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霍金 艱辛而又快樂的一生

2020-12-05 孤兒與人文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

童年的霍金

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父親弗蘭克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1930年畢業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

1942年1月,納粹德軍幾乎夜夜不停地轟炸英國倫敦。這迫使霍金一家搬離海格特的家園遷到牛津避難。他們在霍金誕生後又回到了倫敦。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用一些廢棄用品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霍金畢業於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和劍橋大學(Uni

畢業的霍金

versity of Cambridge),並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畢業的霍金

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當時,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他只能活兩年,可他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

1973年,他考察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天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最後以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或霍金輻射(包括de Sitter空間中的霍金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廣義相對論、量子場論和熱力學統一在一起,其為彎曲時空中的量子場論。1973年以後,他的研究轉向了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是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例如,空間-時間在普朗克尺度下不是平坦的,而是處於一種粉末的狀態。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因果性受到破壞,因此使不可知性從經典統計物理學、量子統計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個層次。

1980年以後,霍金的興趣轉向了量子宇宙論,提出了能解決宇宙第一推動問題的無邊界條件。2004年7月,他承認了自己原來的「黑洞悖論」觀點是錯誤的。《時間簡史》的副題是從大爆炸到黑洞。史蒂芬·威廉·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裡,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裡,他指出,黑洞因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斷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空間正是起始於此。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已經相當完備了。

1985年,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徹底剝奪了說話的能力,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

2012年,霍金在趙曉凱收藏北京奧運火炬上蓋上了兩枚金色指紋,並題詞:「為了人類長期生存,為了世界和平,我們需要銷毀所有核武器」(to ensure the long term survival of the human race we need to disarm all nuclear warheads and promote world peace!)。

霍金的成就是偉大的,但光鮮背後也有著疾病的折磨。

霍金患有一種不尋常的早發性和慢發性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這種疾病俗稱漸凍症。這疾病開始於霍金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最後一年,那時,他發現自己動作越來越笨拙,時常不知緣由地摔跤,划船也變得力不從心。有一次,他還從樓梯上摔下來,頭先著地,造成暫時的記憶力輕微喪失。在劍橋大學時,狀況更加惡化,他的講話有些含糊不清。霍金的父母親也注意到他的健康問題,帶他去看專科醫生。在21歲時,醫生診斷其患有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只有兩年好活,但是,兩年光陰飛馳而去,他仍舊活著。

霍金不願對惡疾低頭,甚至不願接受任何幫助。他最喜歡被視為是科學家,然後是科普作家,最重要的是,被視為正常人,擁有與其他人相同的欲望、幹勁、夢想與抱負。

2018年3月14日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只是眾多平淡日子中的一日罷了,但對整個人類來講,它確是一位科學巨星隕落的時刻。雖說天空中從不缺少星辰,但少一顆就真的沒了。畢竟這個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跨越國界成為人們共同的大師。

