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無聊的人一起折騰
先來講一則(冷)笑話。
前幾天,一位不怎麼看電影的朋友突然問了我一句:「最近新聞上好像看到一部電影,好像在國外非常火,都快超過《阿凡達》了,不知叫什麼名字,拿著日光燈管打來打去的……」
這位小夥子,你很有勇氣啊!如果你在北美說出這樣的話,估計會有人提著日光燈管來剁你的手了……
事實是,在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裡,星球大戰系列的第七部《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就已經在沒有中國的情況下砍下約13億美元的票房。雖然由於美元持續升值帶來的匯率問題(就一票房也要扯經濟啊),星戰7全球票房超越《阿凡達》的機率非常低,但其北美票房已經趕在天朝上映之前超越《阿凡達》成為歷史第一(已經鋪天蓋地的「超越阿凡達」廣告)。以國內觀眾的特點,在引發觀(gen)影(feng)潮之前,掌握一點裝逼技巧還是有必要的吧!
最實用的裝逼技巧,當然是趕緊把鈴聲換成StarWars Main Title。這幾乎是星戰的名片,任何一位看過沒看過星戰的人都會對這段旋律無比熟悉。對於配樂大師約翰·威廉士,當世配樂第一人還有的說麼?然後對漢斯·季默粉和久石讓粉一陣猛踩,就能達到初步的裝逼效果了。
我聽到專屬BGM了!
一開始就要顯得「有格調」地說出星戰的名字。
在國內,知道星球大戰大名卻和星球大戰本身完全陌生的人佔據了絕大多數。同樣有「星」和「戰」字的《星河戰隊》就屢屢莫名躺槍被當成是星戰。必須和這部重口噁心暴力血腥的cult大作劃清界限(範霍文表示很無辜)!
再者,星球大戰這名字還被裡根借用過(什麼,你是理科生?好吧),還顯得有點中二。為此,我們乾脆直呼星戰+數字x為「Ep x」,比如星戰1,就叫Ep 1。唉,星戰的英文縮寫不是SW(Star Wars)麼?Ep的完全體是episode,當年星戰之父喬治·盧卡斯在星戰系列六部電影中,為了體現「編年史」特點的連續性,在完全體片名中加進去的,比如《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英文全名就是Star Wars: Episode V - TheEmpire Strikes Back。何況,episode的「挨劈嗖的」發音讀起來朗朗上口,可以裝作隨口說出來的(無形裝逼,最為致命)。
在名字上裝出了特點以後,就要開始拿關鍵的影片下手了。
在這四十年左右的時間裡,星戰已經衍生出了一個龐大而完整的宇宙,官方認證的動漫、書籍層出不窮,但歸根結底,核心還是在於正傳和前傳6部電影。一來是現在版權所有者迪斯尼已經劃清界限分出兩個星戰宇宙了,二來是非星戰粉的裝逼犯們也不太可能看其它衍生作品,比如開創了星戰六部影片外另一條劇情主線的《舊共和國武士》,在RPG遊戲史上地位非常高,但10年過去了依然沒有漢化。
都說美國人數學糟爛,但看看星戰6部影片的編號,你就會感受到美國人對編號的執(xia)著(gao)。豆瓣上所謂的星戰前傳1、2、3和星戰1、2、3組成是不準確的,盧卡斯從來就沒有說過前傳1、2、3,只有前傳三部曲的說法。在創作星戰5有了「我是你爹」的想法之後盧卡斯就有了前傳的想法,為了表示星戰6部是不可區分的整體,盧卡斯在星戰5後進行了統一編號,從第一部前傳為Ep1開始,編號到正傳最後一部Ep6。
那麼問題來了,正傳上映的年代可是比前傳靠前20年的,編號反而在後面……幾乎任何一個試圖接觸星戰的觀眾都會好奇怎樣開始接觸星戰,不過對於這種入門級的問題,裝逼犯們還是應該一笑而過。
(這張圖高度概括了前六部星戰電影,裝逼犯們必須對圖上細節爛熟於心)
評價這六部影片,必須堅持一項「政治正確」原則,那就是「正傳完爆前傳」。
