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盛夏時節,雨水增多,交通事故進入高發時期。根據國際駕駛安全調查顯示,雨天駕車的交通事故率比平常高出大約5倍。毫無疑問,雨天行車,駕駛者需要更高的行車安全意識,否則一旦發生事故,恐會造成難以預料的人身損害以及更大的經濟損失。
為什麼雨天交通事故頻發?
輪胎與地面附著係數降低
「雨天路滑,請慢行」,這句話相信任何一個老司機都再熟悉不過了。無論是在國道、省道還是市區道路,尤其是在高速路上,一旦下雨,交管部門就會在公路旁樹立此警示牌,用以提醒駕駛者在雨天減慢車速。
毫無疑問,行車安全,任何時候最關鍵的就是「慢」,當然這裡的慢並非是一味的壓低車速以致於影響交通,而是做到在道路通暢的情況下不超速,通過路口降低車速。
而在雨天,駕駛員則更需注意這一點,原因就在於雨天道路變得更為溼滑,而輪胎與地面的附著係數,也就是摩擦係數降低,車輛在同等車速之下,雨天的制動距離會加長,轉彎半徑會增加。
案例:
2020年2月27日,韓某某駕駛川W*****輕型普通貨車自新街方向往會東方向行駛,行駛至G353國道3141Km+150m彎道處時,由於路面溼滑導致車輛失控衝向對向車道,與往新街方向由彭某駕駛的川WPS***小型轎車相碰撞,造成兩車受損的一般交通事故。
這是一起典型的雨天道路溼滑,造成車輛轉彎半徑加大,最終導致車輛失控而撞車的事故。
最佳處理方式:雨天行車,進彎之前務必將車速減到合適的速度再入彎,避免進入彎道的速度過快,導致車輛輪胎失去抓地力而推頭失控。此外,更要杜絕在彎道中急踩剎車,否則依舊可能導致輪胎突然失去抓地力。
雨水天視野變差
在雨天行車,由於天空往往會變得陰沉,雨水會造成折射,地面會反光,加上水霧等原因,會導致駕駛者視野變得更差。正因如此,下雨天開車不光是老司機感到頭痛,新手司機更是心驚膽戰。
這個時候,除了行車規範最重要的「慢」之外,適當增加與前車的車距,提前在十字路口減速,避免頻繁變道和急剎車,正確使用燈光,打開外後視鏡加熱以及擋風除霧等功能(前提是車輛有配備),則能降低事故發生的機率。
案例:
2020年6月10日下午17:30分杭州晚高峰,由於下班高峰車流量大,加之陰雨天視線模糊,部分駕駛員在變道前未預先觀察左右方車輛而造成了多車擦掛事故。
正確處理方式:陰雨天城市道路行駛,首先保持與前車足夠的安全制動距離,如需變道則提前打開轉向燈,通過外後視鏡以及車身側面觀察是否具備可變道的時機,如外後視鏡和側車窗被水滴阻礙視野,可以適當打開車窗進行觀察,最終安全變道。
其實,陰雨天影響駕駛者視野最重要的便是水霧,尤其是在高速路段,前車尤其是大車往往會捲起水霧,加之本身視野不好,需要駕駛者避免長時間在大車後面以及與大車並行。
此外,陰雨天還會影響駕駛者提前觀察到高速路面的積水,如突遇高速路積水,切記千萬不能踩剎車,應該雙手緊握方向盤保持車道方向。因為積水會導致車輪摩擦力突然大幅度降低,甚至積水會將車輪與地面隔開,形成所謂的「水墊現象」。
如果車輛在緊急制動過程中一側前輪正常接觸路面,一側輪胎遭遇「水墊現象」,遭遇「水墊現象」的車輪會瞬間失去摩擦力,車輛就會向有正常摩擦力的方向跑偏,造成車輛失控發生二次碰撞。
通過以上兩個案例,雨天行車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輪胎與地面附著係數降低以及駕駛者視野變差兩大點。當然,這其中還有速度過快、積水等眾多因素。
車輛及人為原因
除此之外,雨天事故頻發還跟車輛本身、駕駛員操作方式等息息相關。
比如在車輛方面,如今ABS防抱死剎車系統已經成為了汽車的標配,其作用就是在汽車制動時,自動控制制動器制動力的大小,使車輪不被抱死(失去抓地力),處於邊滾邊滑(滑移率在20%左右)的狀態,以保證車輪與地面的附著力在最大值。
