講演是《宇宙的起源》,時間是1987年的6月,地點是在劍橋,這是為了紀念牛頓《原理》出版300周年的會議上而發表的講演。霍金講演的開頭很有趣味性,當他談到宇宙起源的問題的時候,他說:「是先有雞呢,還是先有蛋?換句話說,就是何物創生宇宙,又是何物創生該物呢?也許宇宙,或者創生它的東西永遠存在,並不需要被創生。」關於宇宙起源的問題,宗教和科學家各有各的說法,霍金研究的宇宙起源,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在講演的結尾,霍金這樣說道:「雖然科學能解決宇宙如何起始的問題,它仍然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為何宇宙要在乎其存在?我對此沒有答案。」講演的結尾,留給很多想探索宇宙的普通大眾留下了一個迷,在霍金粉絲們的眼裡,他和他的宇宙學,都有無法破解的奧秘。

從古至今,世界上誕生了很多的科學家,很多科學家雖然很有名氣,但是,他們的知名度僅限於學術界,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科學家們也只是被小圈子裡的人認可,出了圈子,普通民眾就不認識他們了。霍金卻與其他科學家不同,在天體物理學領域,他是導師,是大師,出了圈子,他被很多的普通大眾熟悉和喜歡,尤其是青少年都把他當成偶像。針對在全世界掀起的霍金熱,筆者想帶領讀者們思考一下蘊含在表象後面的深層次的東西。在中國古代,古人曾說過這樣的話:要想成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天時、地利、人和。霍金的成功,具備了古人所說的這三個條件。首先,霍金的形象是陽光向上的。殘疾人奮發向上的故事也不少,但是,殘疾科學家奮發向上的故事卻是很少有的;其次,霍金的微笑。有記者說:每次見到霍金的時候,他的臉上總帶著燦爛的笑容,他曾提出嬰兒宇宙的概念,其實,霍金的笑容看上去就像嬰兒般純真。

第三,霍金總能講出讓人震撼的東西,比如,他對未來的預言。讀過霍金的文章,聽過霍金講演的人都會陶醉在霍金建造的宇宙世界裡,不能自拔,他是一位科學家,卻擅長用作家的視角和想像力去思考問題,把本來枯燥的理論加以形象化,用生動的語言說出來,霍金有時候是採用好萊塢大片的手法來講解宇宙的奧秘,比如,他在1988年4月,在柏克萊的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希奇科克曾做過一次生動的講演,講演的題目是《黑洞和嬰兒宇宙》。有時候,我也在想像:如果人類乘坐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此時,飛船掉到黑洞裡,那會發生什麼情況,那會像好萊塢科幻冒險片裡描寫的那樣,黑洞將吞噬一切嗎?科學就是科學,科學和科幻還是存在差異的,科學是精確的,科幻,顧名思義,就是說:科幻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但必須有大膽的幻想。霍金在他的講演《黑洞和嬰兒宇宙》中,用生動的例子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說:「不少人認為,如果黑洞在旋轉的話,你便可穿過時空的一個小洞而到宇宙的另一個區域去。這顯然產生了空間旅行的巨大可能性。」

接下來,霍金卻認真的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類夢想在星系旅行,星系旅行不像科幻小說裡寫的那樣快速,即使人類到達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最少的時間也是八年,八年的時間,如果一個孩子誕生了,那他活了八年,也是八歲的兒童。霍金在他的講演《黑洞和嬰兒宇宙》中曾這樣說:「另一方面,如果人們能穿過一顆黑洞,就可在宇宙中的任何地方重新出現。怎麼選取你的目的地還不很清楚,最初你也許想到處女座度假,而結果卻到了蟹狀星雲。」霍金指出:如果星系旅行家們總有這樣的想法,那就會讓他們失望了,這樣的場景智能出現在想像中,在自然的宇宙中是無法實現的。霍金提醒人們:「如果人類跳進一顆黑洞,就會被撕得粉碎。」最近,我在思考霍金熱。在百度搜索霍金,會彈出很多的網頁,有的網站在探討霍金的宇宙學,有的網站對霍金做了完整的介紹,更多的網站關注的是霍金的婚姻。

