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處理器特點介紹以及舉例評測

2020-11-29 太平洋電腦網

  即使是對電腦絲毫不懂行的人也我知道,一款處理器的好壞對一臺電腦所起的決定性因素。處理器,即CPU,在電腦性能等各方面的表現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現在市場上不少處理器產品以次充好,讓並沒有什麼專業知識的消費者們摸不著頭腦,最終可能不僅損失了錢財,還浪費了精力。那麼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款時下熱銷的處理器——risc處理器。

  一、risc處理器的簡介

  高檔微機中所採用的一種帶有精簡指令集的CPU。它的特點是:指令系統小,一個時鐘周期內可以執行一條或者多條指令;採用標準長度指令;存儲器訪問只使用加載和存儲兩個指令等;採用硬布線邏輯控制為主。

  二、risc處理器的評測

  和Sparc處理器相比,Intel的386處理器基於CISC技術,傳統的X86指令不僅長度較長,且長短不一。究竟是採用全新的RISC架構,還是走兼容+改進的技術道路?Intel公司上下爭論不一,最後決定兵分兩路,兩個開發隊伍分別研製採用全新RISC架構的860處理器和X86架構改進型的80486處理器。1989年2月,860處理器上市,同年4月80486處理器正式發布。

  雖然860處理器以全新架構贏得了一片喝彩,最終卻因為缺乏廣泛的應用軟體和外圍設備的支持面顯得「曲高和寡」,市場接受程度很低。相反,486處理器在指令集上保持了一貫的兼容性,但在處理器內部的設計上大膽採用了RISC技術,能夠在1個周期內執行1條指令。486處理器集成了120萬個電晶體,首次突破了100萬個電晶體的限制;它的起跳頻率是25MHz,並內置緩存;486處理器採用了倍頻技術,使得CPU的主頻可不受外頻的制約而大幅提升,486後期發布的80486 DX4-100採用4倍頻,首次把CPU頻率提高到100MHz。

  860處理器在市場推廣上面臨的問題,同樣讓SUN在PC領域大幹一場的雄心受挫。缺乏應用軟體、系統廠商數目不夠,這樣的架構就很難得到廣泛應用;而規模上不去,無論CPU還是整臺電腦,價格都會居高不下,個人和家庭用戶也很難接受它。到了1990年,MIPS公司和SGI、DEC、COMPAQ等公司組成了ACE(Advanced Computing Environment)聯盟,也希望以自己的RISC晶片取代Intel的地位。然而這個ACE聯盟還是無法解決上述問題,最終只能曇花一現,各奔東西,領頭羊MIPS也被SGI公司於1992年收購。而在386時代領跑的COMPAQ公司,錯誤地把寶壓在這個MIPS聯盟上,結果反被DELL、Gateway等後起之秀搶了先機。

  傳統的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複雜指令集計算機)結構有其固有的缺點,即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不斷引入新的複雜的指令集,為支持這些新增的指令,計算機的體系結構會越來越複雜,然而,在CISC 指令集的各種指令中,其使用頻率卻相差懸殊,大約有20%的指令會被反覆使用,佔整個程序代碼的80%。而餘下的80%的指令卻不經常使用,在程序設計中只佔20%,顯然,這種結構是不太合理的。

  三、risc處理器熱銷產品的介紹

  1、Power7處理器

  報價:3000(價格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簡介:相比上一代的Power6處理器,在多核、多線程方面有了很大提高:POWER6隻有雙核,而Power7達到了8核,且每核最多可以並行執行4路線程。雖然主頻較上一代降低了,但仍有4.14GHz.例如同為八核的Nehalem-EX主頻在2.66G至3GHz之間。UltraSparcT2處理器則只有1.4GHz。不過UltraSparc T2有8核64線程。這比Power7的8核32線程以及Nehalem-EX的8核16線程、安騰9300的4核32線程都要多。

  緩存設計上,Power7處理器可謂是高速緩存的佼佼者,每個內核都獨佔32kb的一級緩存和256KB的二級緩存,另外多達32MB的三級緩存是八個內核共有的。與廣泛採用的SRAM(Static RAM,靜態內存)不同的是,Power7處理器使用的L3緩存屬於DRAM(Dynamic RAM,動態內存),IBM為了避免SRAM技術的規模龐大且成本高昂的弱點,轉而採取一種名為E-DRAM的技術,使得電晶體的總數、晶片面積都得以減小。作為RISC架構處理器的新代表,Power7在保證高性能的基礎上同時還注重了節能。多核多線程多級緩存設計等技術提升了處理器的運算能力,而E-DRAMJ和智能能耗優化等技術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能效。這款擁有目前絕對強大的原始性能的Power7處理器必將在今後一段時間內在大顯神威。

