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fast & smooth」還是「Go beyond speed」,無論是官方還是大家,對一加的討論從來都沒有離開過「速度」二字。
既然如此,我們也不妨來試試把新發布的一加 7T 與汽車做一次類比。
會是什麼車?不著急,得出結論前,我們先來看看在數天的體驗後,對這款產品的一些評價。
外觀低調並不代表缺乏質感
一般的評測都是先從外觀說起,但這次我想先從手感說起。
手感這種東西,雖說抽象,但仔細研究一番的話,你會發現其實也有跡可循,並且與手機的重量、厚度、背部弧度、材質息息相關。
即便現在不少手機都已經超過了 200g,但一加 7T 沒有升降式攝像頭,也沒有超 4000mAh 的大電池,190g 的成績其實並不算特別拔尖。
但幸虧一加選擇了從背部弧度以及背部材質上進行了補足。
一加 7T 的玻璃後蓋採用了 3D 彎曲處理。在視覺方面,能讓手機從側面看,腰線更加纖細,而從整體看則更立體,更豐滿。
在觸感方面,背部的腰線也讓手機在握持時,更貼服。這使得這 190g 拿在手中,並不像硌手磚頭,而是像一塊溫潤的玉石。
原理就跟汽車廠商放棄方方正正的造型,在設計新車時往汽車兩側加入更為立體的腰線,讓汽車顯得更加豐腴和性感,也讓汽車跑起來能夠降低風阻,更符合空氣動力學一樣。
至於背部材質,雖然依舊是大猩猩玻璃,但是加入升級後的 AG 工藝之後,讓我第一次拿到這臺手機後,就和同事說了這樣一句話:
一加做背殼確實有點東西的。
AG 工藝全稱為 Anti—Glare 工藝,中文名則為抗反射玻璃工藝。
名字是不是很熟悉?是也不奇怪。因為今年的 iPhone 11 Pro 系列,也在背部採用了該工藝,而一加其實也在推出一加 6 時就率先使用了。實際上,該工藝除了應用在手機上,也廣泛應用在車載顯示面板上,以減少炫光。
簡單來說,該工藝就是通過噴塗、化學蝕刻或者鍍膜(一加 7T 所用的則是鍍膜)三種方式對玻璃的表面進行處理,使光線照射到該玻璃表面時形成漫反射。
而加入了了這種工藝之後,最直接的觀感,就是亮面變啞光了。就像油臉的女生用上了香奈兒臻美光感系列的粉底液,(沒看懂?找個女朋友或者看看李佳琦。)也像是使用亮面漆的車身貼上了啞光車衣一樣。
當然,除了觀感上的變化以外,AG 工藝也帶來了更優秀的觸感。
人們常說,玻璃背殼如絲般順滑。這句話,我是部分認同的。因為這隻對手不出汗的用戶來說是對的。
但像我這種手掌一年四季都會出汗,緊張或者興奮時更是汗流不止的人來說,一般的玻璃背殼,在手上把玩一會,原本乾淨順滑的背殼就會變得又有又澀。
我們直接做個對比。我們把一臺一加 7 和一加 7T 擦得乾乾淨淨之後,分別由本人親自上手把玩 5 秒鐘(對,僅僅 5 秒),然後對比一下玻璃上面沾染指紋的情況。
圖片,足以說明問題。
於是,有了這種 AG 工藝,像我這種容易出手汗的用戶,即便是「裸奔」也能說出 Pete 的那句至理名言:
手感真 TM 爽。
最後有關手感還有一點小遺憾想要吐槽的。在之前的一加 7 Pro 評測中我們曾經提到,攝像頭凸起邊緣會有割手的情況。然而這種情況到了一加 7 上依然存在。
雖然說這是一個戴上保護殼就會不復存在的問題。
但既然做出了一款讓人更願意「裸奔」的背部玻璃,那為什麼不再多花點心思打磨一下這個小瑕疵呢?畢竟有些在握持手機時喜歡用食指託住背部的用戶,手指很自然就會摸到那裡了。
說完觸感,我們再來說說背部的設計。
與之前的一加設計一樣,一加 7T 講究的還是簡潔以及對稱。
升級到三攝像頭之後,攝像頭該怎麼擺?一加目前給出了兩個方案,一是像一加 7 Pro 和一加 7T Pro 那樣沿中軸線豎直排列,二則是像這臺一加 7T 一樣,橫置在一個圓形凸臺上。但無論採用哪種,一加都似乎不願意打破堅持對稱的設計理念。
至於哪種排列好看,就見仁見智了。
90Hz 屏幕「但用難回」
一加 7T 的正面是一塊 6.55 英寸,解析度為 2400*1080 的水滴屏。與前代相比,一加 7T 的屏幕會稍微長一點點,美人尖也會稍微小一點點。
這塊屏幕最大的亮點,依然是在 90Hz 的刷新率上面。雖然沒有大哥一加 7T Pro 上的 2K 90Hz 規格高,但是 1080P 90Hz 依然是「旦用難回」的存在。
編者註:旦用難回 = 一旦用過就很難回去。
那究竟有多流暢?
