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統是負責人體排洩的重要系統,它如同下水道一樣將身體中排洩物通過尿液從體內排出,使身體不受到廢棄物的堆積。如果泌尿系統發生病變,身體中的水分無法通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那麼人體勢必會引發其他系統病變。例如由於鉀離子在體內的瀦留,改變了身體的鈉鉀離子的平衡,會引發高鉀血症。其次因為體內多餘的水無法排洩,導致身體負荷加重,循環系統會受累……等病變。因此泌尿系統的發生病變時我們需要格外注意,那麼泌尿系統有哪些器官組成?發生病變時有哪些症狀?
泌尿系統的組成
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組成。其中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對生命維持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的生理功能是生成尿液,用來排洩代謝的產物和調節體內的水、電解質和酸鹼代謝的平衡。
病變症狀
1腎性水腫:這是腎小球疾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這種水腫按照發病的機制來區分又分為,腎炎性水腫和腎病性水腫。
①腎炎性水腫:主要表現為腎小球的濾過率下降,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想對比之正常。形成球—管失衡,導致水鈉瀦留引起水腫,血壓容易升高。這種水腫一般從臉部開始發生,嚴重者會波及全身,但手指按壓,凹陷不明顯。
②腎病水腫:主要表現為長期排洩出大量的蛋白尿,造成的血漿蛋白減少,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液體從血管內進入組織間隙,發生水腫。由於水鈉失衡導致腎臟分泌的醛固酮開始作用,抗利尿激素分泌升高,水腫加重。這種水腫常開始於下肢部位,有全身性、體位性和指壓凹陷性,有時血壓不會升高,也沒有瘀血的症狀。
2、尿路刺激徵:這是指膀胱頸部和膀胱三角區受到炎症或機械刺激而引起的尿頻、尿急、尿痛,還會有排尿不盡及下腹部墜痛感。
3、腎性高血壓,腎臟疾病常常伴有高血壓,因此稱為腎性血管型和腎實質性兩類。腎性血管型較少見,腎實質性高血壓比較多見,主要是由於急性或者慢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盂腎炎、慢性腎衰竭等實質性疾病引起。終末期的腎臟病伴有高血壓者在整個疾病比例內較高,達到80%。
4、尿異常:其中分為尿量異常、蛋白尿、血尿、白細胞尿和管型尿。
①尿量異常:正常人體每天需要排尿1000—2000M毫升尿液,平均在1500毫升。而尿液生成量是取決於腎小球的濾過率和腎小管的重吸收量。因此腎臟疾病患者在尿量異常上分為少女、無尿、多尿和夜尿增多。
(1)少尿和無尿:少尿是指每天尿量少於400毫升,所每天尿液少於100毫升則稱為無尿。少尿與血容量不足和腎血管痙攣引起較多,無尿常見於急慢性腎衰竭、尿路梗阻等因素引起。
(2)多尿:這是指每天尿量超過2500毫升。常見於腎小管功能不全、糖尿病、尿崩症和溶質性利尿。
(3)夜尿增多:一般是指夜間尿量超過白天尿量或者夜間尿量超過750毫升,提升腎小管濃縮功能減退。
②蛋白尿:這是指每天尿蛋白含量超過150mg,實驗室檢查蛋白質定性實驗呈陽性反應。其中分為6類。
(1)腎小球性蛋白尿:最常見。這是由腎小球濾過中發生病變引起。常見於各種腎小球器質性疾病。
(2)腎小管性蛋白尿:是由於腎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所導致的疾病,多見於腎小管病變以及其他腎間質損害。
(3)混合性蛋白尿:為腎臟病變同時累積腎小管和腎小管同時產生的蛋白尿。常見於腎小球疾病後期。
(4)益處性蛋白尿:是由於非腎臟疾病引起血紅蛋白等增加,多見於急性溶血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
(5)組織性蛋白尿:這是由於腎組織被破壞後引起的,此類型一般與腎小球性和腎小管性蛋白尿同時發生。、
(6)功能性蛋白尿:為一過性蛋白尿,由於劇烈運動、高熱、急性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直立體位所導致,蛋白尿程度輕。
③血尿:當尿液呈血樣或洗肉水樣,這種情況稱為肉眼血尿。同時也有需要高倍放大鏡才能觀察的血尿,在高倍視野紅細胞>3個,便稱為鏡下血尿。常見於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泌尿系統結石等疾病。
④白細胞尿、濃尿:新鮮離心血尿在高倍視野鏡下視野白細胞>5個,或新鮮尿液白細胞計數超過40萬,稱為白細胞尿液或濃尿,常見於泌尿系統感染。
⑤管型尿:尿中管型是有蛋白質、細胞或其碎片在腎小管內部聚集而成,正常人偶爾見到透明管型。若頻繁發現或發現類型為其它類型,常見於腎臟病變。
5、腎區痛:這是由於腎盂、輸尿管內張力過高或包膜受遷拉所導致,表現為腎區脹痛或隱痛,多見於腎臟或附近組織炎症、腎腫瘤等。
本篇文章版權歸民福康健康所有,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