  2、Alpha 處理器

  報價: 1528元(價格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簡介: Alpha處理器最早由DEC公司設計製造,在Compaq(康柏)公司收購DEC之後,Alpha處理器繼續得到發展,並且應用於許多高檔的Compaq伺服器上。自1995年開始開發了21164晶片,那時的工藝為0.5um,主頻為200MHz。1998年,推出新型號21264,當時的主頻是600MHz。目前較新的21264晶片主頻達到1GHz,工藝為0.18um。在該晶片具有完善的指令預測能力和很高的存儲系統帶寬(超過1GB/s),並且其中增加了處理視頻信息的功能,其多媒體處理能力得到了增強。

  3、MIPS 處理器

  報價: 1229元(價格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簡介: MIPS是世界上很流行的一種RISC處理器。MIPS的意思是「無內部互鎖流水級的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 piped stages),其機制是儘量利用軟體辦法避免流水線中的數據相關問題。它最早是在80年代初期由斯坦福(Stanford)大學Hennessy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研製出來的。MIPS公司的R系列就是在此基礎上開發的RISC工業產品的微處理器。這些系列產品為很多計算機公司採用構成各種工作站和計算機系統。 MIPS是出現最早的商業RISC架構晶片之一,新的架構集成了所有原來MIPS指令集,並增加了許多更強大的功能。

  以上我們綜合介紹了risc處理器的相關概念,並且從屬於risc處理器的幾款知名品牌時下熱銷的處理器中精心挑選了幾款進行了一個簡單實用的介紹評測。這些risc處理器既包括MIPS 處理器,也有Alpha處理器等等,它們定價基本都是一千多元,但是功能設計方面不盡相同。大家在挑選risc處理器時可以綜合參考以上篇幅的介紹,再結合自己實際需求與預算,做一個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購置。

