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生清華」微信公眾號
大學,大師之謂也。
然大師能聚於一方,立教興學,更需良好制度作為基礎。
諾貝爾獎獲得者、圖靈獎獲得者,還是長江學者……提起清華大學的師資建設,往往是這些學術牛人和科研大咖最引人注目,清華用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獻禮第三十四個教師節,以制度重塑尊師重教之基。
又到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每到這個金秋時節,學校裡都會舉辦各種活動表達校友、在校學生對老師的感激與懷念,也激勵廣大教職工不斷提升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傳承「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清華教師精神和情懷品格。
在清華歷史上,有很多優秀教師和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而無數清華學子也從他們為師從教、立德樹人中獲益終生。為了感念恩師,清華校友常常不僅每年返校看望恩師,近年來更還開始通過用捐贈以恩師的名字命名的獎助學金、獎教金的方式,在支持學校人才培養和師資建設的同時,使恩師之風骨在學生中廣為流傳:
為了紀念土木系傑出教授盧謙先生,由盧先生的學生發起設立的「盧謙勵學勵教基金」;
為了紀念蕭樹鐵先生對推動中國應用數學事業發展及人才培養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而設立的「蕭樹鐵應用數學基金」;
為紀念大學語文名師王步高,一位入學20年的清華校友匿名發起設立的「王步高教育基金」等等。
而今年的教師節就有經管學院校友李佳林,不僅在教師節當天為恩師獻花祝福,更以老師的名字命名設立「李端敏獎學金」和「黎詣遠獎學金」,感念李端敏和黎詣遠兩位恩師。
「校友通過設立以老師名字命名獎學金這一特殊的方式,不僅寄託了清華人對老師的感激和緬懷之情,更是激勵學弟學妹勤進學業,讓清華的優良傳統和美好品質能夠薪火相傳」,副校長、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楊斌在儀式上表示。
李佳林向李端敏、黎沙獻花 常志東 攝
與此同時,在工字廳,王淙、英諾天使基金、北京地平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捐贈支持計算機系設立冠名教授基金。無論社會發展怎樣變化,教育的重要性始終不變。習總書記在上午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全黨全社會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計算機系冠名教授基金的設立不僅是在教師節為計算機系60周年獻上的賀禮,更揭開了清華大學全面推進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的序幕。
計算機系率先獲得冠名教授基金捐贈 曹文鵬 攝
清華大學以捐贈全職講席教授的方式支持學校人才隊伍建設始於2001年。清華大學90年校慶之際,學校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而世界一流大學,離不開世界一流的師資。為了能吸引一批國際上知名的學術大師執教清華,清華大學決定設立講席教授制度,成為學校順利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的一種重要舉措。
2001年2月14日,清華大學校務會議通過了《清華大學講席教授試行條例》,擬通過設立講席教授基金,招聘世界著名學者來校執教。海內外眾多友好人士和企業慷慨捐贈,使學校許多院系通過設立講席教授基金,為服務高水平師資的發展,特別是海內外優秀人才的引進,發揮了重要作用。清華大學也成為國內首個設立捐贈講席教授基金的高校。
作為學術帶頭人,講席教授應領導制定相關學科的學科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開展對學科前沿或國民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研究課題,為相關學科向世界一流發展作出貢獻;講授本科生或研究生課程,指導培養研究生,參與課程結構、內容和教材的建設;指導青年教師,與校內教師合作,開展相關學科的前沿或跨學科的高水平研究。聘期內在相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工業工程系講席教授薩文迪博士與清華大學原校長顧秉林合影
在講席教授基金的大力支持下,講席教授制度在清華也的確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校已經聘請了31個講席教授(組),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姚期智教授(高等研究中心)、普渡大學薩文迪(工業工程系)、哈佛大學何毓琦教授(自動化系)、巴黎十一大講席教授團組(數學系)等100餘名世界一流大學的教授、副教授來清華工作。實踐證明,當初創設講席教授制度的設想是完全正確的,對促進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成長、國際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並直接推動學校相關學科向世界一流水平邁進。
Barral教授作報告
自2001年設立講席教授基金以來,學校獲得了包括曹光彪、香港溢達集團、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遠洋運輸(集團)、聯想控股有限公司、中國銀河證券、清華控股、同方公司、誠志股份、啟迪股份、安彩集團、譚兆慈善基金、李澤楷、曹興誠、餘昆、樊麗真等個人和企業的大力支持。
2016年,清華校友、北京崑崙萬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亞輝學長向母校捐贈留本基金2000萬元;4月28日,巴西華僑詹家駿在工字廳捐贈設立全職講席教授基金。
愛國華僑詹家駿捐贈全職講席教授基金
2018年,為進一步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提升人才培養和學術科研水平,清華大學決定全面推進全職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制度,在校內外聘任全職講席教授,並通過冠名講席教授、冠名教授兩種形式予以支持。
關於講席教授
美國高校設立的講席教授(Chair Professorship),通常是位於正教授(Full Professorship)之上的一個頭銜,獲此頭銜的學者都是在各自領域特別傑出且成就非凡的教授。在現代大學制度的發源地德國,一個講席就意味著一個研究領域,而講席教授其實就是這個研究領域的整體負責人,其學術和科研實力及特色自不待言。
在英國,一般而言,教授(Professor)就相當於美國的講席教授,學位地位居於主要側重於研究而非教學的「研究員」(Reader)之上,也是最高的學術頭銜。英國歷史上,曾經設有若干「敕命教授講席」(Regius Professor),獲得者往往是學術界的翹楚。
而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數學教授講席」(Lucasian Chair of Mathematics)更是世界馳名。該席位的授予對象均為數理領域最為傑出的研究者,同一時間只授予一人,其擁有者被尊稱為「盧卡斯教授」(Lucasian Professor)。從1663年接受國會議員亨利·盧卡斯的遺贈設立至今,350年來,擔任過這個席位的科學家包括伊薩克·牛頓、保羅·狄拉克和史蒂芬·霍金等。
與接受捐贈設立的「盧卡斯數學教授席位」相似,美國的講席教授席位也與社會捐贈密切相關。在美國大學積極尋求社會資源以維持生存、參與競爭和促進發展的大背景之下,講席制度與社會捐贈和現代基金管理制度相結合形成的「捐贈講席」模式,已然成為美國知名大學引進社會資源,留住一流學者、鞏固學術實力、提升教學質量和學校社會影響力的有效手段。
不同的大學在捐贈講席的管理建構上不盡相同,體現了很大的靈活性。原則上,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可以成為美國捐贈講席的捐贈方,包括校友、公益基金會、企業家、企業、政府部門等。講席教授對初始捐贈金額都有最低要求,這是綜合考慮初始資金的投資規模效應與投資收益率所作出的必要規定。
為了鼓勵捐贈,大學會賦予捐贈講席者冠名權,在不違反法律法規以及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大學最終決定具體的冠名方案。一般而言,冠名可以是捐贈者自己的名字,也可以是其家庭成員、企業、基金會或想要紀念的其他人或組織機構的名字。
文字 | 教育基金會 彩雯
編輯 | 高麗瑩
(清華新聞網9月12日電)
編輯:華山 審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