但對於一些年代比較久遠的老車型來說,ABS防抱死剎車系統有可能就沒有配備。這樣的車遇到剎車力度較大的時候,輪胎就會抱死,方向盤轉不動,而車輛由於慣性繼續往前衝,容易失控,一些重心較高的車子甚至會翻車。
這樣的車型,毫無疑問最大的忌諱便是踩急剎車,而正確的操作方式便是點剎,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輪胎抱死,從而減少事故發生。而配備了ABS系統的車輛,駕駛員只需緊握方向盤,一腳剎車踩到底即可。
除了ABS系統之外,另一個影響行車穩定性及安全的配置便是ESP/ESC等車身穩定系統,目前大部分新車型出廠已經得到了標配,但這項配置並非國家強制性配置,所以對於一些售價低廉的車型來說,就有可能沒有配備。
雖然對於大多數駕駛者而言,ESP車身穩定系統用到的機率較小,但有它總比沒有好,況且如今的ESP車身穩定系統還融入了更多先進的駕駛輔助功能,進一步提升了車輛的行駛穩定性,有了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側滑、甩尾等車輛失控狀態。
所以,對於消費者而言,選購汽車儘量避免沒有搭載ESP等車身穩定系統的車型,就算是多花幾千大洋也是值得的。當然,在如今的科技時代,越來越多的新車出廠就標配了眾多主動駕駛安全功能,這些配置都能極大起到預防事故的作用,這也是時代進步科技帶給汽車用戶最大的益處。
而在頻發的雨天交通事故中,由於駕駛員甚至其他交通參與者的原因導致的事故也是屢見不鮮。其實,在這方面主要還是由於駕駛者以及其他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意識不足所導致的。所以,任何一個人都是交通安全的參與者,提升每一個人的交通安全意識勢在必行。
雨天駕駛還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具備哪些技巧?
正如開篇所言,盛夏時節雨水偏多,這個季節往往會因為雨水增多引發眾多自然災害,比如塌方、泥石流、山體滑坡、洪水等。因此,這個季節需要儘量避免開車前往地質災害較多的山區。
而在城市用車之時,若發現前面城市道路、橋洞、隧道等地段積水嚴重,切記不要嘗試挑戰通過積水。而在雨水多的城市,或者是容易內澇的城市,平時停車儘量停到高地勢區域,儘量為自己的愛車購買一份涉水險(屬於附加險)。
涉水險主要是保障車輛在積水路面涉水行駛或被水淹後致使發動機損壞可給予賠償。但購買了涉水險的車主,也有幾點需要注意,如果被水淹後車主還強行啟動發動機最終造成了損害,那麼保險公司將不予賠償。
此外,關於陰雨天行車燈光的使用,由於雨天視野較差,及時開啟示寬燈和近光燈,其作用並非僅僅是為了給車輛前方照明,更重要的是讓其他交通參與者能夠注意到你。水霧較重、能見度較低時,可開啟霧燈,因為霧燈的黃色光波長,穿透力是最強的,這樣更容易讓別人注意到你。
除了以上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之外,駕駛者雨天安全出行的前提便是在上車啟動前觀察車輛的車燈、雨刮器、制動系統以及輪胎等,如有發現車燈不亮、雨刮器損壞、剎車片/盤磨損嚴重、胎壓不足或磨損嚴重等問題就必須及時處理,避免雨天行車中出現問題。
引用《流浪地球》中的「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來作為文章最後的警示,人人都是交通安全的參與者,加強交通安全意識,不斷提升自身駕駛技巧,勢必將降低事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