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閒話不多說了,本文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每一位網友都對筆記本有個更深的認識和了解,能夠自己對筆記本的各方面表現作出客觀評價,甚至能夠自己動手對筆記本進行測試與分析;或者,讓網友在閱讀我們的評測文章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消化其中的內容。總而言之,我們不保證每一位看完本文的網友都能成為評測工程師,但我們希望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從本文中學到東西,至少可以在產品選購前後對產品有個更清晰和自信的認識。
另外,本文所講解的知識都較為基礎化,主要針對的是菜鳥級網友;但同時我們也熱切希望,對筆記本研究有深厚功力的高手和發燒友們能夠隨時提出各方面的建議和意見,以促進我們更好的完善筆記本評測工作。
對於筆記本評測,我們應該與DIY臺式機的評測有個較明確的區分,因為筆記本是一個可隨身攜帶的PC產品,其更注重的是整體的應用表現,而不能像DIY那樣瘋狂的追求性能追求技術追求發燒體驗。畢竟,使用筆記本的用戶絕大多數都不是PC專業人士,他們只希望產品夠用、好用、實用就已經足夠了。
相信大家對PConline評測室筆記本評測的各方面都相當的感興趣,在這裡我們也簡單的說一下:
在PConline評測室裡面,有一項評測工作是極為艱巨,甚至是最為艱巨的,那就是對筆記本電腦的評測。因為幾乎DIY硬體的所有測試項目(電源除外),都為筆記本測試所採用,而且還要增加電池續航項目的測試,所以耗費的時間也最長。究竟評測筆記本的具體過程是怎麼樣的呢?裡面又有什麼鮮為人知的秘密呢?
評測環境及過程說明
PConline評測室通常會收到兩大類的筆記本電腦:工程樣機以及銷售樣機。工程樣機通常是還未正式上市的產品,配置等方面都與正式銷售的產品有所區別,測試成績僅供參考,不能作為機器之間的對比之用。而銷售樣機與市面上銷售的產品一致,成績具備對比價值。我們評測文章的前言部分會具體說明所測的產品是工程樣機還是銷售樣機(一般情況下沒有提及的話都是銷售樣機)。
為了統一軟體平臺,同時適應當前的作業系統主流大潮,筆記本電腦測試採用最新的Windows Vista Ultimate SP1 英文版(過去是採用Windows XP Professional SP2 英文版),與DIY配件的測試平臺一致。到這裡就產生一個問題了,如果是銷售樣機的話,極有可能破壞硬碟的資料例如預裝的作業系統和備份資料等,所以評測工程師還要先把硬碟拆出,對整個硬碟做Ghost鏡像備份,完全評測之後再重新全面恢復(所以還是工程樣機比較受評測工程師青睞呀!呵呵)。另外,為了能夠模擬筆記本電腦用戶使用時的真實環境,送測的筆記本還將安裝全部硬體驅動程序,安裝廠商獨有的相關軟體,當然,在必要的時候還將打上所有軟體和驅動的補丁程序。
測試前記得關掉煩人的UAC
設置高效能電源管理,基本上是能關閉的全都關閉
測試前將性能選項調整至最佳性能狀態,關閉系統還原,關閉無線網卡、設置最高電源效能、Modem、SPDIF,取消屏幕保護程序,取消壁紙,取消任務欄總在最前選項,取消各種電池電量警告及安全中心及更新提示。除DVD播放測試外,系統始終處於靜音狀態。在這裡需要注意,在VISTA系統下對這些方面的調整方法不盡相同,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參考我們過去的一些評測文章或發郵件諮詢我們評測工程師。
筆記本評測文章中出現的產品圖片,都出自於評測工程師的拍照工作(不是拍自己,是拍產品)。讓我們去看看拍照的情況……
小樣,被偷拍了還不知道吧(@拍攝小桌)
評測工程師拍產品照都在攝影棚裡面進行的,拆解本本也不例外。燈光、桌子、拆解工具……還有電子稱呢?擱在旁邊沒有上鏡^_^另外,由於評測室裡面產品眾多,拍攝不同的產品用不同的桌子,燈光,背景幕等等,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下面我們對評測中的每一個環節項目進行逐個講解和分析。
注意:本著傳播更多實用信息的目的,本文有部分技術名詞解釋摘取於網絡,如有任何侵犯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電話:020-87590226轉筆記本頻道),我們將馬上糾正。同時也希望大家對本文提出各種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筆記本評測知識——工藝材質篇:
筆記本外觀做工設計主要包括整機的外觀工藝、色彩用料、模具架構、做工質量、人性化細節處理、個性化元素等等。
外觀工藝
筆記本外觀設計及做工是消費者對產品產生的第一印象,外觀設計是否漂亮、個性、符合自己的品味,將對最終是否購買該款筆記本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因此,筆記本外觀做工設計在我們的評測中是重點分析項目之一。
不過,評價一款筆記本外觀是否漂亮,這裡面主觀因素非常大。你可以說某款筆記本設計過於單調枯燥,但也可以說其簡約有個性;你可以說其設計時尚、炫麗多姿,但也有人認為是庸俗輕浮、過於花俏;你可以說這款筆記本低調沉穩,適合商務應用,但偏偏不少人卻認為輕快時尚更適合商務辦公……不同的用戶都有自己的審美觀,因此在外觀的分析評價上我們通常不會放太多的主觀色彩,看圖看真機最實際!
有人喜歡低調沉穩的「小黑」
有人喜歡個性洋溢的蘋果小白
模具材料
所謂模具指的是該款筆記本所採用的外殼架構體系,不包括主板、處理器等功能運行部件,但卻集成了工藝設計、材料、體積控制、重量控制、散熱控制、堅固安全性、環保性等一系列重要元素,這是保護機體的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很多時候看一款筆記本是否具有較高內涵,都是通過研究其模具而得出結論的。例如我們非常熟悉的IBM、富士通等品牌機型,它們為何在同等配置下價格要高出別人許多,很大的原因就是擁有著極具內涵與價值的模具做工。
Thinkpad的機型身上廣泛採用鋁鎂合金材質
先提醒大家,研究模具設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有所發現和感悟的,這需要長期的接觸、測試、體驗和對比後才會有個較清晰的認識和判斷。因此普通消費者在這方面可能不必過於花費時間,使用起來感覺良好就可以了。
材料方面,目前最常見的有普通ABS工程塑料、鎂鋁合金材料、鈦合金材料、碳纖複合材料、聚碳酸酯PC等,另外還有近些年來才流行起來的皮革、鋼琴烤漆、木材/竹料等環保材質等,下面我們分別簡單介紹:
ABS工程塑料:即PC+ABS(工程塑料合金),在化學工業的中文名字叫塑料合金,這是目前筆記本應用最廣泛的主要材料,由於成本較低,尤為受到低端筆記本的青睞。
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種化學單體合成。每種單體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強度、熱穩定性及化學穩定性;丁二烯具有堅韌性、抗衝擊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潔度及高強度。
之所以命名為PC+ABS,是因為這種材料既具有PC樹脂的優良耐熱耐候性、尺寸穩定性和耐衝擊性能,又具有ABS樹脂優良的加工流動性。所以應用在薄壁及複雜形狀製品,能保持其優異的性能,以及保持塑料與一種酯組成材料的成型性。ABS工程塑料最大的缺點就是質量重、導熱性能欠佳。一般來說,ABS工程塑料由於成本低,被大多數筆記本電腦廠商採用,目前多數的塑料外殼筆記本電腦都是採用ABS工程塑料做原料的。
鎂鋁合金:常用於中高端筆記本以及一些超便攜型機型,但需要注意,我們通常說的一款筆記本使用的是鎂鋁合金材料,通常該款筆記本只是局部使用了該材料,並未整機機殼。
鎂鋁合金主要元素是鋁,視成本與對機殼的軟硬等各方面表現,而再摻入少量的鎂或是其它的金屬材料,用以調節硬度、韌性、散熱效果等。鎂鋁合金質堅量輕、密度低、散熱性較好、抗壓性較強,能充分滿足3C產品高度集成化、輕薄化、微型化、抗摔撞及電磁屏蔽和散熱的要求。其硬度是傳統塑料機殼的數倍,但重量僅為後者的三分之一,通常被用於中高檔超薄型或尺寸較小的筆記本的外殼。
頂蓋材質是鎂鋁合金
而且,銀白色的鎂鋁合金外殼可使產品更豪華、美觀,而且易於上色,可以通過表面處理工藝變成個性化的粉藍色和粉紅色,為筆記本電腦增色不少,這是工程塑料以及碳纖維所無法比擬的。因而鎂鋁合金成了便攜型筆記本電腦的首選外殼材料,目前大部分廠商的筆記本電腦產品均採用了鎂鋁合金外殼技術。不足的是,鎂鋁合金並不是很堅固耐磨,成本較高,比較昂貴,而且成型比ABS困難(需要用衝壓或者壓鑄工藝),所以筆記本電腦一般只把鎂鋁合金使用在頂蓋或掌託以及一些簡單的構件如硬碟蓋之上,很少有機型用鎂鋁合金來製造整個機殼。
鈦合金:我們可以把鈦合金材料看成是鎂鋁合金的升級加強版,由於成本非常昂貴,目前極少筆記本使用鈦合金材料,不過曾經卻是IBM筆記本的鐘愛,這也是當年不少IBM筆記本為什麼售價如此昂貴的原因之一。
鈦合金與鎂鋁合金最大的區別就是加入了碳纖維材料,因此無論散熱,強度還是表面質感都優於鋁鎂合金材質,而且加工性能更好,外形比鋁鎂合金更加的複雜多變。其關鍵性的突破是強韌性更強、而且變得更薄。就強韌性看,鈦合金是鎂合金的三至四倍。強韌性越高,能承受的壓力越大,也越能夠支持大尺寸的顯示器。因此,鈦合金機種即使配備15英寸的顯示器,也不用在面板四周預留太寬的框架。至於薄度,鈦合金厚度只有0.5mm,是鎂合金的一半,厚度減半可以讓筆記本電腦體積更嬌小。鈦合金唯一的缺點就是必須通過焊接等複雜的加工程序,才能做出結構複雜的筆記本電腦外殼,這些生產過程衍生出可觀成本,因此十分昂貴。
碳纖複合材料:碳纖維材質既有鋁鎂合金高雅堅固的特性,又有ABS工程塑料的高可塑性。碳纖維的韌性和散熱效果很好,而且是一種導電材質,可以起到類似金屬的屏蔽作用。碳纖維的問題在於目前的價格偏高,而且加工性能差(不易成形、不易著色)。使用碳纖維的本本也不是很多,大家熟知的只有華碩,索尼的部分本本用碳纖。另外,小黑的鈦合金皮上,其實也覆蓋著碳纖。至於某品牌本本的漏電傳聞,大家想想也就明白了,碳纖本身就是導體,如果絕緣層和接地處理不好的話,電你一下也正常。
碳纖複合材料的外觀類似塑料,但是強度和導熱能力優於普通的ABS塑料,而且碳纖維是一種導電材質,可以起到類似金屬的屏蔽作用(ABS外殼需要另外鍍一層金屬膜來屏蔽)。因此,早在1998年4月IBM公司就率先推出採用碳纖維外殼的筆記本電腦,也是IBM公司一直大力促銷的主角。據IBM公司的資料顯示,碳纖維強韌性是鋁鎂合金的兩倍,而且散熱效果最好。若使用時間相同,碳纖維機種的外殼摸起來最不燙手。碳纖維的缺點是成本較高,成型沒有ABS外殼容易,因此碳纖維機殼的形狀一般都比較簡單缺乏變化,著色也比較難。此外,碳纖維機殼還有一個缺點,就是如果接地不好,會有輕微的漏電感,因此IBM在其碳纖維機殼上覆蓋了一層絕緣塗層。
聚碳酸酯PC:聚碳酸酯PC在機殼上的印名為PC-GF-##,它也是筆記本電腦外殼常用的材料的一種。從實用的角度,其散熱性能也比ABS塑料較好,熱量分散比較均勻,它的最大缺點是比較脆,一跌就破,我們常見的光碟就是用這種材料製成的。
2007年,華碩推出黑色版VX2率先使用下一代環保碳纖維材質
聚碳酸酯PC的原料是石油,經聚酯切片工廠加工後就成了聚酯切片顆粒物,再經塑料廠加工就成了成品。聚碳酸酯具有優良的物理機械性能,尤其是耐衝擊性優異,拉伸強度、彎曲強度、壓縮強度高;蠕變性小,尺寸穩定;具有良好的耐熱性和耐低溫性,尺寸精度高,穩定性好;耐油、耐酸、不耐強鹼、氧化性酸及胺、酮類,長期在水中易引起水解和開裂。缺點是因抗疲勞強度差,容易產生應力開裂,抗溶劑性差,耐磨性欠佳。不管從表面還是從觸摸的感覺上,PC-GF-##材料感覺都像是金屬。如果筆記本電腦內沒有標識的話,單從外表面看不仔細去觀察,可能會以為是合金物。
PC的生產成本較低,是替代金屬成為筆記本外殼的良好選擇,但是因為比較「脆」,所以有些廠商改進了工藝,以提高強度。不過這種工藝並未成為主流,所以市面上的PC材質本本不是特別多。曾經比較常用的是FUJITSU,在很多型號中都是用這種材料,而且是全外殼都採用這種材料。
皮革:加入皮革材質的筆記本電腦,給人更為高貴高端的時尚感,不僅在外觀上貢獻巨大,同時還會給用戶提供更佳的操作使用體驗。皮革柔軟而親和的質地,不但具備最大的藝術張力,而且能夠將藝術以大眾所能理解的語言闡述出來。但在2006年之前,皮革運用於筆記本電腦毫無先例可循。皮革是一種無法像一般工業產品做到「標準化」的真皮物性,因此目前看來,對於筆記本來說「皮革」的概念仍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準則。
皮革也受到小黑的青睞
不少機器使用的是仿皮革,但在美觀度方面表現不錯
鋼琴烤漆:嚴格來說,鋼琴烤漆是一種對筆記本整機美觀度和堅固度等方面進行提升加固的工藝技術,不能算是主要材質。但目前鋼琴烤漆工藝受到各大廠商的青睞,運用十分的普遍,我們也暫時把它看作是筆記本的一種特殊材質吧。
鋼琴烤漆工藝的加入,令本本看上去更顯高貴
鋼琴烤漆是對外殼素材(如鎂鋁合金)進行高精度噴漆和長時間的表面處理,最終使表層獲得水晶質感的絢亮光澤,在汽車及各種家電身上可常見這種工藝。由於筆記本電腦較上述產品更頻繁地接觸用戶,因此鋼琴烤漆機型的硬度要求也相應更高。通常加入鋼琴烤漆的工藝,需要經過覆蓋皮膜、底漆、補平材、色漆等一系列步驟,並依次進行UV硬化處理和6-8道拋光處理的烤漆工序,最高硬碟可達4H水晶級硬度。目前惠普、華碩、三星、以及神舟、宏碁、新藍等國內品牌等都非常喜歡給本本加入鋼琴烤漆工藝,以彰顯產品的高端高貴。