首先要大吹特吹的,是第二部《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泥騙人,怎麼又是5又是2?請詳細閱讀上一段),反正星戰5怎麼吹怎麼有。作為開山鼻祖,《星球大戰4:新希望》也是值得捧一把的,但對於奧斯卡給了星戰4六項大獎還有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一個表演獎這樣的褒獎卻只給了一點點技術獎給星戰5這種行為,必須死命黑到底(反正黑奧斯卡是不會有錯的)。
而正傳三部曲的終章《星球大戰6:絕地歸來》,除了一些亮點(後面會提到),不提也罷。至於「令人髮指」的前傳三部曲……前兩部完全慘不忍睹,都是當年金酸梅大戶。而星戰3也只是達到了大約星戰6的水準。對於國內由於「顏值」而紛紛給前傳好評的觀眾,只需露出一絲不屑的微笑,冷冷地說一句「比節日特別版要好」。如果這個微笑能震懾到對方,那恭喜你,你已經走出了拿星戰裝逼的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星戰的設定了。
首先是日光燈管,啊不,光劍。星戰大概是少數的依然使用「冷兵器」的科(奇)幻電影。絕地和西斯這兩大核心組織均以光劍作為武器。記住,是光劍,不是雷射劍。官方解釋光劍的劍刃是等離子體(一本正經地為奇幻電影尋找「科學」依據)。對於部分「道行不足」的初級裝逼犯由於光劍的設定輕視星戰的行為,應該堅決地鄙視之。至少人家看起來「高科技」的高達也用光劍(盧卡斯:版權費哇!)。如果想更加卓有成效地裝逼,還可以扯進各種延伸信息,從劍到盧卡斯的審美趣味再到電影美學(這逼略難裝)……或者直接搬出各色光劍(花樣繁多,就問你服不服)——
金箍棒狀光劍
薩魯曼的彎手柄光劍
以及星戰7中凱洛倫看起來很拽的十字光劍
剛剛提到了絕地和西斯,這裡重點講一下。
在很多人看來,絕地是好人,西斯是壞人。雖然這麼說也沒什麼不對,但還是要留點裝逼的餘地的。你要提到,絕地的組織形式接近於歐洲中古時代的騎士團,有著政教合一的特點。深受黑澤明影響的盧卡斯在絕地的美術設定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借鑑了日本武士,又反過來影響到後世許多日本漫畫的設定。說到這裡就來看一段星戰4裡兩位高手「優雅」的打鬥,一招一式幾乎完全來自於日本劍戟片……
絕地和西斯的能力均來源於原力。絕對不要把原力簡單地當做超能力。在星戰的世界裡,原力無所不包,無所不能,一切都由原力構成。可以說,原力就像幻想中的集引力場電磁場各種什麼場為一體的萬能能量場(文科生又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了)。原力有辯證(趕緊重回文科生的優勢項目)的兩面,光明面和黑暗面,絕地和西斯各自擅用一面。使用光劍的能力就和原力息息相關。而前六部的終極大boss,西斯尊主,「法號」達斯·西迪厄斯,帕爾帕廷皇帝(念出越多頭銜越顯裝逼),還會使用強大的原力閃電。
R2-D2:其實我也會原力閃電
星戰6部的絕對主角,自帶BGM的男人,黑武士,「法號」達斯·維德,真實姓名阿納金·天行者,就是搖擺於兩面的悲劇人物。作為星戰中人氣最高的角色,北美影史影響力最大的反派角色,黑武士有太多可以說的東西了,反而不太好裝逼。早已經被玩壞的「我是你爸爸」和天行者家族剁手史等知名老梗也不是不能說,只是已經不能體現逼格了,要慎用。這個時候面對老梗就應該秀一秀信息檢(bai)索(du)能力,趕緊把漫威第二階段所有致敬星戰的砍手片段記下來倒背如流。哦對了,對星戰2、3的阿納金表演者海登·克裡斯滕森的演技必須往死裡黑。
另外一些深受觀眾喜愛的角色,比如我們敬愛的會開空軍一號會打架會甩鞭子的前美國總統銀翼殺手印第安納·瓊斯博士所飾演的韓·索羅,也有各種老梗。最有名的莫過於「我愛你」「我知道」的一問一答和那句「我有一種不好的感覺」。和中二的阿納金不一樣,對於福伯只用表達敬意。
正傳三人組的另外兩人,盧克和萊婭姐弟倆貌似沒有前兩者那麼強大的魅力,也有一些值得說的地方。比如,星戰6最有名的橋段,萊婭公主的奴隸裝……盧克作為實際的主角反而存在感略低,除了和他爸捆綁的「我是你爹」和剁手梗,一般出現在「誰最強」這類討論當中,不過裝逼的人,有幾個屑於討論這種問題呢?