相關焦點

  • 對於RISC-V的相關分析和介紹
    首先看專注於RISC-V處理器內核IP與解決方案的芯來科技,據該公司創始人胡振波先生介紹,他們已經目前已經發布了面向AIoT的超低功耗產品線N200系列,這系列32位超低功耗RISC-V處理器是他們專為物聯網IoT終端設備的感知,連接,控制以及輕量級智能應用而設計的,從性能上看,可以直接替代arm 的Cortex-M系列。
  • 企鵝f2的報價 特色和評測介紹【圖文】
    企鵝f2自發行以來便以其全新的設計和理念而飽受關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企鵝f2的報價、特色和評測吧。  企鵝F2是華易繼企鵝F1後推出的第二款產品,在企鵝F1發布會引起業界關注的同時,企鵝F2也成為被受關注的神秘機型,據官方消息透露企鵝F2採用的MT6589四核處理器。
  • 銳龍AMD Ryzen7處理器首發評測:十年 你終於來了
    測試小結:縱觀所有測試項目,銳龍 AMD Ryzen7 1800X 處理器在wPrime、Cinebench R15、TMPGEnc以及CPU-Z三項測試中表現的頗為強勢這點看Intel處理器最近的大幅度降價就知道了,而且AMD後續還會有伺服器產品「Naples」(3月7日晚9點解禁)以及筆記本產品發布,這一切無疑都對整個行業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④英特爾方面又將如何應對?說英特爾擠牙膏多年,就因為Ryzen鬧這麼一出就偃旗息鼓我是決然不信的!
  • 評測丨XPS 13,升級11代處理器帶來了哪些改變?
    XPS 13推出了升級11代處理器的新款,定位高端輕薄便攜。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知乎cotton對配置升級的新款XPS 13的測試,來探究新品具體提升在了哪些地方?接口的布局因為升級到了11代酷睿處理器,兩個接口也從雷電3標準升級到了雷電4標準,輕鬆一連就成為娛樂中心或工作站。
  • 聯想威6 2020評測:上了10nm處理器感覺飄飄然!
    [PConline 單機評測]聯想威6 2020款筆記本是一款為年輕商務人士設計的筆記本,它具有諸多較為鮮明的商務特性,包括靜音(包括風扇和鍵盤)、輕薄便攜、接口和擴展性較為豐富、外觀低調沉穩、售後到位等。在配置方面也切合了年輕人喜好,工作之餘看看B站、玩玩3D遊戲也是可以的。
  • AMD Ryzen 3 1300X處理器評測-AMD,銳龍,處理器...
    晶片組特性介紹本次測試,我們將重點針對一下兩款產品進行對比,其中一款是上面提到了Ryzen 3 1300X,另一款是遊戲玩家群體中比較熱門的一款產品:Intel酷睿i5-7400。看過我們之前評測的朋友們應該了解,Ryzen 5和Ryzen 7的對標產品是七代酷睿及至尊版酷睿,而本次的Ryzen 3直接對標i5也在情理之中。
  • 高密度 高性能 惠普ML110 G7伺服器評測
    【IT168 評測】IT168一年一度的伺服器橫評又開始了。結合今年的新品,本次橫評內容以至強E3平臺作為主要方向,通過對比不同廠家、不同配置的E3伺服器以及軟體和設計上的特點,全面分析目前單路E3伺服器市場的現狀,為用戶提供可靠的選購參考。本次我們要介紹的來自惠普的塔式伺服器ML110 G7。
  • 酷睿i7-10700K處理器天梯榜評測:朋友你的9900K掉價了
    大家應該都已經發現,第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除了頂級的10核20線程的酷睿i9之外,其他的規格是不是很眼熟呢?8核16線程的酷睿i7不就是第九代酷睿i9嗎,6核12線程的酷睿i5就是第八代的酷睿i7,而4核8線程的酷睿i3就是第七代以及之前的酷睿i7,所以不少人都笑稱自己手上酷睿i9/i7都降級了。
  • 1GHz處理器視網膜屏 GooPhone Y5評測
    【PConline 評測】自從蘋果新的產品—iPhone 4S推出之後,iPhone 4S就註定是要再一次改變世界的。現今,iPhone 4S在全球都熱賣,而蘋果也繼續穩坐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寶座,這也鑄造了一個新的「蘋果神話」,而iPhone 4S也是這個「蘋果神話」得以延續的原因。
  • 5英寸大屏釐米雲OS雙系統 果凍G1評測
    【手機中國 評測】果凍科技是一家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頒發的手機生產牌照,專業從事移動通信終端及無線接入設備的研發、製造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根據未來市場發展需求,以智能3G及無線通訊設備為研發、製造的主要方向。
  • 七大平板處理器性能橫測
    同床不同夢的好基友Intel和AMD怎麼也沒想到曾經只能躲在巨人陰影下的ARM架構晶片正憑藉著如日中天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平步青雲成為了移動市場的新寵兒,隨著製造工藝和架構的改進,ARM晶片廠商憑藉低功耗和高性價比的特點就足以讓x86架構無言以對。
  • 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評測-intel,i7,2600K,i5,2500...
    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評測 出處:快科技 2011-01-04 22:39:15     作者:無憂 編輯:無憂[爆料]新平臺延續了處理器加PCH晶片的雙芯架構,處理器部分集成度再次提高,將圖形核心以及被稱為系統助手的模塊都集成在處理器內部,而主板上只剩下主要負責存儲等外部功能的PCH晶片,沒有南北橋之分。
  • 低壓配電櫃:GGD、GCK、GCS、MNS的用途、結構和特點及設計舉例!
    今天,我們著重介紹一下低壓配電櫃:GGD、GCK、GCS、MNS的用途、定義、作用、型號說明、結構和特點以及設計舉例。
  • 評測室大曝光 最全本本評測知識手冊
    擱在旁邊沒有上鏡^_^另外,由於評測室裡面產品眾多,拍攝不同的產品用不同的桌子,燈光,背景幕等等,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下面我們對評測中的每一個環節項目進行逐個講解和分析。  在評測過程中我們將顯示器屏幕分成9個區域,用分光色度計分別記錄下每個區域中心點的對比度、Gamma、亮度以及色度。
  • 諾基亞n9怎麼樣 諾基亞n9評測詳細介紹
    諾基亞N9手機,秉持著諾基亞品牌的理念,但是結合新的職能手機的功能,本文將為您介紹諾基亞N9詳細評測供您參考。  2、配置落伍  這臺擁有著跌宕遭遇的手機,硬體配置上比起塞班3、塞班貝拉的手機要好一點,不再是ARM11的低能1GHz,然而Cortex-A8架構的TI 3630處理器在雙核、高頻CPU林立的年代來說已經算是中低端。遲來了兩年的追趕卻讓諾基亞能否嘗得甘露?諾基亞究竟在想什麼呢?
  • VIA Nano/Intel Atom全面對比評測
    Intel凌動平臺ATOM處理器全球首發評測》、《一天省一度電!精英intel Atom平臺全面評測》等文章中,我們給大家介紹了Intel凌動Atom處理器的性能、功耗和發熱量等重要參數。論性能,Atom處理器的性能絕對讓人失望,因為主頻為1.6G的Z530凌動處理器在部分評測項目中只有賽揚420約一半的性能,因此凌動平臺絕對不是追求極致性能的發燒玩家的首選。
  • 升級英特爾十代酷睿i9處理器 全新掠奪者戰斧700評測
    2020款掠奪者戰斧700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一聊全新升級的2020款掠奪者戰斧700,我們收到的這款掠奪者戰斧700配置如下,需要說明的是,評測機和市售版本配置略有不同
  • 超長待機 超薄機身 Gateway EC39C評測
    ·Gateway EC39C看點解析    13.3英寸的Gateway EC39C與之前評測過的ID49C看似一對孿生兄弟,尺寸的不同讓兩者在應用層面有了本質的差異,那麼本機在外觀設計、操作體驗以及性能輸出等幾方面有何特點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Gateway EC39C的幾大看點。
  • NV新旗艦GTX 295全面評測_評測_太平洋電腦網PConline
    而第二代統一架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全部繼承第一代統一架構的優點後,提升各單元處理器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效率,真正意義上把同一架構發揮至極點。為了適應未來並行運算的需要,GeForce GTX 200系列顯卡開創性提供了2種不同的架構——並行處理架構與圖形處理器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