木材/竹料:出於環保的考慮,一些廠商推出了以木材和竹子為頂蓋材料的筆記本,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華碩在07年推出的EcoBook。竹子外殼的表層有一層透明塗層,可以達到防潮、防褪色等多種目的。當然,由於竹子其中的糖份已經被去除,蟲子對它是不會感興趣的。竹子是一種有機材質,是可再生資源,用竹子類作為筆記本外殼材料,最大的特點就是環保。不過在筆記本塑料的機體上如何將無機的塑料與有機的竹子這兩種特性截然不同的材質結合在一起,是此類筆記本製作的最大難點之一。但畢竟,這種用竹子做為外殼的本本並不太現實,實用性不高,同時在目前來說成本控制和技術攻關還是個難題。因此即使是華碩,推出的竹子筆記本更多的只是一種嘗試,或者是對品牌的一種宣傳,對環保的一種倡導吧。
華碩EcoBook竹子筆記本
做工質量
判斷一款筆記本做工質量的好壞,除了依據上面提到的模具材料設計等因素以外,普通用戶還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辨別法和操作手段來判斷機器的好壞。
直觀辨別法,包括觀察縫隙的嚴密程度,塑料體邊緣是否平滑乾淨等,如果有毛剌等現象的話說明該模具機殼在生產過程中缺少了一些加工工序,或者工廠壓模設備已經老化陳舊了。另外可以看看接口、光碟機部件等有沒有緊密結合,一些做工較差的產品,其光碟機往往比較鬆動。
日韓系的筆記本做工質量一向以細膩著稱
而在操作試用方面,我們可以親身動手去「接觸」一下機器,例如用手按壓機身的不同部位,觀察是否有明顯的變形和凹陷現象;按壓A面頂蓋和屏幕邊框,看是否對液晶屏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液晶屏有沒有出現明顯的水波紋等;多次重複翻動屏幕,觀察轉軸設計的做工結實穩固程度,以及最大可開啟角度……等等等等。總的來說,只要細心的去看,留心觀察每一個細節設計,多做對比,我們總能看到一款筆記本產品的做工會去到哪個程度。
人性化設計
所謂人性化,就是指其設計最大程度的出於人體工學考慮,以及對人體的操作舒適度、安全、健康應用等方面有特殊的效果。一款筆記本如果加入了必要而到位的人性化設計,必定需要付出比普通機型更多的工藝設計心血和生產成本,但卻在產品好友度方面讓用戶使用起來更加的得心應手,感覺更加舒適體貼。
例如在舒適度方面,不少筆記本加入了切邊處理、屏幕採用吸合式設計、功能鍵和指示燈的位置設計對操作更有利、主散熱孔設置在左側或後部、鍵盤燈設計、指示燈可控開關等等等等。
相當實用的鍵盤背光燈
小黑一直保留著的鍵盤燈同樣受到黑迷的歡迎
安全方面,不少筆記本加入了防水設計、硬碟防震設計等;而在健康應用方面,不少品牌筆記本加入了特殊的材料,如三星筆記本在鍵盤處加入銀離子材料,據稱在殺菌方面有獨到功效……此類種種,都表現出了一個品牌廠商在設計筆記本的時候對用戶操作應用上的一種關懷備至和細心體貼。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所有的設計無論怎樣,都必須建立在實用、適用的基礎上,不然就會變成所謂的「偽人性化」了。
筆記本評測知識——接口設計篇:
接口類型及數量方面,不同的筆記本電腦會有不同的需求,例如一款15寸的全能型影音筆記本,當然希望接口越多越好,類似HDMI、S-VIDEO、或者DVI等視頻輸出接口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是定位商務應用的筆記本,1394、讀卡器、擴展槽、以及足夠的USB接口等也都是十分必要的設置。另外有一點需要注意,定位低端入門級市場的筆記本,不一定是接口越多越好了,因為對於此類本本成本控制十分重要,因此接口設置更講究的是實用、夠用,太多了反而會增加成本的負擔,造成沒必要的應用浪費。
接口布局方面也是個十分值得研究的課題,布局設計較好的話,使用起來會得心應手,深感體貼。怎樣的接口布局才算比較優秀比較人性化呢?出於應用上的便利等各方面考慮,我們認為下面這些是比較好的:USB接口左右兩邊均有設置、散熱風口設置在左邊或背部、音頻和網卡等主要線纜接口設置在左側或前端等;以下這些是我們認為不太人性的設置:USB接口兩兩之間靠得太近或重疊式設計、各種接口之間過於密集、散熱出風口設置在右邊、有線纜的接口設置過多的在右邊(影響滑鼠操作)、電源接口設置在背部等。
另外,為了讓大家對筆記本的接口有個基礎性的認識和了解,下面我們對筆記本常見的接口進行逐個介紹:
USB接口
相信大家對於USB接口並不陌生,它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縮寫,中文含義是「通用串行總線」。它不是一種新的總線標準,而是應用在PC領域的接口技術。從1994年11月11日發表了USB V0.7版本以後,USB版本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到現在已經發展為2.0版本,成為目前電腦中的標準擴展接口。目前筆記本中主要是採用USB2.0,各USB版本間能很好的兼容。
USB接口有進修也喜歡「站著」,我們並不提倡
USB用一個4針插頭作為標準插頭,採用菊花鏈形式可以把所有的外設連接起來,最多可以連接127個外部設備,並且不會損失帶寬。USB需要主機硬體、作業系統和外設三個方面的支持才能工作。USB接口可以通過專門的USB連機線實現雙機互連,並可以通過Hub擴展出更多的接口。USB具有傳輸速度快(USB1.1是12Mbps,USB2.0是480Mbps),使用方便,支持熱插拔,連接靈活,獨立供電等優點,可以連接滑鼠、鍵盤、印表機、掃描儀、攝像頭、快閃記憶體盤、MP3機、手機、數位相機、移動硬碟、外置光軟碟機、USB網卡、ADSL Modem、Cable Modem等,幾乎所有的外部設備。
HDMI接口
在筆記本中,HDMI接口用於與液晶電視等高清顯示設備傳輸無損的影音同步高清數位訊號。
目前在視頻系統接口中,只有DVI與HDMI屬於數字接口,而HDMI接口更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數位電視接口標準,又稱為高清數字多媒體接口。HDMI接口僅用一條數據線就能接駁1080p/1080i/720p等高清晰數位訊號,使聲音和圖像真正實現從數字到數字的傳輸。作為最新一代的數字接口,HDMI已經廣泛應用於各種數碼產品上,不管是平板電視、DVD碟機、高清播放機,還是投影儀、數碼攝像機、液晶顯示器,以及藍光DVD和HDDVD,都少不了HDMI數位訊號接口的身影。
另外,自從02年推出HDMI1.0版本以來,HDMI規範已經升級數次:從1.1版本到1.2版-再到如今的1.3,因此功能也一個比一個強大,而且HDMI接口是可以向下兼容的,如1.3兼容一切1.0、1.1以及1.2。目前採用了HDMI1.3埠的都是市場上高端產品,一般產品還是用HDMI1.2。
DVI接口
DVI接口在筆記本中的意義與HDMI接口相類似,不過DVI接口並不支持音頻傳輸,因此在近年來在筆記本上的應用相對較少,而且大有被HDMI取代之勢。
DVI與VGA都是電腦中最常用的接口,與VGA不同的是,DVI是以全數字傳輸的接口,DVI數字接口保證了全部內容採用數字格式傳輸,保證了主機到顯示器的傳輸過程中資料的完整性可以得到更清晰的影像。而傳統的VGA接口是先將數位訊號轉為模擬信號,再將模擬信號傳入數字顯示器,最後通過數字顯示器內部再次轉為數位訊號。
設置了u-DVI接口
u-DVI(Ultra DVI)接口是DVI接口的升級接口,由於只可以傳輸最大1680*1050的解析度,沒有達到1920*1080解析度,因此不能稱之為HDMI。當然這種接口比起DVI接口,在畫質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由於數字顯示器(液晶投影機、等離子電視、LCDTV等數字顯示產品)採用的是純數字的設備,那麼直接通過數字界面輸入數位訊號當然會更好,對於我們普通用戶來說,購買平板電視能配備DVI則最好。對於投影機來說,DVI接口如果在一般的家用投影機上都會使用,同是屬於比較高端的輸出接口。
需要注意的是DVI接頭有三種,分別是DVI-D、DVI-A和DVI-I,DVI-D是真正的數位訊號傳輸,DVI-A只是換湯不換藥的定義而已,其實就是VGA接口標準,DVI-I則是DVI-A以及DVI-D的接口的總稱,支持數字顯示跟模擬顯示。之所有會有這樣的搭配,因為DVI雖然是為了數字顯示設備所訂定的標準,但是因為透過數字的傳送不會降低畫面的效果,再加上為了考慮能夠轉換成模擬訊號,所以才會有DVI-D、DVI-A跟DVI-I這三種接頭,其中DVI-I可以相容DVI-D裝置(包括連接線),但是DVI-D接頭卻不能夠使用DVI-I連接線。用戶購買時需要看清楚這個接口。
VGA接口VGA也是筆記本連接電視等設備的接口之一,不過它傳輸的是模擬信號。
VGA接口又稱S-Dub,VGA接口上面共有15針空,分成三排,每排五個。對於筆記本來說,絕大多數的本本主板都帶有此種接口。DVI接口的工作原理是將顯存內以數字格式存儲的圖像(幀)信號在RAMDAC裡經過模擬調製成模擬高頻信號,然後再輸出到等離子成像。這樣VGA信號在輸入端(LED顯示屏內),就不必像其它視頻信號那樣還要經過矩陣解碼電路的換算。
不帶螺絲鎖孔的VGA接口
帶螺絲鎖孔的VGA接口
從該視頻成像原理可知VGA的視頻傳輸過程是最短的,所以VGA接口擁有許多的優點,如無串擾無電路合成分離損耗等。雖然液晶電視可以直接接受數位訊號,但很多低端產品為了與VGA接口顯卡相匹配,因而還是採用VGA接口。而且目前大多數電視與外部顯示設備之間還是需要通過模擬VGA接口連接,VGA接口在視頻系統中還是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
S端子
外形上看起來很像咱們常見的鍵盤、滑鼠的接口,其實這個埠是將本本上的顯示內容發送到電視機上,如果本本上存有影視大片,正好與全家分享。您可以購買專用的AV端子連線將本本與電視機相連,然後在顯卡中作一必要設置即可使用。不過AV輸出端子不支持熱插拔,使用時請大家注意。
S-Video端子是前幾年比較流行一個輸入接口,其實是AV接口的變種,它不再將色度與亮度混合輸出,而是分離進行信號傳輸,這樣就避免了設備內信號幹擾而產生的圖像失真,能夠有效地提高畫質的清晰程度。
嚴格來說,S端子還是存在信號損失的,但在現有的情況AV信號輸入為640線,S端子可達到1024線,能夠滿足DVD信號輸入的需求。目前這種接口在DVD、PS2、XBOX、NGC等視頻和遊戲設備上廣泛使用。擁有S端子的電視機是可以與電腦連接的,聲音可以通過音頻線轉接到電視的音頻輸入口上,或者直接使用電腦的音箱。但是連接電腦後的電視畫面模糊,遠沒有電腦播放的清晰。S-Video雖不是最好的,但考慮到市場狀況和綜合成本等其它因素,它還是應用最普遍的視頻接口之一。
RJ45接口
RJ45是網絡設備的標準接口,在筆記本中其實就是乙太網卡接口,用於與外部網線、ADSL的modern、或者是辦公室的區域網連接,以實現有線上網。RJ45由IEC603-7標準化,使用由國際性的接插件標準定義的8個位置(4或8針)的模塊化插孔或者插頭。
RJ11接口
筆記本上的RJ11接口其實就是電話線接口,連接內部的MODEM模塊,實現拔號上網等。
IEEE1394接口
IEEE1394接口是蘋果公司開發的串行標準,中文譯名為火線接口(firewire)。同USB一樣,IEEE1394也支持外設熱插拔,可為外設提供電源,省去了外設自帶的電源,能連接多個不同設備,支持同步數據傳輸。
IEEE1394分為兩種傳輸方式:Backplane模式和Cable模式。Backplane模式最小的速率也比USB1.1最高速率高,分別為12.5 Mbps/s 、25 Mbps/s 、50 Mbps/s,可以用於多數的高帶寬應用。Cable模式是速度非常快的模式,分為100 Mbps/s 、200 Mbps/s 和400 Mbps/s幾種,在200Mbps/s下可以傳輸不經壓縮的高質量數據電影。1394b是1394技術的升級版本,是僅有的專門針對多媒體--視頻、音頻、控制及計算機而設計的家庭網絡標準。它通過低成本、安全的 CAT5 (五類)實現了高性能家庭網絡。1394a自1995年就開始提供產品,1394b 是1394a 技術的向下兼容性擴展。1394b能提供800 Mbps/s或更高的傳輸速度,雖然市面上還沒有1394b接口的光儲產品出現,但相信在不久之後也必然會出現在用戶眼前。
小IEEE 1394a
相比於USB接口,早期在USB1.1時代,1394a接口在速度上佔據了很大的優勢,在USB2.0推出後,1394a接口在速度上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因此現在不少筆記本電腦也沒有再有配置1394接口。
PC卡插槽
這個是筆記本上的一個萬能擴展埠,評測文章中也稱PC卡擴展槽。PC卡插槽也是象VGA輸出埠一樣的筆記本電腦標準裝備,PC卡屬於工業標準(PCMCIA規範),在許多中型數碼設備和工業控制設備上也廣泛應用,但是日常最多見到的還是在筆記本電腦上。
雙層PC卡槽
可以這樣說,在USB和IEEE1394這樣即插即用的埠出現之前,PC卡插槽是筆記本電腦上唯一真正支持即插即用的埠,而且因為PCMCIA規範獲得廣範的支持,市場上PC卡產品可謂多不勝數,為筆記本電腦提供了種類繁多的擴充選擇。
PC卡插槽相當於臺式機的PCI插槽,不同之處在於PC卡插槽是即插即用的,允許在作業系統運行中停止PC卡設備,與PC卡插槽配合的擴展卡稱為PC卡,按照外形來分有Type I/II/III三種,3者的長寬度均為85.6×54mm,區別在於厚度,TypeI是3.3mm,Type II 是5.0mm;Type III是 10.5mm,它們的接口是完全相同的,都是68針,因此只要PC卡插槽的厚度允許,三種規格的卡都可以通用。
之所以有厚度的區別是因為內置的設備要求不同,例如內存就可以置於最薄的Type I卡中,但是微型硬碟就至少需要TypeII或者Type III卡的厚度才能容納得下。在筆記本電腦上使用的都是Type II的插槽,兩個Type II的插槽疊加在一起就可以容納Type III的卡,大多數主流光軟互換機型和全內置機型裝備2個Type II插槽,大多數超輕薄機器都只裝備一個Type II插槽。
Express Card插槽