近日,三星顯示研發中心就 90Hz 屏幕相比起 60Hz 屏幕所帶來視覺流暢度所帶來的提升進行了一次規範化的測試。
該測試,選用國際顯示計量委員會 ICDM 負責編寫的《信息顯示器測量標準》作為測試方法和標準。測試方法大致上就是通過測量模糊邊緣寬度來探究高刷新率對觀感流暢所帶來的影響。
下面的表格為測試結果,當中,BEW 值越高,代表模糊邊緣 (Edge Blur) 的拖影越明顯,屏幕 BEW 值越小,屏幕模糊邊緣的拖影就越小,也就是動態畫質越好。
感覺太繞太燒腦了?
那就直接看結論。實驗結果表明,90Hz 相比起 60Hz 屏幕,動態響應速度會有 40% 的提升。
換言之,90Hz 相比起 60Hz 屏幕,將會更好、更快地消除視覺殘留,從而達到更為流暢和舒適的顯示效果。
當然,我們之前也曾經談過,單純堆砌高刷新率,而枉顧其他方面的屏幕,也並非一塊好屏幕。所幸的是,一加 7T 除了擁有 90 Hz 的刷新率以外,其他方面也並不賴。
首先,這塊屏幕的最高亮度可達到 1000 nit,即使在陽光猛烈的戶外,用戶也能清晰地觀看屏幕裡的內容。
其次,一加 7T 還通過了 HDR10+高動態範圍認證,支持了 HDR10 和 HDR10+ 的視頻格式。
至於在近年來備受大家關注的護眼問題,一加 7T 也同樣考慮到了。該機不僅支持 DC 調光,也同樣通過了德國萊茵的眼睛舒適度認證。
另外該屏幕還搭載了屏幕指紋識別。雖然沒有仔細的對比,但憑藉長時間使用一加 7 的經驗來看,一加 7T 的屏下指紋並沒有和前代有明顯的區別,識別準確率和速度都屬於那種用著順心,習慣了也不會覺得和電容式指紋有特別大區別的水平。
總的來說,雖然一加 7T 的屏幕沒有大哥一加 7T Pro 上那塊 2K 90 Hz 頂尖,但是也不失為一塊均衡發展的好屏幕。
雙攝變三攝,玩法更多了
一加 7T 相比起前代一加 7,後置攝像頭從雙攝升級成了三攝。三顆攝像頭分別是 4800 萬像素 f/1.6 的主攝 + 1200 萬像素 f/2.2 的長焦 + 1600 萬像素 f/2.2 的超廣角。
主攝中的 4800 萬的 IMX586 傳感器已經是老朋友了,即便過了這麼長時間,依舊是各家旗艦的主攝的首選,一方面是該傳感器素質確實過硬,另一方面各廠商對於該傳感器的調教都已經駕輕就熟。
與一貫的一加調教一樣,在日間成像上,一加 7T 會相對更「淡」一些,白平衡和色彩風格都會以還原為主。當然在光線充足的場景下,整體的成像水平還是相當高的。
▲ 室內丨光線充足
▲ 室內丨光線充足
▲ 微距丨光線充足
▲ 微距丨光線充足
畫面整體乾淨,而且得益於 4800 萬像素傳感器所帶來的高像素優勢,一加 7T 的樣張也有不錯的解析力,放大樣張中的建築,發現細節保留得還算不錯。
▲ 戶外
▲ 戶外丨 2 倍變焦
▲ 戶外
面對一些高光比的場景,相機會自動開啟 HDR。在開啟 HDR 過後,窗外猛烈的陽光得以壓制,像書架、植物這些背光的暗部區域也會得到提亮。
▲ HDR 丨光線複雜
來到夜間,如果不開啟夜景模式,你可以得到一張更為「乾淨」夜空照片,但是暗部細節會有所缺失,高光部分也會有些許溢出。
以下面這組樣張為例,對面岸較矮的樓房已經完全看不到細節了,幾乎只剩下輪廓,而遊船上的燈箱高光部分溢出得有點兒厲害了。
如果開啟夜間模式,情況則會得到改善。對面低矮的樓房能看到細節了,高光部分也得到了很好地控制。整體亮度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但也無可避免地讓夜空不再乾淨,出現了一些彩色噪點。
▲ 夜間丨普通模式
▲ 夜間丨夜景模式
另外,我們在拍攝的過程中,也發現了夜間模式的一個小缺點,就是在夜間模式下,如果不手動對焦的話,最終得出的照片會有一定機率出現天空些許過曝的情況。