很多中國網友在網站留言跟帖,大多數都是在研究霍金的婚姻和財富問題。在我的眼裡,我更願意把他當做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不是一個娛樂明星,雖然他也參加了電視劇的演出,他也只是客串演出,他扮演的角色還是自己。如果很多人把霍金當成明星任意調侃的話,我覺得是不尊重他的表現。從《時間簡史》到《果殼中的宇宙》再到與人合作的《大設計》,霍金的著作讓中國的天體物理學家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說實話,為了寫好這部霍金傳記,我閱讀了霍金寫的所有書,雖然都是中文版,他的學問也確實讓人嘆服,而他的宇宙理論,不是專業的人士,即使認真的閱讀了,也僅僅是只看到了冰山的一角,只是看到了一種現象。我時常在想:普通讀者對霍金感興趣的原因究竟是為什麼呢?是霍金對未來的預測?還是霍金身殘志堅的品格打動了人們?還是霍金的宇宙研究讓很多國人著迷?還是有些人其實就是抱著窺探名人隱私的心理呢?

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了一本書,書名是:霍金究竟知道了什麼?書中對霍金對未來的預測,對是否有外星人以及對近幾年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都做了詳細的分析,讀完這本電子書,我忽然明白了一個理論天體物理學家為什麼會在普通大眾中走紅的真正原因。早期的霍金,在宇宙領域寫了很多的論文,發表了很多精彩的講演,那些東西在普通人那裡,卻顯得有些鶴立雞群的味道。進入九十年代,步入中老年的霍金與媒體開始頻繁接觸,經過大眾傳媒包裝後,很快,就得到了很多普通人的認可,粉絲越來越多。普通人喜歡他的真實原因,那就是霍金是一個講真話的科學家,他不偽裝,不做作,他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大眾想知道的東西結合起來,他圍繞世界發生的各種,從政治到自然災害,他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貼近大眾心理,很快,他就強烈吸引了公眾的目光,所以,霍金熱開始了,從英國本土傳到國外再傳到中國。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的大學沒有類似於盧卡斯數學教授的榮譽席位
    盧卡斯講座教授,也就是盧卡斯數學講座教授(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是英國劍橋大學的一個重要講席,同時也是數學界,乃至整個學術界最負盛名的教授名銜。盧卡斯講座設立於1663年12月,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是遵循當時的大學議會議員亨利.盧卡斯的遺願設立的。
  • 霍金的「位子」後繼有人
    霍金的「位子」後繼有人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10-29    [列印] [關閉]     一所英國大學的一個教授職位最近發生了一點變動因為不是別人,傳奇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坐了29年的「位子」終於有了接班人。    劍橋大學10月20日對外宣布,霍金在過完67歲生日的同時,也告別了世上最為馳名的學術職位——「盧卡斯數學講席教授」。他的繼任者是另一位天才人物,弦論創始人之一麥可·格林。
  • 天才人物取代霍金獲得世上最馳名學術職位
    天才人物取代霍金獲得世上最馳名學術職位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09年10月29日04:58   一所英國大學的一個教授職位最近發生了一點變動,在當今的學術界,它卻成了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
  • 巴羅教授推薦牛頓做盧卡斯數學教授
    1669年春天,氣候轉暖,河流中的冰層開始融化,樹枝也發出了嫩芽。人們脫去了厚厚的冬裝,盡情享受春天帶給他們的歡樂。但這一切都與巴羅教授無緣,此時此刻,他正躺在臥室的床上,身上蓋著兩條毛毯,眼睛無神地望著天花板。巴羅教授的身體一直不好,傷風、咳嗽、失眠,還發低燒。
  • 2018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必看:關於「物理學家-霍金」的考點清單
    下面江蘇公務員考試網就盤點了關於「物理學家-霍金」的考點清單,希望考生能學習掌握。  1.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 霍金來京講「宇宙」
    2006-6-186:43:53晨報訊根據預定日程,英國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霍金昨天已經抵達北京。由於主辦方保密措施嚴密,霍金教授到底是乘坐哪個航班到達北京的以及他在北京的住地都沒有對外公布。但本次霍金北京公開講演組織方、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霍金是乘昨晚8點多抵京的航班到達北京,可能將下榻在北京飯店。
  • 霍金先生去世:輪椅太小,但恰好宇宙夠大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史蒂芬·霍金教授談粒子物理學未來與中國巨型對撞機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1974年,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992年),1979年至2009年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現任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研究主任。霍金完成了許多意義深遠的傑出研究工作,獲獎無數。主要的貢獻有他與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共同合作提出的彭羅斯-霍金奇性定理,以及他關於黑洞輻射的理論預測(現稱為霍金輻射)。
  • 霍金去世:輪椅太小,但還好宇宙夠大