隨著用戶對更高帶寬和靈活性的需求,PC卡已不能滿足要求,一種新的ExpressCard技術將會取代傳統的PC卡。與傳統PC卡技術的最大不同在於,ExpressCard技術採用最新的PCI Express和USB 2.0界面,在外圍設備與主機系統之間直接提供熱插拔式的連接,而不需要在系統的晶片組與插槽之間架設一個橋接晶片。ExpressCard標準承諾向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提供更薄、更快、更輕的擴展模塊。消費者可以方便地將這種模塊插入其系統來添加諸如存儲器、有線或無線通訊卡及安全裝置等硬體功能,目前不少的無線上網卡如EDGE等都是使用新型的ExpressCard技術。
Express Card支持越來越多的外置功能卡
ExpressCard與PC卡的不同:
雖然ExpressCard技術借用了現有PC卡技術中的許多特性,但前者在外型尺寸、性能、可靠性、適應性、熱插拔和自動設置等多種特性之間達到了更理想的平衡。ExpressCard標準與PC卡之間有諸多不同之處:
1. 尺寸。ExpressCard模塊在物理尺寸上約為PC卡的一半大小,同時重量也更輕。
2. 傳輸速度。ExpressCard模塊採用的是優於PC卡PCI並行總線接口的串行數據接口,其在減少界面所需信號數目的同時提高了總線數據傳送的速度。
3. 成本。就其系統和機械設計方式, ExpressCard技術擁有更低的製造成本。
4. 更省電。ExpressCard模塊的功耗將比傳統的PC卡更低。
5. 易用性。由於省去了打開機箱的麻煩,ExpressCard模塊使得為臺式機安裝新組件更為簡便。而且使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之間能通過熱插拔方式方便地交換外設。
ThinkPad T60同時支持PC卡和Express卡
兩種尺寸規格及應用
ExpressCard模塊的物理尺寸具有兩種規格。一種是寬度為34mm的ExpressCard/34,另一種是寬度為54mm的 ExpressCard/54。它們的長度均為75mm,厚度均為5mm。主機系統可以為這兩種寬度的模塊中的任何一種提供相匹配的插槽。應該注意的是,34mm模塊的一個好處就是它能兼容於54mm規格的插槽當中,而反過來卻不行。
所有基於PC卡的應用均可採用ExpressCard插卡替代。較小的ExpressCard/34形狀由於可以提供足夠的電力,充分的熱耗散及較少的佔用面積所以具有更寬廣的應用領域,包括:有線或無線通信、各種快快閃記憶體儲卡、小型的(一英寸)光存儲或磁存儲、安全身份識別卡等應用。
模塊的開發者們希望更多的採用體積較小的ExpressCard/34形狀,但有一些應用則只能採用ExpressCard/54模塊。如:智慧卡和FC卡讀卡機以及1.8英寸硬碟驅動器等。在這些應用中所採用的介質比ExpressCard/34模塊所兼容的介質寬。隨著晶片技術的發展,未來這些應用中的一些將有可能被移至更小的34模塊內。比如電視調頻卡及高性能通訊裝置等。
串口
全稱串行接口,簡稱串口,也就是COM接口,是採用串行通信協議的擴展接口,目前在筆記本上已經非常少見。串口的出現是在1980年前後,數據傳輸率是115kbps~230kbps,串口一般用來連接滑鼠和外置Modem以及老式攝像頭和寫字板等設備,由於它的技術相對落後,而新的技術更先進的接口不斷普及,為此目前基本上所有新的筆記本電腦已開始取消該接口。
並口
並口全稱為並行接口,簡稱並口,也就是LPT接口,是採用並行通信協議的擴展接口,目前在筆記本上同樣基本已經絕跡,由USB接口或1394接口全面取代。並口的數據傳輸率比串口快8倍,標準並口的數據傳輸率為1Mbps,一般用來連接印表機、掃描儀、遊戲手柄等。所以並口又被稱為列印口。
另外,串口和並口都能通過直接電纜連接的方式實現雙機互連,在此方式下數據只能低速傳輸。多年來PC的串口與並口的功能和結構並沒有什麼變化。在使用串並口時,原則上每一個外設必須插在一個接口上,如果所有的接口均被用上了就只能通過添加插卡來追加接口。串、並口不僅速度有限,而且在使用上很不方便,例如不支持熱插拔等。隨著USB接口的普及,並口目前都已經很少使用了,預計很快就會被全面淘汰。
多功能讀卡器
嚴格來說讀卡器不能算是筆記本的接口,而是一個功能部件,為了分類方便我們在這裡也把它歸到接口部分吧。筆記本上的讀卡器其實與我們常見的外置讀卡器技術原理和功能基本一樣,主要用於讀存外置存儲卡的數據。目前筆記本上的讀卡器多為SD讀卡功能,有不少也集成了四合一、六合一等支持多數主流存儲卡。
讀卡器是一種專用設備,適合的存儲卡插入插槽,埠與計算機相連並安裝所需的驅動程序之後,計算機就把存儲卡當作一個可移動存儲器,從而可以通過讀卡器讀寫存儲卡。讀卡器分為專用讀卡器和複合型讀卡器,專用讀卡器只能讀寫某種特定存儲卡,而複合型讀卡器可以讀寫多種存儲卡。目前,已經有8合一的讀卡器。
筆記本上的六合一讀卡器
音頻輸入/輸出接口
這個應該不用筆者多講了,基本上所有的筆記本電腦都設置有音頻輸入/輸出接口。該接口採用通用音頻輸入/輸出標準,採用圓口設計。而且兩上接口通常一起出現,分別用於音頻輸出連結耳機、低音炮等擴音設備,而音頻輸入則接麥克風,可進行錄音等操作。
雙音頻輸出也比較常見
另外值得注意,目前不少音頻輸出口同時還集成了S/PDIF光纖音頻輸出功能,有些會在面板上標示,但許多機器是沒有標示的。S/PDIF是Sony/Philips Digital InterFace的縮寫,意為索尼和飛利浦數字接口。它是由SONY公司與PHILIPS公司聯合制定的一種數字音頻輸出接口。廣泛應用在CD、音效卡及家用電器等方面。其主要作用就是改善CD音質,給我們更純正的聽覺效果。
S/PDIF有輸入與輸出兩種埠,其中輸入接口比較少見。在一些強調多媒體性能的筆記本電腦上,一般配有一個S/PDIF輸出埠。通過這個埠,配合以支持S/PDIF音效的播放軟體(如PowerDVD),可以獲得更加真實震撼的的聲音輸出效果。
紅外無線埠
臺式機基本上沒有這此埠,而這卻是筆記本的標準配置無線埠之一。有了紅外與藍牙無線埠,可以非常方便的與另一臺筆記本、或者PDA、手機、PSP等數碼產品之間進行無線連結和傳輸數據文件。
紅外接口的原理和我們以前常用的手機紅外埠十分相似,方向性比較強而且兩個紅外線埠之間絕對不能有障礙物,距離也需要靠得較近,否則會使傳輸數據丟失。由於紅外傳輸在速度等各方面都有較大的限制,因此目前基本都已經被筆記本淘汰,僅在一些商務機型或較老的模具機型上出現。
紅外接口
紅外接口支持手機與電腦以及其他數字設備進行數據交流。紅外通訊有著成本低廉、連接方便、簡單易用和結構緊湊的特點,因此在小型的行動裝置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通過紅外接口,各類行動裝置可以自由進行數據交換。紅外線是波長在750nm至1mm之間的電磁波,它的頻率高於微波而低於可見光,是一種人的眼睛看不到的光線。由於紅外線的波長較短,對障礙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更適合應用在需要短距離無線通訊的場合,進行點對點的直線數據傳輸。紅外數據協會(IRDA)將紅外數據通訊所採用的光波波長的範圍限定在850nm至900nm之內。
藍牙無線埠
準確來說,這不是一個埠,因為藍牙傳輸並不需要一個準確的埠位置進行數據傳輸。相比紅外無線,藍牙傳輸有著速度更快、信號覆蓋更廣、傳輸距離更遠等優勢,最為重要的是沒有像紅外傳輸那樣有著很強的方向性。只要放在藍牙可覆蓋的範圍即可,再不用像紅外線那樣進行瞄準了。因此,藍牙很快成為目前筆記本的標準配置之一,並可以預見很快就能夠把紅外全面踢出局。
藍牙通常在筆記本中隱藏得非常好,即使拆機後也很難找到
藍牙是一種支持設備短距離通信(一般是10m之內)的無線技術。能在包括行動電話、PDA、無線耳機、筆記本電腦、相關外設等眾多設備之間進行無線信息交換。藍牙的標準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 頻帶,帶寬為1Mb/s。
藍牙技術的優勢:支持語音和數據傳輸;採用無線電技術,傳輸範圍大(有效傳輸距離為10cm~10m,增加發射功率可達到100米,甚至更遠),可穿透不同物質以及在物質間擴散;採用跳頻展頻技術,抗幹擾性強,不易竊聽;使用在各國都不受限制的頻譜,理論上說,不存在幹擾問題;功耗低;成本低。藍牙的劣勢:傳輸速度慢(不過比起紅外來說已經快了非常多倍了)。
快捷鍵控制藍牙開關
光碟機託架埠
對於一些講究擴展性的商務本本來說,光碟機是可以熱插拔的,同時還可以按照需要更換成其他組件,目前Thinkpad、華碩、富士通等不少機型都支持光碟機位的功能更換。一般可更換的組件除了不同類型的光碟機之外,一般還支持第二塊電池和硬碟。甚至有些品牌的光碟機託架埠還支持小數字鍵盤。
光碟機位不僅是光碟機專屬,還可以換上電池或硬碟喔!
擴展塢接口
由於筆記本自身的體積空間所限,接口數量有可能不能完全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時候就需要有一個擴展接口進行各方面功能上的擴展。針對此,很多筆記本廠商開發了專門用於筆記本擴展的專用設備,一般稱為埠複製器或者擴展塢。為此,各家廠商可以說是各展奇招,開發出了大小不同的專用埠。此類埠大多被設計在機身底部,也有一部分被設計在機身一側。
不少商務筆記本底部都設有的底座擴展塢
擴展接口
擴展底座
筆記本評測知識——體驗篇:
筆記本的操作體驗部分屬於較為感性的評測部分,主要通過評測工程師的經驗來判斷產品的優劣,判斷的依據是:符合一般用戶的使用習慣。當然對於消費者來說,用得舒服用得順心就是最好的體驗感受。在體驗環節,我們可以再細分成幾大部分,包括鍵盤輸入體驗、觸摸板輸入、功能快捷鍵輸入體驗、指示燈設置、影音體驗、散熱噪音控制等。
鍵盤輸入體驗
鍵盤是用戶經常接觸的輸入設備,鍵盤的手感、鍵位布局直接影響用戶的使用感受。一個從來沒有用過電腦的人一般不能判斷鍵盤的優劣,他/她們只會盲目地適應,而有電腦使用經驗的人往往能夠判斷自己喜歡的鍵盤的手感。評測文章中儘量以客觀的方式來描述,告訴網友某款機型的鍵盤適合什麼類型的人,而不會告訴網友這款鍵盤的優劣。
通常,影響鍵盤手感有5個因素:鍵程、鍵距、回彈、鍵帽、底板。鍵盤的按鍵有偏硬的,有偏軟的;有鍵程短的,有鍵程長的;有鍵距窄的,有鍵距寬的;有磨砂鍵帽的,有光滑鍵帽的。從評測工程師的經驗來說,打字多的用戶喜歡彈性偏軟的鍵盤,玩遊戲多的用戶喜歡彈性偏硬的鍵盤,手掌大的用戶喜歡鍵距寬的鍵盤,手掌小的用戶喜歡鍵距窄的鍵盤。至於鍵程,基本沒有統一的規律,都因人而作出不同評價。目前全球幾大鍵盤廠商主要有Chicony(群光)、Sunrex(精元)、Darfon(達方)、ALPS等。
對鍵盤和觸摸板的感覺來源於日常的「地獄式」鍛鍊
鍵程
鍵程是按鍵從普通狀態到手指按下去所產生的位移長度。標準臺式機鍵盤的鍵程平均為3.8~4.0mm,筆記本電腦鍵盤的鍵程平均為2.50~3.0mm。鍵程長的機器能給用戶接近臺式機鍵盤的感受,如果鍵程比較短,用戶擊鍵時就會感覺鍵盤的反彈比較「硬」,時間長了就容易感到疲倦。鍵程的長短主要是由鍵盤支架高度和回彈橡膠的有效壓縮範圍決定的。
鍵距
鍵距是兩個按鍵的中心之間的距離。標準臺式機鍵盤的鍵距是19~19.5mm,這樣的鍵距也被稱為「全尺寸」或者「標準鍵盤」,在筆記本電腦中,受機身大小的限制,通常至少要12.1英寸普通屏幕機器才能做到全尺寸的鍵盤,而且這種「全尺寸」只是對數字、字母和符號鍵而言,至於其他F1~F12,DEL、方向鍵等輔助按鍵的尺寸會小一些。當鍵盤鍵距低於19mm的時候,擊鍵的手感就會受到影響,如果進一步縮小到17mm以下,那麼習慣了全尺寸鍵盤的用戶會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才能準確操作。如果鍵距小到15mm以下,那麼很多成年人的手指都無法正常擊鍵。
回彈
回彈是個比較主觀的感覺,指鍵帽在擊鍵時的阻尼感覺。回彈和鍵程是息息相關的,不同的鍵程有自己最合適的回彈,如果回彈太弱,那麼擊鍵手感就顯得空虛,有一種松垮垮的感覺,如果回彈太強,那麼就會令擊鍵的力度增加,時間長了容易疲倦。一個設計優良的鍵盤甚至要在鍵帽下壓的不同階段產生不同的回彈。回彈和鍵程如果配合得當,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輕薄機器因為鍵程較短而帶來的手感不足。
鍵帽
鍵帽就是手指接觸的那個塑料帽。它材質、表面的紋理以及形狀也會影響用戶對鍵盤的感受。最明顯的是下凹的鍵帽要比扁平的鍵帽要好一些,因為扁平的鍵帽在用戶擊鍵時就特別容易令指尖集中受力,容易疲倦。另外,廉價的鍵盤通常使用的鍵帽材質都比較薄,這樣在擊鍵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比較虛浮的感覺,擊鍵到底時的響聲也會比較大,而優質的鍵帽會用比較厚的材料,這樣就能令擊鍵手感沉實,擊鍵到底的時候響聲也會比較小。
不同尺寸的筆記本,鍵盤鍵帽面積有可能不同
底板
底板就是鍵盤的底面。一般情況下,筆記本鍵盤都是以單張的金屬薄板作為支撐兼鍵帽支架的安裝面,而通常這張金屬薄板的厚度只有0.5~0.6mm,強度不可能很高。不過也有些廠商會根據實際情況,例如為了電磁屏蔽的需要,或者為了追求鍵盤手感而採用第二層金屬薄板。除了鍵盤底板本身的強度,機身對鍵盤底板的支撐也很重要,金屬架、塑料架都是廠商常用的方式,有這一層支架當然能夠對鍵盤起到更好的承託作用。
松下某款堅固軍用筆記本,鍵盤底板相當結實
觸摸板操作體驗
由於不少用戶都習慣使用滑鼠,因此與鍵盤相比,觸摸板的使用率並不算高,但對於某些用戶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輸入操控途徑。當前全球最大的筆記本觸摸板生產商是Synaptics,絕大多數筆記本使用的都是該廠商的產品。
對於觸摸板,我們主要衡量觸摸板的靈敏度、手感和功能。靈敏度與滑鼠指針的移動速度不同,我們不能說因為指針的移動速度慢就說觸摸板的靈敏度不高,因為指針的速度是可以通過驅動調節的。這裡說的靈敏度主要衡量手指在多個情況下對指針的控制狀態,例如靈敏度好的觸摸板可以防止手指出汗後指針失控的情況。靈敏度不夠好的觸摸板就算在手指不出汗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失控(例如:手指動,而指針不動)。
