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RISC-V新突破!全球首款RISC-V AI單板計算機發布

2021-01-21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國產RISC-V新突破!全球首款RISC-V AI單板計算機發布

黃晶晶 發表於 2021-01-15 14:32:21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黃晶晶)1月13日,新年第一場晶片發布會來臨。這一天,賽昉科技在上海發布20201年首款重磅產品,即星光AI單板計算機。該產品是全球首款用於邊緣計算的、為Linux作業系統量身定做的RISC-V AI單板計算機。
 
星光採用了賽昉科技驚鴻7100系列視覺處理晶片,該SoC晶片是賽昉科技於2020年發布的全球首款基於RISC-V的人工智慧視覺處理晶片, 搭載了四核CPU,共享2MB的二級緩存,工作頻率可達1.5GHz,可支持Linux作業系統。賽昉科技自主研發的ISP適配主流的Camera Sensor,能實時處理4K解析度的圖像,實現視覺應用和神經網絡算法的部署優化,完成各種複雜的視頻圖像處理與智能視覺計算,滿足EDGE端的多種視覺實時性處理需求。
 
星光AI單板計算機將可應用於工業機械、交通、能源、數據中心、人工智慧AI及邊緣雲端計算等領域。
 
全國政協常委、恒基兆業集團主席、賽昉科技聯合創始人李家傑主席一直懷著科技抱國的夢想,當他看到晶片產業的進口數字時非常震驚,在發布會上,他說,晶片作為手機、工業、網際網路、AIOT等數字新基建的底座和核心技術,一直是我們國家的短板,尤其是高端晶片的對外依存率比較高。我也知道晶片產業不是一蹴而就的產業,單打獨鬥很難發展,需要大家一起攜手進行長期投入,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才可能成功。RISC-V這種開源架構正在成為晶片創新的大趨勢,基於這項靈活、開放的開源晶片技術,我們國家的晶片產業可以有機會和歐美晶片公司在同一條起跑線上競爭,實現我國晶片產業的變道超車,不再受制於國外晶片技術的體系。
 

全國政協常委、恒基兆業集團主席、賽昉科技聯合創始人李家傑主席

賽昉三大產品系列布局,不斷完善平臺能力

賽昉科技兩年來新品迭出,完成滿天星、驚鴻、天樞三步曲,打造低中高端產品系列,打破業界對「RISC-V只能用於IoT」的初步認知,展現了RISC-V在高性能處理器方面的實力。
 
2020年初賽昉科技推出滿天星計劃,免費開放賽昉科技開發的CPU內核 S2,用戶不僅可以免費獲得賽昉科技具有自主產權的RISC-V處理器IP,同時還將獲得賽昉科技CPU在線生成平臺的使用權限。
 
9月份,賽昉科技推出了晶片平臺——驚鴻7100,這是全球首款高性能的RISC-V人工智慧視覺處理平臺。
 
12月份,賽昉科技發布了天樞系列處理器,是商用化基於RISC-V指令集架構的64位高性能內核,頻率可達3.5GHz,可廣泛應用於數據中心、PC、移動終端、高性能網絡通訊、機器學習等領域。
 
關於這三個平臺的定位,其中,滿天星計劃面向低端生態應用,驚鴻7100平臺定位於中高端,面向AI和IoT領域的應用,天樞系列處理器則定位於高端。至此,賽昉科技的產品和平臺已經覆蓋了不同的層次,逐漸完善整個RISC-V生態。
 
而此次,星光AI單板計算機的發布,是在基於驚鴻7100平臺的板級產品,這就令RISC-V面向中高端的應用真正具備從IP到晶片再到開發板的齊全配置。

星光AI單板計算機:基於驚鴻7100晶片,一款Linux系統的PC

星光AI單板計算機(合作夥伴BeagleBoard和Seeed將基於星光以BeagleVTM的名字進行全球推廣),是全球首款用於邊緣計算的、為Linux作業系統量身定做的RISC-V AI單板計算機。星光的問世,是RISC-V應用領域的一大突破,也是RISC-V 結合AI應用進入單板計算機領域的裡程碑。
 

賽昉科技CEO徐滔

星光採用了賽昉科技驚鴻7100系列視覺處理晶片,該SoC晶片是賽昉科技於2020年發布的全球首款基於RISC-V的人工智慧視覺處理晶片,基於賽昉U74 RISC-V IP,搭載了四核CPU,共享2MB的二級緩存,工作頻率可達1.5GHz,可支持Linux作業系統。
 