不向生活低頭

讓我們向大師致敬

相關焦點

  • 霍金的一生
    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的乳名是史蒂芬·威廉·霍金,他於1942年誕生在牛津,而不是在位於倫敦北部的家中,這是因為家人覺得在戰爭中去牛津生孩子更為安全。1963年的時候,也就是霍金21歲的時候,他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正是這個病讓他最終一生都得靠輪椅來行動。
  • 3分鐘帶你回顧霍金的一生
    個人遭遇  史蒂芬·威廉·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出生於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紀念日。霍金是否是伽利略的轉世這點不得而知,但可以知曉得確是天妒英才。霍金的一生充滿著坎坷與不幸。  霍金出生在一個戰亂的年代,兒童時代的他為躲避德國法西斯對英國倫敦的轟炸,不得不背井離鄉。
  • 霍金堅強的一生
    2015年7月20日,霍金啟動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外星智慧生命的搜索行動,次年1月,霍金獲得盧德獎。 童年的霍金從小就不愛運動,幾乎所有的球類活動他都不行。童年時的霍金學業成績並不突出,但喜歡設計極為複雜的玩具。據說他曾用一些廢棄用品做出一臺簡單的電腦。 霍金在17歲時進入牛津大學學習物理。
  • 15張照片回顧霍金教授的一生
    ——史蒂芬·威廉·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出生於英國牛津,他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也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   昨天,一條消息刷遍朋友圈:霍金已經離開了世界,享年76歲。
  • 霍金的一生到底多有趣?
    況且,霍金的樂觀和開朗是出了名的,上了歲數的都知道,除了《霍金傳》、《萬物理論》重現霍金一生之外,觀眾第一次從「影視類」作品中見到霍金本尊,應該是《生活大爆炸》。如果你想探究霍金一生在學術上的造詣,那推薦看《霍金傳》;如果你想一探霍金生平愛情等花邊新聞,那推薦《萬物理論》。
  • 紀念霍金去世一周年,簡單介紹霍金的一生
    紀念霍金去世一周年,簡單介紹霍金的一生霍金的身世:霍金全名:史蒂芬.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是繼愛因斯坦霍金畢業於劍橋,也在劍橋結束了自己的一生。1988年,霍金的巨著《時間簡史》發行了。當時的銷量十分火爆,也被後來翻譯成各國語言。2001年,霍金的又一部作品,《果殼中的宇宙》出版發行了。該本書和以前的作品非常的相似,都是用來訴說宇宙的起源。
  • 霍金的生平事跡介紹 霍金一生作出了哪些貢獻
    史蒂芬霍金作為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他在宇宙學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大家第一次認識到霍金也是從他身殘志堅的故事開始的。那麼霍金一生作出了哪些貢獻,就讓我們看下霍金的生平事跡吧。
  • 一張圖看完霍金的一生
    作者:富書,來源:富書(ID:zhongchoudushu)今天是愛因斯坦的生日,但《時間簡史》作者、英國物理學家霍金先生卻在劍橋家中去世了,享年76歲。不管怎樣,我們都願意帶著最真摯的崇敬之情去回顧他的一生。《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 霍金的輪椅會說話:能模仿霍金嗓音,靠面部肌肉收縮就能猜單詞
    (央視財經《財經人物周刊》)他坐著輪椅跳舞快樂如孩子一般,出演各種電視劇,人們笑聲不斷,三次來華,兩次登上了萬裡長城,出版多本風靡全世界的科學著作。如果不是事先了解霍金,我不會相信這些事是一個全身癱瘓、肌肉萎縮、無法發聲的人做的,霍金之所以能做到這些事情很大程度歸功於他的高科技輪椅。「飆輪椅」的霍金霍金患病後坐上了輪椅,卻常常「飆輪椅」,速度和靈活度令人詫異。
  • 在輪椅上過了一輩子的霍金,是怎麼擁有三個孩子?原因其實很簡單
    在輪椅上過了一輩子的霍金,是怎麼擁有三個孩子?原因其實很簡單霍金是這個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這樣說想必是沒有異議的。不幸的是霍金於2017年的時候離開了人間,幸運的是他還有三個子女在世,證明他來這個地球上也曾經很好的生活過。
  • 28張舊照,回顧霍金一生.
    史蒂芬·霍金是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著有《時間簡史》《果殼裡的世界》等書。回顧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霍金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年輕的時霍金在大學裡。1965年,霍金與簡結為夫妻。跟簡結婚徹底改變了霍金的人生。他不但沒有死掉,而且活得蠻有激情和活力。
  • 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霍金頑強的一生觸動了我
    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霍金頑強的一生觸動了我這是我讀過非常有意義的一本書,這本書裡的主人公讓我懂得了生命竟如此的頑強,命運竟如此的多舛,他在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賽跑,在短暫的生命之旅中把自己最珍貴的知識留了下來,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
  • 回顧霍金一生中的重要時刻
    回顧霍金一生中的重要時刻艾姆布蘭斯傳媒霍金患病後,全身逐漸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機可以活動。但在此期間,霍金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憑藉其成就,霍金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
  • 盤點物理學家霍金一生偉大成就
    物理學家霍金在2018年3月14日去世了。今天這篇文章咱們梳理霍金的一生在物理上到底做了什麼?它的成就到底有多大?所以霍金在物理學上第一個成果就是推翻了穩恆態宇宙模型,建立了大爆炸宇宙模型。在這之後,霍金的成果就是跟數學家彭羅斯一起在1970年左右做出來的。關於黑洞的兩條新證明,一個是基點定理, 另一個新的證明就是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
  • 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偉大一生
    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的偉大一生
  • 回顧霍金一生主要成就
    萎縮的肢體與奔放的思維構成了霍金強烈的人生衝突,而《我的簡史》中,霍金對於自己幾乎在輪椅上度過的一生沒有鋪張的描述,仿佛患病這件事對於他而言,只是自己生存的一個形態確診後霍金不僅認識到自己「反正都要死,不妨做一些好事」,即便從此癱瘓了,只能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但霍金還硬是挺過來了,還收穫了愛情與婚姻,並一直活到了76歲。霍金23歲就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做研究。在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他對於黑洞的研究開始。他考察了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當時黑洞受到輻射慢慢變小,而溫度越來越高,最後以爆炸而告終,這次實驗完全失敗。
  • 霍金的一生成就卓著,晚年更是頻出「驚人言論
    * 霍金的一生成就卓著,晚年更是頻出「驚人言論」,36氪和你一起,回顧這位大師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最後的話。2018.03.06「即使宇宙毀滅了,至少也還有200億年。1942—2018我們也找到了霍金生前的一些舊照帶你回顧他不平凡的一生1965年,23歲的霍金獲得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1964年10月,霍金與第一任妻子簡結婚1990
  • 霍金為什麼說女人是他一生中的迷?
    「霍金」偉大的物理學家、人類科學的佼佼者、物理系狂人,就是這樣的一個名人也有被問題所困擾的時候。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不經表示"女人是他這一生中最大的一個迷",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霍金在他的一生中有過兩次婚姻,而失敗的婚姻讓他覺得他不了解女人,更不知道女人到底是什麼,更不知去如何了解一個女人。他也坦然承認在一天時間裡大部分是用來想女人的,因為不了解所以他更為感興趣,以至於表示對於女人這個迷他解不開也挺好!
  • 被譽為近代最偉大科學家的霍金,為何一生無緣諾貝爾獎?
    霍金1942年1月8日,霍金在英國牛津出生,在這一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的忌日。這一切,似乎都昭示著這個小生命的不平凡。10歲時,他參加了英國的11+考試,這是一種為兒童劃分等級的智力測驗,測驗結果會把學生分成ABC三個等級,而霍金只能勉強被劃到A級。而他在班級中的成績更是差強人意,從未排到前一半,他的作業總是非常不整潔,老師對他的書寫感到絕望,甚至有個同學用一袋糖果打賭:霍金將來會一事無成!
  • 天賦異稟「宇宙之王」霍金,一生共養育三個孩子
    後來,因為霍金在學術上又得了一個獎,他們買了一輛汽車,於是簡可以開車將霍金送到辦公室或講課處附近。每次停車後,羅伯特就衝出汽車,穿過彎彎曲曲的道路跑進課堂,坐到最後一排。於是出現了一個有趣的場景:每次羅伯特一露面,課堂裡的學生就知道霍金再過5分鐘必然走進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