磨砂質感十足的觸摸板,出自聯想C466
手感方面包括了觸摸板觸控區域的手感和按鍵的手感。觸控區域的表面有很多種,有細磨砂質感的,有粗磨砂質感的,有光滑質感的,不同質感的觸控區域與不同的手指產生摩擦後會有不同的阻尼,因此用戶對這些質感的喜好也是因人而異。總體來說,皮膚較光滑的用戶可以選擇交粗磨砂質感的觸控區域,皮膚較粗糙的用戶則選擇相反的。
觸摸板的功能,在過去主要體現在滾動條功能,即內置了左右和上下的滾動功能;而在最近兩年,不少筆記本的觸摸板融入了更多的功能,如TCL某款筆記本觸摸板融入了指書手寫功能,而華碩最新的影音機型則加入了多媒體控制中心功能等。
擁有影音操控中心功能的華碩M50S的觸摸板
觸摸板的按鍵構造與鍵盤的按鍵構造不一樣,但一樣會有鍵程不一、彈性不一的情況。總體來說,手指靈敏度高的用戶選擇鍵程較短彈性較弱的,手指靈敏度低的用戶選擇鍵程較長彈性較大的。
另外,無斷差觸摸板設計也會對手感操作產生一定的影響。無斷差的意思就是觸摸區域與筆記本腕託在同一水平面上。這種觸摸板的最大好處就是不藏灰塵,起到更好的美化作用。
功能快捷鍵
快捷鍵是筆記本操作便利性和人性化設置的主要表現之一,有良好的功能快捷鍵設計將會給用戶帶來更加順暢快捷的操作體驗,這對許多視時間如金錢的商務用戶來說作用效果更加明顯。
我們考察這些功能快捷鍵的標準有幾方面,包括數量功能、位置、手感、表現形式等。數量方面,當然,功能鍵數量不是越多越好,與筆記本產品定位有很大關係,評測中我們以快捷鍵的功能實用適合性為準則。接下來是位置,把這些功能快捷鍵安置在什麼地方,才能不僅讓本本看起來更美觀,同時也讓操作更為便利,這裡面就有相當的學問了,處理好這些相信該快捷鍵的設置就成功了一半。
較小的快捷鍵,手感較差
三是手感,沒錯,快捷鍵是一個按鍵,當然也有手感區別,一些筆記本快捷鍵較小,手感不好,將會嚴重影響整機操作的友善程度;最後是表現形式。這是最近兩年才提出的一個觀點,由於現在不少筆記本在快捷功能鍵方面加入了觸感式設計,使得按鍵看上去更加炫麗時尚,科技感十足。但需要說明的是,觸感式設計不一定就是好的,因為測試中我們發現,不少筆記本雖然採用了觸感式設計,但在反應速度和靈敏度方面顯得較差,還不如按鍵式來得簡單舒服。
觸感式快捷鍵設計得到越來越多廠商的支持
相當時尚迷人的影音控制中心快捷鍵設計
快捷鍵的另一個表現形式是在鍵盤上。在使用筆記本中相信大家都發現FN功能鍵等區域都有些藍色的小圖標,那就是快捷功能鍵。其實,我們都或多或少看到筆記本鍵盤的快捷鍵要比臺式機多,這些紛繁複雜的功能要實現,需要通過一個重要的功能鍵來實現——那就是Fn鍵。Fn鍵通過與鍵盤上其他鍵盤組合使用,可以實現一些特殊功能。鍵盤上標註有藍色圖標的,實際上就是表示該鍵與Fn鍵組合後所產生的特殊功能。由於各品牌設計不同,故而所實現的功能也不盡相同,大家可以具體參閱本本的鍵盤上的小LOGO即可一目了然。
鍵盤上的功能快捷鍵多用藍色小圖片或文字標示
指示燈設置
我們把筆記本的指示燈分為兩類,一種是功能指示燈,一種是狀態指示燈。功能指示燈主要是反映筆記本按鍵功能,常見的包括有數字鍵鎖定、大寫字母鍵鎖定、以及滾動鎖定等。而狀態指示燈則是指機器及機器部件的運行狀態的指示燈反映,包括有硬碟、無線、藍牙、充電狀態、光碟機運轉狀態等。我們評價一款筆記本指示燈設置的優劣,主要從數量、人性化、功能、布局等多方面綜合考察。
功能指示燈與狀態指示燈有時也會混搭一起
從指示燈的狀態顯示我們可以非常直觀的看到機器的整體運行情況,對操作和使用是十分有利的。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指示燈設計中隱藏的不足之處,如位置不佳(有筆記本把指示燈設置在掌託處或極不顯眼處,不夠直觀便利)、燈光過於刺眼(不少筆記本的指示燈採用藍色或綠色背光燈,非常炫耀奪目,尤其在晚上的時候格外刺眼,很大程度上影響操作體驗)等。
影像效果體驗
影像方面的效果體驗與筆記本所採用的液晶屏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在評測屏幕效果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筆記本所採用的液晶屏技術。目前主要的液晶屏生產廠商包括有友達光電、奇美、三星、夏普、東芝、LG-Philips等,當前絕大部分筆記本電腦所採用的液晶屏均出自於這幾家之手。相關文章:《切勿貪心!筆記本屏幕解析度優劣淺談》。
目前筆記本顯示屏通常有兩種不同的風格,分別採用鏡面或者是非鏡面的覆蓋物。鏡面顯示屏眼下最為流行,目前除了Thinkpad部分機型以外,其它絕大多數機器均採用鏡面屏。鏡面屏的優點是對比度和亮度都較高,同時還能讓圖象顯得圓潤,修補顆粒感。不過這種屏幕也有它的缺點,因為表面很光滑,因此反射率也比較高,這種光滑的顯示屏比較容易讓用戶感覺疲勞。通常筆記本生產商會給鏡面顯示屏一個獨特的名稱,例如Sony稱之為XBRITE(貴麗屏),神舟稱為「瑰麗屏」,富士通稱之為CrystalView,而Gateway稱之為Ultrabright等等,其實都是一種鏡面屏衍生技術。相比之下,DELL等廠家力推的是低反射的屏幕,能夠吸收大部分的外界光線,表現效果同樣相當不錯。
筆記本液晶屏幕效果測試方面,我們分為兩方面進行測試,一方面是直觀觀察分析,包括色彩純度、色彩均勻度、灰階過渡、響應時間等;另一方面將採用專業的測試儀器進行數據量化測試。下面我們分別對這兩種方法作介紹:
直觀觀察分析
(1)屏幕的基本色彩色純和均勻度
由於LCD結構的特殊性,色彩的均勻性是通常要被考察的基本項目,這裡要用到Monitors Matter CheckScreen或者DisplayX等軟體。Monitors Matter CheckScreen軟體可以方便的打開純色全屏測試,不但可以對比屏幕的色彩純度,還方便我們查找壞點。
Monitors Matter CheckScreen
觀察色彩均勻度和飽和度
液晶顯示屏的壞點又稱點缺勤,它是指液晶屏顯示黑白兩色和紅、黃、藍三原色下所顯示的子像素點,每個點是指一個子像素。液晶屏最怕的就是壞點。一旦出現壞點,則不管顯示屏所顯示出來的圖像如何,顯示屏上的某一點永遠是顯示同一種顏色。這種「壞點」是無法維修的,只有更換整個顯示屏才能解決問題。壞點大概可以分為兩類,其中暗壞點是無論屏幕顯示內容如何變化也無法顯示內容的"黑點",而最令人討厭的則是那種只要開機後就一直存在的亮點。
按照業內默認的標準,「壞點」是一種「正常」現象,只是別太多。筆記本電腦出現一定數量的亮點或暗點是液晶顯示屏技術的一種特性,對於任何一個生產廠家,這樣的現象都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廠家認為,液晶屏上的暗點和亮點的總數超過了9個,部分大尺寸的電腦屏幕甚至超過16個,才會被認定存在問題。所以出現過消費者買了電腦發現壞點問題後,廠家根本不認帳的現象,幾乎所有筆記本經銷商都遇到過要求換貨或更換液晶屏幕的用戶。
全球各地的廠商到底如何根據壞點數量來衡量液晶顯示屏的等級呢?讓我們來看看一組簡單的數據比較日本標準:3個壞點以下為A級合格;韓國標準:5個壞點以下為A級合格中國臺灣標準:8個壞點以下為A級合格中科標準:0個壞點以下為AA級合格,3個壞點以下為A級合格。而在中國臺灣的審查標準中,一個液晶顯示屏有三個(含)以內,都算是合格的;而日本卻是一個(含)以內才算合格。
(2)灰階還原、亮度控制及顏色自然過渡能力。
灰階還原以及亮度控制能力關係到畫面的層次感以及畫面給人的鮮豔程度,顏色自然過渡則是一部液晶顯示器的基本色彩還原要求之一。這裡我們用到DisplayX這個軟體進行測試。我們會將產品的測試結果和市面同尺寸產品的評測數據進行比較,得出公正的評價。
Display X
觀察灰階過渡,一般優秀的液晶屏能夠清晰辨認所有灰階暗格
(3)傳統響應時間測試(除了特殊遊戲本本以外,這個項目忽略)
響應時間和灰階響應時間的概念目前關注度已經日趨平靜,雖然這部分測試現在通常已被淘汰,但仍是一種較為公正的測試,測試方法是設置固定的相機快門時間,通過拍攝屏幕上的快速移動的色塊,查看拖影的方式對比響應時間。
(4)色彩引擎功能測試(可選)
部分筆記本廠商自己有專門的色彩引擎,一般開啟之後色彩將有所變化。如果產品具有色彩引擎功能的話,我們會對該功能進行專項的測試。
專業儀器數據量化測試
PConline評測室對各類LCD面板/LCD監視器/LCD TV等產品均使用行業頂級的專業色彩校驗設備Konica Minolta CS-200分光色度計和可以產生精準度極高的三原色彩Digital Video Generator VG-859C信號發生器進行工業級別的客觀性的評估與測量,其檢驗標準甚至比國家權威機構、各視頻設備廠商以及其它專業媒體都要嚴格,以保證測試的公平公正和專業權威性。
在對某些屏幕較為特殊和重要的筆記本,如影音筆記本、高分屏筆記本等,我們也常使用此評測規範對本本屏幕進行測試分析。
Konica Minolta CS-200分光色度計
三原色彩Digital Video Generator VG-859C信號發生器
測試環境:PConline液晶評測室暗房
在評測過程中我們將顯示器屏幕分成9個區域,用分光色度計分別記錄下每個區域中心點的對比度、Gamma、亮度以及色度。
區分顯示面板上的9個典型區域
測試過程及記錄測試數據
液晶屏幕中心色域圖
在得出測試結果之後,我們會對比採用了同級別液晶面板的同類產品,看其測試結果是否異常,如果成績出現異常時還要排查是否是硬體穩定性或者是系統問題等。
測試項目介紹
測試項目一:亮度
測試方法:根據美國ANSI(美國國家標準組織)測試標準,在保障畫面灰階層次儘可能豐富的前提下,將顯示器設置為最優亮度和對比度(通常我們會在顯示器的默認菜單參數情況下)。依次測試屏幕九點白色畫面亮度值,9點亮度的平均值就是液晶顯示器的平均亮度。
測試項目二:對比度
測試方法:我們測試LCD對比度的方法是依次測試屏幕九點全白畫面的亮度除以全黑畫面時的亮度,這種方法比較準確的展示了顯示器在同一亮度條件下能夠達到的最佳細節水平。
特別說明:部分顯示器引入了動態對比度技術,在黑色畫面居多時降低燈管亮度,在白色畫面居多時提高燈管亮度,從而得到一個非常高的測試數值。如果碰到在黑白畫面基本相同的某一畫面下,由於在提高燈管亮度使白色畫面亮度提升同時,也提高了黑色畫面的亮度,真實的對比度並沒有改變。
測試項目三:亮度不均勻性
測試方法:測試屏幕中心點和四個邊角的亮度值,然後選擇差異最大的數值求出百分比。百分比在75%以上的顯示器為良好,百分比在85%以上的顯示器為優秀,已經不容易察覺屏幕亮度的差異。
測試項目四:色彩飽和度
測試方法:以往我們測試顯示器的色彩範圍時,是和NTSC 1953定義的RGB色彩範圍的面積相比較的。在最新的於2006-03-29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行業標準SJ/T11348-2006》關《數位電視平板顯示器測量方法》中,詳細規定了新的「色域覆蓋率」的測試和計算方法。其中國標測試方法和我們以往的測試方法一致,將顯示器調整至規定的工作狀態後,將全場紅、綠、欄信號輸入到顯示器,用色度計分別測試中心點的色度坐標(Ur'、Vr')、(Ug'、Vg')、(Ub'、Vb'),通過固定公式計算色域面積以及色域覆蓋率Gp。只是以往我們測試時使用了NTSC 1953作為基準面積,而新國標計算公式中計算色域覆蓋率時的基準面積使用了0.1952的固定數值,這就是1976 UCS 2度色度圖的整個色度面積。基準色域面積擴大了,覆蓋率的數值就會比以往縮小,NTSC RGB的面積也僅有0.074,在國標中的色域覆蓋率為37.9%。
[補充]技術名詞解析:
VGA:英文全稱是Video Graphics Array,這種屏幕現在一般在本本裡面已經絕跡了,是很古老的本本使用的屏幕,支持最大像素為640×480,但現在仍有一些小的便攜設備還在使用這種屏幕。
SVGA:全稱Super Video Graphics Array,屬於VGA屏幕的替代品,最大支持800×600像素,屏幕大小為12.1英寸。
XGA:全稱Extended Graphics Array,支持最1024×768像素,屏幕大小有10.4英寸、11.3英寸、12.1英寸、13.3英寸和14.1英寸。
SXGA+:全稱Super Extended Graphics Array,最大支持1400x1050像素,一般出現在14.1英寸和15.1英寸屏幕上。
UXGA:全稱Ultra Extended Graphics Array,這種屏幕應用在15英寸的屏幕的本本上,支持最大1600×1200像素,價格也是相當昂貴,主要應用於移動圖形工作站,比如過去的IBM A31p、R50p、T41p、T42p等等。
WXGA:全稱Wide Extended Graphics Array,按16:10比例的加寬本本屏幕,適合於DVD影片的長寬比,所以看DVD時不會有圖象變形或兩邊圖象顯示不出來的問題。這種屏幕支持1280×800像素,也是目前最常見的本本屏幕,90%以上的筆記本都在採用這種屏幕。
WSXGA+:全稱Wide Super Extended Graphics Array,最大支持1680×1050像素。
WUXGA:全稱Wide Ultra Extended Graphics Array,最大支持1920x1200像素。
WSVGA:WSVGA解析度為1024×600,它是一種介於WVGA與WXGA之間的折中型寬屏規格,目前應用範圍已經不算廣泛,印象中只有索尼的某款UMPC和一些平板電腦上仍在使用。
音響效果測試
一直以來,筆記本電腦的揚聲器(俗稱:喇叭)都是屬於筆記本的雞肋部分,以播放提示音功能為主,因此不少輕薄型的筆記本也只是提供單聲道的揚聲器。後來,為了提升筆記本尤其是大尺寸影音遊戲筆記本的音質或者特色功能,不少廠商在音響效果上下了功夫。
美國哈曼國際集團公司就是最先涉足於筆記本音響系統的公司之一,他旗下的Harman Kardon、JBL Pro、Infinity等品牌不僅在克萊斯勒、寶馬、奔馳、福特、豐田等知名品牌汽車上播放,而且在惠普&康柏、蘋果、東芝、戴爾等著名的筆記本電腦廠商中首當其衝。尤其是惠普&康柏和東芝的筆記本電腦分別配有JBL Pro和Harman Kardon音箱效果的傳統,使許多善待自己耳朵的用戶青睞有嘉。
