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提芬.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是數學與理論物理學系物理學家,出生於英國牛津,畢業於劍橋大學,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和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宇宙之王」。 曾為榮譽盧卡斯數學教授。2015年7月20日,霍金啟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外星智慧生命的搜索行動,次年1月,霍金獲得盧德獎。
童年的霍金從小就不愛運動,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用一些廢棄用品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
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當時,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他只能活兩年,其後的日子是在堅強中度過的,也許堅強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是在考驗我們是不是勇敢的來面對困難吧。
堅強而多才的霍金在23歲時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在霍金研究期間他發現了黑洞輻射或霍金輻射
他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場論和熱力學統一在一起,其為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
1973年以後,他的研究轉向了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是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例如,空間-時間在普朗克尺度下不是平坦的,而是處於一種粉末的狀態。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因果性受到破壞,因此使不可知性從經典統計物理學、量子統計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個層次。
1980年以後,霍金的興趣轉向了量子宇宙論,提出了能解決宇宙第一推動問題的無邊界條件。2004年7月,他承認了自己原來的「黑洞悖論」觀點是錯誤的。《時間簡史》的副題是從大爆炸到黑洞。史蒂芬·威廉·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裡,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裡,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斷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空間正是起始於此。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已經相當完備了。
1985年,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徹底剝奪了說話的能力,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
從(時間簡史:大爆炸到黑洞)和 (果殼中的宇宙)……霍金輝煌而出色的人生總是伴隨著失敗和挫折。
2009年4月6日,霍金因病取消外訪,同月20日因病送院治理,情況欠佳。
2012年1月傳出因臉部肌肉惡性萎縮,已嚴重影響其表達能力,並有可能使他無法發出獨特的「電腦聲」。
2012年,霍金在趙曉凱收藏北京奧運火炬上蓋上了兩枚金色指紋,並題詞:「為了人類長期生存,為了世界和平,我們需要銷毀所有核武器」
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歲。霍金逝世後,引發全球各界悼念。
21歲後的霍金憑藉著堅定的意志帶著身體的殘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世上的這種人數不勝數:一生在黑暗中度過的海倫.凱勒,微笑面對人生的桑蘭,不向困難屈服的張海迪……他們的一個個事跡都令我們感動,令我們敬佩,令我們心靈一震。霍金的身體雖然殘疾的,但他的心靈卻不殘疾。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再一次學術報告會上,一位女記者問了霍金一個尖銳的問題:「霍金先生,您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而霍金的回答更是讓人心靈震顫:「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我愛和愛我的家人……」
命運壓不垮一個人,只會使人堅強起來。霍金就是這樣的一位典型人物。我的命運比霍金好多了,所以我更應該珍惜現在,珍惜未來,努力前進,將來才能打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