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的履歷作為教材被收錄在中學英語課文上,當時很震驚:都這樣了還在堅強地活著;
《時間簡史》,全書共十二章,講的全都是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晦澀卻美好,獨特的科技美學,一般人無法領悟;
小雀斑憑藉《萬物理論》飾演霍金,拿下了第87屆奧斯卡影帝;
前年,霍金在新浪開了微博,一瞬間關注破千萬。
以上是碗哥對霍金僅有的四點認知。
「如果生命無趣,那它就是悲傷的」
今天中午科學巨匠去世的消息傳來,朋友圈一時間多出了不少物理學家,大家悲痛、遺憾,恨不能陪霍金一起飛向天堂。
其實碗哥倒覺得大不必難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霍金擺脫了輪椅,飛向了群星;能把學問做到極致的人,早已參透生死了吧。
牛頓、蕭邦、特斯拉、莫奈、愛因斯坦......
況且,霍金的樂觀和開朗是出了名的,上了歲數的都知道,除了《霍金傳》、《萬物理論》重現霍金一生之外,觀眾第一次從「影視類」作品中見到霍金本尊,應該是《生活大爆炸》。
作為鼻祖級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拍了十季,豆瓣部部在9分以上。
有人問搞嚴肅科學的霍金怎麼會跟這幫孩子搞在一起,哈哈,那是因為你不了解這位科學怪人啊。
《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第二十一集和第八季中,霍金分別以本人出鏡和視頻錄製的方式,客串了一把,有網友把這些片段剪在了一起,儘管輪椅限制了霍金的動作戲,但「狂懟謝耳朵」的片段經久不衰啊。
這是一段霍金幫謝耳朵批改論文的劇情。
平民謝耳朵見到霍金本尊,受寵若驚「見到您真是太榮幸了!」。
想不到的是,霍金同學懶洋洋地回復了一句「我知道」。
接著,謝耳朵再次客套「感謝您抽時間來看我!」
霍金自謙中帶著嘲諷地說「樂意之至」。
哈哈,大家一定想不到,博學如霍金竟是這麼一副高冷的樣子。
這種冷幽默也貫串了整個片段。
比如,誇讚謝耳朵論文中的某個觀點很精彩,有曠世奇才的潛質。
謝耳朵也順著杆兒往上爬,解釋說這是「洗澡時的靈感」
然而下一秒,霍金抬起眼睛,撐開雙眼皮說:「可惜那是錯的」。
謝耳朵連忙解釋:「不可能,我不會犯低級錯誤」。
霍金找到話裡的漏洞:「你的意思是我錯咯?」
言外之意,你一個沒畢業的學生,正在指責科學界的老大咯?
這個梗顯然是杜撰,我們絕對相信剛愎自用的人不可能把學問做到霍金的高度。
但有趣的地方也在這裡,霍金假裝恃才傲物,用普通人都有的口吻去對話,這也證明了他有一顆接地氣的心。
謝耳朵的論文發表後,卻遭到了霍金的攻擊。
摸不著頭腦的謝耳朵視頻連線,打算討個說法。
霍金的回答卻讓人大跌眼鏡——
閒得無聊的霍金故意在網上製造混亂,以此排遣無聊。
怎麼樣,網絡噴子版本的霍金是大家第一次見吧?
被謝耳朵抓了現形,他用了一個「高射炮打蚊子」的回覆迅速潛了水。
沒想到你竟是這樣的霍金!
總之,看完這個視頻,沉浸在霍金去世悲痛中的小夥伴們一定能釋懷。
它從完全有別於科學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霍金的冷幽默多有趣。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另外一張照片。
據說今天有人強行雞湯,愛因斯坦的生辰是霍金的忌日。
嗯,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除了在《生活大爆炸》中的客串,關於霍金的生平,最近幾年活躍在影迷圈的電影有《霍金傳》和《萬物理論》。
如果你想探究霍金一生在學術上的造詣,那推薦看《霍金傳》;
如果你想一探霍金生平愛情等花邊新聞,那推薦《萬物理論》。
看完這兩部影片,你會感嘆,天才就是天才。
就算表個白,都得拉上全宇宙給他背書。
霍金一生兩個愛人。
對於前者Jean,他始終懷著愧疚和感激,儘管沒有和平分手,但霍金內心還是在意對方的;
而對第二任女護士,則是深深的迷戀,他在科學上構建的鋼鐵理論,在這位愛人面前一擊即潰。
除此之外,網上也流傳著一個粗剪版的《霍金傳》。
雖然是流水帳,但霍金離奇而偉大的一生足以讓人生生折服。本片其實是紀錄片而非電影,通過霍金自己的電腦敘述器,講出來的自身經歷,更讓人貼近這個真實的、頑強的、幽默的、浪漫的老頑童。
影片中的一個梗流傳至今。
當霍金與喜劇之王連線時,金凱瑞一時敬仰如滔滔江水,不停地稱讚霍金。
霍金卻絲毫不給一點面子,當面懟:「沒事掛了吧!我忙著看D&D直播」
留下金凱瑞獨自凌亂......
縱觀這位偉人的一生,除了傳奇外,你還能找到很多有趣的片段。
偶爾和家人去劍橋大學刷刷存在,指點指點科學菜鳥們。
陪老婆女兒去皇家歌劇院聽聽音樂,陶冶情操。
跟照顧自己的小護士談情說愛並喜結連理。
陪甩在後面的小青年們上上「衛報」雜誌。
零重力噴氣機怎麼可以沒有我的身影?
咦~
原來浮力這麼好玩兒~
去梵蒂岡見教皇本篤十六世,心情好了就寫寫宗教、神學文章。
見一見美國總統歐巴馬。
2009年8月12日,霍金在白宮接受總統自由勳章。
2014年,他在聖詹姆斯宮與英國女王會面。
在紀錄片《霍金傳》裡,跟卷福、金凱瑞、小雀斑們吹吹水。
《星際迷航:下一代》中客串自己,與牛頓、愛因斯坦一起打牌。
乘著熱氣球度過六十歲生日,潮範兒不輸任何年輕人。
不難推斷,他的有趣來自於常年與病痛作鬥爭。
世界上最好聽的四個字,不是什麼興高採烈或喜笑顏開,而是失而復得。
生命就是霍金失而復得的東西。
對抗病痛是他活著的意義,而在戰鬥中探尋宇宙是他生命的價值。
也許,對於大眾而言,霍金研究的那些科學太過晦澀,普世周期太長;而他樂觀可愛的心態,卻是任誰都可以學習的。
致敬偉人,一路走好。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銳影Vanguard編輯 |碗
▽歡迎轉載,但一定要註明來源和作者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