東芝筆記本中常用的Harman Kardon音箱
不過這裡需要提一下的是,目前有不少筆記本在宣傳的過程中聲稱自己的本本獲得杜比認證、支持DTS環繞等等的字眼,其實很大成份是在做形象上的炒作。因為這些音響環繞標準在兩兩音箱距離非常小的筆記本上,很難聽得出很大的區別和效果,意義並不大。當然,如果開啟了這些音效設置,在外接多聲道音響或使用耳機的時候,音質會有一定的提升。
聯想F31A支持Dobly Home Theater,可以改善2聲道的聲場,產生接近5.1聲道的環繞效果
而在音響硬體方面,目前除了常見的雙聲道揚聲器以外,更有些筆記本加入了重低音揚聲器,組建成普通家用級的2.1甚至是5.1立體音效,可見廠商對筆記本音響效果的重視程度是有增無減。
體驗測試過程主要是編輯對筆記本音質的監聽,通過編輯的豐富經驗,能夠辨別出不同筆記本音質的差異。監聽中用到的音樂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純音樂、流行樂、重低音音樂等。
名詞解釋:
DOLBY Digital:杜比數碼,DOLBY是音效的技術標準之一,產生於美國DOLBY杜比實驗室,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應用於電影立體聲喇叭,經過多聲道、降噪、數碼解析等技術處理,使得音效產生立體逼真的現場感。此技術後被廣泛應用在影音業當中,並形成標準制式。如:Dolby AC-3/DTS 等等。直到現在DOLBY實驗室依然在不停的研究此技術,版本不斷提升和更新。
DTS:分離通道家庭影院數碼環繞聲系統(Discrete-channel home cinema digital sound system),它也採用獨立的5.1聲道, 效果達到甚至優於杜比數字環繞聲系統,是杜比數碼環繞聲強勁的競爭對手。
SRS:美國SRS公司的一種用兩隻音箱產生環繞聲效果的系統。
散熱噪音控制
筆記本的散熱控制能力的優劣非常重要,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整機輸入操作體驗的舒適程度。影響筆記本散熱控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機器所採用的是外殼材料,前面模具材料章節我們已經提到過,不同的材料對整機的散熱控制能力將會產生直接影響,如鎂鋁合金散熱能力好、導熱快,而ABS工程塑料則散熱能力較差等;其次是機器所採用的散熱系統,如散熱風扇、散熱導管、布局做工質量等;最後是整機的內部構造布局,如幾個發熱大戶硬碟、CPU、晶片組、無線模塊組等的位置是否安排合理等。
測試筆記本的散熱效果,我們使用的是專業的紅外溫度探測儀,在烤機(運行大型3D遊戲或相關拷機測試軟體SiSoftware Sandra等)3小時以後對筆記本的各個部位進行紅外探測,分別觀察各個位置的溫度升溫情況。紅外溫度探測具有非常高的精準度,能夠對機器表面的溫度進行準確測試,其原理這裡就不再多講了。但這裡面需要注意,在不同的室溫環境下測試得到的溫度會有較大的差距。
噪音方面測試,主要是評測工程師憑藉自己的測試經驗,對機器在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各類噪音進行綜合的評定。筆記本中存在的噪音主要包括有散熱風扇高速轉動聲音、鍵盤敲擊產生的噪音、光碟讀盤時的聲音等。
配置查看及功能分析
筆記本的硬體配置參數,相信不用筆者再多加解釋了。與臺式機DIY一樣,筆記本也包括了所有的功能硬體部件,每個部件都各自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筆記本當中,最重要的基本硬體是處理器、內存、顯卡、硬碟,這一點相信沒有任何異議。簡單的說,處理器是性能核心保證、內存是性能提升的關鍵、顯卡是遊戲及圖形處理能力的依據、硬碟則是數據存儲的海量平臺。對於每個配件的性能測試,我們將在下面逐個講解分析。
而針對筆記本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與其它臺式機和DIY產品不同,筆記本更講究的是整機配置的均衡性和功能全效性,這樣才能使機器整體性能發揮到最穩定最優秀狀態。如果一味的追求處理器的高主頻、追求獨立顯卡的高規格,到頭來可能完全用不上,反而在成本、散熱等方面吃了虧。另外,筆記本最大的優勢就是移動和便攜,那麼無線網卡的是否標配或者能否自由升級,以及整機的重量控制如何,或者電池續航能力的高低等,同樣成為了大家非常關注的重心之一,也成為我們綜合評定筆記本配置表現優劣的重要因素。
在不少高端或商務型筆記本電腦上,我們通常還會見到許多的高端技術和功能,如指紋識別、攝像頭、TPM安全晶片、硬碟感震控制晶片等等。如果一款筆記本電腦內置了這些實用性較強的功能,整機價值無疑將得到足步的提升,而我們在評測中也會適當的給予更高評價。
評測中使用到的產品基本硬體配置表(範例) | |
處理器 | Intel Core 2 Duo L7500 @1.60GHz |
緩存 | 4MB L2 Cache |
前端總線 | 800MHz FSB |
主晶片組 | Intel PM965+ICH8M |
內存 | 2GB DDR2內存,667MHz,單通道 |
顯卡 | NVIDIA GeForce 8600M GT |
顯存 | 獨立顯存256MB |
顯示器 | 13.3"寬屏鏡面LED液晶顯示器 |
音效卡 | Realtek ALC888/S/T HD Audio |
攝像頭 | 30萬像素攝像頭 |
硬碟 | 日立250GB(5400轉 SATA接口 8MB緩存) |
光碟機 | DVD刻錄光碟機 |
無線網絡 | Intel PRO/Wireless Wifi 4965AGN |
藍牙 | Bluetooth 2.0+EDR |
其它功能 | 指紋識別、HDMI |
網絡 | 10/100/1000Mbps 千兆網卡 |
通信 | Motorola SM56 Data Fax Modem |
電池 | 六芯11.1V 5200mAh鋰電池 |
重量 | 1.9375Kg(含標準電池) |
5月份價格 | 18888元 |
預裝系統 | Windows Vista Home Basic |
售後服務 |
對於查看整機配置方面,我們採用的是EVEREST檢測軟體。EVEREST是一個測試軟硬體系統信息的工具,它可以詳細的顯示出PC每一個方面的信息。支持上千種主板,支持上百種顯卡,支持對並口/串口/USB這些PNP設備的檢測,支持對各式各樣的處理器的偵測;此外我們還可以用EVEREST進行簡單的整機性能測試。
當前最新版本為Everest Ultimate build Version 4.50.1394 Beta
對於CPU和顯卡的信息查看,我們還可以藉助CPU-Z和GPU-Z,在這兩個軟體中我們可以獲得更準確更全面的處理器和顯卡信息資料。
CPU-Z,如果看不到正確信息,請更換最新版本
GPU-Z
軟體系統與BIOS設置
在這一環節,我們來關注一下筆記本的作業系統、BIOS功能、以及各種內置軟體應用等等。
筆記本的軟體和BIOS設置是目前不少網站評測筆記本過程中最容易忽視的一個環節,但對於實用性來說,這些對許多用戶的操作舒適度都有著較大的直接影響。尤其是商務用戶,如果有一款出色的輔助軟體,將會給用戶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筆記本電腦是否標配正版作業系統,對於許多用戶來說也是一個十分關心的問題。舉個例子,目前聯想不少筆記本中都內置了一鍵還原功能,這對於許多菜鳥級或者商務用戶來說無疑是個最大的福音。
連神舟都有一鍵還原了,確實是個不小的進步
所以,在我們的評測中在必要的時候,都會對筆記本標配的作業系統、特色軟體、甚至是BIOS設置等進行全面的介紹和分析。
能夠顯示電池容量的BIOS,很牛
筆記本評測知識——性能測試篇:
這裡首先需要提出一個觀點:筆記本電腦不同於DIY臺式機,同一基本配置下,筆記本的性能表現的波動幅度和差距並不大,甚至可以認為在配置相同的情況下,整機的性能也基本一樣。但不可否認,在不同的整機平臺下,即使是使用同一顆處理器同一顆顯卡,但測試得出的分數也有可能有一定的出入,這是由於在測試過程中受到的外在影響因素比較大,如環境溫度不同、驅動版本不同,測試軟體版本不同、作業系統版本不同、測試前設置調節不同等。所以在看到同一顆處理器有不同的分數時,只要差距不會太大都屬於正常情況,不必大驚小怪。如果分數出入較大,顯得有點失常的時候,就要檢查驅動是否安裝正確、使用的測試軟體有沒有問題等等了。
1、整機性能測試評估
整機性能測試是每一款筆記本性能測試都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通常整機性能測試,我們將會對筆記本的整機性能有個大概而全面的了解,也就已經可以給筆記本的性能表現下一個初步定論了。整機測試我們採用如下軟體:
PCMark2005
PCMakr05是一套比較簡易的測試計算機綜合性能的工具,可供測試項目包括顯卡、CPU、內存和硬碟,同時還提供整合測試項目(同時測試以上各項得分)。我們將分別運行System Test Suite、CPU Test Suite、Memory Test Suite、Graphics Test Suite、HDD Test Suite。測試得分越高越好。
PCMark05是由鼎鼎大名的Futuremark推出的一款硬體測試工具,是其PCMark系列的最新版本。整合的在線結果瀏覽器可以將你的測試結果與世界上最大的性能資料庫進行對比。PCmark 05集易用性和專業性為一身,甚至適合剛剛上手的PC用戶使用。據說PCMark 05的運行需要以下條件:必須使用Windows XP,必須安裝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必須安裝Microsoft Media Player 10,必須安裝Microsoft Media Encoder 9,必須安裝DirectX 9.0c或以上版本。但在測試中我們發現,PCMark05最新版本照樣可以在VISTA系統下運行。
Futuremark PCMark05
PCMark Vantage
PCMark Vantage是PCMark的最新版本,這個最新版本並不叫PCMark07,而是叫PCMark Vantage。PCMark Vantage唯一支持的作業系統是VISTA,並不支持XP,因此對於XP用戶來說這款測試軟體並不具備太多的參考價值。
關於PCMark Vantage的詳細分析與操作分析,請看:《Vista專享!全新一代PCmark Vantage視頻詳解》。
PCMark Vantage主要測試內容:
1、處理器測試:基於數據加密、解密、壓縮、解壓縮、圖形處理、音頻和視頻轉碼、文本編輯、網頁渲染、郵件功能、處理器人工智慧遊戲測試、聯繫人創建與搜索。
2、圖形測試:基於高清視頻播放、顯卡圖形處理、遊戲測試。
3、硬碟測試:使用Windows Defender、《Alan Wake》遊戲、圖像導入、Windows Vista啟動、視頻編輯、媒體中心使用、Windows Media Player搜索和歸類,以及以下程序的啟動:Office Word 2007、Adobe Photoshop CS2、Internet Explorer、Outlook 2007。
從軟體界面可見到,PCMark Vantage測試項目主要包括八個:整機、內存、視頻、遊戲、音樂、通信、生產力、硬碟等,最後將一一列出這些項目的測試結果。
PCMark Vantage最低配置要求:
1、處理器:Intel Pentium 4或AMD同等級型號,支持SSE2指令集。
2、顯卡:兼容Shader Model 2.0,256MB顯存,GPU圖形處理測試需要Shader Model 3.0。
3、硬碟:1.7GB空閒空間,NTFS分區格式。
4、內存:1GB。
5、作業系統:Windows Vista旗艦版、家庭高級版、家庭基礎版、企業版、商業版,32/64位均可。
VISTA自檢測試
VISTA作業系統相比之前的XP系統,多了一項自檢測試功能,使用該功能我們可以看到筆記本硬體配置對VISTA系統的支持。VISTA體驗索引得分是通過Windows Vista內建的計算機性能評估系統對筆記本電腦進行性能表現的檢測。評估軟體通過對處理器、內存、圖形、遊戲性能、主硬碟五個組件的性能表現給出相應得分。測試得分越高越好。
這裡需要注意,這裡的VISTA自檢測試得分並不是指筆記本硬體的成績,而是專門針對VISTA系統運行而進行的一個磨合程度測試。反映出的是該筆記本硬體配置是否能夠支撐得起VISTA系統的正常運轉、配件瓶頸會出現在哪些地方?哪些配置需要去進一步改進和提升等。當然,從VISTA的對比其實我們也可以初步看到該款筆記本配置高低,相比同類機型可以去到哪一級別。
VISTA自檢測試中包括了五個項目,分別是處理器性能、內存性能、桌面圖形性能、顯卡遊戲性能以及硬碟性能。
SYSMark 2007
SYSMark 2007性能評估軟體共包括E-Learning 、Office Productivity 、Video Creation 、3D Modeling,分別模擬用戶網際網路學習、辦公應用、影像創建、3D建模。本測試軟體模擬不同用戶日常辦公操作的各種辦公軟體, 通過模擬用戶日常操作的方面對整個系統性能進行評估。每項測試均運行3次,取3次測試中的最高性能得分。每次運行前均需整理磁碟碎片。測試得分越高越好。
2、處理器測試
在進行處理器性能測試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目前筆記本移動處理器的一些狀況。據不完全統計,在近兩三年上市並被廣泛應用在筆記本上的移動處理器,單就英特爾就有上百個型號產品,AMD也有超過50款……詳細介紹與分析請看:《英特爾移動處理器分析及全系列型號參數一覽表》、《AMD炫龍移動處理器分析及全系列型號參數一覽表》。
英特爾移動處理器全系列型號及參數一覽表
AMD炫龍移動處理器全系列型號及參數一覽表