 
從參數上來看,該SoC還搭載了賽昉科技自主研發的ISP,能夠適配主流的Camera Sensor,能實時處理4K解析度的圖像,實現視覺應用和神經網絡算法的部署優化,完成各種複雜的視頻圖像處理與智能視覺計算,滿足EDGE端的多種視覺實時性處理需求。此外晶片還集成了NNE神經網絡引擎、VDSP和視頻編解碼。在圖形處理方面還集成imagination圖像處理器IP。內存方面支持3200Mbps的雙通道LPDDR4。
 
這款單板計算機還擁有豐富的接口,包括USB、PCIe、DDR、MIPI等。它不僅做為一款處理器,還強調了邊緣計算的能力。
 

Seeed科技CEO潘昊現場分享

 
這款低成本、無風扇單板計算機,具備了當今臺式機的所有可擴展性功能,體積小巧、價格低廉且噪音低。可應用於工業機械、數據中心、人工智慧AI及邊緣雲端計算等領域,專注於為企業及個人的產品及項目開發提供強有力的軟硬體支持,縮短項目開發周期,加速產品上市。
 
該產品將於2021年3月正式推向市場,面積只有85mm x 70mm,分為4GB內存和8GB內存兩個版本,價格分別為119美金和149美金。

RISC-V應用再延展,賽昉與紫光展銳、港華能源達成合作

RISC-V作為開源架構能夠為各個行業和領域的晶片應用賦能。紫光展銳與賽昉科技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紫光展銳副總裁夏曉菲先生認為,開源生態讓全球所有公司和個人有機會在同一個平臺積累資源,共同促進生態的繁榮。
 

紫光展銳副總裁夏曉菲現場分享

 
紫光展銳與賽昉的合作是一個非常互補的關係,兩家能夠把RISC-V在性能功耗方面的優勢結合到具體晶片產品形成差異化,並能夠將整個開源體制和RISC-V處理器的能力向前推進。
 
基於賽昉科技豐富的產品線和平臺生態,港華能源也與賽昉科技達成合作協議。港華能源近幾年響應中國的能源安全保障和中國的低碳綠色發展的要求,積極投入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涉足風電、太陽能發電,儲能等,也逐漸重視能源智慧化的發展。
 
港華能源總經理邱建杭先生認為,現在大量的客戶對智能化、節能化提出更高要求,在非常多的智慧化應用場景。賽昉科技的RISC-V開放晶片平臺,體現了自主、高性能以及可定製等特點,相信在可再生能源、節能減排、零碳的智慧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格蘭仕等家電企業也與賽昉保持密切合作,將進一步推動RISC-V產品的商用化進程。

RISC-V憑什麼成為顛覆性創新?

RISC-V可以說是過去十年計算機領域裡面最偉大、最重要的創新。計算機體系架構實際上是一個很古老的或者說是一個很成熟的領域,大家看這張圖,
 
計算機體系架構實際上非常古老且成熟。最早的IBM360架構已經擁有56年歷史,至今它仍在銀行系統裡面運作。1978年出現的英特爾X86架構至今也有40多年的歷史,它在電腦、伺服器等取得成功。而在智慧型手機等領域廣為人知的Arm架構也有30多年歷史。
 
RISC-V從誕生以來只有10年的歷史,相當年輕。賽昉科技CEO徐滔認為,RISC-V是過去十年計算機領域裡面最偉大、最重要的創新。實際上,在2015年RISC-V基金會成立後,RISC-V才真正開始被傳播開來,2017年RISC-V基金會在上海舉辦第一次研討會將RISC-V引入中國。第二年,賽昉科技成立,以及一大批國內企業陸續進入這一領域,才真正開始RISC-V在國內的商業化。
 
RISC-V憑什麼和現有成熟體系架構競爭?徐滔認為,首先RISC-V不屬於任何人,它是開源的。雖說任何軟硬體公司都可以基於RISC-V進行開發,但只有大家遵守同樣的標準,軟體就可以跑在任何遵守這一標準的硬體上面,這樣做的好處是RISC-V的生態將越來越繁榮,而且整個行業是充分競爭的景象,有競爭就會越做越好。