    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獲得CH(英國榮譽勳爵)、CBE(大英帝國司令勳章)、FRS(英國皇家學會會員)、FRSA(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會員)等榮譽。
  • 世界上教授千千萬,這個教授崗位只有一人,牛頓、霍金都入選過
    但是,有一個教授的崗位,卻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那就是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而擁有這個教席的人,被稱作盧卡斯教授。這個教席是17世紀時,亨利·盧卡斯留下的遺言在國王查理二世同意後設立的。這位亨利·盧卡斯是個土豪,畢竟人家是當時的國會議員(呸呸呸,我說什麼呢)。
  • BBC消息,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 家人已經確認 霍金生平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的家人周三凌晨發表聲明,證實霍金教授已經去世。霍金在英格蘭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1979至2009年任盧卡斯數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宇宙論和黑洞,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 被滅絕預言籠罩的世界:史蒂芬·威廉·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至2018年)曾任劍橋大學前盧卡斯數學教授,著有「時間簡史」一書,是國際暢銷書。1963年,霍金患上了運動神經元疾病並被給予了兩年的生命。然而,他繼續前往劍橋,成為Gonville和Caius學院的傑出研究員和教授研究員。從1979年到2009年,他在劍橋擔任盧卡斯教授,1663年由艾薩克·牛頓擔任主席。霍金教授獲得了十多個榮譽學位,並於1982年被授予CBE。
  • 霍金其實已經死了?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我們帶你了解一個真實的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 20張照片,回顧霍金一生!
    △霍金年輕時資料圖1975年,霍金返回劍橋大學擔任大學教授,當時的他已大有名氣,在宇宙學的成就也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和讚揚,發布的論文和研究也受到了高度關注,卓越的研究成果也獲得了無數獎章。1977年,他榮升為引力物理學講座教授,又在1980年成為第17位盧卡斯教授(Lucasian Professor),這是劍橋大學授予物理學者的最高榮譽職位。霍金任職至2009年,退休後擔任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研究主任。
  • 詳訊: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
    新華社倫敦3月14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14日凌晨在英國劍橋的家中去世,享年76歲。這一天恰逢愛因斯坦誕辰。霍金生前執教的英國劍橋大學在網站刊文寫道:「來自劍橋大學的朋友和同事們向史蒂芬·霍金教授致敬……他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智慧的頭腦之一,其學術貢獻、著述、電視節目、講座和傳記電影讓他被全世界所熟知。」霍金1942年1月8日生於英國牛津,生前任劍橋大學教授,並曾擔任過該大學盧卡斯數學講習教授。
  • 霍金骨灰今日落葬倫敦西敏寺大教堂,與牛頓、達爾文為鄰
    史蒂芬·霍金英國倫敦西敏寺大教堂6月15日舉行霍金的骨灰安葬儀式,讓他和牛頓、達爾文等偉大科學家為鄰。2018年3月14日,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其葬禮已於3月31日在劍橋大學舉行。據《聯合早報》報報導,悼念儀式在當地時間中午12時開始,預計1時結束。除了獲邀嘉賓外,霍金的子女也提出讓全球公眾人士報名抽籤,其中1000人可出席儀式。
  • 傳奇謝幕 | 20張照片回顧霍金一生
    聲明的最後,霍金的子女也說:「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代表作品有《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等。
  • 霍金葬禮日期公布 骨灰將置於牛頓、達爾文墓旁
    新華社倫敦3月20日電(記者金晶 張家偉)已故英國科學家霍金的子女20日宣布,霍金葬禮將於3月31日在劍橋大學舉行。另據消息,霍金的骨灰將於今年晚些時候安放於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與著名科學家牛頓、達爾文等安息在一起。
  • 霍金堅強的一生
    史提芬.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是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系物理學家,出生於英國牛津,畢業於劍橋大學,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 清明懷人丨懷念霍金:《時間簡史》編輯與霍金的兩面之緣
    對於我們來說,了解霍金是從他的著作《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開始的,而這些著作的中文版都是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孫桂均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首席編輯,先後擔任《時間簡史》等著作的責任編輯。因為工作關係,孫桂均曾與霍金有過「兩面之緣」。在她眼裡,霍金就像個「一直在尋找科學真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