處理器是一臺筆記本最核心的部件之一,相信每一名消費者在購買筆記本的時候都會優先考慮處理器的類型和參數;因此在我們的評測工作中,處理器的性能表現也成為了我們首要測試的重中之重。測試過程中有不少地方需要注意,例如區分該軟體是針對單核心還是多核心的測試,測試的側重點是圖形渲染還是文件壓縮等等。
不同的評測軟體在不同的測試中都分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現在很多測試軟體都已經開始全面支持多核心處理器,也就是說一款軟體已經完全的將CPU的佔用率達到100%。另外在那些視頻處理方面,CPU的應用更是非常明顯。下面介紹幾款最常用的處理器測試軟體:
功能強大的多線程測試軟體:Cinebench R10
CineBench是業界公認的基準測試軟體,在國內外主流媒體的多數系統性能測試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使用該公司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引擎,可以測試CPU和顯卡的性能。
近日Maxon公司推出了CineBench的最新R10版,相對於之前的9.x版,公司宣稱R10版更能榨乾系統的最後一點潛能,準確體現系統性能指標。CINEBENCH R10支持Windows XP和vista的X86/X64系統,以及PowerPC和Intel架構Mac平臺,最高支持16個處理器核心。
CineBench也是大家最為熟悉的測試處理器的軟體之一,它在多核處理器的測試中絕對是重中之重,現在CineBench已經更新到R10版本,由於舊版本已經可以說非常輕鬆而且運行時間也非常短,所以在新版本中需要加大測試量,這樣渲染時間也長出很多,對於硬體性能的對比更有利。
CineBench使用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引擎,可以測試CPU和顯卡的性能。測試包括兩項,分別針對處理器和顯卡的性能指標。第一項測試純粹使用CPU渲染一張高精度的3D場景畫面,在單處理器單線程下只運行一次,如果系統有多個處理器核心或支持多線程,則第一次只使用一個線程,第二次運行使用全部處理器核心和線程。第二項測試則針對顯卡的OpenGL性能。
軟體下載地址:ftp://ftp.maxon.net/pub/benchmarks/CINEBENCHR10.zip
老牌高畫質視頻編碼工具軟體:TMPGEnc 4.0
TMPGEnc 是日本人堀浩行開發的一套老牌的高畫質視頻編碼轉換工具軟體,在 Canopus ProCoder v2.0 Final 推出以前,一直是視頻轉換領域的畫質冠軍,支持 VCD、SVCD、DVD 以及所有主流媒體格式 (Windows Media、Real Video、Apple QuickTime、Microsoft DirectShow、Microsoft Video for Windows、Microsoft DV、Canopus DV、Canopus MPEG-1 和 MPEG-2 編碼),而且還提供對高清晰度視頻格式的支持。
在最新的TMPGEnc Xpress 4.0 中更多對CPU的多媒體指令集和多核心進行了優化,更在其中加入了最新的SSE4多媒體指令集,這對視頻壓縮和處理的時間上大大的降低。在保證原有的高質量視頻轉換品質的前提下,對新近推出的英特爾和AMD 處理器進行了代碼優化,支持最新的多媒體擴展指令,令其在提高視頻轉換質量的情況下大大加快了視頻轉換的速度。同時,軟體在提供各類視頻格式的標準編碼設置外還提供了各種自定義設置,加強了編碼的靈活性。
在測試過程中,TMPGEnc Xpress 4.0對CPU的每個核心都進行了合理分配,雖然CPU的執行率未達到100%但是兩個核心都已經得到充分利用。相比舊版本來看同樣的視頻源和壓縮比在用時上大大降低,很大程度上都反映出CPU在多媒體處理方面的處理能力。
最優秀的H.264編碼解碼軟體:H.264 Encodec
微軟windows平臺中優秀的H.264編碼器,基於完整的複寫引擎。當前版本可以進行高質量的編碼和解碼。
2005年4月18號,MainConcept推出了H264編碼器 windows版本(v1.0.00),搭配AAC的音頻編碼格式,將能製作出超小型高畫質的視頻文件。H.264 (MPEG-4 Part 10 AVC – Advanced Video Coding)是一個被用來在低碼率下傳輸高質量視頻的編碼技術,MainConcept H.264 codec支持H264大部分編碼流程。
目前的高清晰度數位電視有三個標準,1080i、720p以及1080P。1080i格式的解析度為1920×1080/60Hz,場頻為33.75KHz;720p格式解析度為1280×720,場頻為45KHz;1080p解析度為1920×1080/逐行掃描;其中1080p屬於數字影院使用的專業格式。儘管目前DV在記錄高清晰度影像時使用的仍然是MPEG-2視頻編碼,但這種格式用來記錄高清晰度視頻對電腦來說並不適用,文件體積過於龐大。
H264作為企盼以久的編碼標準,相比以前的標準將提供更高質量和更低碼率編碼。MainConcept公司的H264編解碼器支持的配置有:Baseline、Main、High,並完全兼容H264標準。另外它還包括了MPEG4 AAC的編碼和解碼,在低碼率下提供高質量的畫面。
目前適於記錄高清晰度視頻的視頻編碼主要有微軟的Windows Media Video、H.264及中國的先進音視頻編碼AVS,其中AVS還沒有提供PC平臺的編碼工具,H.264相比WMV9擁有更多的優勢。H.264是ITU-T的VCEG(視頻編碼專家組)和ISO/IEC的MPEG(活動圖像編碼專家組)的聯合視頻組(JVT:Joint Video Team)開發的新一代數字視頻編碼標準,既是ITU-T的H.264,又是ISO/IEC的MPEG-4的第10 部分,被稱為MPEG-4 AVC。
從MainConcept H.264 Encodec壓縮過程中的CPU佔用率來看,MainConcept H.264 Encodec已經對多核心處理器進行了優化,同時還加入了CPU多媒體指令的支持,因此,在測試結果能夠客觀準確的反映出CPU在多媒體處理器方面的實際能力,尤其在加入了對多核心處理器的支持後,這款軟體更是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出不同CPU在多媒體方面的各種表現。
多線程圓周率計算軟體:wPrime
wPrime是一款與Super Pi相同的圓周率計算軟體,但與Super Pi只能支持單線程不同的是,wPrime可以支持多個線程同時計算,也就是說可以支持更多核心處理器,並且測試多核心處理器性能時比Super Pi更加準確。
此外,該軟體還提供了CPU檢測功能,但是其內部集成的CPU檢測版本比較落後,對於新型號CPU來說並不能正確識別但是對於性能方面並沒有任何影響!
自己可以手動設置軟體的線程數,以滿足多核心CPU的需要。
測試裡面共分為,32m和1024m兩個測試項目,根據前面設置的線程數來對CPU數學運行性能考核。wPrime能夠很大程度上反映出CPU在多任務下的實際運算能力,而且再多核心CPU測試成績的準確性遠遠高於Super Pi,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款圓周率多線程計算軟體。
最常見的系統壓縮軟體:WinRAR
WinRAR作為一款目前非常流行的壓縮軟體,我們使用了它內置的測試功能。測試的結果可以有效的反映CPU的性能。
其實,我們在電腦的日常應用中都離開WinRAR這款功能強大的軟體,但是這款軟體自帶的硬體性能測試也是能夠非常好的反映出CPU的實際性能,除此之外,WinRAR還可以反映出內存與CPU之間的帶寬速度,由於在WinRAR壓縮過程中不僅對CPU的性能是個嚴重的考量,同時也對CPU同內存之間的數據交換有著比較準確的評估。而且WinRAR可以支持多核心處理,並且在多核心和單核心測試中差距比較明顯,能夠非常準確的反映出CPU實際性能。
CPU邏輯運算測試軟體:Fritz Chess Benchmark
Fritz Chess Benchmark是一款西洋棋測試軟體,但它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Fritz9》這款獲得國際認可的西洋棋程序中的一個測試性能部分。它可以讓我們的X86計算機也能完成IBM「深藍」當初所做的事情,那就是計算西洋棋的步法預測和計算,雖然現在我們的個人電腦依然無法與10年前IBM的「深藍」相提並論,並且無論是在處理器架構方面、節點方面還是AIX作業系統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但是Fritz Chess Benchmark依然是目前在個人計算機方面最好的步法計算和預測軟體,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對等的看到目前我們所使用的個人計算機到底達到了一個什麼樣子的水平。同時該軟體還給出了一個基準參數,就是在P3 1.0G處理器下,其可以每秒運算48萬步。
Fritz Chess Benchmark的特點也是可以根據CPU的核心數量自動檢測出測測試的線程數,將CPU的最後一滴潛能都發揮得淋漓盡致。其更加側重於CPU的邏輯運行能力,測試結果還將與P3 1G的測試性能進行比較,最後得出CPU與P3 1G處理器之間的關係。
3、內存測試
對於內存的測試與4GB完美應用,我們可以參考之前的評測文章:《全國獨家:雙通道4GB內存評測與最佳應用指導》。
內存在多個主要部件中地位顯赫,進行多任務和大程序運算時尤顯重要。而事實上,在較早些年前購買筆記本的用戶都已經深深的感受到內存的不足所帶來的應用困擾,因此,許多老用戶都考慮到是時候要給自己的愛本升級一下內存了。此時如果先不考慮價格因素的話,單條2GB內存將是最佳選擇。而對於新產品特別是預裝VISTA系統的迅馳4筆記本來說,能夠標配2GB大容量甚至2*2GB=4GB雙通道內存的話,更是趨於完美的理想配置。
對於筆記本內存的設置,不同的筆記本有不同的方法,許多筆記本只提供了一條SO-DIMM插槽,因此只支持單條單通道內存,升級空間受到極大限制;不過目前看來,只要不是超便攜的筆記本,基本上都提供有兩條SO-DIMM插槽,只是兩條插槽的設計問題。一些筆記本採用的是重疊式設計,這種設計是有利於升級,但散熱方面可能優勢不明顯;一些筆記本採用提平鋪對門式設計,這種設計兩條內存槽相對設計,即保證了本本的較小厚度空間,也保證了較好的散熱效果,值得提倡;還有一些本本是在主板的正反兩面均有設置SO-DIMM插槽,因此更換升級內存可能有點麻煩,需要拆下鍵盤甚至是拆解整臺機器才能進行升級。
本本中最常見的重疊式SO-DIMM內存插槽
內存測試中,我們採用的是Sisoft Sandra 2007 Pro測試軟體,測試中主要考察的是Memory Bandwidth性能,它是針對存儲帶寬的一項測試,與內存的性能悉悉相關。其中Int iSSE2是針對整型多媒體整形運算帶寬的測試;Float iSSE2是針對浮點型多體整形運算帶寬的測試。
內存測試,我們常使用的還有EVEREST內置的測試軟體Cache And Memory Benchmark進行測試,主要可以考察內存的讀寫速度和觸發效率。
Sisoft Sandra內存性能測試
Cache And Memory Benchmark測試
4、硬碟測試
說起筆記本硬碟,我們最初可以追溯到1992年,AST推出的386筆記本中所配備的270MB硬碟,那也是第一款筆記本電腦硬碟。經過十幾年的歷史演變,筆記本硬碟發展到現在已經相當成熟。當然,筆記本硬碟的技術發展史絕不僅僅是容量上的變遷,而是集合了體積、速度、容量、耗電量、穩定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全面演進的成長過程,關於筆記本硬碟的過去我們在這裡就不做過多的介紹了。
目前看來,筆記本硬碟主要包括有三種,一種是傳統機械磁軌式硬碟,一種是固態硬碟,還有一種是混合性硬碟。
磁軌式硬碟(ATA 或 SATA)與我們常見的臺式機上的硬碟技術原理基本一樣,不過筆記本硬碟一般是2.5英寸,一些超便攜筆記本也多有採用1.8寸硬碟,而臺式機硬碟是3.5寸。當然,不同尺寸大小的硬碟在體積、轉速等方面都有不同。筆記本電腦硬碟是筆記本電腦中為數不多的通用部件之一,基本上所有筆記本電腦硬碟都是可以通用的。對於此類硬碟,主要的技術參數包括有尺寸、轉數、接口類型、容量以及採用的技術等。
固態硬碟(solid-state disk,SSD)是在近幾年才逐漸興起的一種硬碟規格,簡單的說就是用固態電子存儲晶片陣列而製成的硬碟。由於固態硬碟沒有普通硬碟的旋轉介質,因而抗震性極佳,同時工作溫度很寬,擴展溫度的電子硬碟可工作在-45℃~+85℃。廣泛應用於軍事、車載、工控、視頻監控、網絡監控、網絡終端、電力、醫療、航空等、導航設備等領域。相比傳統硬碟,固態硬碟擁有數據存取速度快、防震抗摔、工作時靜音、發熱量小、散熱快、重量更輕等優勢,但最大的不足就是成本昂貴,這也是目前制約固態硬碟在筆記本廣泛應用的最大因素。不管怎麼樣,固態硬碟仍是未來筆記本電腦使用的最大主流趨勢。目前生產固態硬碟的廠商主要有三星、希捷、SanDisk、創見(Transcend)等。
混合硬碟(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碟和快閃記憶體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碟。目前通常使用的快閃記憶體是NAND快閃記憶體。混合硬碟是處於磁性硬碟和固態硬碟中間的一種解決方案,所以不難想像,其優勢與不足將是對前兩種硬碟的綜合。混合硬碟與傳統磁性硬碟相比,大幅提高了性能,成本上升不太大。
另外還有其它一些硬碟技術是值得關注的,例如硬碟安全防護技術、主動式硬碟保護系統(簡稱APS)、碟片硬體加密技術等,擁有這些硬碟技術的筆記本在數據安全性方面取得了更多更可靠的保護。關於這些技術的介紹,大家可以去我們以前的文章或到網上搜索一下,多有介紹。在我們的評測裡,如果一款筆記本內置了這些硬碟技術的話,綜合評定裡也會跟著有所提升喔!