咳,咳。這是八九十年代美國多少青少年的幻想對象(參見《老友記》)
接下來就要召喚星戰6部的真·主角,機器人二人轉,禮儀機器人C-3PO和宇航技工機器人R2-D2。這兩位貫穿星戰六部始終,身邊的人走了一批又一批,卻始終相依為命屹立不倒。
作為裝逼犯,首先先要向R2表達最崇高的敬意,要肯定R2為共和國做出的努力,畢竟R2可以說是星戰裡唯一沒有任何黑點的存在。只有它才能確保在關鍵時刻扭轉乾坤(有時原力都不管用),可見科技第一啊。
至於3PO,盧卡斯交給它的任務是嘮叨。精通多國語言的3PO也有時候會當一下翻譯。要特別強調的是,在正傳當中這兩個機器人都是真人扮演,形象來源於黑澤明(反正一提他老人家就有逼格)的《戰國英豪》。
帝國、死星、西斯、百發零中的風暴兵都不能阻止這兩位主角在一起的步伐
還有幾位比較為人熟知的絕地,比如尤達大師、歐比旺·克諾比,也許可以加上溫杜大師和奎剛金。尤達大師會教給你星戰中一大裝逼技巧:運用倒裝句。喜歡用倒裝句,尤達大師最大的特點。比如這句:確實很妙,一個孩子的思維。(原文:Truly wonderful, the mind of a child is.)對裝逼很有好處的,學好尤達大師的倒裝句式。
星戰中的人品王歐比旺本人倒沒有可以裝逼的地方,但對於德高望重的扮演者亞歷克·基尼斯爵士一定要表達崇高的敬意(儘管他老人家可以說是最不喜歡星戰的正傳扮演者——好吧,您也靠歐比旺撈了個奧斯卡提名呢),如果能學會基尼斯在封帝名作《桂河大橋》中彪炳影史的口哨聲,那逼一定能裝得飛起。
而除了最後棄暗投明的黑武士,片中反派都算沒有特別多的特點,哪怕是皇帝。這時就要「引進」兩大終極反派——(達斯·)加·加·賓克斯。
作為整個星戰最大的黑點,它可以給你提供無限的吐槽。看它在前傳1極度蹩腳愚蠢的設定和表現,真是拉低了整個星戰的水平。前傳中的阿納金至少還有臉可以看(當然裝逼犯們必須杜絕這方面的影響),賓克斯就實在是比死星還可怕的星戰毀滅者。現在更有考據狂根據多方證據聲稱賓克斯才是宇宙最強西斯,真是細思極恐。不過因為在星戰1裡賓克斯帶來的反響實在是太惡劣了,盧卡斯只好趕緊大改劇本整出一個略顯突兀生硬的新反派杜庫伯爵。
你們是有多恨加加賓克斯啊……
這就要提到星戰另一位究極反派,可以一念之間摧毀所有絕地和西斯的——「達斯」盧卡斯。
雖然盧卡斯確實是星戰之父,但拿出來黑絕對顯逼格,況且他的黑點那麼多。口碑最好的星戰5,就不是由盧卡斯導演的。而口碑最糟爛的星戰1、2,都是盧卡斯大權獨攬一手操辦的。你可以說,盧卡斯的導演功力其實非常一般(至少弱於好基友撕皮包),前傳1、2都有非常嚴重的節奏問題。到了算回水的星戰3,也是湊了「黑化」的光,真是把水平拉到了近幾年的諾蘭的一個檔次(諾蘭粉來了,快跑)。 #我比喬治盧卡斯聰明#
但是,調侃歸調侃,黑導演能力歸黑導演能力,對於盧卡斯對星戰的作用絕對不能無視,否則就會走向裝逼過頭的極端。
在星戰3中,全能神達斯盧卡斯終於出現!