徐滔同時為RISC-V正名道,外界認為的RISC-V只能用在AIOT上面,這句話沒錯,但是這個觀點不全面。賽昉也有超過100個項目,其中很多面向AIOT應用,但是,RISC-V這個架構本身不只是用在很小的微處理器上,它還可以用在PC、伺服器、超算上面,做與不做並非技術問題,因此賽昉推出中高端處理器,儘可能擴展RISC-V應用的邊界。未來,RISC-V進入高性能計算領域只是時間問題,並且正在推進。
 
本文由電子發燒友網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號elecfans999。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賽昉科技發布全球首款RISC-VAI單板計算機關注相關股
    新洋豐,三泰控股等。2。據報導,RISC-V處理器供應商賽昉科技近日舉行新品發布會,賽昉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徐滔發布了全球首款用於邊緣計算的、為Linux作業系統量身定做的RISC-V「星光」系列AI單板計算機。【點評】:在國家的助推下,晶片自主創新研發已是大勢所趨。
  • RISC-V AI單板計算機BeagleV技術分析
    分享海報 描述 作者:澎峰科技張先軼博士 2021年1月13日,賽昉科技發布了星光
  • risc處理器特點介紹以及舉例評測
    那麼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款時下熱銷的處理器——risc處理器。486處理器集成了120萬個電晶體,首次突破了100萬個電晶體的限制;它的起跳頻率是25MHz,並內置緩存;486處理器採用了倍頻技術,使得CPU的主頻可不受外頻的制約而大幅提升,486後期發布的80486 DX4-100採用4倍頻,首次把CPU頻率提高到100MHz。  860處理器在市場推廣上面臨的問題,同樣讓SUN在PC領域大幹一場的雄心受挫。
  • 深入淺出RISC-V 「V」向量擴展
    內容由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編譯自「Erik Engheim」在1980年代,超級計算機的外觀如下圖所示。而Cray的半圓形則是80年代超級計算機的代名詞。那就是一臺超級計算機的樣子。1980年代的Cray超級計算機在一篇寫RISC-V的文章裡,我們提到過去的超級計算,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 RISC-V其實是反潮流,但是……
    在1980年代,超級計算機的外觀如下圖所示。而Cray的半圓形則是80年代超級計算機的代名詞。那就是一臺超級計算機的樣子。1980年代的Cray超級計算機。在一篇寫RISC-V的文章裡,我們提到過去的超級計算,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主要是因為,我們提到的Cray計算機,也被稱為矢量處理機——一種已經被拋棄的「老古董」。
  • 與Seeed、BeagleBoard合作開發,「賽昉科技」發布全球首款基於RISC...
    近日,RISC-V處理器供應商賽昉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賽昉科技」)發布了一款新產品:星光AI單板計算機(簡稱:「星光」)。該產品是一款用於邊緣計算的、為Linux作業系統量身定做的RISC-V AI單板計算機,面積為85mm x 70mm,價格為149美金。
  • 對於RISC-V的相關分析和介紹
    首先看專注於RISC-V處理器內核IP與解決方案的芯來科技,據該公司創始人胡振波先生介紹,他們已經目前已經發布了面向AIoT的超低功耗產品線N200系列,這系列32位超低功耗RISC-V處理器是他們專為物聯網IoT終端設備的感知,連接,控制以及輕量級智能應用而設計的,從性能上看,可以直接替代arm 的Cortex-M系列。
  • ARM與RISC-V架構的區別是什麼?
    所以總結來說,ARM架構就是採用精簡指令集計算機結構、但有自己特色,根據不同用途有不同型號的處理器架構。 關於RISC-V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精簡指令集計算機。 RISC-V是基於RISC原理建立的免費開放指令集架構(ISA),V是羅馬字母,代表第五代RISC(精簡指令集計算機),可讀作RISC-FIVE。
  • RISC-V的微處理器設計的時鐘速度已經達到5 GHz
    十年前,一個想法誕生於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個實驗室中,他們創造了一種通用的計算機晶片語言,按照他們的設想,這套指令將被能所有晶片製造商所使用,而不屬於任何公司。它本意不是想成為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新技術,它只是希望可以使整個行業處於同一頁面上,以簡化晶片製造以推動發展。
  • 全志與平頭哥攜手合作,RISC-V已成晶片設計主流選擇