對於硬碟的測試,我們主要觀察硬碟的傳輸數據、突發數據傳輸率、響應時間、數據傳輸穩定性等。
HD Tach
HD Tach是一款專門針對硬碟底層性能的測試軟體。它主要通過分段拷貝不同容量的數據到硬碟進行測試,可以測試硬碟的連續數據傳輸率、隨機存取時間及突發數據傳輸率,它使用的場合併不僅僅只是針對硬碟,還可以用於軟碟機、ZIP驅動器測試。
測試中我們將硬碟分為一整個分區,格式為NTFS,整理磁碟碎片並重新啟動電腦,運行HD Tach RW中的Long Bench,記錄其曲線和結果。讀取速率得分,越高越好。磁碟響應時間,越短越好。
HD Tune
HD Tune是一款小巧易用的硬碟工具軟體,並被廣泛應用在PC及筆記本電腦硬碟測試之上。HD Tune主要功能有硬碟傳輸速率檢測,健康狀態檢測,溫度檢測及磁碟表面掃描等。另外,還能檢測出硬碟的固件版本、序列號、容量、緩存大小以及當前的Ultra DMA模式等。雖然這些功能其它軟體也有,但難能可貴的是此軟體把所有這些功能積於一身,而且非常小巧,速度又快,更重要的是它是免費軟體,可自由使用。
5、顯卡性能測試
在進行顯卡性能測試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目前筆記本移動顯卡的一些狀況。顯卡的優劣是決定高端遊戲是否可以引人入勝的關鍵。遊戲中的所有特效如果都可以被開啟並且運行流暢,那麼這塊所配的顯卡即可稱為「上品」!目前,業界製造生產移動顯卡產品的廠商主要有Nvidia和ATI兩家,產品大概總共有60多款……詳細介紹與分析請看:《Nvidia移動顯卡分析,及型號參數一覽表》、《ATI移動顯卡分析,及全系列型號參數一覽表》。
Nvidia移動顯卡型號及參數一覽表
ATI移動顯卡全系列型號及參數一覽表
顯卡性能是遊戲玩家非常關心的性能指標,3Dmark理論測試更能令大家接受,而且下載方便,便於用戶比較測試數據。不過目前顯卡測試已經全部過渡到3Dmark06,而歷代的3Dmark測試只是作為分數方便網友比較,並沒有很大的性能參考性。
不過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即使是同一款顯卡型號,但由於生產批次不同,也有可能存在著比較大的性能差異,例如GPU主頻、顯存頻率、顯存位寬、顯存顆粒的採用等各參數的不同,都有可能最終導致顯卡的整體性能的較大差距,因此在測試顯卡之前,需要使用EVEREST對顯卡GPU信息進行詳細查看和分析對比。
Madonion 3DMark 2001SE Ver:330
通過結合DirectX8支持與全新的顯卡,3DMark2001 SE繼續提供良好的全面系統基準測試。3DMark2001 SE是在與主要的3D加速器和處理器廠商的合作中創作的,提供了一套可靠的診斷工具。該套件通過使用現實的遊戲技術測試系統的真實能力來表現3D遊戲性能。測試包括:DirectX8 Vertex Shader,Pixel Shader和Point Sprite,DOT3及Environment Mapped Bump Mapping,對全屏反鋸齒和紋理壓縮的支持,還有兩個使用Ipion實時模型的遊戲測試。在目前顯卡發展日益迅猛的時候,相比後續的3DMARK03與3DMARK05,3DMark 2001SE的測試結果可以更有效的反映CPU、內存對遊戲性能的影響。
3DMark 2001SE
Madonion 3DMark 2001SE的運行非常簡單,直接採用默認的設置去運行就可,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後會得到其分數值,通過該分數值去考察CPU對遊戲理論性能的貢獻。
Futuremark 3DMark03 Ver:360
3DMark03是Futuremark在03年推出的3D測試軟體,其包括了四個遊戲測試(飛行模擬、FPS、RPG和自然測試)。測試的對象函括了CPU、特性、畫質和聲音測試。相比於3DMARK 2001SE,3DMARK03的測試更偏重於顯卡整體性能的評估,對CPU性能的依賴性非常的小。此外3DMark03還支持3DNow!、MMX、SSE與SSE2指令。
3DMark 03
Futuremark 3DMark 2003與3DMark 2001S一樣,直接採用默認的設置去運行就可,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後會得到其分數值,通過該分數值去考察CPU對遊戲理論性能的貢獻。
Futuremark 3DMark05
3DMark05是流行的3DMark系列中的最新版本,引入了世界上第一個需要Pixel Shader 2.0以上支持的基準測試!這個精確的性能和圖像品質診斷新工具是為DirectX 9.0c設計的,其中包括了常用的3個全新的遊戲測試與2個CPU測試,為用戶提供了進行可靠硬體評估所需的所有信息。以一個完全利用最新DX9.0渲染的私有圖形著色引擎為基礎,它對來年的遊戲有多複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參考。
3DMark 05
Futuremark 3DMark 2005與3DMark 2003一樣,直接採用默認的設置去運行就可,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後會得到其分數值,通過該分數值去考察CPU對遊戲理論性能的貢獻。
Futuremark 3DMark06
3DMark 06
3DMark06的標準測試包括兩個HDR測試兩個SM3.0圖形測試。很明顯FutureMark想表達的意思是,未來PC系統的遊戲性能最關健的是顯卡的HDR/SM3.0效能。3Dmark06還首次使用了AGEIA公司的PhysX物理引擎,用CPU模擬物理引擎計算,這是3Dmark06的一個閃亮的特色。CPU測試的成績被強制加入到總分裡面去,Futuremark揭示了未來遊戲發展的方向,3Dmark06測試對日後遊戲發展有很大的揭示作用。
3DMark 06
3DMark06分數計算公式:
SM2.0測試得分 = 120 × 0.5 × (第一個SM2.0測試幀數 + 第二個SM2.0測試幀數)
HDR/SM3.0測試得分 = 100 × 0.5 × (第一個HDR/SM3.0測試幀數 + 第二個HDR/SM3.0測試幀數)
SM2.0顯卡測試得分 = 0.75 × SM2.0測試得分
HDR/SM3.0顯卡測試得分 = 0.5 × (SM2.0測試得分 + HDR/SM3.0測試得分)
CPU測試得分 = 2500 × Sqrt(第一個CPU測試幀數 × 第二個SM2.0測試幀數)
3DMark06總分 = 2.5 × 1.0/[(1.7/顯卡測試得分 + 0.3/CPU測試得分)/2]
Futuremark 3DMark 06與3DMark 05一樣,直接採用默認的設置去運行就可,通過一系列的測試後會得到其分數值,通過該分數值去考察CPU對遊戲理論性能的貢獻。
3Dmark06為顯卡測試的重要項目,最後會提供總分、SM2.0、SM3.0/HDR和CPU四項相當權威的分數,這也是對顯卡性能的大概了解。
6、遊戲性能測試
在實際遊戲中運行,得出的遊戲速度可以切實反映系統對遊戲的作用。因此在筆記本尤其是獨顯筆記本測試中,我們將加入遊戲性能實測環節,以考察該款筆記本對遊戲性能的支持。需要說一下目前我們採用的測試遊戲一般包括兩種,分別為RTS(Realtime Strategy Game)即時戰略類遊戲和FPS(First Person Shooting Game)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實際遊戲有很多,一般我們採用如下幾個經典遊戲來進行測試。
Half-life2(半條命2)
作為2004年最強的DirectX9的大作,HL2的畫面只可以用驚訝去形容。Half-Life 2的成功,不單單限於極具震撼力的氣氛渲染以及細膩真實的物理引擎,對低端平臺的充分兼容更使其擁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縱使FarCry以及Doom3無論有多麼強大的圖像引擎作為後盾,但過高的硬體要求已經使得遊戲的普及性大打折扣。但是在遊戲選項中的畫面細節設置最高后,Half-Life 2對硬體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
HalfLife 2
測試選用自錄Demo進行測試,Demo開始段是車輛在沙灘的駕駛,並伴有Antlion的大規模攻擊,對付Antlion的主要手段是用GravityGun吸起木箱加以攻擊;隨後是與三個CombineSoldier的近身肉搏,主要採用手雷的方法,並用導向火箭將站在塔樓的士兵打下,Demo的最後段是引發對岸的油桶爆炸,體驗Source引擎的物理特性。具體的測試細節設置如下:
設置界面1
設置介面
Half life2測試採用PConline錄製的demo,可以採用內置的命令行方式(如下圖)。在命令行那裡輸入timedemo xx(xx為demo名稱)就能進行測試,測試完畢會顯示平均運行的幀數。
成績查看
Doom III
OpenGL的巨作DOOM III,Doom III引擎驚人的逼真度基本上依靠兩個特性:一個現實的物理引擎和一個統一的照明方案,後者整合了詳細的凹凸映射和測定體積的陰影。測試細節採用High Quality。
DOOM 3
(Advanced options設置)
DOOM III測試採用官方的demo1,可以採用內置的命令行方式或者HOCP外掛程序實現。內置的命令行方式手下同時按Ctrl+Alt+"~"調出命令行,然後輸入timedemo demo1,一般要運行兩次以後,幀數才能比較穩定。
F.E.A.R
F.E.A.R.全稱為First Encounter Assault and Reconnaissance(初次遭遇戰攻擊與偵察)。玩家扮演一個精英軍事小隊的成員,負責解決超自然靈異現象。可以說是軍事戰術版的X檔案。F.E.A.R.遊戲,全屏抗鋸、縱深場景的細緻刻畫、真實的物理效果、實時光影效果都表現完美,支持DirectX9.0接口,尤其是遊戲開場時從黑鷹直升機向下看,城市建築和河流的畫面給人極其深刻的印象。物理引擎方面,《F.E.A.R.》使用的是業界使用頻率最高的Havok引擎,這款引擎目前被廣泛用於FPS遊戲。
F.E.A.R
設置界面
F.E.A.R自帶的Performance Test進行測試,Computer和Graphics Card的細節都設置為Maximum,一般運行一至兩次即可,相當準確。
Serious Sam 2英雄薩姆
Serious Sam 2英雄薩姆對GPU和CPU都提供更高要求,更加容易反映出不同級別顯卡或者是雙卡互聯(SLI和Crossfire)的性能表現,同時Serious Sam 2超前支持HDR+AA的模式和物理運算,這也是新一代顯卡必須的特效。在運行demo的時候,在屏幕左上角可以看到遊戲不同的元素佔用的資源情況,一般GPU佔85%附近,而物理和AI運算佔15%(需要CPU進行運算)。
SERIOUS SAM II
設置界面1
設置界面2
SeriousSam2一般採用HOCP外掛的SS2 Benchmark程序進行測試,運行demo為官方的Branchester,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要開啟HDR選項(如上圖)
當然也可以進入遊戲從菜單直接運行指定demo,這個需要同時運行fraps軟體進行記錄。遊戲細節具體設置如下:
遊戲設置界面1
遊戲設置界面2
遊戲設置界面3
FARCRY
大量採用DirectX9渲染的遊戲FarCry,2004年年度最佳FPS遊戲之一,整個遊戲畫面顯得相當逼真,粒子效果、特殊效果、環境渲染質量、陰影效果、光照效果均達到相當高的水準;但與此同時,也對顯卡和整機的性能提出了比較大的考驗。
FARCRY
FarCry推出至今,一直推出新的補丁去支持新技術,目前最新版本已經支持HDR特效。目前Farcry測試統一採用1.33版本,並將系統和遊戲細節調整到最高(具體設置如下圖)。
設置界面
Farcry測試採用ubisoft官方的training demo,可以採用命令行+Fraps或者是HOCP外掛程序實現。
Quake 4
這是一款經典的多人對戰FPS類遊戲的最新版本,它對系統的要求非常苛刻,對雙核處理器作了相關優化,在使用了最新圖形、物理引擎後在硬體性能的依賴性提高很多,通過該遊戲可以驗證出本系統的實際圖形表現。
Quake 4
可以使用HOCP外掛的Benchmark程序進行測試,運行一至兩次即可,採用guru3d錄製的demo,具體設置如下:
設置界面1
設置界面2
設置界面3
詳細測試包括1024×768、1280×1024、1600×1200和2048×1536四個解析度,採用High Quality,採用4:3比例並且要打開SMP的支持(多處理器支持),運行HOCP外掛程序運行完測試會生成Html文檔。
極品飛車10:Carbon峽谷
《極品飛車》系列遊戲的經典性絲毫不亞於DOOM等第一人稱射擊或是FIFA等體育競速類遊戲,如今EA推出的《極品飛車10:Carbon峽谷》更是吸引了眾玩家的目光。此次《極品飛車10》進一步改進了3D物理引擎,因此也對整體性能,特別是顯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對於PC玩家而言,《極品飛車10》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因為大多數老配置將無法勝任,因而極品飛車10也成遊戲測試新的標竿。
極品飛車10
我們通過Fraps軟體來獲取顯卡在遊戲運行期間的平均運行速度,同一個測試均運行3次取其平均值。利用遊戲所提供的「Quick Race」模式,選取第一條「Main Street」賽道和第三部「Koenigsegg CCX」賽車。如下圖
測試用跑道
測試用車輛
詳細的畫質設定方案如下表:
畫質設置選項 | |
Texture Filtering(紋理過濾) | Anistropic(各向異性) |
Shader Detail(陰影細節) | High |
V-Sync(垂直同步) | Off |
World Detail(世界細節) | Maximum |
Road Reflection Detail(路面反射細節) | High |
Car Detail(車身細節) | High |
Car Reflection Update Rate(車身反射率) | High |
Rain(下雨效果) | On |
Visual Treatment(視覺處理效果) | High |
Motion Blur(動態模糊效果) | On |
Particle System(粒子系統效果) | On |
此外還有許多遊戲大作,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
《細胞分裂:混沌法則》運用了ShaderModel 3.0/HDR/Soft shadows/Parallax Mapping等特效,還運用了熱扭變、光折射、水紋扭曲以及獨創的geo texturing技術。
《狂野西部》《Call of Juarez》FPS
《狂野西部》是最早洩露出來的DX10遊戲,但由於存在一些BUG,因此正式版的發布日期稍晚了一些。由於遊戲使用了大量消耗資源的DX10特效,因此對於顯卡的要求是目前最恐怖的一款!