對盧卡斯的讚譽,應該集中在他對整個星球大戰的定位。在他的說法當中,星戰系列更加傾向於是一個太空歌劇。星戰絕不是普通指望營造視覺奇觀的爆米花電影。像工業光魔之類的技術上的革新,也都是初級裝逼犯拿來的東西。按照盧卡斯的思路,在拍攝星戰4的時候還沒有太多想法,只是一個比較單純的接近於黑澤明《戰國英豪》的歷險科(奇)幻題材影片。在構思星戰5時,盧卡斯才有了星戰六部的想法(在這種意義上說,星戰5的地位進一步得到鞏固),使得星戰系列在結構內容上都堪稱是科(奇)幻片中古希臘悲劇的存在。
盧卡斯的野心就是打造一個宏大敘事、展現家族歷史的太空歌劇,成為該類型片界內的「黑澤明」。
星戰4中這略喜感的打鬥也是源自黑澤明為代表的日本劍戟片
盧卡斯和星戰在這方面絕不是一些刻意模仿的後來者可比的。作為黑澤明的粉絲,盧卡斯在星戰中加入了很多作者化的元素。前傳中阿納金墮落前的幻覺,就源自《蜘蛛巢城》。《野良犬》同樣對星戰有所影響。除了黑澤明,我們還能在星戰裡看到非常多的不同尋常的淵源。比如韓·索羅和楚巴卡在星戰4裡待的小酒館,很明顯地就和《卡薩布蘭卡》中鮑嘉和褒曼相遇的酒館相似。而對於另外一位偶像希區柯克,盧卡斯則在文本上下了功夫。一些對白就改自《擒兇記》《抓賊記》《伸冤記》的片名。盧卡斯在電影藝術方面固然遠不如兩位前輩,也還是做出了很多努力,這些點裝逼犯絕不能錯過。
賣掉版權之後的星戰7將會是首部盧卡斯沒怎麼參與的星戰影片。這次的導演是J·J·艾布拉姆斯。對於JJ,可以肯定一下他從不撲街的能力,對他執導兩部星際迷航(雖然星際迷航粉和星戰粉往往是死敵,還是不要顯露出來)和碟中諜3不功不過表示「還行」,對他沒能填上《迷失》的巨坑表示遺憾,但說出這一切時都要帶有輕蔑的神情。
其實BB-8已經和瓊斯博士正面對決過了
老角色出場時,到處都是粉絲在抹眼淚的時候,可以擺出一副「一切盡在掌握」的高冷狀。對於新反派凱洛倫,你必須強調他只是個熱愛cosplay的小混混。但凱洛倫拿下面具,身邊的人都在噴「怎麼長那麼難看」時,必須跳出來維護亞當·德賴弗的尊嚴:人家是威尼斯影帝,快去看諾亞·鮑姆巴赫合作的幾部獨立電影尤其是《弗蘭西斯·哈》以及封帝的義大利影片《飢餓的心》blabla……
當然,更有效的裝逼手段是準確找出馬克斯·馮·敘多所扮演的配角,將他和伯格曼(有了伯格曼,裝逼一切都好說)合作的十幾部影片一部不漏地來回念一遍,還有揚特洛爾的《大移民》以及一部金棕櫚《徵服者佩爾》,上一秒鐘還在念叨《第七封印》中和死神下棋的騎士下一秒鐘就跳到《驅魔人》中和魔鬼惡鬥的驅魔神父,這絕對是討論星戰7時最裝逼的時刻。而當別人都被BB-8萌住的時候,你也只需做出一副「然而R2-D2早已看穿一切」的神情。
最後一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裝逼技巧,和別人告別時只說一句:
「願原力與你同在。」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文章轉載 商業合作
請聯繫微信號 jackie_kors 添加請註明身份 謝謝
投稿方式
發送到郵箱 camesuddenly@163.com
歡迎來搞 歡迎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