    集微網報導(記者 小如 艾檬)時鐘撥回到一年前的7月,阿里旗下半導體公司平頭哥發布了成立以來首款產品——RISC-V處理器玄鐵910以及普惠晶片計劃。玄鐵910剛一發布,全志就第一時間進行了相關評測,在選擇切入RISC-V架構時也將平頭哥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合作夥伴,如今的合作可謂水到渠成。據悉,雙方首款合作產品已開始研發,即全志基於平頭哥玄鐵906和902處理器開發通用算力晶片,全志已發現玄鐵906在內存訪問管理方面實現了新的擴展優勢,提升了整體系統性能。同時,經過優化,晶片量產周期可進一步縮短,並有望在功耗上實現新的突破。
  • ...全球首款可編程碳納米管晶片問世,RISC-V架構,14000+電晶體
    論文連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493-8一、比矽能效高10倍的碳納米管在摩爾定律趨緩的壓力中,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晶片設計和製造的新可能。其中,碳納米管場效應電晶體(CNFET)正是代替矽材料的首選,有望給晶片設計帶來新的革命。
  • PyTorch v1.1 重大更新,TensorBoard已加入豪華套餐
    近日在 2019 年 Facebook 開發者大會「F8」上,Facebook 公布了 PyTorch 的重大更新 1.1 版本,同時還發布並開源了其它多個開發工具,繼續降低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模型開發調試以及深度學習專用硬體設計的門檻。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 AI 科技評論把更新主要內容介紹如下。更新更強的 PyTorch v1.1
  • 從技術的角度看,RISC-V 對晶片發展、科技自主起到哪些作用?
    國產處理器的實現和國外還有差距? 幾個月就可以定義一個新指令集? 根據指令集規範實現一個處理器不容易? 給定一個指令集只有一種處理器實現? 可以給一個處理器實現換一個指令集?
  • 完全開源、無專利掣肘,RISC-V會是晶片自主的關鍵解嗎? 年度行業研究
    早在1979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David Patterson 教授就提出的精簡指令(RISC),其基本思想是儘量簡化計算機指令功能,只保留那些功能簡單、而把較複雜的功能用一段子程序來實現,從而提高計算機的工作效率,且功耗面積低,非常適合可攜式電子產品。  1981年,Patterson 教授推出了RISC-1原型。
  • 大神接過衣缽,YOLO之父隱退2月後,v4版正式發布
    然而學術界和開源社區的力量是強大的,YOLO v4開發者正是開發過Windows版和Linux版YOLO的Alexey Bochkovskiy。這次的YOLO v4在性能上相比前代也有巨大提升,在保持和前代相同運行速度下,精確度大幅提高。
  • 瑞薩電子採用Andes RISC-V 32位CPU內核 開發其首款RISC-V架構ASSP...
    Andes RISC-V 32位CPU內核 開發其首款RISC-V架構ASSP產品 瑞薩電子 發表於 2020-10-10 11:20:44   2020 年 10 月 10 日,日本東京訊 - 全球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瑞薩電子集團
  • RISC-V計劃的自由開源之路還有多遠
    2010 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 EECS 部門要設計一款 CPU,然而他們放眼望去,全球 CPU 主流架構只有英特爾的 X86 和軟銀的 Arm,更讓他們絕望的是,X86 架構的授權卡得很死,除了 AMD 和威盛,幾乎沒有誰還能打動英特爾的心;再看 ARM 的指令集授權非常之貴,貴到他們購買無望,最後他們決心從零開始設計一套全新的指令集,隨後他們 4 個人用 3 個月完成了 RISC-V 指令集的開發
  • Microchip公布基於RISC-V的低功耗PolarFire SoC FPGA產品系列的...
    新產品依託屢獲殊榮的中等密度PolarFire FPGA系列產品打造而成,提供全球首款基於RISC-V的強化型實時微處理器子系統,同時支持Linux®作業系統,為嵌入式系統帶來一流的低功耗、熱效率和防禦級安全性。
  • Microchip公布基於RISC-V的低功耗PolarFire® SoC FPGA產品系列...
    新產品依託屢獲殊榮的中等密度PolarFire FPGA系列產品打造而成,提供全球首款基於RISC-V的強化型實時微處理器子系統,同時支持Linux®作業系統,為嵌入式系統帶來一流的低功耗、熱效率和防禦級安全性。
  • MMDetection新版本V2.7發布,支持DETR,還有YOLOV4在路上!
    目前,港中文維護的MMDetection庫發布了最新的V2.7版本,在新版本中支持DETR模型:其實transformer提出已久,但是主要在NLP領域,而且基於transformer的模型如BERT也徹底革新了NLP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