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與你同一時代,何其幸
紀念一個偉大的靈魂
今天又將成為歷史上的一天,2018年3月14日,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生於伽利略忌日,卒於愛因斯坦誕辰,享年76歲。
其實在很多人眼裡,他是神一樣的存在啊。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他的著作、他的故事、他的幽默,都多次衝破了科學與普通大眾之間的隔閡。
他的愛情故事還曾被拍攝成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萬物理論》,主演是小雀斑 埃迪·雷德梅恩。
斯人已逝,
讓我們來用9個單詞,講一講他這輝煌而曲折的一生吧。
霍金的父母是倫敦人,但是他出生的地點卻是牛津,這是因為當時是1942年,正是二戰之中,父母認為住在倫敦太危險了,所以特地去牛津生下了他。
他之後就讀的大學便是牛津大學,當時他17歲,修讀的是物理學,並最終以自然科學類的一級學位畢業。
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的乳名是史蒂芬·威廉·霍金,他於1942年誕生在牛津,而不是在位於倫敦北部的家中,這是因為家人覺得在戰爭中去牛津生孩子更為安全。
1963年的時候,也就是霍金21歲的時候,他被診斷出患有運動神經元病,正是這個病讓他最終一生都得靠輪椅來行動。
也正是在得到診斷的同一年,他開始了自己對宇宙學的研究,人類的物理學史進入了一個新的篇章。
當霍金教授被診斷出運動神經元病的時候,醫生說他只有兩年的時間可活了,而他當時只有21歲。在同一年,他開始在劍橋大學研究宇宙學。
在霍金被診斷出頑疾之前,他遇到了自己的此生摯愛——簡·王爾德。
簡雖然知道霍金身患重病、壽命縮短、有癱瘓的風險,但依然選擇與他訂婚,並最終在1965結婚;而這一年正是醫生曾經預言霍金會死的那一年。
婚後,簡與霍金生育了3名子女,Robert、Lucy 和 Timothy
不過,之後生活的困難程度完全超出了兩人的想像,在幫助霍金對抗病魔的過程中,簡自己也因為不堪重負而患上了抑鬱症。
絕望中的她將信念寄託於宗教,而這與霍金無神論的信仰是相衝突的;最終,他們在1997年離婚,一段32年的婚姻宣告結束。
在1999年,她基於這第一段婚姻撰寫了一本自傳《撼動星辰的樂章:與史蒂芬一起的日子》。在霍金與他的第二任妻子離婚後,簡與他成為了工作伴。
黑洞在霍金一生的研究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他博士畢業後,便在劍橋大學以研究員的身份研究廣義相對論和黑洞,他的很多重大成就都與黑洞有關。
1973年,他發現本來被認為「吸收一切」的黑洞其實能夠向宇宙中輻射能量和粒子,這種輻射後來被命名為「霍金輻射」。
他發現黑洞不光能向太空中溢出能量和粒子,甚至還能爆炸。這個發現於一年後被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現在這個理論被稱為「霍金輻射」。
1985年,霍金因為肺炎住院了,當時的病情很嚴重,已經危及了生命。
醫生最終救活了他,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卻永久失去了自己的聲音。
在因肺炎而於日內瓦住院後,醫生保住了他的性命,但在過程中不得不進行一項讓他永久失聲的手術。後來,有人幫忙開發了一套語音合成器,這才讓他又有了「說話」的能力。
霍金這一生最廣為人知的著作,應該就是《時間簡史》了,這本1988年出版的通俗化科普讀物讓許多人能夠一窺宇宙的終極秘密,在20年裡賣了1000萬冊。
在《時間簡史》中,霍金用非技術性的語言描述了宇宙的結構、起源、發展以及最終的命運;這些正是天文學和現代物理學研究的課題。
他談及了時間與空間這樣的基本概念,也講了宇宙的基本組成單元(比如夸克),還講了那些統御宇宙的基本力量(比如引力)。
他在書中討論了兩個主要的理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學。現代科學家正是用它們來解釋宇宙的。
霍金第二出名的著作應該就是《果殼中的宇宙》了,這本書出版於2001年,比《時間簡史》晚了13年。
與《時間簡史》一樣,這又是一本面向大眾的科普讀物,霍金在書中極力用最直白的語言向普通人講述物理學最前沿的進展。
他在書中講述了現代物理學的歷史和基本原理。這本書被普遍認為是1988年那本百萬級暢銷書《時間簡史》的續作。
這個詞不光能概括霍金一生的研究,而且能概括愛因斯坦,甚至能概括整個現代物理學。
現代物理學已經精煉出了幾大簡潔而精妙的理論體系,例如解釋宏觀世界的牛頓力學、解釋星際尺度的廣義相對論、解釋微觀尺度的量子力學;但是,這些理論都各有分野,它們都無法解釋超出自己尺度的現象。
現代物理學一直在努力組建一個統一的理論、來找到這些理論體系深層更本質的聯繫;而這也是霍金一生努力的目標。
他試圖將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理察·費曼平行宇宙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個能解釋宇宙中一切現象的萬物理論。
霍金的一生是艱難的,但也是充實的,這一點不管是對他本人還是對全人類來說都是如此。
最後,讓我們用一句他本人的話來結尾吧:
I have lived with the prospect of an early death for the last 49 years. I’m not afraid of death, but I’m in no hurry to die. I have so much I want to do first.
過去49年,我一直與早亡的預期相伴而生。我並不害怕死亡,但我並不想急著去死,因為我還有很多事情想先做完。
不知道他走的時候是不是已經沒有遺憾了。
生前不能行走於地球,希望此時他已能遨遊宇宙。
(與《生活大爆炸》劇組一同緬懷)
教育熱線:0716-8452747 13387185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