推薦顯卡:8600、HD2600、X1950
推薦設置:1280×720(720p)解析度,Medium中等畫質,建議使用DX9C模式,DX10根本跑不動
《失落星球》《Lost Planet》FPS
首款DX10遊戲——5月份發布PC版DX10 Demo,正式版緊隨而至,8月份放出大幅改進DX10效果和效能的補丁,釋放出了DX10的真正威力!
推薦顯卡:8800/2900之類的高端顯卡自然能夠很好的玩遊戲,但價格太高,所以這裡我們推薦用中端顯卡在中等畫質下運行遊戲,畫面效果也是相當不錯的。首選8600GT,備選7900GS,A卡在該遊戲中性能表現失常所以不推薦
推薦設置:1280×720(720p),Medium中等畫質,8600建議使用DX10模式,性能要稍強於DX9模式,7900GS只能DX9。
《英雄連》《Company of Heroes》RTS
《英雄連》早在06年9月就已發布,它採用了DX9 API但不支持DX9C,而此次的DX10版本是以補丁包的形式出現,通過一個體積並不算大的升級文件,可以讓《英雄連》的光影、紋理品質得到提升,戰爭場面更加精彩。
推薦顯卡:首選X1950GT和8600GT、備選7900GS和HD2600
推薦設置:1680×1050解析度、DX9模式特效全開最高並且開啟4xAA16xAF,建議不要使用DX10模式,因為需要犧牲很多特效而且不能開AA才能保證流暢度、得不償失。
《衝突世界》《World in Conflict》RTS
它是一款RTS遊戲,一款場景比《英雄連》還有宏大、細節和特效更加豐富的即時戰略遊戲!
推薦顯卡:首選X1950GT、備選8600GT和7900GS
推薦設置:1680×1050解析度、DX9模式中等畫質(是否開AA視情況而定)、不推薦使用DX10模式,性能犧牲太大
《生化奇兵》《BioShock》FPS
大名鼎鼎的《生化奇兵》雖然是款DX10遊戲,但他並非依靠DX10而聞名於世,事實上XBOX360版本就已經備受好評,支持DX10隻不過是附加的一個賣點。
推薦顯卡:X1950GT和8600GT看您喜歡誰了(DX9模式X1950GT性能稍強,但8600GT可以開DX10,性能下降較少),不推薦7900GS和HD2600
推薦設置:1680×1050解析度、DX9(1950)/DX10(8600)模式特效全開。該遊戲雖然不支持AA,但X1950GT和8600GT都可以使用特殊的方式開啟AA,如果您非常在意鋸齒的話,那麼適當降低解析度打開AA也是不錯的選擇。
7、電池續航測試
MobileMark2007
我們使用MobileMark 2007來對筆記本的電池續航能力進行測試,測試中包括常規商務辦公操作續航和DVD全程無間斷光碟機播放續航,時間越長越好。
MobileMark 2007是Bapco推出的第三版的MobileMark測試軟體。自2002年開始,PConline評測室始終堅持採用這一業界最權威的筆記本測試軟體——MobileMark。經過了幾年的更新換代,MobileMark先後經歷了2002、2005以及現在的2007版本。測試項目也從過去的單純的辦公和多媒體製作性能測試到包含DVD播放、純閱讀、無線上網等多項目測試。
關於MobileMark 2007的詳細介紹與測試分析,請點擊:《權威打造!MobileMark 2007測試軟體初步探討》。
MobileMark 2007與MobileMark 2005包裝合照
MobileMark 2007相比MobileMark 2005的最大進步在於支持Vista平臺下測試,同時所採用的應用軟體也已經全面更新。
MobileMark 2005 | MobileMark 2007 | |
測試軟體列表 | InterVideo WinDVD?6.0 | InterVideo WinDVD?8.0 |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6 |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7 | |
Adobe Photoshop 6.0.1 | Adobe Photoshop CS2 | |
Adobe Reader 7.0 | ||
Adobe Illustrator CS2 | ||
Macromedia Flash 5.0 | Macromedia Flash 8.0 | |
Microsoft Outlook 2002 | Microsoft Outlook 2003 | |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2 | Microsoft PowerPoint 2003 | |
Microsoft Word 2002 | Microsoft Word 2003 | |
Microsoft Excel 2002 | Microsoft Excel 2003 | |
Netscape Communicator 6.01 | Microsoft Project 2003 | |
WinZip 8.0 | WinZip 10.0 | |
McAfee VirusScan 5.13 | Apple Quicktime 7.1 |
MobileMark 2005 | MobileMark 2007 | |
測試項目列表 | DVD播放續航時間測試 | DVD播放續航時間測試 |
辦公性能及續航時間測試 | 辦公性能及續航時間測試 | |
純閱讀性能及續航時間測試 | 純閱讀性能及續航時間測試 | |
無線網絡性能及續航時間測試 | 無線網絡性能及續航時間測試 |
Windows Vista Ultimate最高特效下的得分
我們更新了電池測試程序至最新版本MobileMark2007,這套電池及整機性能測試共分為如下幾個測試項目,分別側重DVD播放、高強度辦公、文檔閱讀三種環境。我們挑選出側重家庭環境和辦公環境的兩個項目進行測試,分別是DVD Playback和Productivity。這兩項測試分別是模擬家用環境中比較極端的DVD播放測試,只計算運行時間,不記錄性能得分。
Productivity將模擬運行用戶日常辦公接觸到的種種軟體,並且系統會夾雜不等的間歇時間,以最大程度模擬用戶操作環境。該項測試將記錄測試時間、性能得分。每次運行測試,我們都將重新啟動計算機,並且進行磁碟碎片整理,如果BIOS中有有關SpeedStep調整選項,我們都將設定為Automic。測試運行的瞬間我們將屏幕背光調整為中間值,之前會將所有有可能影響測試得分的項目關閉。DVD播放測試環節中,我們將音量開至最小。
BatteryMon
BatteryMon以圖形化的方式,可以讓我們直觀的看到電池的各種性能參數。裝入筆記本電池斷開外接電源後,運行 BatteryMon 後點擊「Start」按鈕,在坐標圖中可以看到電池電量的下降曲線。其中縱坐標表示當前所剩電池電量百分比,橫坐標表示電池使用時間。在左邊的詳細信息中,「Total time」表示軟體測試出電池充滿電時所能使用的最長時間。
BatteryMon是一款專門針對筆記本電池監視的小軟體,對於那些沒有內置電源管理晶片的機器,這款軟體無疑幫了不少大忙,比如說它可以顯示電池的設計容量、放電曲線、放電電壓等等數據,這大大的彌補了像的沒有自帶電源管理軟體機型的不足。完成安裝後會在桌面顯示BatteryMon的圖標,雙擊圖標即可運行該軟體,該軟體運行界面如下:點擊START後,BatteryMon會自動監視電池充放電狀態,並且會自動繪製成曲線來告訴你目前的充電情況,這一點非常方便。
BatteryMon可以直接看到筆記本電池的設計容量、目前容量和滿充容量,這一點以前只有IBM的筆記本可以做得到,那麼藉助這款軟體,任何筆記本都可以輕輕鬆鬆的看到電池的容量情況。除了顯示設計容量之外,這款電池還可以顯示電池的目前容量,用戶可以非常明了的了解電池的放電情況。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款軟體可以顯示電池的滿充容量,這一點非常有用處,如果一塊設計容量為1900mWh的電池完全充放電幾次之後只剩下1700mWh的滿充容量了,那麼很有可能,這塊電池壽命已經差不多了。
Battery Mark
Battery Mark是筆記本電腦電池使用時間的權威測試軟體,能夠測試筆記本電腦電池在一般負荷和最大負荷下的使用時間。Battery Mark的測試原理是利用內建的4個引擎,模擬實際的操作情況來消耗你的電池的電量。這4個引擎分別是Graphics engine,Processor engine,Disk engine,Think engine。
Graphics engine通過調用Battery Mark調用內建的程序教本如photoshop、dreamwaver等來模擬實際使用中處理圖形、網頁、文檔的過程。Processor engine使CPU的佔用率瞬間提高到100%,並保持一段時間,模擬的是CPU高負荷工作狀態下的耗電情況。Disk engine通過反覆對硬碟進行讀寫操作,模擬實際使用當中硬碟的耗電情況,這時你會看到你的硬碟燈在狂閃。Think engine, 則是模擬實際情況中使用者思考的過程。
Battery Mark會在這4個引擎之間不停地循環切換,依次對各種運行環境進行測試,這4個引擎綜合在一起就可以全面的測試你的電池的具體情況了。而每過2~3分鐘Battery Mark就會將測試的數據自動到保存到你設定的目錄下面。當電池徹底到消耗殆盡的時候,電腦自動的關閉之前的最後一次保存的結果就將作為最終測試結果。
8、高清播放測試
隨著筆記本電腦配置的越來越高和顯示屏技術的越來越出色,筆記本播放高清已經不是一件什麼新鮮事,因此在不少筆記本評測中我們也加入了高清播放能力測試。在測試中,我們衡量一款筆記本對高清支持能力,主要看其在播放高清過程中,CPU佔用率的多少為主,越低越好,說明顯卡對硬解碼比較到位,因此CPU可以空出更多的資源去做其它事情。查看CPU佔用率,我們可以通過任務管理器查看,更準確更詳細的信息可以在「運行」中輸入「perfmon」,然後點擊「系統監視器」查看。
影響CPU佔用率最大的因素是顯卡,如果你的筆記本內置了支持硬解碼的獨立顯卡的話,就不用麻煩CPU騰出一部分資源去支持解碼工作,因此將會對CPU有個更好的支持和性能釋放,從而達到可以同時運行更多軟體程序的功效。目前看來,NVIDIA GeForce 8400M G和ATI Mobility Radeon HD 2400以後的獨顯,即近兩年發布的絕大多數獨立顯卡都支持H.264和VC-1硬解碼,大家可以放心的拿配置了這些獨顯的本本看高清大片。
在測試之前我們同樣先來了解一下關於「高清」的一些知識。
高清片源規格
高清視頻的編碼格式有五種,即H.264、MPEG-4、MPEG-2、WMA-HD以及VC-1。事實上,現在網絡上流傳的高清視頻主要以兩類文件的方式存在:一類是經過MPEG-2標準壓縮,以tp和ts為後綴的視頻流文件;一類是經過WMV-HD(Windows Media Video High Definition)標準壓縮過的wmv文件,還有少數文件後綴為avi或mpg,其性質與wmv是一樣的。
關於高清編碼規格的詳細介紹和分析,請看:《高清編碼-H.264/MPEG-4編碼/MPEG-2 TS/WMV-HD/VC-1編碼》。
H.264的1080P高清規格《X-Men戰警III》
許多朋友下載完高清視頻節目之後,播放的時候傻了眼。以往播放各種mpeg、avi、rm視頻異常流暢的電腦播放起高清視頻就像幻燈片。為什麼?顯然是電腦的性能還無法滿足高清視頻的播放需要。
高清視頻對顯卡的要求較高。如果沒有合適的顯卡(比如集成顯卡),只能進行軟解碼的話,即使是P4 3.0GHz的處理器,對於1080p的高清視頻處理也顯得很吃力,不僅不夠流暢,而且系統資源往往在播放時佔用率很高,那電腦就無法進行其他任務的處理。要流暢的播放高清視頻,顯卡是否支持MPEG-2 TS或WMA視頻格式的硬體解碼尤為重要。目前ATI、NVIDIA和Intel都推出了各自的高清視頻硬體解碼加速方案。
關於高清視頻硬體解碼加速方案的詳細介紹和分析,請看:《高清解決方案——NVIDIA的PureVideo/ATI的AVIVO/Intel的Clear Video》。
高清播放軟體
對於高清聽到大家抱怨播放時候問題出現最多的還是軟體問題,或者叫做播放器的問題。看高清的朋友都知道為了播放某種類型的電影要調試很多解碼器,分離器等東西,看HD DVD要換,看BD DVD又要換了,VC-1也得換,很累是吧,呵呵,都想找個能播放基本全部高清的播放器,老鳥們也一直頭疼這個問題,這裡就給大家介紹五款主流高清播放軟體,它們都能夠滿足用戶播放高清視頻文件的需求。
PowerDVD
PowerDVD不僅可以播放HD DVD及藍光光碟,還能夠播放H.264、HD MPEG-2及WMV-HD等格式的高清視頻文件。由於程序支持Intel、NVIDIA、AMD等顯示晶片的高清硬體加速功能,在播放高清視頻文件的時候可以提供更加細緻清晰的畫質。
MPC
MPC是一款免費的Windows Media Player外殼程序,它不僅可以播放所有WMP支持的格式,還能夠播放Real、QuickTime、Flash等格式的媒體文件。MPC加強了DVD播放功能,通過內置的Vobsub字幕引擎和Subresync字幕編輯器,能夠播放各種常見的高清視頻文件。
BSPlayer
BSPlayer支持諸如AVI、MPG、ASF、WMV、DivX、VOB等當前所有流行的格式,再加上程序支持外掛字幕和AC3音頻,同時可以對字幕進行修正,可以設置字幕的速度和延遲,因此也是一款常見的媒體播放器。
KMPlayer
KMPlayer內置了網絡上所有能見到的解碼器,因此是一款全能媒體播放器,幾乎可以播放各種格式的視頻文件。KMPlayer的最為強大之處在於可以通過各種插件擴展功能,以便支持層出不窮的新格式視頻,而且可以選擇使用不同解碼器對各種視頻文件解碼,使其成為高清視頻文件的播放利器。
終極解碼
終極解碼是一款全能型、高度集成的解碼包,自身附帶了MPC、KMPlayer、BSPlayer三種流行播放器,並且對WMP提供良好支持,可以實現各種流行視頻音頻的完美回放及編碼功能。
關於筆記本測試總結
經過上述二十多項技術分析和測試評價之後,最後我們要說的是對筆記本總體測試進行的綜合評價和總結。綜合評價中,我們會對筆記本各個測試環節根據權重分別進行評定,最後得出一個總的綜合「分數」。當然,這個「分數」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有形的分數常用於橫向對比評測中,這時候在當次橫評之前我們通常都會針對橫評性質獨立制定一套評測對比標準;而無形的分數則通常會使用語言描述來代替枯燥的數字,以求能夠儘可能的讓所有網友都能讀懂我們的評測文章,最終了解該款筆記本的總體表現。
另外,對於不同類型不同用戶人群定位的筆記本電腦,我們綜合評價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例如對於一款遊戲筆記本,我們更應該注重它的顯卡及遊戲性能,以及屏幕的顯示效果;而對於影音筆記本,考察的重點則更應該放在影音效果以及對高清播放能力的支持功能之上;而對於移動便攜性較強的商務筆記本電腦,在重量、操作舒適度、數據安全保護等方面則成為我們更應該關注的重心……
最後,我們會對所評測的筆記本的優勢與不足進行簡單總結歸納,讓網友能夠更清晰的看到該款筆記本的優劣對自己的應用會有多大的影響,從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判斷這款筆記本是否適合自己的應用需求。