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江湖門派崛起,各路英雄齊聚光明頂,武功最強者,當屬明教教主。明教教主的頭銜,可不是誰都擔當得起的,只有功夫修為最高的人才能令眾人信服。說起來,英國的學術界有點像這種江湖,群英薈萃,人才輩出,而盧卡斯講座教授,則是位於眾多「門派掌門」頂端的「盟主」級領袖。
不管是在英國,還是全球的學術界,無不對盧卡斯講座教授抱著深深的敬意,因為它象徵著旁人所難以企及的學術成就,以及至高無上的榮譽。
盧卡斯講座所在的劍橋大學
何為盧卡斯講座?
盧卡斯講座教授,也就是盧卡斯數學講座教授(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是英國劍橋大學的一個重要講席,同時也是數學界,乃至整個學術界最負盛名的教授名銜。盧卡斯講座設立於1663年12月,至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是遵循當時的大學議會議員亨利.盧卡斯的遺願設立的。次年,英皇查理士二世批准該講席正式成立,並由當時著名數學家艾碩.巴魯出任第一位「盧卡斯教授」,並舉行首次盧卡斯講座。
從那以後,盧卡斯講座一直保持最高標準,不管是擔任「教授」一職的學者,還是講座的內容,都代表當時學術前沿。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盧卡斯已經超越了「數學」的範疇,盧卡斯講座教授也聘任在基礎科學領域有卓越成就的科學家擔任。唯一不變的是,這些被委任盧卡斯教授的學者,一直都是當時學術建樹和科研聲譽極高的人,包括牛頓、狄拉克、霍金等人,都是科學史上有重大影響力的人。
史蒂芬·霍金
為何盧卡斯數學講座能代表學術巔峰?
世界上的榮譽講座何其多,為什麼盧卡斯講座就能享有如此之高的學術地位呢?這其中,跟盧卡斯講座一直堅持高標準的學術傳承,以及英國崇尚科學、崇敬學者的傳統有關。
其實,在英國,能夠與「盧卡斯數學講座」齊名的還有一個講席,那就是「卡文迪許實驗室教授」。卡文迪許實驗室是全球頂級實驗室,也是劍橋大學的物理系所在,因此,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教授也相當於 系主任,同樣只有在物理學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科學家才能勝任。這一點與「盧卡斯講座」有異曲同工之妙。
卡文迪許實驗室
其一,盧卡斯講座是名流設立,經領導人批准,並且有專門基金支持。因此,該講席的設立,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並且由地產物業每年出資支持。有了自上而下的支持,也有了充足的資金,才能讓「盧卡斯講座」有了堅實的基礎。
其二,盧卡斯數學講座對出任的教授進行嚴格篩選。三百多年的時間裡,盧卡斯講座長期保持絕對標準,同一時間只有一個人擔任教授,並且只有取得極高成就的人才能當選。講座所涉及的領域從一開始的數學,拓展到自然科學領域,所講授的內容一直處於學術前沿。
其三,英國一直對於自然科學抱著極高的熱情和敬意。英國人一直崇尚自然科學研究,其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在教育和學術研究方面長期保持世界領先。而曾經擔任盧卡斯講座教授的艾薩克·牛頓,也憑藉其發現運動三定律、萬有引力等成就,成為第一個獲封「爵士」的科學家,愈加激發了人們對於「盧卡斯教授」的敬意。
後來,英國憑藉工業革命成為「日不落帝國」,使英國人對於科學的重視進一步提升。在這樣豐厚的學術土壤裡,盧卡斯講座能夠保持百年常青,也就不足為奇了。
艾薩克·牛頓
中國何時擁有自己的「盧卡斯講座」?
今天,我們國家推出「長江學者工程」,也是希望能夠培養更多國際頂尖的學科帶頭人。然而,中國的大學還是缺少「自發」形成的傳統,缺少一個像「盧卡斯教授」一樣的學術領袖,來代表中國學術界在國際上發聲。
誠然,每個國家有自己的文化傳承和積澱,我們也未必需要有「盧卡斯講座」一樣的講席,但我們所缺乏的,不只是有這樣成就的人才,更多的是對於科學真理的敬意,以及探究科學原理的執著和熱情。我們的文化主張「積極入世」,不少投身自然科學研究的人,也沾染了一些「功利」的心態。這會不會也是影響我們走向科學巔峰的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