不過這也是小概率問題,而且如果出現的話也可以通過手動點選對焦測光進行解決。總的來說,夜間模式還是瑕不掩瑜,大家在拍攝夜景時還是可以靠它來獲得更加討喜的夜間照片。
▲ 夜景模式丨廣角
▲ 夜景模式丨超廣角
一加 7T 所搭載的這顆超廣角攝像頭可以將視野放大到 117 度。雖然這個數字在當今這麼多超廣角鏡頭中並不是最大的,但是大家所擔心的廣角畸變卻控制得還算不錯,依然能夠讓用戶輕鬆地拍出看起來更為「壯觀」的風景中。
▲ 夜景模式丨超廣角
值得一提的是,一加 7T 的超廣角鏡頭也加入了對夜景模式的支持,這也說在夜間,你可以輕鬆地拍出更明亮同時也更廣袤的夜景照片了。
即便不是 Pro,性能也是頂尖的
一加 7T 雖然不是最頂尖的旗艦級產品,但是在核心性能配置上也毫不含糊。SoC 從前代的高通驍龍 855 進化到了高通驍龍 855+,GPU 則為 Adreno 640。
從紙面數據上看,這次進化,整體綜合性能運算提升了 15%,圖形處理性能也提升了 15%。再輔以最高 8GB 的 LPDDR4X 四通道運存,無論是大型遊戲還是日常應用都可以做到遊刃有餘了。
▲ GeekBench 4 與安兔兔跑分
實際體驗也正是如此。《和平精英》在高畫質高幀率模式底下,幀數能夠一直穩定在 50 幀以上。遊戲的過程中也沒有出現掉幀和卡頓的情況。
得益於 7nm 製程,一加 7T 的發熱也控制得相當不錯。在一個多小時的《和平精英》過後,手機背部會有些許溫熱的情況,但還未至於到燙手的程度。在用 FLIR One 熱成像儀進行測試後發現,發熱主要集中在攝像頭以及機身偏下部分,溫度最高為 38 攝氏度。
另外,一加 7T 還全系標配 UFS 3.0 的內存。讀寫速度相比起 UFS 2.1 有大幅度的提升。相信不少同學會誤認為 UFS 3.0 的加入,無非就是讓存儲或者讀寫文件更快一些,除此之外就別無其他更顯性的優點。
▲一加 7T UFS 3.0 與 UFS 2.1 機型測試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在配備 UFS 3.0 過後,除了存儲和讀寫文件更省時間以外,在軟體安裝、遊戲啟動、視頻錄錄製存儲方面都會有大幅度的速度提升,可以說優化了手機使用的許多方面。
最後再來說說續航和充電。
3800 mAh 的電池在今天來說確實不算大。得益於優秀的功耗控制,雖然不能兩天一充,但是在我這麼多天的使用來看,一天肆意地使用,幾乎也不會有任何問題了。
目前手機電池的發展和整個電池行業的發展步調是一致的,都是處於電池沒有大進步,只能從充電技術來突破的階段。
一加 7T 的充電規格從前代的 Warp 閃充 30 升級到了 Warp 閃充 30T,官方數據顯示充電速度提升了 23%。在我們的實際測試中,我們在電池完全放空的狀態下 5 分鐘充電 12%,15 分鐘充電 36%,30 分鐘充電 73%,充滿則需要 59 分鐘。整體數據與官方給出的相當。
如果將手機比作汽車,那麼一加 7T 就是一輛性能轎跑
如果把手機比作汽車的話,你是不是認為,我會把一加 7T 比作與一加聯名合作的邁凱倫超跑?
抱歉,在我眼裡,一加 7T 並不是超跑。
因為在一加 7T 之上的還有很多包括一加 7T Pro 在內的頂級旗艦。他們擁有更出挑的外觀,也擁有部分更尖端的技術。
他們才是法拉利,才是蘭博基尼,才是邁凱倫。
那麼一加 7T 是什麼?是奔馳 AMG,是寶馬 M-Power,是奧迪 RS。
這些性能轎跑,都有這樣一個共通點,就是低調。
在外觀上,它從不張揚,時刻保持克制和內斂,但絲毫不失質感。
在實力上,它雖然沒有金字塔尖的技術,但在核心性能上,從不怯於與頂尖旗艦一決高下。
他們從來不需要用張牙舞爪的外觀來凸顯自己的地位,不需要在路上咆哮一聲來證明自己。但該出手時,也從來也不會讓人失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